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太史公贊朱家「自關以東,莫不延頸願交焉」

2020-12-19 雅俗文史

吸取精華,棄去糟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俗語彙

01前言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出自《增廣賢文》。俗語意思勸人向善,同時不計較回報。幫助他人。我們的初衷就是「路見不平一聲吼」「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沒有想到過留下美好名氣,甚至還希望得到被幫之人的回報。若果是有了這種回報之心,做好事行善德,就變成了一種交易。如果沒有回報,幫扶者就容易產生心裡不平,有些還會產生怨恨之心。何苦呢?幫就幫了,善德積了,不必再去計較,大不了忘掉此人此事此幫此善。

俗語是對社會現象,待人處事,人性道德的概括總結,來自於生活實踐又回到生活實踐,指導生活實踐。一般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對我們現實生活仍然有積極的指導意義。我們就穿越一下,到漢朝時期,看看一個布衣人士朱家,如何「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並且得到《史記》作者司馬遷的讚揚「自關以東,莫不延頸願交焉」!從函谷關往東,人們無不伸長脖子盼望同他交朋友。

02自關以東,莫不延頸願交焉。為什麼?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朱家,漢朝魯國人,與漢高祖是同一時期的人。

史記記載,魯國是孔子的家鄉,魯國人對儒家思想很是推崇,朱家這個人卻對俠義比較看重。楚漢爭霸時,戰亂紛爭,朱家不僅藏匿和救活了幾百個落難的豪傑,而且搭救了許多老百姓。但是,朱家始終不誇耀自己的善舉,不張揚他對別人的恩德。對那些幫助過的豪傑,老百姓,朱家唯恐再見到他們。

朱家家境並不富裕,在家裡很貧賤的時候,他就開始救濟,搭救那些落難的人了。朱家家裡沒有多餘的錢財,衣服破舊的連完整的色彩都沒有了,每頓飯只有一樣菜,乘坐的是一輛牛拉的車子。

他一心救援別人於危難,超過為自己辦私事。救過的豪傑有一個將軍季布,幫他擺脫了被殺的厄運,等到季布將軍地位尊貴之後,朱家終身不肯與季布相見。所以,朱家的事跡被民間廣為傳頌,從函谷關往東,人們無不伸長脖子盼望同他交朋友。

03搭救季布,救他就救到底,事成之後永不再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深刻寫照。

季布是楚國人,跟隨楚霸王打仗,是項羽手下的一員猛將。,多次與漢王劉邦交戰,並且取得勝利,使漢王多次處於戰場失利狀態。項羽被打敗自刎後,劉邦懸賞千金捉拿季布。大軍潰敗,到處是漢王的軍隊,季布就四處逃避,流落到濮陽,被一家周姓人家收留。

周氏也是一家行善積德之家,見到漢軍遍地逐家搜尋季布,內心很是不安,急忙中想到了朱家這個人,可以嘗試一下,或許有得救。周氏把季布換裝剃髮,送到了朱家。面對這燙手的山芋,朱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接受了季布。先讓季布跟隨自己的兒子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勞動。救人就到底吧,朱家暫時免除了季布的危險,但是漢軍也會搜尋過來,萬一暴露,那不是害了季布?

於是,朱家想起了現在洛陽的汝陰侯滕公,有過交情,滕公也是個賢能之士,與其坐以待斃,不入嘗試去搏一搏。朱家就去拜見滕公。滕公果然賢能,也很聰明。聽朱家一說到季布,就知道季布一定是在這個布衣大俠的家裡。朱家就開門見山問滕公:「季布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滕公回答:「他是個賢能勇敢的人。」

朱家見季布被滕公認可,就趕緊請求滕公找個機會勸諫劉邦赦免季布:「臣子各為其主,難道項羽的臣子都要殺光嗎?如今皇上剛剛得到天下,僅僅為了自己的私仇而四處搜捕一個人,這是顯示自己的肚量小啊。像季布這樣的賢能勇敢之士,向北可以逃亡到匈奴,向南可以逃到越地,為什麼要讓他們被逼去輔導敵人呢?」

