終南山高修為女隱士,85歲還能連續打坐上百天,自稱在和佛祖溝通

2020-12-06 王凇田說歷史

引言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飲酒》中的一句,南山確實是存在的,就是現在位於陝西境內的終南山。這座山山木眾多,四季氣候宜人,自古到今都是人們嚮往的隱居所在地。現在終南山就有一位人稱「第一女隱士」的高修為隱居人士,85歲高齡還能連續打坐上百天,自稱在和佛祖溝通,可能很多人覺得這年頭怎麼會有這樣的人呢,不過這可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一件事情。

01

王芝霞便是人稱「第一女隱士」隱居終南山的隱士,自她很小的時候,她就對佛經有一種不一樣的喜歡,感覺與佛已經相識很久,可能別的小孩哭鬧的時候,父母拿出棒棒糖就可以解決,但是王芝霞卻不同,她要是不開心了,父母唯一可以哄住的辦法就是說帶她去寺廟,真的是自小就跟佛有一種特別的緣分。當她看到寺廟的佛像的時候,會感覺有一種聲音在召喚著她,仿佛《正蒙·三十》:「六十盡人物之性,聲入心通。」就連寺廟香燭的味道,她也覺得甚是喜歡。

雖然小的時候看到經書,書上的文字她並不認識幾個,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特別的喜歡,打心底的那種喜歡。感覺自己看到的並不是一排排文字,而是佛的忠告,手會不自主的在經書上撫摸。待她更大一點的時候,她開始朗誦這些佛教,雖然文字苦澀難懂,十分拗口,但是王芝霞卻一心想要學習,想要從這些傳承下來的古籍領悟佛學。

02

可是後來的日子由於上學、成婚、生子,一系列的生活瑣事,開始讓王芝霞遠離自己的初心,但是與佛有緣的人,再見的時候內心的嚮往還是難以掩飾的。有一次王芝霞來到香積寺,這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廟,在這裡王芝霞心中沉睡多年的記憶被打開,即使捨不得自己現在的家庭,可是對佛的嚮往讓她願意放下現在的一切,在孩子拉著衣角不讓她走的時候,只是輕輕的撫摸了孩子的頭,便毫不憂慮的走向了香積寺,在這裡從此與俗世絕緣,歸入佛家。

可是來到香積寺不久,王芝霞就發現自己忍不住想念自己的家人,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現在過的如何,丈夫父母是否安康,心不靜無法真正的參透佛經的奧秘,為了追求四大皆空,王芝霞想要去一個更加讓人心靜的地方,適合參悟的地方,於是她孤身一人來到了終南山。在這裡自己修建了一間簡陋的小廟,取名「三聖殿」,自己法號「王慈善」。

03

自此,王芝霞開始了自己嚮往的生活,在這座小廟裡沒有多餘的東西,唯一值得王芝霞珍惜的就是自己帶來的佛經。在終南山的這幾年,每天都是誦讀詩經,潛心修行,不曾下過山,一直都是身居山中,過著簡單的隱士生活,雖然一眨眼四十年過去了,可是自己在終南山的這幾十年裡,王芝霞從未感受到孤獨,因為有佛經相伴左右,就如同與世人同在。有不少遊歷終南山的朋友看到這座半山腰的小廟,出於好奇都會過來看望一下,後來大家都知道原來在這座小廟裡有一位老人,幾十年沒有下過山,一直過著艱苦的日子。

這裡的環境不比香積寺,但是這裡十分安靜,沒有任何世俗環境打擾自己,所以王芝霞心中在終南山這幾十年的這段日子是值得回憶的,也是自己所喜歡的。雖然現在自己已經是九十高齡的老人,但是王芝霞依然保持著自己多年來的習慣,每天都會打坐,修行,從不會因為任何事情而暫停。即使生活艱苦但是在王芝霞心中,艱難是對自己的一種磨鍊,自己當初選擇來到這裡就已經做好吃苦的準備,這樣的境界不是一般人可以領悟的。

結語

雖然有的時候王芝霞也會想起自己的家人,但是看到佛經之後都會義無反顧的走回自己的小廟,繼續做著一日復一日的事情。現在可能很多人看到這種隱士的人第一時間都會感覺是弄虛作假的人,無非是以女隱士的身份向過往的香客收錢,但是王芝霞真的是一心從佛,不追求這些,唯一追求的就是自己多年來一心潛在的修行,對於佛學的理解,可能沒有人知道她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但是在王芝霞心中佛不渡人,人自渡,佛在心間。

參考文獻:

