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那美文一樣的美食

2020-12-23 自家小廚

在我國今世作家中,汪曾祺被稱為是我國最終一位樸實的文人和抒發的人道主義者,他的文學,亦被稱為是漢言語表現力的一座幾乎無人能企及的今世頂峰。

汪曾祺的美文,以溫馨、雋永、唯美、崇尚自然、綿延悠長的神韻,迷倒了許多汪迷,捧卷讀他的美文,你會覺得連紙張的味道都變得很誇姣。

而汪曾祺的美食,更是以共同的魅力,迷醉了海峽兩岸眾多文人雅士,並因而獲得了除作家、劇作家、散文家、書畫家之外的另一個頭銜--美食家,並且是「全方位美食家」。

由於他不只對美食有高品味的鑑賞力,還能系上圍裙下得廚房烹飪一手好美食,更能把吃的感觸、吃的空氣、吃的淵源、吃的文明以及每道菜用什麼料、怎樣做,無不必雅致、細膩的言語,描繪得頭頭是道、饒有風味、別有才思。很一般的菜,經他的文字一支配,便成了誘人的美食美文,不只沒有了油膩的焰火味兒,並且直接就延伸到了審美境地。比方:《口蘑》、《蘿蔔》、《五味》、《豆腐》、《乾絲》、《家常酒菜》、《故土的食物》等等。就連他最聞名的現代京劇《沙家浜》,他都會寫上跟吃有關的唱詞兒:「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款待十六方」。可見,他是一位把口腹之慾和典雅文明之間的間隔拉得最近的人。

汪曾祺喜愛美食,從逛菜市場開端。到菜市場總要有一段走路運動,他便說:「我什麼功也不練,只練『買菜功』」。而買什麼菜?怎樣選擇?配菜是什麼?春夏秋冬,什麼生果、什麼蔬菜,在什麼時間上市,他都門清。並且,他最喜愛逛的當地就是菜市場,就連出差都不破例。用他的話說,就是:「到了一個新當地,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趣味。」言語間無不流露著他對日子的熱愛和心底純然的高興。

汪老逛菜市場,有時也會「好為人師」。一次,遇見一個賣牛肉卻不會做牛肉的南邊婦女,他便熱心主動地細心講了一番牛肉之做法,從清燉、紅燒、咖哩牛肉,到廣東的蠔油炒牛肉、四川的水煮牛肉、幹煸牛肉絲等等,致使婦女敬服的把他當成真實的廚師。

汪曾祺做的許多菜,用他自己的話說「都是瞎摸出來的」。尤其是「塞肉回鍋油條」,這是他想像力加實踐得來的純屬他自己創造的一道菜,他自己都認為能夠申請專利。做法如是:油條兩股拆開,切成寸半長的小段。拌好豬肉(肥瘦參半)餡。餡中加鹽、蔥花、薑末(或加少數榨菜末或醬瓜末、川冬菜末,亦可)。用手指將油條小段的窟窿捅捅,將肉餡塞入、逐段下油鍋炸至油條挺硬,肉餡已熟,撈出裝盤。此菜嚼之極酥脆,聞之真可聲動十裡人。

在汪曾祺看來,做菜跟寫文章相同,要有想像力,要愛揣摩,如蘇東坡所說「忽出新意」;更要多實踐,學做相同菜總得要失利幾回,才能把握其方法;別的有時也需要翻翻食譜。在他的做菜經歷裡,總結的金玉良言有二:一是粗菜細做,這是制家常菜的不二法門;一是葷菜素油炒,素菜葷油炒。

凡有幸品味過汪曾祺親手烹飪的美食的人,無不嘖嘖讚賞,回憶深入。無緣品味者,僅僅讀汪曾祺寫的談吃的美文,就已食慾蠢蠢,垂涎欲滴。聽說,有不少主婦,還由於熟讀汪曾祺談吃的文章,居然學會了做一手好菜。

應該說,有緣品味過汪曾祺美食的人,都是誇姣的人。而我就是這樣一個誇姣之人。

我很僥倖此生有機會多次享用過汪老烹飪的美食,回憶最深的有兩次,一次是第一次給他過生日,一次是第二次給他過生日。

第一次是1995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汪老75歲生日,剛好又是公曆2月14日「情人節」。那天,北京街頭的鮮花店,家家都擺滿了豔麗的玫瑰花,花雖然多,但買花的人更多,價格也貴得驚人,一枝玫瑰高則60元,最低也不下40元,那時候,北京剛剛時興過西方人的洋節,尤其是年輕人,所以玫瑰花賣得很火。咱們一行五人,在聞名文學評論家、魯迅文學院教授何鎮邦先生的帶領下,選了一大束由康乃馨、玫瑰、滿天星組成的鮮花,前去為汪曾祺過生日。

