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此「精英」非彼「精英」

2020-12-21 妙華寫意

昨日晚談文化的一篇文章發出之後收到一個問題:

什麼叫「精英教育?」難道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優秀人才嗎?難道你文章中提到的「技能人才,勞模精神,工匠精神」都不是精英嗎?

這裡有一個理解誤會,需要明確一下「精英教育」和「人民教育」的概念。

「精英教育」特指一種培養「精神貴族」的教育。舊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方針都是以培養受教育者脫離勞動而成為「人上人」為目標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孩子在接受教育之後往往會打骨子裡鄙視勞動,鄙視勞動人民,認為他們是「素質低下」的「人下人」,是「群氓」,「烏合之眾」。直到現在還有人不斷網絡上發出這種觀點,諸如「地主是農村的精英」,「農民受窮是因為他們個人不努力讀書,素質低,活該受窮」之類的論調層出不窮。

與「精英教育」相對的是「人民教育」。「人民教育」是為了把所有孩子都培養成全面發展的「勞動者」的教育。我們把「勞動者」中的優秀分子也稱為「精英」,而此精英非彼精英,名稱相同而內涵完全不同。「精英教育」中的精英是指脫離勞動人民的精神貴族,他們是文化的壟斷者者和財富的壟斷者。「精英教育」鼓吹的社會哲學就是「二八定律」。「人民教育」中的精英是指勞動者中的優秀分子。他們自身也是勞動者而不是精神貴族。他們在勞動創造文化、創造人類歷史的過程中起著先行、引領、榜樣的作用。人民教育主張的社會哲學是「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消滅貧困、共同富裕」。