「好,講得好啊。」滕公被朱家的一番誠懇言論所打動,也有意為國家留下季布一樣的人才,答應了朱家的請求。並尋找時機面見漢王劉邦,按照朱家所言上諫。漢王劉邦赦免了季布,還親自召見,任命季布為郎中。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朱家不計自身的性命之憂,挺力搭救季布,季布因而被赦免,還當上了武將,後來又被封為中郎將。這期間,朱家沒有任何與季布的交往和記載。別人使用事情行為在書寫「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朱家是用生命在書寫「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04平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是俠客,太史公給予肯定

對那些布衣俠客,儒家,墨家都是排斥和擯棄,太史公表示遺憾。太史公認為,布衣俠客雖然時常違背漢朝的法令,但是他們個人的行為符合道義,廉潔而有退讓的精神,值得稱讚的地方也有。他們的名聲並不是虛假地豎立起來。

他們比起那些所謂的靠結幫拉派的豪強,相互勾結,恃強凌弱,仗著權財奴役百姓,欺辱弱者的「俠客」,更加讓人們稱讚。為什麼呢?他們沒權沒勢,沒有錢財,地位低下,做起事情來,行俠仗義,沒有基礎和支撐。布衣平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更加難,若有,那就是彌足珍貴。

所以,太史公不僅給以布衣俠客一個贊,還對他們得到世俗的偏見,發出了感慨:我哀傷世俗之人不能明察,錯誤的把朱家,郭解等人與暴虐豪強之流的人視為一類!

05結束語

能幫就幫,決定了,就好好去做好,不管是幫助他人,還是幫扶「自己」,不要去想得到的回報和結果,只要自己方向正確,方法對路,可能你收穫得到的會更多,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就如朱家,名留千古!