一路上,何教授談笑說:「文學圈子裡有人稱汪老是『文壇仙人』,今日我帶你們一同去沾沾他的仙氣。」又說:「汪老是全方位的美食家,不只會吃,並且會操作,他的烹飪手藝在文學圈子裡也是很知名的,也許今日你們就能品味到他親自下廚的美食。」

按過汪老家的門鈴,只見一位銀髮閃亮,膚色白淨,幾乎能夠稱得上非常美貌的老太太,滿臉笑臉滿目慈祥地出現在咱們面前,我瞬間被老太太的雍容氣質和誇姣形象所招引,心中暗暗驚嘆:世上竟有這麼美麗的老太太?!這時,何教授介紹說這便是汪老的夫人施松卿女士。我一時管不住自己的眼睛只管看著汪夫人,竟將手中的鮮花遲遲抱在胸前,要不是有人提示,我大約還會傻呆呆的出洋相呢。

汪夫人一邊從我手中接過鮮花,一邊很謙和地說:「謝謝你們,買來這麼美的鮮花!」然後招待我們落坐,並忙著給我們沏茶。

環顧汪老家狹小且光線昏暗的兩居室,到處都堆著書本,這使本來就小的屋子顯得更小且有點雜亂,一時間我幾乎不相信這會是一位聲名顯赫的文學大師的居處,要不是親眼目睹,我一直都認為像汪老這樣有名氣的大作家,即使住的不是什麼風水吉祥的深宅大院,至少也該有一套環境高雅寬闊明亮的高幹住所,豈不知他們配偶雙雙蝸居的竟是這樣兩間窄小幽暗的舊式單元樓房,這不由讓人心裡感到不是味道,我總算了解汪老曾在他的作品所寫的「橋邊」和「塔上」相對阻塞的日子了。