撰稿:頌明

2020年12月18日星期五

相關焦點

  • 是精英教育?還是特權階層的教育?
    學生心儀「精英教育」的特權性,因為那是財富地位圈子的入場券,更是保持高高在上、頤指氣使的階梯;家長欽慕「精英教育」的目的性,除了「母以子貴」的心態之外,他們還能感到「讓孩子彎道超車」是「精英教育」獨有的咒語;老師們則偏愛「精英教育」的功利性,畢竟薪金和名氣的提高,令人難以抗拒。
  • 中國精英教育的短板,卻是美國精英階層熱衷的入場券
    原因就在於體育特長生集中了北美文化所崇尚的所有精英特質,是美國選拔未來社會精英的主要渠道。在美國將近50萬的龐大的大學生運動員群體中,最後只有不到2%的人能夠晉級到職業運動員,大多數人則是在畢業後成為各行各業的精英。中國教育向來崇拜學術精英,體育特長生被視為邊緣人,甚至還會被打上「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標籤。我們的精英教育為什麼會拋棄體育?
  • 譽滿全球的法國精英教育大揭秘
    說起法國的高等教育,想必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高性價比的學費和與之對應的法國大學,其實這只是法國大學教育的冰山一角。為了在如今飛速發展變化的世界佔有一席地,法國社會在各個領域自然也需要大批的優秀人才,這些社會精英推動著法國方方面面的發展,是法國社會的中堅力量。
  • 從柏拉圖到雙軌制-小議精英教育
    這種思想其實反映了早期的精英教育思想,精英教育背後折射的是精英政治的觀點,即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意志,反對當時雅典盛行的普遍民主,而支持代議制或精英專政。認為多數人的智慧不足以參政議政。雖然他沒有親自實踐《理想國》中的設想,但其思想也確實對後世起到推動作用。繼柏拉圖之後亞里斯多德進一步把教育分為實用教育和自由教育,後者又稱為文雅教育。
  • 清華教授說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是精英階層讓你認命嗎
    焦慮的現實這篇演講的題目叫《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主要講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一、不確定性,進步的代價二、「軍備競賽」的後果三、如何緩解軍備競賽壓力劉瑜說不確定性在帶給我們自由和機會的同時此普通人非彼普通人只要沒考上清華北大,就讀藤校,成為社會精英,可能就是清華教授眼裡的普通人。但此普通人非彼普通人。父母都是博士,一個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一個是清華大學的副教授,這樣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不可能是個「普通人」。
  • 精英與非精英的分殊:不同的生活機會
    精英與非精英的分殊:不同的生活機會改革前的中國社會中,「紅」與「專」之間的精英分殊是明顯的。體制內存在兩條截然不同的職業發展路徑,一條是通向管理崗位,一條是通向專業技術人員。兩條路徑不僅並行不悖,而且還相互補充。
  • 清華教授說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是精英階層讓你認命嗎
    焦慮的現實這篇演講的題目叫《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主要講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一、不確定性,進步的代價二、「軍備競賽」的後果三、如何緩解軍備競賽壓力劉瑜說不確定性在帶給我們自由和機會的同時此普通人非彼普通人只要沒考上清華北大,就讀藤校,成為社會精英,可能就是清華教授眼裡的普通人。但此普通人非彼普通人。父母都是博士,一個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一個是清華大學的副教授,這樣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不可能是個「普通人」。
  • 劉道玉:中國急需構建精英教育體系
    摘要:教育學和心理學界一致認為,人的智力是有差異的,始終存在極少數的智力超常兒童或天才式的人物,這是實施精英教育的前提和基礎。精英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各個領域裡的精英人才。他們是國家的棟梁之材,對發展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文化和藝術將起著核心的作用。本文扼要地介紹了精英理論、古今教育概況和實施精英教育的模式。
  • 所謂精英?什麼才是精英的正確定義?
    從小留學生到華二中學讓我們看到了所謂的精英教育,許可馨劉鑫之流讓我見識了所謂的精英,如果這些就是人們所說的精英概念的話,那我遺憾的告訴你,這樣培養出來的只能是偽精英。這些曾經的「天之驕子」「未來的精英」看上去成績優異,各種技藝傍身,得獎無數。可是唯獨沒有得到心靈心性的救贖,高期待+高強度,曾經引以為豪的學習變成了不堪負重的重壓,學習也變得面目猙獰,心理的扭曲也埋下了伏筆。還記得《放牛班的春天》嗎?他讓我知道了什麼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 柏拉圖的設計:公共教育與精英教育
    由於柏拉圖預設接受公共教育的這部分人群是缺乏理智的,那麼即便他是一位再優秀的生產者或護衛者,仍然不具有承擔制定、審查或完善公共教育內容的能力。公共教育始終需要一個特殊的精英群體為它提供智識上的保駕護航。而對這部分特殊群體採取的教育模式,顯然不同於公共教育。四、如何培育「哲人王」柏拉圖創辦阿卡德米學園的初衷正是探索一種全新的精英教育模式。
  • 華爾街英語:此「鴨梨」非彼「鴨梨」
    此「鴨梨」非彼「鴨梨」。鴨梨作為滋補潤肺的中藥,是中國家庭不可獲取的材料。那就來看看華爾街英語老外是如何理解這種鴨梨的。 網易教育訊 此「鴨梨」非彼「鴨梨」。
  • 國王伍德學校(Kingswood School),精英教育之路
    國王伍德學校的教育目的-培養精英紳士國王伍德學校創建人約翰衛斯裡(John Wesley)希望這所學校能傳承他畢生信奉的教育理念:堅持善意,想盡方法,探索途徑,隨處施德,隨時行善,我為人人,盡我所能。學校強調友好、包容的環境,支持每一個人努力發展自己的天賦並鼓勵其他人。國王伍德學校強調自信,開明、包容心,同時還具有創造力和一種探究精神。
  • 大學教育雖由精英化走向大眾化,全球著名大學TOP100才是精英教育
    雖然大學教育正在由精英化走向大眾化進行變化,但是看看世界著名大學前100名的大學,這些大學還在進行精英教育。根據Times世界大學排行榜,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情況可以發現,躋身全球著名大學學術前100名的大學都是各個國家最出色的大學,雖然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化走向大眾化,但是這些世界著名大學TOP100的大學仍然可以代表精英教育的高等教育。
  • 精英教育大揭秘:頂尖的學生,都是這樣培養的!
    的未來精英人才。人工智慧中心數學思維空間學校堅持精英教育,並致力於培養人工智慧相關高端人才。目前人工智慧中心包括編程社團、數學思維空間以及科技類的無人機等。參觀這些特色各異的功能教室時,小編不禁感慨,要是能重回學生時代,我也要來這裡學習,做一個擁有國際視野,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新時代精英少年。
  • 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展現英國精英教育的本質
    在接受訪問時周軼君坦言:「現在有不少家長把孩子送去英國學習,但真實的英國精英教育和我們的理解並不完全相同。」 片子剛開始就來到倫敦的一所幼兒園,正值假期,很多中國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體驗英國教育。
  • 高明人羅賢傑返鄉創業 決心打造精英教育集團
    作為悟空童學的創始人之一,羅賢傑從一線城市回到高明,也將精英教育帶進高明,他希冀著未來自己能打造一個精英教育集團,為更多孩子的童年帶去不一樣的色彩。在大學授課期間,長期與藝術和教育打交道的他,很快便發現一個問題:高明尚無一間走精英教育路線的培訓機構,如果高明的孩子們想學樂高、馬術、橄欖球等不同於常規的課程,就只能趁著假期趕往禪南順等區甚至廣州的培訓機構。
  • 從文理學院看美國精英教育
    在柏拉圖的巨著《理想國》裡,他不僅系統地闡述了自己的哲學、政治思想,而且詳盡地論述了教育問題,提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教育理論系統,成為西方教育思想重要淵源之一,在教育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柏拉圖在《理想國》裡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名的「洞穴理論」,說的是一群囚徒從小被束縛在一個洞穴裡,背對一堆篝火,面對一面牆,頭頸不能轉動,生來只能看見牆上的投影。
  • 精英教育才能培養出更多人才,別讓「快樂教育」扭曲孩子成長
    有專家大肆鼓吹「快樂教育」,神話「快樂教育」,說什麼快樂教育「釋放孩子的天性」,能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快樂的童年能給孩子帶來一生的自信」等等。可西方富裕家庭採用的卻是精英教育,這些家庭的孩子學習強度比普通家庭孩子大得多。在美國,當地小學下午 3 點放學之後,只有貧窮人家和少數普通家庭的孩子,蹦蹦跳跳地回家了;而大多數孩子,都背著書包、拿著樂器,去了各自的輔導班。這是為什麼?為什麼精英家庭不崇尚「快樂教育」?
  • 1582年,一場失敗的精英教育.
    最糟糕的是,他對小鷹實行了十年精英教育,過程中犯了兩個重大錯誤。這是第二顆錯誤的種子——他覺得孩子要當精英,就要接受最好最嚴格的教育,教育過程需要不斷施壓,探求底線。而我們都明白,小孩念書應該因材施教,就算做不到,也該仔細觀察,因勢利導,可朱翊鈞,常年接受毫無喘息機會的填鴨式培訓。
  • 廢除精英高中,韓國是在開倒車嗎
    正因如此,在本世紀初,為了糾正「平準化」教育帶來的種種問題,也為了給經歷金融海嘯的社會培養更具競爭力的精英人才,韓國開始在高中階段推行精英教育,具體措施包括在普通高中之外,增加了特殊目的高中和自律型高中等私校,同時增加學生的擇校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