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到溼氣重?提醒:常吃這4種食物,補虛益氣,排溼祛毒

2020-12-23 北青網

春天一到,萬物復甦,同時溼氣也就來了!

相信很多人聽說過溼氣一詞,該說法來自於中醫,中醫認為溼氣主要是由於飲食習慣導致。

溼氣過重者多表現為體型較為肥胖,渾身酸軟無力,甚至還有痰多的表現等,但體內溼氣過重並非無法改變,可通過飲食加以調理。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天然「祛溼王」,可有效幫助排除體內溼毒。

第一,紅豆

紅豆不僅具有補血的功能,還能夠祛溼。可以用紅豆煮水,也可以紅豆煮粥,煮之前最好用水泡一下紅豆,以免難以煮透。

如果是用高壓鍋來煮的話,則可以放入適量的水之後,直接煮便可。當然,煮紅豆之時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其它食材,比如黑豆,綠豆,白糖等。

在這要提醒的是,購買紅豆之時注意區分赤豆,赤豆屬於藥類。

第二,生薑

生薑不僅可以祛溼,還可以止咳止嘔。溼氣重的朋友可以適當在飲食中加點生薑,可幫助促進消化,有效祛溼減脂肪。

生薑除可醃製之後直接食用,還可以放置鍋中熬湯。一些因溼氣過重而出現腹瀉,舌苔發白的患者,不妨吃點生薑,比較推薦的食物有生薑茶,生薑煲雞湯等,均是十分美味的食物。

第三,檸檬

溼氣重的患者經常身材比較胖,整個人就跟浮腫了一般,渾身無力,即使不飲食也會有體重增加的跡象。

建議早上起來泡一杯檸檬茶,淡淡的酸味,喝起來清新爽口,既可以祛溼,也可幫助提神醒腦。

此外,檸檬茶還具有減肥去脂的功效,酸爽口味促進腸胃功能消化,幫助人體新陳代謝,是趕走大肚腩的好食材。

有些朋友難以接受檸檬口味,那可以在檸檬裡面加一點蜂蜜,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四,豇豆

豇豆性甘,淡,微溫,化溼不燥烈,可助健胃潤脾。研究表明,常吃豇豆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促進腸胃消化,還具有通便的功效。

特別是一些具有前列腺疾病,糖尿病的患者,吃點豇豆可以幫助緩解症狀。豇豆的吃法有很多,既可以單炒,也可以油燜,建議根據個人口味而食之。

天然祛溼的食物有很多,除以上所述之外,還有其它飲食,改善體內溼氣,需要內調外治。建議溼氣重的患者不妨尋求醫生建議,通過飲食加以調理改善。

若因溼氣嚴重引起相關疾病,則需要去正規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配合治療。

責任編輯:趙桂金(EK003)