您說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共同探討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出處嗎?
    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被安利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因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說出這句話的人可是大有來頭,他的名字叫馮道。五代十國最重要人物之一。但他卻很少被人們所知。因為他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有人說他是奸臣。
  • 如何理解「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也有人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只要這一刻我為自己熱愛的事物付出了實打實的努力,光陰沒有虛度,就問心無愧。- 2 - 為什麼古人教導我們要「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呢?因為古人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 老祖宗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它出自明代的《增廣賢文》, 但是這句話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呢?但行好事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做好眼前的事情,不要去看結果,這個好事並不是指的好人好事的意思,而是讓你專注眼前事情,專注於實現目標的過程,而不是目標的本身。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著深刻的哲學蘊意。01、俗語的來源這句俗語出自唐代詩人馮道,創作的詩歌《天道》,原文:「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想清楚這四句話,難得糊塗過日子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增廣賢文》裡就說過,「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人有的時候,想的太多,想的太長久了,並不是啥好事。我還記得以前,我們有個同事,想去創業了,但是一直猶豫不決。所以,前程事業這種事情,還是不要想得太多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接下來就看,老天爺的安排了。和有緣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這句話是活佛倉央嘉措,在《我問佛》裡說的,「和有緣人做快樂事,別問是緣是劫。」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最早出自哪裡?作者為何很少被文學家提起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這樣一個很洋氣的名句,它被廣泛用在各類畢業典禮上,它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如此文藝風的句子,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是現代人寫的,其實不然。它最早是出自五代時期的宰相詞人馮道。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這首詩從文學水平上,顯然是無法與唐代的詩壇高手相提並論的。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出自何處?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現在有一句特別流行的口頭語:「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其實這句口頭語的出處,是一句大家並不熟悉的俗語。這句俗語就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大概意思是平時只管多做好事,千萬不要問或別計較有任何回報。「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是一種非常偉大的博愛,因為這種不求回報的愛,又有幾人可以做到呢!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第一、俗語出處及意義這句俗語出自唐代詩人馮道,創作的詩歌《天道》詩云:「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有的人感情炙熱,有的人感情淡薄,有的人心靈脆弱,有的人內心堅韌,有的人品行端正,有的人品行惡劣。不同的心態,成就不同的人生。春去冬來,花謝花開,四季輪迴,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生存定律,大自然賦予的生命,都有各自的生命歷程,而我們人類的這場人生,是一個升級打怪的過程,也是一場不斷適應和磨合的修行。
  • 古語說「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啥意思?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明代《增廣賢文》寫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今天又成為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知、要,添了幾分主動,加了幾分情願,重了些味道,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如此,咱們便來解讀一下這句俗語到底有何深層含義。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國產動漫的下一個十年會是什麼樣子?
    03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國漫的前途無疑是光明的,我們有著龐大的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的素材庫,歷史留下的文化饋贈是獨屬於中國人的精神寶庫。莫問前程,問,就是未來可期!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呢?歡迎討論留言,點個讚再走吧!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說到我國的古代文化,想必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唐詩宋詞吧,筆者今天跟大家講的也是一種文化形式,只是它現在沒有過去那樣流行,人們不像以前那樣重視了。接下來,筆者跟大家分享的這條俗語,說的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句俗語說的是但凡是做了好事,不要去計較這叫事情會給自己帶來多少回報,也不要糾結自己人生的道路會變得怎樣,既然是在行善事,便不要只看重回報。
  • 2020運輸人影響力互助獎渠勝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但是身邊人的不理解沒有讓渠勝華灰心喪氣,「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做到自己問心無愧就行」。堅持初心,在國家有需要的時候,握上方向盤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這就是一位運輸人的家國情懷。
  • 【德潤人心】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
    自2019年至今年4月,人民法院共計一審審結殺醫、傷醫、嚴重擾亂醫療機構秩序等涉醫犯罪案件159件,判決生效189人。去年年底以來,一些地方相繼發生暴力殺醫、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造成惡劣社會影響。今年年初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醫務人員不顧自身安危,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貢獻。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德佑新人的快速成長之路
    04「從細節出發,用心服務客戶」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如今的姚傑,已經成長為寧工新寓店的租賃組組長,帶領門店新人衝向未來高峰。  他總結快速成長的秘訣說:「門店氛圍很好,大家親密無間互幫互助,有事一起衝!還要感謝我的師傅,我開的每一單,他都是全程陪同指導,也感謝我的客戶,幫助他們的過程,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
  • 網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網友四: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我不知道會不會有結局,或者說是會有怎樣的結局,但我知道跟他在一起很開心,他對我很好,在一起就真心付出,好好珍惜對方。人一生很短暫,什麼最重要?開心才真的重要,對嗎?如果愛了就一定要在一起,那如果不愛了又怎麼辦?誰能給愛情一個絕對的期限?有平平淡淡相愛相守一輩子的,也有轟轟烈烈如流星般絢麗而短暫的。
  • 德雲故事13:德雲社活得最通透的角兒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要問現在圈內活得最通透的團體,估計沒有人能與德雲社相提並論。所有人都在追求「權」「利」的同時,都遺忘了自己最初信念與夢想。既然如此,那就願各位,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 他出家8年收養了22個子女,卻被寺院驅逐: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在哪裡都是修行」,道祿如是說,也是如是做,道一句「大和尚」善哉!
  • 航空工業西飛張志穎:但知行好事 莫要問前程
    還記得剛來西飛的時候和前輩去開會,行業內的專家坐了一屋子,我身處其中卻緊張又心虛,會上說的專業術語我一知半解,只能亦步亦趨地跟著前輩,強裝鎮定但心裡卻忐忑不安,生怕別人問自己專業問題,答不上來該怎麼辦。前輩們總對我說:「抱著學習的態度就可以了,總有第一次。」可我卻覺得自己坐在那裡,名不副實,看著別人在會議上侃侃而談,自己只能默默地記下並不是很明白的會議內容,羞赧又無奈。
  •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能做的也只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每個人都是那麼的不容易,我們都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能做的便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有人說成年人的無奈是從錢開始的,他們的傷心是靜悄悄的,夜深人靜的時候或許很累、很難過、覺得自己堅持不下去了,可是當天亮之後一切又像沒有發生過一樣。卻沒有人知道那些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實際上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
  • 《史記》書名的由來,「太史公」得名的由來
    東方朔閱讀後,十分欽佩司馬遷的才華,於是就在此書上添加了「太史公」之名,「太史」是司馬遷當時在朝廷的官職,「公」是對司馬遷的尊稱。到了東漢時,班固編撰《漢書·藝文志》時,因他讀到的《史記》共有130篇,於是他就將《史記》命名為《太史公百三十篇》。此後,《史記》又有一些如《太史公記》、《太史公書》等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