《飲酒》

《正蒙·三十》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立即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藏在終南山的「女隱士」,今85歲還能打坐108天,稱佛祖在看自己
    《桃花源記》我相信很多人都讀過,世外桃源是我們每個人都憧憬的生活,沒有人打擾,生活節奏也很慢,大家都過著最淳樸的生活,實在是讓人嚮往,但有個地方,就真的很適合隱居,這個地方就是終南山,很多詩人也描繪過這個地方,在這裡隱居你可以悠然自得,享受生活帶來的美好,安靜愜意,終南山就在陝西,
  • 終南山第一女隱士,修行40年從不和丈夫見面,85歲能連續打坐108天
    「天下隱居,終南為冠」,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世俗生活到終南山進行隱居,就有這樣一個在終南山上隱居的女性,她被稱為是終南山第一女隱士,85歲高齡仍舊能夠連續打坐108天,她告訴世人,這是在和佛祖進行交流,她就是終南山上最大的隱居者——王芝霞。
  • 終南山第一女隱士,修行40年從不見家人,85歲能連續打坐108天
    所以那些看破紅塵,放下塵世中的欲望和執念之後,都想要選擇出家為僧,青燈古佛,與佛祖相伴,換取自己未來生活的平靜和安寧。在宗教方面,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它們傳播的思想和境界對人們的影響都極其深刻,也真正給人們的內心帶去了平靜和安詳。
  • 終南山女隱士,曾打坐108天,隱居40多年,兒子結婚也不回
    最近,我們能看到很多年輕人放棄了在大城市打拼的機會,來到終南山,搭起屬於自己的小屋,以最低的物質質量來滿足自己晨起沐浴林風、夜間仰頭觀星的浪漫夢想。不過,最初隱居於終南山的,可大多都是有著自己信仰、以隱居修行的人。88歲的王芝霞就是這樣一位隱士。信奉佛教的她,隱居在終南山的小茅屋中,過著物質十分簡樸、精神極度滿足的生活。
  • 終南山第一女隱士:43歲皈依佛門,隱居四十多年,自稱能和佛祖講話
    從此之後,世上少了一位賢妻良母,卻多了一位佛祖的忠實信徒。那一年,王芝霞四十三歲。王芝霞最開始在香積寺出家。那個時候,對於她的皈依佛門的選擇,不管是他的丈夫、兒子還是其他人,都不能理解。他們不斷地勸說她,試圖使她放棄這個選擇。然而,決心已定的王芝霞依舊選擇了佛祖。
  • 終南山80歲「女隱士」,一人隱居44年,自稱感覺不到疲倦
    在地理位置上,終南山位於秦嶺中段,東起藍田西到太白山,綿延了200多公裡,這裡是西安南邊最雄偉壯麗的屏障,被譽為「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除了悠久的文化外,這裡還擁有絕倫的自然景觀,比如第四紀地質遺蹟、地貌遺蹟和古人類遺蹟等,都讓人嘆為觀止。
  • 終南山第一女隱士坐佛40年,一連打坐108天,兒子婚禮也不參加
    關於終南山,最多的故事無非就是全真派和古墓派的故事。全真派創派祖師王重陽和古墓派林朝英一起在這裡的愛恨情仇,一直都是武俠小說中少有的情節。在武俠小說中,道士歸隱終南山,進行一生的修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人選擇歸隱終南山,做一位真正的隱士。她就是被稱為「終南山第一女隱士」的王芝霞,一位與道有關的隱士。
  • 終南山租金猛漲,3000修行「隱士」下山回家,終南山終於又清淨了
    在這裡修行的隱士規格都很高,一般都是國師級,出現過智正、靜淵、普安、靜藹、靈裕、虛雲等多位高僧大德。而且終南山有一種『氣場』,能直通人心,在這裡修道易成。正如高鶴年先生在《名山遊訪記》所寫:名山修道,終南為冠。」在佛教和道教裡,到山中修行需要經過嚴格的程序,道教要在師父身邊待三到十年才能入山,佛教有一種說法——「不破本參不住山」。
  • 終南山隱士
    圖片說明  十幾年前,美國著名漢學家比爾·波特的《空谷幽蘭》在中國出版,塵封了幾千年的終南山隱士面紗被漸漸揭開;六年前,一個終南文化行者張劍峰再次沿著比爾·波特的路徑,深入終南山訪道遊學,所著《尋訪終南》風靡一時。隨著大眾傳媒的廣泛關注,隱士、修行、山居,逐漸成為一個時尚的話題。
  • 解密當代終南山隱士生活真相 紀錄片《隱士》成都放映
    一級編劇,著名導演,原峨眉電影集團董事長何世平帶領團隊14次深入終南山,走訪了近百位隱士,甚至和比爾波特再次回到終南山。9月15日晚,何世平帶著這部紀錄片《隱士》在詩人翟永明的白夜酒吧舉行對談以及放映會。
  • 終南山隱士之謎,終南山真的有隱士高人麼?
    終南山是位於陝西省,有天下第一山之稱,而我們經常看到的武俠小說裡也有很多是以終南山為背景的,比如神鵰俠侶,裡面寫的終南山下住的都是武林高手,都是隱居起來,不問世事的人,還有就是像王重陽,這在歷史上是真有此人,也是在終南山隱居,哪歷史上這麼多的人為什麼都選擇終南山隱居呢?現代還有人在終南山隱居麼?