相關焦點

  • 溼氣重危害大,多吃這4種食物,可健脾祛溼,溫中益氣,補虛強身
    中醫學認為,我們居住的環境中,若是潮溼比較重,或者是吃的食物偏於寒涼油膩等,都有可能導致身體溼氣重。一般來說,體內溼氣過重的人,容易出現大便不成形、便溏,嘴巴幹苦、頭痛頭暈、皮膚油膩等現象。體內溼氣過重,人就更容易感覺疲乏。長期以往,也會影響身體的其他機能。那麼體內溼氣重怎麼辦?可以多吃這4種食物,堅持吃,健脾祛溼,溫中益氣,補虛強身,幫助趕走溼氣。
  • 脾虛溼氣重,芡實和薏米,吃哪種更有利於健脾排溼?中醫告訴你
    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薏米,也有的人會說芡實,這兩種到底吃哪種有利於健脾排溼?該怎麼吃?此文中醫告訴你,脾虛溼氣重的人不妨試試。脾虛溼氣重,芡實和薏米,吃哪種更有利於健脾排溼?芡實與薏米,都有助於健脾除溼,若非要比個高下,芡實或許略勝一籌,更有利於健脾除溼。
  • 想祛溼先要健脾,常吃7種食物有益於健脾補虛
    溼氣是一個中醫概念,分為外溼和內溼,多指因環境潮溼(外溼)、喜食生冷寒涼及油膩食物(內溼)等原因導致脾失健運,身體水分無法排出,化為濁溼所出現的各種症狀。溼氣重主要表現為身體沉重乏力、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睡不醒、脘腹脹滿等症狀。
  • 別再用紅豆薏米祛溼氣了,它們才是溼氣「剋星」,常吃排溼氣,體重也...
    因此,很多人就會吃一些有助於祛溼氣的食物,比方說紅豆薏米,殊不知,紅豆薏米本身為寒性,體質偏寒的人不適用,同時冬天用紅豆薏米祛溼氣,即使是體質溼熱的人也不適合,多吃的話會造成皮膚乾燥,甚至會爆皮。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幾種冬季祛溼最好的食物,常吃排溼氣,體重也悄悄降下來。
  • 溼氣重飲食禁忌,這4類食物,會加重溼氣,別再吃了
    溼氣可以說是百病的源頭,體內溼氣重的人會常常感覺到四肢無力,睏倦不堪,食慾也會大大的下降對生活有極大的影響。溼氣會因為各種生活中不良的習慣,或者是飲食等進入人的體內,要注意飲食中有幾種食物,多吃會加重體內溼氣,儘量少吃吧!
  • 溼氣重怎麼辦?常吃這4種食物去溼氣效果好
    常吃這4種食物去溼氣效果好) 中醫中有一句話叫做:千寒易去,一溼難除。這就說明溼氣是很難去除的,但是溼氣是要及時去掉的。因為溼氣過了就是邪,它不僅會使人體內機體運行緩慢,還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如果不及時的祛溼,它就會佔據你的五臟六腑。
  • 春季陰雨綿綿 常吃這十種食物能祛溼
    原標題:春季陰雨綿綿 常吃這十種食物能祛溼   春季陰雨綿綿,「溼漉漉」的回南天更是讓人煩悶不已,而有時可能連續一周如此。在南方這樣溼氣重的季節裡,祛溼是非常重要的。那麼,該如何祛溼呢?食療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下面,和大家推薦10種祛溼食物。
  • 溼氣重的人怎麼排溼?吃什麼食物調理好?
    溼氣重的人應該怎麼排溼呢?這是困擾我們大多數人的問題。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經濟能力水平的提高,生活也越來越安逸,朋友間同事間應酬中,油膩的食物吃了太多,又缺乏運動,久而久之,我們體內的溼氣也越來越重,慢慢的身體機能都會受到影響,那我們應該怎麼排溼呢,下面跟大家講一講溼氣重的人吃什麼好。
  • 溼氣重,怎麼辦?健脾燥溼是關鍵,常喝一杯水輕鬆排溼
    這其實可能不是長胖了,大都是體內溼氣重而引起的!水分無法及時的排出。從而會引發下肢虛胖,浮腫等。一、溼氣是什麼?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二、產生溼氣的二大要素1、吃出來的溼氣猛吃各種高蛋白質,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營養嚴重失衡。這些食品大多具有高熱或高溼的屬性,攝入後,溼氣便悄然而來。
  • 脾虛「剋星」被發現,不是山藥,每天常吃,可健脾排溼
    脾虛溼氣重,多數是自己「作」出來的1、飲食不健康,常吃生冷食物,導致脾胃失調,影響脾胃正常運作。2、長期熬夜,使身體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使溼氣趁機入侵。3、不注重保暖,經常頭髮沒幹就睡覺,常在室內打赤腳。
  • 脾虛的人常吃5種食物喝一茶,健脾祛溼,看看你有沒有經常吃
    脾虛的人常吃5種食物喝一茶,健脾祛溼,看看你有沒有經常吃導語:體內的水分是由脾臟來代謝的,如果脾臟出現了問題,體內的溼邪就會進入到體內,如果只是單純的去溼就很難治癒,所以說體內溼氣重的人雖然經常祛溼,卻總是不能徹底治好的原因。
