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藏得極深的小巷子,一塊不起眼的招牌,在車水馬龍的城市裡,幾十年過去,這碗餛飩卻還是當年的味道。
一直不懂老一輩人說的「老清江味道的餛飩」,究竟是個什麼味,今天打卡妹就去一探究竟。
基本上所有的老店小吃都會與街邊巷口捆綁在一起,經歷了歲月的沉澱,深深的紮根於此。不僅獲得了大批老粉,也收穫到了口碑。
開店的是老張夫婦,妻子包餛飩,老張負責煮餛飩。最初這家店是老張的姐姐建立的,後來傳給老張經營,算起來接手這家店鋪近20年了。
老店幾乎沒有裝修,就餐區和廚房一牆之隔,四五張桌子,幾把長凳,便是老店的全部了。
來遲些的食客站在點餐口,看著忙碌的老闆,內心焦急的等待著。混熟了的客人在老張忙不過來的時候,自己動手。碗裡放調料,鍋裡煮麵條。雖然中間搬過地址,還是有人循著味道找過來了。
老闆說有很多老顧客,從小孩吃到了結婚生子,現在帶著孩子過來吃。更有食客放出豪言「這店開了多久,我就吃了多久」。
對於附近的居民來說,早上來一碗餛飩,才算生活,而不僅是滿足溫飽的生存。
因為是一家人的收入來源,老張的餛飩做的格外用心。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菜市場挑選豬肉,豬骨。耗時三小時熬製一鍋豬骨湯。
餡料用的是豬腿肉,這也是老張最驕傲的部分,白色的肉筋都被剔除乾淨,留下的全是瘦肉,這樣做出來的餛飩才細膩。
店裡的每碗餛飩都是現點現做,這也讓老張的妻子練就1分鐘包120個餛飩的手速。一會功夫,鐵盤子裡就堆成了小山。
煮熟後的每顆餛飩,皮薄的近乎透明,裡頭的鮮肉皺皺巴巴、清晰可見。天氣冷了,不手抖的撒上胡椒粉,些許碧綠的蔥花,提味又暖身,簡樸而又素淨。
喜歡吃辣的可以加一點放進碗裡,立馬就會浮出香而不嗆的味道,夾起一個小餛飩送進嘴裡,混著湯裡的豬油香,吃的那叫一個舒服。
聊起以後店鋪的傳承,這才知道,過去的歲月裡,正是這一碗碗餛飩,養大了老張的兩個孩子。
一個在美國留學,一個在南京上大學。而老張卻只希望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說起未來規劃,老張說:「幹了十幾年,有點累了,孩子們現在長大了,以後想休息,帶老伴到處旅遊。」(突如其來的狗糧讓打卡妹閃了腰)
老張夫婦像千萬父母一樣,將自己的前半生奉獻給子女,老了,做不動了,才開始享受屬於自己的人生。
安涉橋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