相關焦點

  • 時代的小菜:汪曾祺美食地圖
    當然,汪曾祺對於北京豌豆的喜好,更多的是因為「宮廷豌豆黃」,豌豆熬爛,去皮,澄出細沙,加少量白糖,攤開壓扁,切成長方形小塊,再用刀割出四小方,裝盤上桌。人們用牙籤扎著吃它,仿佛老百姓也分到了這宮廷裡的一杯羹一樣。
  • 去高郵,跟著汪曾祺的美文尋找美味……
    25年前的高郵與大多數江南小城一樣,安謐,古樸,滿眼是粉牆黛瓦的平房,市河裡的碧水倒映著白雲,靜靜流淌。當地老人告訴我:侵華日軍的馬隊闖入高郵城後,發現道路兩旁的房屋很低矮,馬背上的日軍無法看清屋簷下的動靜,唯恐遭到遊擊隊的伏擊,就下令將沿街面的房屋統統劈去兩檁,至使現在看到的房子都是前高后低的模樣。
  • 汪曾祺百年美食地理
    1920年的元宵節,汪曾祺出生。算到如今,恰好百年。他是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也是袁枚之後,中國美食最具發言權的老饕。而他生平走過的地方,則串起了中國美食極具象徵意義的舌尖地理。雲南美食裡,汪曾祺最愛的可能是火腿。這種與他家鄉江浙地區火腿風格相似,但風味迥異的食物,出現在很多作品裡。最美味的是「金錢片腿」,也就是切成薄片的小腿至肘棒的那一部分,當中是精肉,周圍是肥肉,帶著一圈薄皮。直接蒸熟下酒,不用任何調味,就美味無比。而加了雲腿作為輔料的汽鍋雞,更被汪曾祺譽為「中國人吃雞方法的第一」。
  • 王道 | 汪曾祺:寫作與美食都值得熱愛
    高郵不只是一座商城,更是一座美食之城和養生之城。我多次說過,我的美食寫作起源於兩位作家,兩位揚州籍作家,陸文夫(泰州早期隸屬揚州)、汪曾祺。陸文夫是因為小說中的美食知名,而汪曾祺則是實打實地寫美食,而且還身體力行地踐行美食之道。
  • 昆明古滇的度假跟天上那無所事事的雲和汪曾祺一樣,只是Wandering,就有全世界
    我帶著汪曾祺的書去的昆明,汪曾入滇生活7年,也是他晚年的最美時光。汪曾祺這樣一個近現代著名「美食博主」,傑出貢獻有兩件,一件小事,讓高郵鹹鴨蛋出名。第二件大事,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國雲南菌子好吃。看書識吃,我最初去雲南吃菌子,就是照著他的品味來的。說散淡,那汪曾祺是這個詞語最佳代言。大約因為他出生舊時地主家,家境算得上殷實,富貴閒人的性格,懂吃是起碼的事。
  • 汪曾祺的百年美食地理:中國美食,有趣得很!
    他是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也是袁枚之後,中國美食最具發言權的老饕。 他生平走過的地方,則串起了中國美食極具象徵意義的舌尖地理。1920年-1935年:高郵·美食的故鄉汪曾祺的家鄉,在江蘇高郵。 雲南美食裡,汪曾祺最愛的可能是火腿。這種與他家鄉江浙地區火腿風格相似,但風味迥異的食物,出現在很多作品裡。最美味的是「金錢片腿」,也就是切成薄片的小腿至肘棒的那一部分,當中是精肉,周圍是肥肉,帶著一圈薄皮。直接蒸熟下酒,不用任何調味,就美味無比。而加了雲腿作為輔料的汽鍋雞,更被汪曾祺譽為「中國人吃雞方法的第一」。
  • 汪曾祺: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
    1997年5月16日,77歲的汪曾祺溘然長逝。他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句話是:「給我來一杯碧綠!透亮!的龍井!」可惜的是,他最終都沒有喝到一杯上好的龍井,也許這是他一生中少有的憾事了。汪曾祺一輩子,愛酒,愛茶,更愛美食。
  • 「美食家」遇見「惡食者,汪曾祺是怎樣寫「吃」的
    對過分講究的「美食」他嗤之以鼻。他曾公開撰文反對「工藝美食」,就是把食物弄出各種奇形怪狀的花樣。他認為那簡直是胡鬧。 汪曾祺有篇小說叫《金冬心》,寫揚州八怪之首金農,被財大氣粗的鹽商請去,陪達官貴人吃飯。他們吃的東西名貴而稀罕,叫作「時非其時,地非其地」,就是一桌菜,沒一樣是當地出產,也沒一樣是當時所有。今天大家都害怕大棚養殖的「反季食品」,而當時卻特別名貴。
  • 被汪曾祺先生讚不絕口的美食,野菜馬蘭頭到底有何魅力?
    汪曾祺老先生師從沈從文,有著「文壇上的美食家」的稱號,有很多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著作,《美食人生》便是其中一本。先生的這本書,介紹了他喜愛的美食及做法。對於野菜馬蘭頭的描述不是很多,但是卻是字字精簡而內容豐富,對於馬蘭頭的口感更是用「吃春天」高度評價。
  • 根據汪曾祺老先生的美食地圖,小編帶你吃喝玩樂遊昆明!
    朱自清、沈從文等大名鼎鼎的文學家,讓昆明的歷史、文化和美食等重新得到了書寫。然而論起記錄美食,汪曾祺又是這類裡的翹楚!當時的昆明,餐館林立。汪曾祺說道:「剛來到昆明,帶來的錢還沒用完,有一些同學和家鄉郵匯尚通,不規定時間可以得到接濟,一到星期天就到處去吃館子。汽鍋雞、過橋米線、過油肘子、鍋貼烏龜、油淋雞、大排骨麵等,全都吃了一個遍。」
  • 【美食美文】古今名家筆下的美食