  • 探訪終南山隱士,揭秘千年前的生活
    既然活死人墓都有了,那麼,終南山呢,在小說的描述中,這裡是修道者的聖地,所謂天下修道,終南為冠,終南山也如小說中所描寫的那樣嗎?至民國時期,大居士高鶴年先生晚年也曾在終南山的嘉五臺和南五臺結茅蓬訪道修行,他隱居的茅廬猶在。
  • 終南山上幾千名隱士,一般人見不到,老梁說他們在修仙,真相是?
    「隱士」二字,一「隱「謂之」隱居「,一」士「謂之士大夫,謂之」賢者「。老梁經常為我們講述古今中外的奇聞軼事,老梁口中,這些在終南深山老林隱居的人們,是為了求仙問道,叩問仙道。時光流轉,滄海巨變,如今仍然有隱居在終南山的幾千「隱士們「,是否真的如老梁所說,這些隱士是為了尋求仙道,得道成仙嗎?
  • 他被稱作「終南山第一隱士」,在山裡生活30多年,家人相見不相識
    他被稱作「終南山第一隱士」,在山裡生活30多年,家人相見不相識隨著現在社會的不停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對於快節奏的生活都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大家都喜歡通過旅遊來緩解自己的生活壓力,或者說是工作壓力,順便還能一睹自己喜歡的風景,但是有一些年輕人卻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覺得現在的生活並不適合自己,他們需要找一個安靜環境來讓自己度過餘生,這就導致了終南山上有非常多的隱居的人。
  • 終南山千年隱居生活真相 驢友觀光影響隱士修行
    20多年前,美國漢學家、佛經翻譯家比爾·波特尋訪終南,《空谷幽蘭》問世,揭秘山谷5000多位隱居修行者,過著和1000年前一樣的生活,年齡最大的90多歲,個別隱士甚至數十年在山中居住,直到終老也未曾下山。
  • 終南山「隱士」已高達五千人,隱居之地變「鬧市」究竟為哪般?
    而講到南山,中國最著名的「南山」就是終南山了。雖然陶淵明所見的「南山」並非指的是終南山,但終南山的名氣自古以來就十分之大,「壽比南山」這個成語中的南山說的就是終南山,更是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稱。而且終南山還是道教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相傳在公元前6世紀中期,當時楚康王任命尹喜為函谷關關令,地處終南山附近。
  • 終南山隱士只是標籤?也有隱士下山聚會泡酒吧
    隨著外界對隱士生活的好奇,連日來大批尋訪者前往終南山尋訪,山野的平靜終被打破。究竟是哪些人在終南山隱居?他們為何要躲進山林過著清貧的與世隔絕的生活?隱士生活背後究竟蘊藏著怎樣的文化現象?記者近日前往終南山,實地踏訪並體驗了隱士生活。而有內行指出,當前已不具備產生隱士的條件。如今社會上風傳的終南山隱士風,有炒作嫌疑,終南山實際上並無真正意義上的隱士。
  • 他是終南山第一隱士,隱居深山30年,以粗茶淡飯度日修行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現代社會中,隱士這一群體也在慢慢縮小,畢竟現如今想要成為一名與世隔絕的隱士也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在我國的終南山上,卻有這樣一位隱士,他隱居深山長達三十年的時間,每天都是以粗茶淡飯來度過修行時光的,由於他隱居的時間非常久,因此,他也被人稱為"終南山第一隱士"。那麼,在這位第一隱士的背後,究竟發生過怎樣的事情呢?
  • 老子獨騎青牛而來,太公釣魚磻溪,終南山是隱士修煉大成的地方嗎
    後道教成立,尊老子為祖師,尹喜為老子唯一的弟子,奉其為文始真人,《道德經》為根本經典。終南道家第一福地。終南山又名太乙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壽比南山「即由此山而來。終南山因為老子、尹喜在此論道傳法,草樓樓觀成了「天下道林張本之地」,終南山成為道教的發源地和第一福地。
  • 揭秘神秘在終南山上的隱士,厭倦了生活繁瑣,隱居山林不問世事!
    那就是關於隱士。大部分的人對於隱士的概念通常第一反應就是深山老林之中,有那個一間茅草屋,然后里面住著一個人,獨自生活,獨自思考等等。而這樣的思考,通常可以讓人從生活中悟出什麼道理。而我們的古代就有非常多的隱士,有的是名人,也有的普通人,有的是因為厭倦了生活中的繁瑣和勾心鬥角,也有的是因為想要逃離現實的壓力,總之隱士一詞,對於國人來說,還是具有很強的神秘氣息的。那麼說起大多數隱士居住的地方,就非終南山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