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康這首《庚辰正月》詩中寫的是左宗棠收復新疆以前中俄交涉期間發生的事,清廷派崇厚出使俄國,崇厚貿然籤訂有割地、賠款內容的和約,致使朝野大譁。其實,貪婪的沙俄侵略者不僅看中了我國的新疆地區,還四處插手,終於在19世紀中後期侵佔了我國的大片領土。
趁火打劫,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俄國利用清朝政府無暇他顧的時機,以小股部隊越過東北邊界,試探著向南侵擾。當時的清王朝猶豫禁止漢人移民,切斷了上千年來關內和東北進行交流和融合的通道。以至到了19世紀時,東北廣大地區人煙稀少,只生活著一些原始的少數民族部落。俄軍非常輕易地侵入了東北內地,最遠處則推進到了黑龍江口,甚至登上了庫頁島。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爆發後,沙俄澄清政府忙於鎮壓之機,於1850年強佔中國廟街(今俄羅斯尼古拉耶夫斯克),接著又侵入庫頁島。
1854年5月,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尼佔拉·穆拉維約夫率軍侵入石勒喀河和黑龍江,強佔闊吞屯。1856年底,沙俄將黑龍江下遊大片中國領土強行劃歸俄國管轄。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攻至北京近郊,俄國乘機介入,假意幫助中國向英法調停,提出要以中國內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為中俄邊界,遭到清政府拒絕。遠東總督穆拉維約夫用馬刀逼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籤訂了《璦琿條約》,除江東六十四屯外,割去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60萬平方千米土地,並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40萬平方千米土地劃為兩國共管。
1860年,俄國又逼清廷與俄國籤訂了《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所謂「共管」土地全部割讓給俄國。通過這兩個條約,俄國從中國奪取了100萬平方千米土地。俄國割去的這塊土地都是和中國東北一樣的肥沃黑土地,有廣闊的荒原溼地,有著蘊藏豐富的煤鐵和石油資源。水量巨大和魚產豐富的黑龍江下遊至海地區從此脫離了中國的懷抱,而中國也永遠失去了東北的入海口。面積7.6萬平方千米、自唐朝以來就為中國正式管轄的庫頁島,也被改名為薩哈林島,成為俄國在遠東地區的軍事基地。
覬覦西北,到了1864年,沙俄政府乘中國太平天國內亂方息,以武力相威脅,逼迫腐敗的清朝與其籤訂了《勘分西北界約記》。約記規定中俄的邊界線以常駐卡倫,也就是邊界哨卡為標誌。而俄國單方面劃定的地圖已遠遠越過了中國的邊界卡倫,深入新疆內地。當清朝談判代表提出異議時,俄國竟出動大軍,將孤立無援的清軍卡倫一路驅逐到了俄國的主張邊界內,蠻橫地奪佔了中國44萬多平方千米土地。這些地區都是新疆西北部最肥沃的耕地和草原,還有天山山脈周圍的眾多湖泊。其中,有巴爾喀什湖,面積達2萬平方千米,是中國原來最大的鹹水湖。1865年,中亞浩罕汗國首領阿古柏侵入新疆,佔領了很多地區,準備據為己有。俄國當即以此為藉口,出兵佔領了新疆伊犁地區,對外稱代清朝暫時「管理」,實際上是要和阿古柏共同肢解新疆。
清朝這次表現了極大的勇氣,派出左宗棠大軍前往新疆平定叛亂。經過數年戰爭,清軍終於打垮了阿古柏侵略軍,收復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部地區。清朝又派出代表和俄國商談收回伊犁,經過艱苦談判,籤訂了《伊犁條約》,沙俄總算放棄伊犁,但又從中國割去了阿爾泰山以西、額爾齊斯河上遊4萬多平方千米土地。《伊犁條約》後,沙俄又陸續和清朝籤訂了幾個勘界議定書,又從中國割去了新疆霍爾果斯河以西3萬多平方千米土地。1898年,俄國出兵強行佔領了帕米爾高原上的薩雷闊勒嶺以西2萬多平方千米土地,從中國手中奪去了大部分帕米爾高原,造成了長達百年的帕米爾未定界問題。
直到2001年,中國才同塔吉克斯坦籤訂了邊界條約,收回了其中的近2000平方千米土地,其餘的就永遠脫離了中國版圖。在近代以來的侵略者中,俄國是最大的利益獲得者。中國在與其籤訂的一系列條約中,總共失去了144萬多平方千米的領土。而在經濟全球化、資源爭奪日益激烈的今天看來,這種損失就顯得更加慘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