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酵醃製食品屬於十大垃圾食品之一,那麼黃豆醬,醬油,醋、豆豉、豆腐乳同樣是發酵醃製食品,又算什麼?還敢吃嗎?
多年以來,一份名為「世衛組織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單在國內廣為流傳。
這份名單幾乎囊括了絕大多數人們日常消費的食品,包括:油炸食品,罐頭類食品,醃製食品,加工的肉類食品,肥肉和動物內臟類食物,奶油製品,方便麵,燒烤類食品,冷凍甜點,果脯、話梅和蜜餞類等等,人們日常消費的食品均赫然在列。
這期間,新華網、人民網等權威新聞網站以及《重慶晨報》、《老人報》等傳統媒體也對這份名單進行過轉載。
新京報記者曾向世衛組織求證,世衛組織明確闢謠,表示「世衛組織從未發布過垃圾食品的名單」。也就是說,「十大垃圾食品」的 「著名」名單,被證實為子虛烏有。
究竟什麼才是「垃圾食品」?
一提到垃圾食品。人們都會從它的成分、營養價值、加工方式、添加劑去解讀垃圾食品的危害。
但是,世衛組織並未給出明確定義,只是圍繞著「三高三低」即:高鹽、高糖、高脂肪;低纖維,低維生素,低礦物質的食品給出建議。
世衛組織介紹說,有大量文件和充分的證據證明,高鹽、高糖和高脂肪的飲食習慣將導致肥胖,以及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此,建議包括:多吃水果、蔬菜、豆製品、堅果和穀物;減少鹽、糖和脂肪的攝入。同時,建議選擇不飽和脂肪,而避免反式脂肪酸的攝入。
國內食品和營養專家也表示,網絡上傳播的「垃圾食品名單」並不科學,科學營養界並無「垃圾食品」說法。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則稱:「垃圾食品」這個概念也是相對的,具體「垃圾食物」有兩種定義,一種是僅僅提供熱量,其他營養素都十分匱乏的食物;第二種是提供了超過人體需要的營養素,讓營養素變成多餘成分的食物。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胡小松就認為,「沒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
食品「垃圾」吃法才是隱患關鍵,控制食量 「垃圾食品」並不垃圾。
食品本身並不「垃圾」,只是需要人們適量、均衡的食用。而不恰當的烹飪手法,以及過量、不均衡的吃法,才使得食品成為了影響健康的「垃圾」。
在不同版本的「垃圾食品名單」中,營養師和專家認為,將整類食品統統歸入「垃圾食品」的說法「有點冤」,「不該一棒子打死」。
食品營養學最基本的鐵律就是食物沒有好壞,多了少了就叫壞,不多不少需要平衡就要好,沒有最好的食物也沒有最壞的食物。比如維生素吃多了會中毒,缺少了會生病;過少或過量食用食鹽,同樣也會影響健康。因此,不能因為好吃就多吃,這裡面有個度的把握。但如果說直接吃了致癌或者導致什麼疾病,這樣的說法並不嚴謹。
如果發酵醃製食品屬於十大垃圾食品之一,那麼黃豆醬,醬油,醋、豆豉、豆腐乳同樣是發酵醃製食品,又算什麼?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醃製食品也位列其中,因此而背上了致癌的惡名。但是,世界各國人民都鍾愛的各種醃菜,真的就有那麼可怕麼?
發酵醃製食品
小時候,每逢冬天將至,家家戶戶都會買來至少幾十棵大白菜,滿滿整缸的酸菜,是剛上小學的我時時惦念的美味。
近些年來,一直網傳,在醃製中需要大量放鹽,會導致鈉鹽含量超標,帶給我無數美好記憶的酸菜卻成了被質疑的焦點,最恐怖的說法是醃製中可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亞硝胺,酸菜致癌!
亞硝胺是強致癌物質,被明確列為四大食品汙染物之一。立刻,一切的矛頭直指發酵食品,酸菜、泡菜這些醃菜們,首當其衝成為攻擊的對象。
醃菜都致癌嗎?
先說致癌的事情。傳說醃菜中含有過多的亞硝酸鹽,甚至是「亞硝胺」這類致癌物。其實,並非所有醃菜都有這個危險。
研究早就證實,用純醋酸細菌接種發酵的酸菜,或者用純乳酸細菌接種發酵的泡菜,都沒有亞硝酸鹽過多問題。醬菜和醃菜中含有膳食纖維和一定量的鈣、鎂、鉀等礦物質,一些腐乳、泡菜等發酵製品還會產生一定量的B族維生素等其他有益物質,因此少量吃是可以的,素食者甚至常吃腐乳等發酵豆製品。
醃菜,怎樣吃才健康?
醃菜雖然維生素 C 含量很低,但是其中含有豐富的鉀和膳食纖維,營養上並非一無可取。只有醃製幾天就食用的暴醃菜,以及雜菌汙染大、醃製時間不足的泡菜、酸菜才有促進致癌的問題。
醃菜醃製中所加入的鮮姜、鮮辣椒、大蒜、大蔥、洋蔥、紫蘇等配料,均可幫助降低亞硝酸鹽水平,醬制數個月的醬菜亞硝酸鹽含量很低。
烹飪過程中,反正做菜也要放鹽,加了鹹味的食品或調味品,就要相應少放鹽或不放鹽。吃醬油、豆腐乳、豆豉、豆瓣醬、蠔油、黃豆醬、加飯醬、沙茶醬之類鹹味調味品時,也完全一樣。在嚴格控制鹹度的情況下,還能比直接放鹽增加一些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攝入,同時用醃菜來增加風味,還能把味精雞精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