    中國古代好美食的文人,蘇東坡先生算得重要一人。他曾寫過《菜羹賦》和《老饕賦》。以他名字冠名的杭州名菜東坡肉、四川的東坡肘子更為後人所廣知,比他的詩文更深得民心。蘇東坡還曾特意作詩介紹烹調經驗:「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陸遊,是一位不亞於蘇東坡的業餘烹飪大師。在他的詩詞中,詠吟烹飪的有上百首。
  • 楚塵文化|汪曾祺的美食地圖
    楚塵文化5月16日是汪曾祺先生的忌辰,喜歡走南闖北的他,留下了他對各地美食體驗的趣味文字,謹以此文以懷念這個愛吃會吃的老爺子。燒餅 我們那裡的燒餅分兩種。 昆明是汪曾祺求學的地方。他在西南聯大讀書的生活是他終生難忘的記憶。在這裡他遇見了很多好的老師,也遇見了相伴一生的愛人,而昆明的美食更是讓汪曾祺在他的文字裡一再回味。
  • 汪曾祺: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汪曾祺,近現代著名「美食博主」。他讓高郵鴨蛋火遍全國,哪怕是沒出遠門的中學生也知道江蘇有這種土特產。他不僅愛吃、會吃,還喜歡做飯。從汪曾祺的書信來看,對於親近的人,他會忍不住提到吃的;對於不熟的人,他會表現得嚴肅端莊。
  • 勸君多學汪曾祺,莫辜負美食、美酒和好天氣
    最近睡前常讀汪曾祺。書的腰封上寫著「文學大師、生活家」,這兩個稱呼都很適合汪曾祺,尤其是後者。汪老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不用什麼排行榜證明,相信文學圈的人都了解。他又是一等一的生活家,懂得欣賞生活,享受生活。
  • 汪曾祺筆下的高郵美食,每一個都特別的美味
    汪曾祺是我國現當代著名作家,江蘇高郵人。在汪曾祺的生平創作中,「吃」佔了很大的比重,套用現今一個比較時髦的詞,汪曾祺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吃貨」。汪曾祺筆下的高郵飲食菜譜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像這個昂嗤魚、虎頭鯊、蜆子炒韭菜、焦屑、茨菰等,外地人不要說吃過,可能聽都沒聽過。
  • 精讀堂|三人談汪曾祺:他不僅寫得一手好文,也能做得一手美食
    11月22日下午,為紀念汪曾祺誕辰一百周年,由貴州「精讀堂」、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舉辦,貴州半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三人談:不一樣的汪曾祺」活動在貴陽大覺精舍舉行。現場,三位嘉賓和40餘位汪迷通過問答的形式,一起走進汪曾祺的人生故事及文學世界。「如果一個人對吃都不感興趣,那麼他對生活的興趣也不大,愛做美食的人不僅對吃感興趣,對人生也充滿了興趣,汪曾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不僅是一個著名的作家,寫得一手好文,也能做得一手美食。」活動開始,楊早如此向書友們介紹汪曾祺。
  • 汪曾祺筆下的那些雲南美食,火腿有幾種吃法?
    在寫吃的作家當中,小編最喜歡的就是汪曾祺先生了。他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雲遊各地,因此熟悉各地的美食。抗日期間,汪曾祺就讀於當時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這所大學坐落在雲南昆明,因此汪曾祺先生也非常熟悉昆明當地的風土人情。他寫的昆明美食正宗而誘人,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慢煮生活》:慢下來,讀懂汪曾祺的生活哲學
    因為在他的筆下,大多是寫的是吃吃喝喝,是個把美食寫到極致的作家,比如他寫高郵的鴨蛋,北京的豆汁,江陰的河豚,都能讓人垂涎欲滴,大呼過癮,甚至被人稱為美食作家。這其實評論是不完整的,美食只是作為生活中的一個調料,如果完整的讀過汪曾祺的全集的話,其實他的作品關於美食佔不到百分之十。
  • 汪曾祺舌尖上的中國
    現代作家裡面,我最喜歡汪曾祺。最早接觸到的汪曾祺作品,應該是中學課文《端午的鴨蛋》,但是那個時候要背誦,很扎心,並沒有什麼閒工夫咀嚼(也是因為水平不夠,那時我連汪曾祺這個作家的名字都需要翻字典),現在再來讀,這篇文章字裡行間都有意思,比如「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
  • 高郵以及汪曾祺的鹹鴨蛋
    說實話,我和朋友去高郵,主要是為了看看汪曾祺的老家,看看他筆下的風土人情。當然,高郵的美食也是誘惑我們前去的另一個緣由。汪曾祺絕對是中國現當代最好的作家之一,他和孫犁是我心目中的雙璧,儘管兩人的個性、風格、觀念很不一樣,但殊途同歸,都達到了藝術上的至高境界。去高郵前,重讀了他的小說《異稟》《大淖記事》《受戒》《八千歲》《小娘娘》等,真是水粼粼加上水靈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