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7月12日消息: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600多年後,昔日恢弘的皇宮已化為塵土。2014年,南京將建成明故宮考古遺址公園。對於一個已經荒廢的「明皇宮」而言,要讓它「回」到600多年前,幾乎不可能。那麼,未來在這個遺址公園裡,我們能看到什麼?
眾多專家舉手表決,通過了由東南大學教授陳薇領銜設計的《南京明故宮遺址保護總體規劃(2012~2032)》方案,目前已經提交到了江蘇省文物局。本月底,江蘇省文物局將召集專家們對這份保護方案進行論證、優化,之後再報批國家文物局。
規劃重在保護和展示明故宮遺址
南京市文廣新局局長陳光亞說,600多年前明故宮什麼樣,看看北京故宮就知道了。當年朱棣遷都北京,下令模仿南京故宮的樣子,建造了北京故宮。
不過,昔日的輝煌今不在。陳光亞說,600多年時間裡,明故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皇宮的核心區內除了現在的明故宮廣場、午朝門公園外,還有很多民國建築。比如,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勵志社等,這些民國建築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顯然,不可能讓民國建築搬家。「這是對歷史負責。」
午門滲水太嚴重,考慮「加頂」
「這是一個保護工程,沒有像網絡傳言的那樣要復建西華門、東華門等。」陳光亞坦言,其實南京市文廣新局此前共邀請了三家有相關經驗的設計公司,其中美國、澳大利亞公司設計的方案「太時尚」了,而東南大學的方案勝在「保護」。陳光亞說,東南大學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研究明故宮保護方案了,他們突出強調了原真性。「明故宮考古遺址公園肯定不會出現21世紀的假古董,不會有大規模的拆遷,不會有大規模的工程。」
陳光亞介紹,因為午門滲水非常嚴重,所以專家們考慮給午門加個「頂」。專家們說,午門是明朝宮城正門,是明故宮僅次於三大殿的重要建築之一,午門的選址位於外秦淮河和富貴山的中點,對它進行保護非常有必要。
不過,午門究竟要不要加頂,加個什麼風格的頂,目前還在探討階段。
2014年前將完成標識系統設置
這次的保護規劃是20年的,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2012-2014年,對明故宮遺址整體形成「一線、一環、三點」的展示結構,一線:明故宮中軸線的展示,重點為御道街的景觀改造和兩個公園的本體展示和環境改造。一環:中山東路以北明故宮宮壕的環境整治。三點:明故宮三大殿遺址考古保護棚、午朝門加蓋保護展示和復建宮城東北角樓。
第二階段是2015-2023年,明故宮遺址中期整體形成「一片、三環、多點」的展示結構。一片:明故宮中軸線中心區的完整保護與展示。三環:溝通明故宮宮壕;調整明故宮環路;完成皇城沿線標識。多點:乾清宮、省躬殿、坤寧宮、太廟的考古展示;完整西安門遺址公園、建設東安門遺址公園、東華門遺址公園、西華門遺址公園。
第三階段是2024年-2032年,對明故宮遺址遠期整體形成「一片、八點、三線」的展示結構。一片:明故宮宮城遺址的完整展示。八點:太廟、社稷廟、皇城六門(洪武門、承天門、端門、東安門、西安門、北安門)遺址展示。三線:中軸線完整展示;皇城牆走線與皇城壕殘存部分展示;東安門至東華門和西華門至西安門的東西連線展示。
陳光亞介紹說,很多方案都沒有最終敲定。可以確定的是,在2014年,南京市將在明故宮遺址上豎起標識系統。「經過考古發掘,明朝皇宮各個大殿、水系、道路分別是怎麼布局的,已經非常清晰了。」陳光亞說,要再現明皇宮的輝煌,不一定要復建建築,可以用標識來反映,這也被專家們普遍認同。
御道街向南延伸到外秦淮河
據介紹,南京明故宮遺址保護範圍總面積為101.25公頃。「我們想用視覺的方式來恢復它。」陳光亞介紹,比如製作一個一定比例的大沙盤,就可以讓市民和遊客感受到600多年前南京的紫禁城是什麼樣的。
現在的御道街,在600多年前是皇家專屬領地的道路。它的起點在午朝門內,是一條寬約6米磨得極其光亮的青石板小道,「通過考古勘探,我們發現,其實600多年前的御道一直連到外秦淮河。」陳光亞說,如果國家文物局批准,將來要把御道街一直向南延伸,延伸到外秦淮河。那一帶不涉及拆遷,沒有什麼阻擋。
推薦閱讀:
南京:寶船廠遺址公園昨「免費遊」 遊客激增10倍
遼寧:工業遺產有望「打包」申遺 將建遺址公園
明故宮遺址公園要有「殘缺美」【評論】
南京多方徵集設計方案 將建明故宮遺址公園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