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始祖、茶聖、茶仙三首飲茶歌,大唐茶道之盛可見一斑!

2020-12-13 奇文逸詩

茶,清香淡雅,餘韻悠長!

詩,典雅多姿,綺美瑰奇!

當「茶」遇到「詩」,是「金風」遇到「雨露」,勝卻人間無數!

唐代茶道繁盛,《封氏聞見記》中記載:「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大行的茶道,遇到大唐這個詩的國度,碰撞出了絕美飲茶歌!

大唐茶道三座巔峰:茶道始祖——皎然,茶聖——陸羽,茶仙——盧仝,為千秋百代愛茶人貢獻了三首飲茶歌!

從此後,廟堂之上,江湖之遠,古剎之幽,老村之靜,多了一盞清茶相伴,多了一曲茶歌相和!

茶道始祖皎然的「三飲茶歌」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持一杯清茶,分三口品之,茶香嫋嫋中,心裡唱起這首三飲茶歌。

第一口,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的清明瞬間而至!

第二口,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的通透滌盡汙濁!

第三口,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煩惱如雲散去!

茶聖陸羽「六羨歌」

《六羨歌》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不羨慕富貴榮華,不羨慕權勢功名,

唯有平平淡淡的一盞清茶,唯有平平淡淡全家相守!

人生真義,無外乎此?

無數個寂寞平淡的日子裡,作普普通通的平凡的人,

這就是茶的心意。

茶仙盧仝的「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潤,

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 墮在巔崖受辛苦。

第一碗茶,潤了喉吻,也潤了身心!

第二碗茶,破了孤悶,有了從容!

第三碗茶,搜了枯腸,啟發萬千思緒!

第四碗茶,發了輕汗,散了不平!

第五碗茶,輕了肌骨,更輕了心靈!

第六碗茶,通了仙靈,得了逍遙!

第七碗茶,吃不得也,要羽化升仙!

茶道始祖、茶聖、茶仙三首飲茶歌,大唐茶道之盛可見一斑!

