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汪曾祺先生讚不絕口的美食,野菜馬蘭頭到底有何魅力?

2020-12-14 小新的彩色蠟筆

汪曾祺老先生師從沈從文,有著「文壇上的美食家」的稱號,有很多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著作,《美食人生》便是其中一本。先生的這本書,介紹了他喜愛的美食及做法。對於野菜馬蘭頭的描述不是很多,但是卻是字字精簡而內容豐富,對於馬蘭頭的口感更是用「吃春天」高度評價。我們不免好奇:野菜馬蘭頭究竟是什麼?它又有什麼魅力讓汪曾祺老先生肯花時間記載,並對它讚不絕口的呢?

那麼,馬蘭頭究竟是什麼呢?馬蘭頭是春天的野菜,它在一二月份開始陸續出現一些邊邊角角裡,等到天氣再暖和一點兒、春天真正到來的時候,它便開始大片大片的冒出來,聚在一起,好像一群迎接春天的孩子。我想或許這就是它為什麼會被稱作「吃春天」的主要原因吧。馬蘭頭相較而言應該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野菜了,只要我們出門稍稍留意一些,在山間田野總是能發現它們的身影。因為它們本身就是充滿野性的一種植物,能夠輕鬆地適應40度的溫差,而且它們的生長對陽光的需求也不大,因此,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馬蘭頭的宜居地。汪曾祺先生最喜歡在住所附近的小路旁邊尋找馬蘭頭,將它們小心地摘下,儘量不去傷害它們的枝葉,最後整整齊齊地歸置在一起,帶回家去。

馬蘭頭又有怎麼樣的魅力呢?作為一種野菜,自然是使用價值比較高了,我們就先從這裡說起。馬蘭頭主要有兩種吃法。一種稍稍油膩些,像汪曾祺老先生一樣,在處理好的馬蘭頭上隨自己的喜好澆上醬油和醋,又或者是搭配上肉類,以馬蘭頭的青澀和肉的油膩相互中和,最終完成一道香而不膩的菜品。還有另一種就比較清淡些了,這種製作方式就是為了真正地體味野菜的味道了。它不會選取一些味道比較大的調味品去遮蓋或者大幅度地改變它本來的味道,而是直接加上一些普通的、沒有熱烈味道的調味品,比如香油、鹽之類。

馬蘭頭的魅力還在於它所體現出來的生命力。對於馬蘭頭自身來說,之前我們已經提到,它能夠很好適應不那麼友好的環境,早就聽過「馬蘭頭,攔路生」的說法,馬蘭頭的生長,只需要一場春雨的催化。對於人類來講,馬蘭頭還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以及防癌抗癌的作用。馬蘭頭分為紅梗和青梗兩種,紅梗的藥用價值相比青梗而言要更大一些,而青梗則更加美味一些。早在《蔬食齋隨筆》就有記載:「洵美草木滋,可以廢粱肉。」比肉還要美味的食物,馬蘭頭的存在可以說是非常特殊了。

