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上海照相館。
梁時泰作為中國早期的攝影者,為中國的晚清歷史留下了一份珍貴記錄。對近代中國的攝影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初到上海
1876年,廣東人梁時泰到上海開了一家照相館。
1876年5月29日的《申報》廣告版上,梁時泰做了一個「豆腐塊」廣告《香港新到照相》,廣告詞中寫道「本館向設香港已歷多年,得西人秘授,盡斯業之精微,巧照石片、牙片、絹片,而情景逼真,誠丹青描摹之捷法也」,同時梁時泰還特別提到「倘蒙官商賜顧,價目格外公道。」(來源:《宮廷攝影師梁時泰 中國新聞紀實攝影先驅》)
這家照相館的特點:
(1)技術來自西方。當時的華人還沒有自有照相的技術,因此大多數的技術都是學自外國人。
(2)新的照相技術和中國的傳統「丹青」相關聯。與當時的「畫像」技術有一定的關聯。
梁時泰拍攝的醇親王奕譞視察北洋水師。
為官員服務
梁時泰到上海之後,主要為官員照相服務。(詳見仝冰雪著《中國照相館史》,第236頁)
其中,有記錄的文獻見《曾紀澤日記》:
光緒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偕法、勞二君至時泰相館照相,約二時乃畢。(《曾紀澤日記》,第849頁)
結合曾紀澤的相關日記:
(1)曾紀澤對照相本身就很喜歡,也很接受。在此之前,自己經常照相,還帶女兒、妻子去照相。因此,此次照相也是其經常的活動之一。
(2)這次照相是和兩名外國人的一起的。其中法蘭亭(Frandin)是法國人,是要跟隨前往擔任駐英法大臣的曾紀澤,並充當翻譯的。
(3)這次照相,應該是曾紀澤出訪前為了友情紀念而專門拍攝的。很可惜,這些照片現在找不到了。
小結
晚清文人士大夫的照相,曾紀澤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其在日記裡的記錄,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1878年,是時泰照相館在上海的第二年,而曾紀澤就去照相,說明這家照相館在當時已經比較有名了。
寫於2020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