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茶廠源自於勐海茶廠,地理位置與勐海茶廠相當接近,製作出的茶品風格也頗為相似,其中最為人所知的便是99易武綠星星了。
今天,國家高級評茶師、「普洱藏家」掌柜、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魯文鋒先生,就來為茶友講講福海茶廠的前世今生。
魯文鋒先生在武漢普洱茶界頗有名氣,自1998年進入普洱茶領域,他歷年珍藏了百年宋聘號、1952年紅印、50年代無紙紅印等古董茶。如今,還攜手師父「普洱教父」白水清,闢有《普洱老茶》欄目,整理發表在:普洱藏家。
1983年,勐海茶廠抽調了部分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組建勐海縣星火茶廠,專門生產紅茶產品。1998年,為了因應廣大市場對普洱茶的需要,星火茶廠正式改名為「福海茶廠」,開始專門經營、製作普洱茶。
一、八中內飛與福祿牌
福海茶廠生產的茶品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因應上級單位,即中茶公司所訂製的高端僑銷茶品,以熟茶為主,生茶只有少量接單生產,其特色是中茶公司所使用的「八中內飛」商標,內飛、內票上都註明廠家為「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福海茶廠出品」。
另一種是福海茶廠註冊的「福祿牌」商標所延伸出的六葉草茶系列茶品,主要針對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客商的偏好所製作的高山喬木茶品,熟茶只有接受少量訂做。
「六葉草茶」系列茶品是福海茶廠新創廠後的第一款茶品,以在當時香港、臺灣飲茶族群比較熟悉的「易武正山野山茶」為主力,這款茶從1999年年末開始嘗試製作,2000年正式批量生產。
二、易武正山六葉草茶的批次
創廠首批「易武正山—六葉草茶」為了強調質量,特地選用雲南勐海縣少數民族手工製紙包裝,直到2000年後,便逐漸改用機械製造紙作外包裝,因此從外包裝的材質,亦可看出茶葉出產的批次。
2002年,為配合市場需求,六葉草茶系列茶品特別增加了一款「勐海七子餅茶」,則採用勐海縣周邊茶區的原料製作。
2005年時,為了方便消費者辨識選購,故將配方茶品編號詳列於外包裝紙上,例如7576熟茶、8596熟茶、7536生茶、7546生茶、8586生茶等。
三、勐海六葉草與易武綠星星
福海茶廠的商標,由六片綠葉組合成一圈,形似六葉草,所以也被稱作「六葉草」或「六片葉」。由於每片葉子都是分別蓋印上去的,所以常常有些許位移或油墨深淺不均的情形。
福海茶廠所生產的「勐海七子餅茶」和「易武正山野生茶」,都是使用同一個商標的圖案,有茶葉愛好者為了方便辨別區分,因此有了「勐海六葉草」和「易武綠星星」的俗稱。
「六葉草」和「六片葉」指的是商標圖案上的六片綠葉,由於茶紙上「六葉草」商標包圍的空白部分,看起來就像一顆六角星星,如果用直線連起來看就更加明顯。
99易武綠星星,由於是小廠茶,且缺乏大力度的宣傳,之前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近幾年才逐漸聲名大噪,甚至與99綠大樹、99大渡崗齊名,躋身90年代「十大標杆茶」之一。
特別聲明:本文為「普洱藏家」原創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