在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的現在,人們卻開始逐漸偏愛野菜,可能是為了追念以前的歲月,忘不了那一抹老味道,也可能是感慨於野菜的那一道無法磨滅的野性的記號。不管怎樣,它會一直存在,陪著我們。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馬蘭頭怎麼做好吃?這道野菜炒雞蛋,營養又好吃
    馬蘭頭或許是一些人還比較熟悉的植物了,馬蘭頭是可以食用的,尤其是在春天這麼一個,適合吃一些當季新發的野菜的季節裡面,新鮮的馬蘭頭正在上市,此時吃馬蘭頭再好不過了。那麼很多野菜也是只有在春天才可以吃到的,比方說馬蘭頭,那麼馬蘭頭怎麼做才好吃呢?
  • 野菜有味是清歡
    有長江三鮮:河豚、鰣魚、刀魚要吃;有地三鮮:薺菜、蘆蒿、馬蘭頭要吃;有肥美的螺絲要吃,有白脂肉嫩的小龍蝦要吃……      春天來了,是挖野菜的時候了。踏青挑菜,是很好的風俗。人在屋裡悶了一個冬天,尤其是婦女,到野地裡活動活動,呼吸一點新鮮空氣,看看新鮮的綠色,身心一快。
  • 春天的味道,野菜告訴你,馬蘭頭、薺菜、香椿……你再不去挖,春天可就過去了
    每年的3至5月,踏青、挖野菜、品嘗野味,寧波在野外能採到近50種野菜,整個寧波都陷入一年一度的野菜狂歡盛宴。馬蘭頭、薺菜、香椿、枸杞、豌豆、苜蓿、野蒜和蕨菜……可以從春吃到夏。那滋味,汪曾祺老饕有言在先:就像坐在河邊,聞到新漲的春水的氣味。
  • 野蔬之味馬蘭頭、枸杞頭...
    江南一帶,春光乍洩之時意味著吃新鮮的時節到來了,這時候的野菜成為人們餐桌上的貴寵,因為這些野蔬時令性極強,季節一過,它們就成野草了。最能吃野菜的地方當屬南京人,民諺有一句話:「南京人,不識寶,一口白米一口草,也是說時令一到,南京人就成了吃草狂人,有給我一把草,我就能給你炒出一個春天的架勢。
  • 汪曾祺佳作《人間至味》—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人間至味》這個集子算是汪氏美食文字的薈萃,可供讀者「大快朵頤」。汪曾祺,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文學家中的美食家,美食家中的生活家,生活家中的士大夫。《人間至味》精選了資深生活家汪曾祺46篇流傳數十年的美食佳作,吃八方美食,品百味人生。他生於江南,居於京城,遍歷戰亂,飽嘗榮辱。卻用一生的沉澱,寫出至淡至濃的優雅與情致。其文章樸實平淡,有空山新雨後的清新之味,深得自然之意趣,往往於不經意中滲出人性的美好與詩意的享受。讓人拿得起,放不下,久讀成癮。
  • 你買的馬蘭頭可能混進了毒草!看清了,這些"野菜"不能吃
    最近家住南京六合區橫梁街道的王大爺就發現市場上的野菜有些不對勁…王大爺向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反映一些農貿市場出售的馬蘭頭野菜中交雜著一些黃花草!△馬蘭頭長這樣此外馬蘭頭和黃花草的生長區域也不太一樣「馬蘭頭一般在田埂邊,黃花草到處都有
  • 農村1種野菜,學名馬蘭頭,不僅吃著味道可口,還是名貴中草藥!
    鄉下到了春天以後,就會陸陸續續的生長出很多形態不一的綠色植株,有棵棵參天大樹,也有路邊茂密雜草,當然在這其中,有一類植物是比較特殊的,它就是野菜。野菜指的就是在大自然裡土生土長出來的一些可食用蔬菜,雖然沒有經過人們的培育,但一到生長旺盛期間,它們也是能夠在鄉下長得十分旺盛的,數量極多,採摘下來做菜,滋味絕佳,非常的不錯。農村1種野菜,學名馬蘭頭,不僅吃著味道可口,還是名貴中草藥!而我們今天要講到的植株,也正是鄉下眾多野菜裡的一種,它的學名叫做馬蘭頭。
  • 汪曾祺:那美文一樣的美食
    而汪曾祺的美食,更是以共同的魅力,迷醉了海峽兩岸眾多文人雅士,並因而獲得了除作家、劇作家、散文家、書畫家之外的另一個頭銜--美食家,並且是「全方位美食家」。汪曾祺喜愛美食,從逛菜市場開端。到菜市場總要有一段走路運動,他便說:「我什麼功也不練,只練『買菜功』」。而買什麼菜?怎樣選擇?配菜是什麼?春夏秋冬,什麼生果、什麼蔬菜,在什麼時間上市,他都門清。並且,他最喜愛逛的當地就是菜市場,就連出差都不破例。
  • 王道 | 汪曾祺:寫作與美食都值得熱愛
    高郵不只是一座商城,更是一座美食之城和養生之城。我多次說過,我的美食寫作起源於兩位作家,兩位揚州籍作家,陸文夫(泰州早期隸屬揚州)、汪曾祺。陸文夫是因為小說中的美食知名,而汪曾祺則是實打實地寫美食,而且還身體力行地踐行美食之道。
  • 野泥蒿11元、馬蘭頭5元…荊州有野菜上市啦!這些是抗癌大王!
    得了咽炎有痰咳不出,咽不下,非常難受,這時可以吃點馬蘭頭。馬蘭頭性味辛涼,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溼消腫之功效。一般患咽喉炎、扁桃體炎、腮腺炎等化膿性炎症時就可以請它來幫忙。【具體做法】馬蘭頭拌香乾是一道特別好吃的美味。
  • 馬蘭頭種植方法 馬蘭頭栽培技術
