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花樣」脫貧路丨赫章縣鐵匠鄉花卉種植基地管理員周巧

2020-12-10 天眼新聞

「看這些芝櫻花,長得多好呀,是我和村民們一起用鑷子一株一株地種下去的,待到明年開春,就可以移栽了!」

周巧(左)正在帶領村民在花卉大棚裡拔苗我叫周巧,是畢節市赫章縣鐵匠鄉共同社區的村民,幾年前,我家還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人手握鋤頭把,種著傳統的包穀洋芋,一年到頭只夠勉強維持生活。人很累,但常常連孩子的尿不溼都買不起,還得伸手向公公婆婆要錢用。  迫於生計,我和丈夫把三個孩子留給公婆,先後到過浙江、廣東、上海去打工,來養活一家7口人,像大多數的打工人一樣,我們常常奔波於各大城市,只為能多掙點錢,到頭來,卻也沒能讓我們一家人脫貧。  看著家中年邁的老人和尚幼的孩子,我常常面臨掙錢和顧家的兩難選擇。  2018年,回家看望家人時,我發現路邊建起了一排排的大棚。打聽下來,我才知道,那是廣州恆大集團援建我們村的500餘棟標準大棚,由廣州港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承接,發展花卉種植,並且正在招工。

鐵匠鄉花卉種植大棚在聽到基地招工的信息後,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到基地,尋求務工的機會,沒想到,我被留下來,當了種花的工人。  從前,我也是一把幹農活的好手,翻土、薅地,不在話下,提上鋤頭就能幹。可是,在基地裡,什麼石竹、芝櫻、迷迭香等各類鮮花我見都沒見過,更不懂得它們的栽培技術,就連種花用的工具夾鑷子我都不會。  我相信,勤能補拙。於是,我像個學生一樣,每天帶著一個筆記本跟在專家後面學習記錄,請教熟練工人手把手地教我使用夾鑷子去種花。  沒多久,我就熟練掌握了花卉種植技術,還從季節性的臨時工轉為固定崗位管理人員,工資由每天70元提高到了每月4000元,一家人終於脫了貧。  後來,我丈夫也回到家鄉,在基地做大棚維護工程人員,收入穩定。活多時,我的公婆也會被請來做臨時工,一天也有100多元的收入。如今,我們一家人有了穩定的收入,月收入過萬,老少兩代終於不用再分離,在一起相守相依。  去年,我們家蓋起了200多平的新房子,終於告別了曾經擁擠、矮舊的小平房,日子過得踏實而幸福。  技能強於力量,如今,在花卉基地,我已能掌握鮮花種植從種到收全流程的技術要領。我有了一個新目標,就是明年發展自己的種植事業,準備將自家的土地拿來種花,有公司給我們保底收購,我也不愁賣。  從鋤頭把到夾鑷子,我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自信。我深知,是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們這些普通人有了「翻身」的機會,我也會緊緊抓住機會,好好學技術,在家鄉不遺餘力地把這些技術傳授其他村民,帶領大家一起走「花樣」脫貧路。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傳娟 吳採麗 整理