  • 如何改善溼氣重的症狀 有何表現
    5、舌苔舌苔厚膩是溼病的經典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態態勢時就有所表現。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6、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體內肯定是有溼氣在侵蝕。大便後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徵。
  • 水果有營養,但是溼氣重的人,卻不能碰這幾種水果
    多次告誡大家要少肉少鹽多吃蔬菜水果。但其實,吃水果也要注意!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同,吃水果也要根據身體情況來適量吃,不要多吃水果!比如溼氣重的人,有的水果要多吃,有的水果就最好別吃!這幾種水果,有溼氣的人最好別碰:1、棗紅棗雖然是補血養生的佳品,但是溼氣重的人不宜多吃紅棗,紅棗中含糖量較高,吃太多會影響脾胃運化功能,會將溼氣困於體內,平時溼重腹脹,經常會感到疲倦,舌苔厚膩等症狀者應少吃為好。
  • 對於溼氣重的人來說,經常吃什麼食物能去除體內的溼氣呢
    大部分人體內都有不同程度的溼氣,溼氣重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是溼氣長期在體內排不出來,對人體免疫力有影響,而且脾胃會變得虛寒。溼氣重的人,可以先通過食療調節,搭配合理的鍛鍊。那麼對於溼氣重的人來說,經常吃什麼食物能去除體內的溼氣呢?
  • 溼氣重,通常有3種表現,這2種「溼氣菜」,溼氣重的人,最好少吃
    在中醫理論中,將溼氣稱為溼邪,是很多種疾病的致病根源。而且溼氣結合性很強,遇春夏的熱會變成溼熱,遇到秋冬的寒,會變成溼寒,所以老話常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排不出,睡再久也睡不夠,老是覺得困,覺得累!大家別以為溼氣是小事,如果溼氣入侵體內,在各個臟腑組織中「安營紮寨」,會成為多種疾病的源頭。
  • 中醫提醒:身體若有4個異常現象,或是體內溼氣重
    不光是女人,男人也會出現體溼的現象,為了更好地保護身體健康,排溼是我們應該要做的。你知道溼氣重的表現到底有哪些嗎?中醫提醒:身體若有4個異常現象,或是體內溼氣重1、婦科異常溼氣重會導致白帶異常、異味,導致婦科炎症。
  • 體內溼氣重的症狀 溼氣重怎麼進行調理
    3、皮膚:溼氣重的人,皮膚會感到痒痒的,像有蚤子在身體爬動一般難受,用手去抓癢,有紅色凸起,像被蚊子叮一樣。不過持續比較段時間就消失。4、關節:當溼邪傷及到關節時,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 溼氣重的人,常吃這4種食物,可以讓溼氣悄悄和你說「拜拜」
    溼氣其實是一種中醫的理論概念,認為自然界中氣候的潮溼和過多的食肉味表現來源,尤其是在夏季,很多人喜歡吹空調,吃冷飲,導致體內的溼氣再次加重,世界比較壯的人,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也會隨之下降,會嚴重影響著身體的健康。
  • 溼氣重的症狀都有哪些
    溼氣重的症狀我們常說一個人溼氣很重,那麼溼氣重有哪些症狀呢?接下來一起看一看吧。溼氣重怎麼調理一、艾葉泡澡除溼艾葉泡腳具有驅寒的作用。艾屬於極陽的藥物,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地祛虛火、寒火,可以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疾病。對於身體寒溼重的病人,每周一次用艾葉水泡腳是可以的,但用艾葉水泡腳的同時,必須停吃寒涼的食物。
  • 頭髮「泛泛出油」,整天無精打採,試著常喝一物,統統說「拜拜」
    3、常吃生冷、油膩的食物腸胃喜溫熱,故而吃下生冷的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造成腸胃運作負擔,腸胃功能失調,也會增加體內的溼氣。吃油膩的食物也是同樣的道理,為了我們的健康還是不要吃生冷的食物。4、熬夜,睡眠不足快節奏的社會使更多的人不得不熬夜加班,還有的年輕一族玩遊戲看手機也在無聊的熬夜,這些人雖然暫時身體沒出現任何問題,到一定時間身體就會發出訊號。熬夜,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的人群,大多都有身體發沉,早期會有不同程度的浮腫,這都是在告訴我們體內有溼氣,需要排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