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最早出自哪裡?作者為何很少被文學家提起

2020-12-21 西部文明播報

有些網上流傳了很久的詩句,很多人都以為是現代某個文藝青年寫的,但事實上它們都極有可能出自古典詩詞。

隨便給大家舉幾個例子。比如曾引起數萬網友續寫的詩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其實是出自唐代大詩人韋應物之手,並非現代人所寫。比如被很多電視劇引用的「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其實也不是那些編劇寫的,它出自唐代的一位無名氏之手,出土時被發現刻在了一個瓷器上。

以上兩個例子,都證明了一點:在對很多事物、感情的認知上,古人和今天是有相通之處的,所以這些傳了千年的文字,哪怕是如今讀來仍會覺得很「洋氣」。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這樣一個很洋氣的名句,它被廣泛用在各類畢業典禮上,它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如此文藝風的句子,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是現代人寫的,其實不然。它最早是出自五代時期的宰相詞人馮道。全詩是這樣的:

《天道》(五代.馮道)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這首詩從文學水平上,顯然是無法與唐代的詩壇高手相提並論的。但作為一首哲理詩,寫得是很有特點的,雖然古人認知有限,其中有一些關於天理命運之類的唯心觀點,不符合現在唯物的科學觀,但總體來說它是滿滿的正能量的。

前兩句是說不管是窮寒還是通達,都不用發牢騷。三、四兩句,指的是做人只需要把眼前的事做好,對未來的前路不要有過多的憂慮,這兩句後來也成了很多人的人生座右銘。

五、六兩句,寫得是很有特點的,用冰融化和春草生長來作比,佐證前兩句的觀點,證明「但行好事」,自然會水到渠成。這種觀點,和很多唐代禪詩裡的禪意是一樣的。看似很簡的10個字,其實很有力量。最後兩句落筆,用「天道分明」來總結前6句的內容。

縱觀這首詩,從字句上來看,基本上是精準的;從立意來看,也可圈可點,充滿了禪意。之所以三、四兩句能成為千古名句,就是因為它有中國傳統文化中從容、灑脫的文化因子。

都說「文如其人」,從這首詩的意思來看,我們也完全可以想像詩人應當也是一個淡泊的賢者。但頗有意思的是,馮道卻是一個被歐陽修大罵「不知廉恥」,被司馬光批「奸臣之尤」的「小人」,這是為何?

根源就在於,馮道一生換過太多主子。他生於公元882年,出身於耕讀之家,號長樂老,早年就成名了。但他一生都在擇良木而棲,早年效力於燕王,後來又先後跟著唐莊宗、後漢高祖、後周太祖等人,他一生共經歷了五代十國的十代君王。在名面上,朝裡人稱他為「十朝元老」,但在私下大家都認為這樣的人,肯定是個貪慕榮華的小人,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忠君」的品德。

以我們現代的觀點一看,歐陽修等人憑此就指責他,顯然是有局限性的。因為馮道雖然屢次易主,但卻幹過不少對平民百姓有益的好事。除此以外,馮道的貢獻還在於,他曾主持印刷了《九經》,這是我們古代首次大規模印套書。對我們印刷史,是有深遠影響的。能幹、有才、體恤百姓,這是每一朝君王,都重用他的最根本原因。

頗為遺憾的是,因為古代文人受忠君思想影響比較重,所以馮道的很多作品,在後來都遺失了。甚至明明「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是火了千年的名句,但它的作者馮道卻很少被人提起。《增廣賢文、《名賢集》,其實都收錄了這兩句詩,而且還作了改寫,卻並不點出馮道之名。筆者認為,這是一件令人頗為遺憾的事。