編輯 胥芬芳

編審 王璐瑤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赫章縣鐵匠鄉:「鮮花富民」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2月22日清晨,記者走進赫章縣鐵匠苗族鄉中井村花卉育種育苗基地的溫室大棚裡,40多個村民們正忙著分栽花苗,清爽翠綠的芝櫻幼苗整齊地排列在花盤中。當地幹部群眾正在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間花苗種植的正常生產,放眼望去,滿眼的綠色孕育著勃勃生機。
  • 脫貧攻堅丨香港90後進山造了個「花花世界」芳香滿烏蒙
    「我到處把你找,腳下的路伸向遠方」,老鄉們喊她「花仙子」,來自香港的90後,紮根廣州,又遠赴貴州扶貧,她為鄉親們打造了一個「花花世界」!以東部之優補西部之短,廣州市對口幫扶貴州省畢節市和黔南州打贏脫貧攻堅戰,東西部協作之花綻放在烏蒙山深處!
  • 脫貧攻堅丨香港90後進山造了個「花花世界」 芳香滿烏蒙
    「我到處把你找,腳下的路伸向遠方」,老鄉們喊她「花仙子」,來自香港的90後,紮根廣州,又遠赴貴州扶貧,她為鄉親們打造了一個「花花世界」!以東部之優補西部之短,廣州市對口幫扶貴州省畢節市和黔南州打贏脫貧攻堅戰,東西部協作之花綻放在烏蒙山深處!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不忘感黨恩丨赫章縣鐵匠鄉處卓村村民安建芬
    我叫安建芬,是畢節市赫章縣鐵匠鄉處卓村的村民,家裡有7口人。以前,我家距離村裡的處卓小學有3公裡多,而且都是山路,距離鄉裡的鐵匠中學就更遠了,有十三四公裡,也都是山路。因為路途遙遠,上學很是不方便,所以我們80後或者更老的村民以小學文化程度居多。
  • 畢節大地綻放北海道薰衣草,廣州「芳香產業」走出扶貧創新路
    深秋時節,在平均海拔近2000米的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山路崎嶇,體感寒冷,用廣東人的話來說就是「溼冷」。但就在這個貴州省深度貧困縣裡,北海道薰衣草、芝櫻、雪菊、迷迭香等多個品種的花卉正在寒冷中默默生長,等待著來年春天的到來。
  • 畢節大地種下「致富花」走出扶貧創新路
    大洋網訊 北海道薰衣草、芝櫻、雪菊等多個品種的花卉在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默默生長。當花城廣州與畢節相遇,鮮花鋪就了一條創新的扶貧之路。6月16日,記者走訪廣州港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港華公司」)鮮花種植基地了解到,曾經的貧困戶周巧在種植這些鮮花時,成長為擁有一技之長的管理人員,「在這裡工作兩個月就實現脫貧,我覺得未來好有希望」。
  • 做表率、打頭陣,助力畢節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貴工程黨委...
    1月15日,即在學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召開的第二天,校黨委書記令狐榮鋒、黨委副書記湯宇華,黨委委員、副校長甄在溪、李琳分別深入學校省市黨建扶貧(定點扶貧)聯繫點大方縣興隆鄉、赫章縣朱明鎮、鐵匠鄉了解實情,看望慰問貧困群眾、學校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同志,督導脫貧攻堅工作,以實際行動號召全校教職工萬眾一心加油幹,助力畢節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 新疆脫貧攻堅「金點子」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在南疆,不僅僅看到的是瓜果飄香,而且看到了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面,貧困戶的「金點子」比比皆是,紛紛念起了「致富經」,奔上了小康大道。 「賒牛」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達吾提•買買提本是庫爾勒市英下鄉的貧困戶,正當他為如何甩掉貧困帽而發愁時,得到鄉裡的一個好消息:鄉裡無償送一頭牛給他們飼養,幫助他們脫貧。
  • 強龍頭 創品牌 帶農戶 ——赫章縣扶貧產業子基金助力脫貧攻堅
    這些產業的興起和發展,得益於赫章縣脫貧攻堅投資基金扶貧產業子基金的助推。統計顯示,截至目前,該縣共獲銀行批覆項目7個,金額91588.24萬元,其中實際使用基金項目5個,使用資金24829.6萬元,其包括赫章縣松林坡鄉香蔥基地、畢節柳江畜禽有限公司蛋雞養殖、赫章九股水溫泉旅遊度假區項目等。
  • 赫章縣這名「兵支書」在脫貧攻堅 戰場上收穫滿滿
    農曆十月的陽光在赫章縣已經持續照耀了兩個星期,赫章縣秋冬種已全面拉開序幕。記者在輔處鄉輔處社區看到,社區「兩委」班子正在向鄉黨委書記譚家文匯報工作,盤點著這些年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收穫。在輔處社區石榴種植基地裡,村民李陽全正在為其他村民分發農家肥。據他介紹,他家裡有5口人,有3個學生,妻子因為生病幾乎沒有勞動力,一家人的重擔全部壓在他的身上。「要不是張支書帶著我們發展了這些產業,讓我有那麼好、離家那麼近的事情做的話,都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了。」李陽全把農家肥分發完畢後,又向記者算起了收入帳。
  • 脫貧路上不幸隕落的「月亮」|追記赫章縣白果街道月亮洞村第一書記...
    車陽松走上村委會三樓駐村第一書記李紹山的住處,見他躺在床上紋絲不動,車陽松反覆呼喊,但再也沒有將李紹山喚醒……李紹山生前帶領下沉幹部走訪貧困戶「在村裡,我年紀最大,紹山非常關心我。生前為赫章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院長、赫章縣人社局選派白果街道月亮洞村第一書記。月亮洞村位於赫章縣白果街道東部,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209戶103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63戶335人。
  • 「我的扶貧故事」把他鄉當故鄉 把群眾當親人丨赫章縣鐵匠鄉河山村...
    我叫熊宇,是畢節市婦聯派駐赫章縣鐵匠苗族鄉河山村駐村幹部。三年來,我把他鄉當故鄉、把群眾當親人,把一片真情灑在了山青水秀的靈秀苗村。  河山村地勢兩山夾一溝,環境惡劣,農民種植的基本上就是玉米和洋芋,收入微薄。2018年,村裡成立合作社,發展蔬菜產業。我從單位爭取了10萬元資金,種植蔬菜150畝。蔬菜長勢非常好,但根本銷不出去,我心急如焚。   難道就讓投入的錢打了水漂,讓大家的汗水付之東流嗎?我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