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增千頃水面,主要河渠達到健康狀態;鋪設百公裡傍水依林的慢行走廊,建設萬畝藍綠交融的生態水鄉,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綠色生態水系景觀......今天,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2020—2025年)發布,按照這一計劃,海澱區將通過北辛莊排洪溝、草廠村溝綜合治理等項目,實現西蓄、東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戰略。通過北旱河、萬泉河、西玉河溼地等項目每年至少建設20公裡濱水慢行走廊,每年增加一個親水空間。通過大寨渠、周家巷溝、金河等項目建設出一批「水清岸綠」的示範樣板。
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以水生態治理為主線,立足解決「水不清」「岸不綠」「水不流」和「水不足」四個方面的問題。海澱區水務局副局長宋強介紹,到2025年,海澱將組建渠渠相連的水網循環系統。通過玉泉山地區、圓明園地區、翠湖、稻香湖水網循環等項目,分別建成四個水網循環體系,實現渠渠相連,河河互通。
同時,營造一碧萬頃的生態園林溼地。通過實施西玉河溼地、崔家窯溼地、蘇家坨雨水調蓄區等項目,建設各功能互補的水系生態系統,結合現有翠湖溼地,營造一碧萬頃的北部生態溼地群,合計建成萬畝藍綠交融的生態系統。
談及今年的重點任務,宋強說,將通過金河、北旱河、萬泉河、周家巷溝等河道治理項目鋪設20公裡濱水慢行走廊,讓河道構築城市空間,塑造可親可近的親水岸線。為群眾提供親水賞綠的濱水休閒空間,開啟綠色生活新方式。目前周家巷溝已開工建設;金河、北旱河、萬泉河正在開展前期立項工作。
在親水空間建設方面,將打造13.7公頃的大寨渠渠首濱水公園。目前公園河湖基本形狀已完成,已具備生態補水條件,預計年底完工。
溼地建設上,將打造西玉河溼地,總面積約41.5公頃。意在雨水調蓄工程,蓄滯永豐組團新增343公頃建設區產生的雨水量,並且形成具有生態景觀功能的溼地。目前正處於前期方案編制階段,計劃今年年底完成立項工作。
此外,今年,海澱「水清岸綠」行動計劃還將完成翠湖、稻香湖片區補水循環工程、永豐調蓄水廠建設工程和北辛莊排洪溝治理工程。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編輯:匡峰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