    3.採收 馬蘭頭在出苗後30~40天即可採摘幼苗,馬蘭頭植株幼嫩,採收時要摘大留小。成叢生長的可用刀割,留茬3~5釐米;如有新芽長出,即留3~4片葉摘尖。如採用大棚栽培,馬蘭頭生長迅速,每年可採收4~6次,每次每畝可採收500~600公斤。
  • 汪曾祺:文壇上的美食家 | 鳳凰副刊
    汪曾祺對中國吃文化既有興趣又有研究,少數民族的飲食習俗史,他都講得頭頭是道,順理成章。在京城,有的飲食文化部門聘他當顧問,有的請他講授傳統的飲食文化。汪曾祺喜歡喝酒。青年時代在西南聯大讀書時,他曾經喝得爛醉睡在街頭,被他的老師沈從文先生派人扶到住處,灌了好些茶才醒過來。汪老幾乎每天喝酒,下酒菜倒不講究,家鄉的煮毛豆莢、鹹菜燒鯽魚、燻燒肉、茶葉蛋、家常豆腐、炒花生等都很投口。
  • 南京「吃草」指南 | 春風十裡,不如野菜和你.
    菜場每一個攤點的C位,一定被成垛的野菜佔領著。每個南京媽媽和奶奶都自帶挖野菜天賦↑那滋味,汪曾祺老饕有言在先:就像坐在河邊,聞到新漲的春水的氣味。連一代文豪蘇東坡都不得不說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在老饕汪曾祺的筆下,豆腐與香椿同拌最是鮮嫩有味。香椿切為碎末,拌入南豆腐,再下香油數滴。這一青一白,「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那滋味就像嚼了一大口春天,「春風十裡不如你」~
  • 浦江野菜大全,這些野菜隨處可挖,都是抗癌大王!
    春三月,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田間野菜日漸蔥蘢。在如此美麗的季節,浦江美食達人肯定也會「物盡其用,把各種能吃的美食搬上餐桌」。
  • 農村隨處可見的「馬蘭頭」,怎樣做著吃既美味又爽口?有3種方法
    作為大自然饋贈的禮物,有很多野草,在人們的細心觀察,用心經營下,也可以成為一道道美食。比如說,農村隨處可見的馬蘭頭,就是一種不錯的野菜,吃起來爽口,聞起來香。對於馬蘭頭這樣的野菜,怎樣吃才爽口呢?其實不難,大家只需要掌握這3種方法,就可以做出美味佳餚出來。
  • 汪曾祺百年美食地理
    1920年的元宵節,汪曾祺出生。算到如今,恰好百年。他是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也是袁枚之後,中國美食最具發言權的老饕。而他生平走過的地方,則串起了中國美食極具象徵意義的舌尖地理。在汪曾祺眼裡,江南四時都有美味,春天要吃新摘的薺菜馬蘭頭枸杞頭、初夏要吃肥美的塘鱧魚、秋天要打野鴨子,切塊紅燒最好、冬天還有新醃的雪菜,細、嫩、脆、甜。而被汪曾祺譽為豆腐裡上上品的香椿拌豆腐,更是江淮地區人人會做的家常菜。香椿過水稍燙,梗葉轉為碧綠,揉鹽切碎,拌入豆腐,再加香油。「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 食味記|枸杞頭是春天的野菜
    ……熱鬧不堪的回覆中,有一條留言說,「餐桌上,也照得見四時天地。」果真,如此。有句俗話叫「不時不食」。春天,對於一個認真的「吃貨」來說,是焦慮和忙碌的季節,馬蘭頭要老了,薺菜要開花了,蜆子要被撈光了。這些野菜河鮮,吃的時日極其短,吃的法子又極其簡單,枸杞頭就是其中一種。
  • 馬蘭頭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朱成墜隨著天漸漸暖起來,田間地頭的野菜也應季地長了出來,它們也要嗅嗅春天的氣息,燻燻自然的芳馨。其中,有一味野菜——馬蘭頭,也火旺旺地冒出了頭。菜市場裡,馬蘭頭與其它時令的蔬菜,堂而皇之地並列在攤頭上,一點也不遜色於水靈靈的當季蔬菜。我家附近的和寧菜場,二樓各家的蔬菜攤頭,都有馬蘭頭銷售,全放在塑膠袋子裡面,露出綠色的莖葉和紅色的梗子,樣子甚是可愛,引得我欲嘗不已。
  • 汪曾祺筆下的那些雲南美食,火腿有幾種吃法?
    在寫吃的作家當中,小編最喜歡的就是汪曾祺先生了。他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雲遊各地,因此熟悉各地的美食。抗日期間,汪曾祺就讀於當時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這所大學坐落在雲南昆明,因此汪曾祺先生也非常熟悉昆明當地的風土人情。他寫的昆明美食正宗而誘人,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時代的小菜:汪曾祺美食地圖
    汪家有三個孩子,汪朗、汪明和汪朝,一男二女,這讓老汪在家的地位頗低,他掌管著一日三餐,也負責接送孩子上學。汪曾祺作息很有規律,吃早餐前已經開始動筆,短文極少隔夜,更是罕有熬夜的情況。偶爾,他也會情緒激動,不知是何原因,聲嘶力竭,在晚餐前爆發,打開窗戶,對著屋外喊道:「汪朝,回家吃飯!」在女兒的回憶中,那像是一種宣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