相關焦點

  • 中國茶道與飲茶十三式
    中國茶道興於唐,盛於宋、明,衰於清代。中國茶道有三義: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飲茶之道是飲茶的藝術,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與詩文、字畫、建築、天然環境相結合,把飲茶從日常的物質餬口上升到精神文化層次;飲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實於飲茶的藝術形式之中,重在修煉身心、了悟大道;飲茶即道是中國茶道的最高追乞降最高境界,煮水烹茶,無非妙道。
  • 跟著「茶聖」陸羽感悟茶道
    愛茶者、好茶者對於茶和茶文化研究的腳步也沒有停止,但其後一直沒有出現比《荈賦》更加系統和精彩的論述茶的作品。歲月之河靜靜的流淌到400年後的唐朝,一位年輕人橫空出世,以一種執著和毅力耗時26年寫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茶文化專著,這就是後人耳熟能詳的《茶經》,而作者也就是世人尊之為「茶聖」的陸羽。
  • 茶道人生之茶的歷史淵源
    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的茶,從神農時代到現在歷經幾千年,在世界各地能盛傳不衰,除了世人皆知的優點:健康美容、閒情雅致等,茶中蘊藏的深刻道理才是真正使茶道能源遠流長的主要原因。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唐朝《封氏聞見記》中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 茶道起源之地及茶道的演變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 雅士茶道 茶助文思以茶雅志
    飲茶的境界與文人雅士崇尚田園山水、恬然淡泊的生活情趣相對應。以茶會友,以茶雅志、以茶立德,無不體現了中國文士一種內在的道德實踐。茶助文思,興起了品茶文學,品水文學,還有茶文、茶學、茶畫、茶歌、茶戲等;又相輔相陳,使飲茶升華為精神享受,並進而形成中國茶道。
  • 日本茶道與茶禪關係緊密聯繫,茶就是禪,茶道即是一種禪宗
    茶禪也叫茶道禪或者茶事禪,是指佛教僧侶把茶事活動作為參禪悟道的一種修行。茶是參禪悟道的媒介,而禪是茶的本質,以茶悟道,以禪品茶。茶文化、禪文化組成了茶禪文化,茶禪文化源於我國,後來傳入日本,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日本的「茶道」,現已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世界文化的組成部分。我國唐代的禪僧在務農時,一般會種茶樹,再制茶飲茶。
  • 茶是我國特有的飲品,唐朝時期飲茶盛行,講究煎茶技巧與茶道
    茶是我國特有的飲品,唐朝時期飲茶盛行,講究煎茶技巧與茶道飲茶在唐朝已成為全國上下普遍風氣,由此講求茶的品種、製作、煎煮,講求茶具的精緻風雅和水質的好壞也就成為嗜茶者勢所必至的要求了。他天資聰穎,有文學修養,尤其擅長茶道。著有《茶經》一書,系統地介紹茶的產地、品種、製作,煎煮時的湯火之候,飲用水的產地以及盛茶的杯盞器具等,是一部對飲茶考索周詳的專門著作。陸羽的名聲廣傳中外,死後世人尊其為「茶聖」。《唐國史補》記載:河南鞏縣以產陶瓷器聞名,店家售賣時,多做「瓷偶人」,即稱其名為「陸鴻漸」。若人們多購買茶瓷器,便奉贈一個瓷偶人。
  • 茶藝、茶道與健康飲茶是什麼關係?不少人還不明白!
    今天我們討論一下茶藝、茶道與健康飲茶的關係。「茶藝」一詞百度詞條是這樣描述的:茶藝是一種文化…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茶藝是茶道這一普遍概念下屬的子概念,它是指在茶事活動中的以茶葉為中心的全部操作形式的總稱。
  • 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日本茶道又是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
    在《「茶經」於日本茶道史上的意義》中已經闡明了,日本茶道是在中國茶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茶聖陸羽的專著《茶經》,在日本同樣被視為經典製作,日本的茶種、制茶、煮茶以及飲茶的方法,乃至道具、茶器等等,無不來自中國,而中國茶文化中明志高遠、清靜和諧的精神內涵,也是日本茶道的原型。中國茶文化中儒釋道三家的思想,都對日本茶道精神的形成產生了深淵影響。
  • 中華茶文化大師,終身鑽研茶道,不羨榮華鍾情山水的一代茶聖陸羽
    陸羽生於公元733年的湖北天門,他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為中華茶道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全唐文》中也有為他著寫的《陸羽自傳》,陸羽三歲那年就變成了孤兒,龍蓋寺的智積禪師在湖邊撿到了他,因此陸羽從小就在寺院長大,每天都受著佛教傳統文化的薰陶。飲茶這一行為在上古時期最早是當做藥來服用,能夠提神醒腦,後來在魏晉時期成了我國文人們的雅興。
  • 比《七碗茶歌》還好的《三飲歌》知道嗎?作者是茶聖陸羽的好友哦
    >」的歷程中,在茶的方面對其影響較大的,首推茶僧皎然和尚了。《唐湖州杼山皎然傳》載其「幼負展異才,性與道合」,《全唐詩》共收錄了皎然詩歌474首之多。是公認的唐代詩僧之冠。皎然博學多識,精通經史、諸子與佛教典籍。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他對茶文化精神境界的探究,以及對「茶道」觀念的提出,使得他與同時期的陸羽、盧仝、張又新、顧況等一道成就了茶文化歷史上,第一個裡程碑式的高度。
  • 「茶道」是什麼?
    說出這番話的是日本茶聖千利休,後人在利休上述論述茶的思想基礎上,引申出了日本「和、靜、清、寂」的茶道思想。中華茶道自唐時開始有「茶道」的說法,但迄今為止,一直沒有明確、公認的說法。然而,就連最接近茶道精神的這句:茶之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支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其斷句也爭議不下,有人說是這樣:茶之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有人認為是這樣: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
    人們在品茗的過程中除了對茶的色、香、味、形等感官上的享受外,還上升到心靈的感受,發展為一種精神境界上的追求;與此同時,還伴生著一種哲理上的追求,即在品茗過程中所體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尚,經常是和人生處世哲學結合起來而有啟迪教化作用,這就是所謂的品茶之道,簡稱為茶道。
  • 飲茶的意義何在《三飲歌》來告訴你
    茶向來有興於唐而盛於宋之說,飲茶在唐代已不再是生活中一個簡單的成分,而是成為了文人雅士透過茶事活動過程,追求清新與雅致生活境界的一個途徑與方式。他與顏真卿、陸羽、顧況等同時期的名人多有交集,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茶學上,對茶聖陸羽的幫助頗多。創作有多首如《尋陸鴻漸不遇》一般與陸羽相關的詩作。陸羽在《陸文學自傳》中寫道「與吳興釋皎然為緇素忘年之交」。
  • 教程推薦之《茶道》
    中國茶道之源及飲茶形式之變中國的茶道自唐始,最早的關於飲茶之道的論述是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包括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等內容,分別闡述了茶的產地、採茶、制茶的工具,制茶的工藝,煮茶飲茶的器具和方法,茶人茶事,唐代茶區
  • 自古茶道養心靜性,對人之好處聚多——踏尋中國茶道
    想必多者都已經發現,不知道從何時起,茶就成為了中國人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茶道最早出自中國唐代「皎然」(一位詩人)的作品《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中,在最後一句中「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點明了「茶道」一詞。「茶」是茶道的本質。在日常生活中,喝茶、品茶似乎成為常態,表示對客人的友好。那麼茶究竟有什麼優點能成為茶道的本質呢?
  • 茶聖「陸羽」不得不說的秘密,日本茶道的創立竟然是因為他?
    古代有詩聖,畫聖,但是你知道茶聖嗎?茶文化同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瑰寶,茶文化的興起和發展與茶聖陸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茶聖陸羽,字鴻展,號陵子,它是如今湖北的天門人,他編著了我國茶文化史上著名的《茶經》,他本人精通茶葉,茶藝,茶道。
  • 七碗茶道-「盧仝煎茶技藝」
    盧仝煎茶技藝包含有備茶、鑑茶、取水、用火、煎茶、分茶、飲茶、禪茶等工序,包含了道法自然、心無掛礙、獨善其身、天人合一等中國傳統的文化思想內涵,其主要是讓人們通過簡單便捷的喝茶方式在進行思想文化交流的同時,更作用身體於防病、抗病、保健之功效,從而使身心得到自然境界的淨化和升華。
  • 「六清、三飲、七碗、一味」,知茶道,識茶趣,四首詩,秒懂茶!
    「芳冠六清」、茶之「三飲」、「七碗茶歌」、「禪茶一味」,知茶道,識茶趣,四首詩,秒懂茶!一.二.茶之「三飲」唐代中期,飲茶之風興起,關於茶的詩歌大量出現。其中,茶僧皎然不得不提,他所寫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在中國茶文化史上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即茶之「三飲」。
  • 細說中國茶道精神
    這是我國茶文化歷史的一條脈絡,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茶聖陸羽和茶道精神。茶道精神是在茶文化的基礎上發揚光大的,這一點要弄明白。茶道中的「道」,有很多解釋,老子曾曰「道法自然」,道是無序中的有序,道是永恆的,道是萬物的基礎,道與自然一體,你也可以理解,道就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