其實像這種詩紅人不紅的例子還有很多。一般來說,這類詩人要麼就是在「忠」這個字上不被人理解,要麼就是因為平日裡行為太過不羈。大家還知道哪些例子呢?歡迎討論。

作者/來源:美詩美文的世界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出處嗎?
    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被安利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因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說出這句話的人可是大有來頭,他的名字叫馮道。五代十國最重要人物之一。但他卻很少被人們所知。因為他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有人說他是奸臣。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出自何處?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現在有一句特別流行的口頭語:「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其實這句口頭語的出處,是一句大家並不熟悉的俗語。這句俗語就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大概意思是平時只管多做好事,千萬不要問或別計較有任何回報。「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是一種非常偉大的博愛,因為這種不求回報的愛,又有幾人可以做到呢!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第一、俗語出處及意義這句俗語出自唐代詩人馮道,創作的詩歌《天道》詩云:「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
  • 如何理解「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也有人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只要這一刻我為自己熱愛的事物付出了實打實的努力,光陰沒有虛度,就問心無愧。- 2 - 為什麼古人教導我們要「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呢?因為古人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 老祖宗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它出自明代的《增廣賢文》, 但是這句話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呢?但行好事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做好眼前的事情,不要去看結果,這個好事並不是指的好人好事的意思,而是讓你專注眼前事情,專注於實現目標的過程,而不是目標的本身。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太史公贊朱家「自關以東,莫不延頸願交焉」
    吸取精華,棄去糟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俗語彙01前言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出自《增廣賢文》。我們就穿越一下,到漢朝時期,看看一個布衣人士朱家,如何「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並且得到《史記》作者司馬遷的讚揚「自關以東,莫不延頸願交焉」!從函谷關往東,人們無不伸長脖子盼望同他交朋友。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著深刻的哲學蘊意。01、俗語的來源這句俗語出自唐代詩人馮道,創作的詩歌《天道》,原文:「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想清楚這四句話,難得糊塗過日子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增廣賢文》裡就說過,「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人有的時候,想的太多,想的太長久了,並不是啥好事。我還記得以前,我們有個同事,想去創業了,但是一直猶豫不決。所以,前程事業這種事情,還是不要想得太多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接下來就看,老天爺的安排了。和有緣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這句話是活佛倉央嘉措,在《我問佛》裡說的,「和有緣人做快樂事,別問是緣是劫。」
  • 古語說「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啥意思?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明代《增廣賢文》寫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今天又成為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知、要,添了幾分主動,加了幾分情願,重了些味道,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如此,咱們便來解讀一下這句俗語到底有何深層含義。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有的人感情炙熱,有的人感情淡薄,有的人心靈脆弱,有的人內心堅韌,有的人品行端正,有的人品行惡劣。不同的心態,成就不同的人生。春去冬來,花謝花開,四季輪迴,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生存定律,大自然賦予的生命,都有各自的生命歷程,而我們人類的這場人生,是一個升級打怪的過程,也是一場不斷適應和磨合的修行。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說到我國的古代文化,想必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唐詩宋詞吧,筆者今天跟大家講的也是一種文化形式,只是它現在沒有過去那樣流行,人們不像以前那樣重視了。接下來,筆者跟大家分享的這條俗語,說的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句俗語說的是但凡是做了好事,不要去計較這叫事情會給自己帶來多少回報,也不要糾結自己人生的道路會變得怎樣,既然是在行善事,便不要只看重回報。
  • 2020運輸人影響力互助獎渠勝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但是身邊人的不理解沒有讓渠勝華灰心喪氣,「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做到自己問心無愧就行」。堅持初心,在國家有需要的時候,握上方向盤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這就是一位運輸人的家國情懷。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國產動漫的下一個十年會是什麼樣子?
    03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國漫的前途無疑是光明的,我們有著龐大的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的素材庫,歷史留下的文化饋贈是獨屬於中國人的精神寶庫。莫問前程,問,就是未來可期!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呢?歡迎討論留言,點個讚再走吧!
  • 網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一直不懂什麼是明知沒有結局為何還要在一起。愛情的結局是什麼呢?確立關係是嗎,結婚生子是嗎,白頭到老是嗎?甚至變成更好的自己,都不是吧。愛情一定有結局:不愛了,或者一直愛,和在不在一起毫無關係。我愛你,不知道明天會怎樣,但若現在沒有吻到你,我無法過完今夜,這就是我的選擇。
  • 德雲故事13:德雲社活得最通透的角兒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要問現在圈內活得最通透的團體,估計沒有人能與德雲社相提並論。所有人都在追求「權」「利」的同時,都遺忘了自己最初信念與夢想。作為班主郭德綱,估計很少人能做到他的坦蕩胸懷。有人說他心胸狹隘,也有人說他恩怨分明,善惡大辯。郭德綱自己也曾說過:老話說的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你都要害我了,我還不能回擋一下,我心裡也過不去呀!
  • 他出家8年收養了22個子女,卻被寺院驅逐: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在哪裡都是修行」,道祿如是說,也是如是做,道一句「大和尚」善哉!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德佑新人的快速成長之路
    04「從細節出發,用心服務客戶」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如今的姚傑,已經成長為寧工新寓店的租賃組組長,帶領門店新人衝向未來高峰。  他總結快速成長的秘訣說:「門店氛圍很好,大家親密無間互幫互助,有事一起衝!還要感謝我的師傅,我開的每一單,他都是全程陪同指導,也感謝我的客戶,幫助他們的過程,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
  • 【德潤人心】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講的是做好事、救人於危難、為人雪中送炭,這比修建佛塔寶剎的功德要高得多。當然不僅是救人之命,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也可以為自身高尚品德的建立增磚添瓦。做好事不僅給他人帶來幸福與歡樂,自己也會從中得到愉悅和滿足。但是要記住一點,做好事的出發點是為了幫助別人,是不求回報的。不僅如此,也要不連累無辜,否則「殃及池魚」就會變成好心辦壞事,那麼做好事的價值和意義就會大打折扣了。
  • 航空工業西飛張志穎:但知行好事 莫要問前程
    還記得剛來西飛的時候和前輩去開會,行業內的專家坐了一屋子,我身處其中卻緊張又心虛,會上說的專業術語我一知半解,只能亦步亦趨地跟著前輩,強裝鎮定但心裡卻忐忑不安,生怕別人問自己專業問題,答不上來該怎麼辦。前輩們總對我說:「抱著學習的態度就可以了,總有第一次。」可我卻覺得自己坐在那裡,名不副實,看著別人在會議上侃侃而談,自己只能默默地記下並不是很明白的會議內容,羞赧又無奈。
  •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能做的也只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每個人都是那麼的不容易,我們都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能做的便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有人說成年人的無奈是從錢開始的,他們的傷心是靜悄悄的,夜深人靜的時候或許很累、很難過、覺得自己堅持不下去了,可是當天亮之後一切又像沒有發生過一樣。卻沒有人知道那些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實際上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
  • 這3句話,就是王陽明心學的精髓,若能悟透,前程無量
    一提說心學,大家馬上就想到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王陽明。他被明武宗貶至貴州龍場當龍場驛棧驛丞期間,在惡劣的環境中,不斷進行思想的洗滌和開悟,有了歷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即後來代表王陽明哲學思想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