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有道理

2020-12-16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很多俗語從我們老祖宗那裡就開始傳承,一直到現在還被我們口口相傳,這裡面是我們老祖宗長年累月積攢下來的經驗和智慧,為我們後輩們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長廊裡,無數先輩們用熱血和汗水澆灌在這片大地上,在生活中給我們積累了大量的前車之鑑,為我們節約時間和成本,讓我們在前人的基礎上創造更大的財富。天下老話萬萬千,像耳熟能詳的有: 1、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4、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等等,太多了。數不勝數,這樣看起來,咱們老祖宗們更是蘊含著大智慧。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這句老話"三十如虎,四十如狼",這句話現在看起來很簡潔明了,以前肯定也是經過千錘百鍊後才匯成這麼幾個字,我們現代人一直認為這是形容男女精氣神的語言,其實大家都誤會了,這其實是指在古代年輕人對生活的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有兩種動物出現在這句老話中,可見這兩種動物在老人們心裡是何等重要,形容兩方相爭有虎狼之爭,形容軍隊勇猛有虎狼之師,這些都是表明頑強,勇猛。在古人看來,有虎有狼才能是完美的人生,做人就應該像虎狼一樣,勇敢,頑強,拼搏。在現代社會,我們又應該以怎樣的姿態和品行去立足社會呢?

第1, 我們來看看狼,狼的天性是兇殘,爆裂,團隊合作力強,我們中國有很多寓言就是講狼的,比如蒲松林的《狼》就把狼的貪婪,狡詐形容的如親身經歷一般,這放到咱們人類身上,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上勇敢勤奮努力向上,在家庭生活中營造和諧。人的欲望是無極限的,狼也是如此,貪婪就是本性使然,但是我們在面對欲望的時候要用合理的方式去處理,不能做昧良心的事。

人到三十歲,是青年的大好時光,身體和心理都趨於成熟穩定,這個時候更是發展事業的大好時光,我們要學著像豺狼一樣不斷進取,為了自己心中夢想不斷拼搏,否則只會被同齡中的奮起者遠遠甩在身後,人之所以有等級之分也就是這個道理。該放的時候放,該收的時候收,收放自如,方能成為人上人。

人生難免遇到挫折,但是遇到了磨難就停滯不前嗎,當然不是,我們來看看狼,他們在戰鬥中受傷後,獨自舔一舔受傷的地方,繼續站起來,繼續戰鬥,因為他們還有家人需要守護,還有幼兒需要撫育,我們人類作為所有動物中最聰明的一種,難道還不如一頭狼嗎?自然不是,我們更應該學習狼族們這種堅韌不拔的毅力。在現代社會,如果我們沒有點狼性,遲早是被欺負,生活過得不如意,被狼性十足的同類們踩在腳下,我們連仰視他們的機會都沒有。

接著我們再來講一講猛虎,猛虎作為山中一霸跟豺狼有著本質的區別,猛虎是天生的領導者,豺狼就是聽話的小弟,人到40歲,已經步入中年,婚姻已穩定,事業也趨向明確,這時候我們更需要的是睿智的眼光,生活的技巧,豐富的經驗去處理接下來的人生,雖說叫猛虎,這裡的猛是指,你需要有一定的威嚴和氣派,威懾四方。

總之,我們做人在青年時學著像狼一樣勇於拼搏,善於突破自己,為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到了中年,用自己的經驗教訓鞏固商業帝國,保護好家人,不斷完善自己的羽翼。這不是針對某一種人,這是對我們所有人的告誡,老話說的真好。

相關焦點

  • 常聽人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有何深意?和現在意思一樣嗎?
    民間總是把「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來形容男女或是專指女主,其實無論是專指前者或者後者,都是人們思路不同導致的。其實大家很少知道的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還是指中國古代的人們身體年輕力壯,生活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
  • 俗語「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男人像把土」,古人說的是啥意思
    在淳樸的農村地區,流傳著一種通俗易懂的語句,這種語句就是我們常說的俗語。俗語因其通俗易懂的特點,在廣大人民心中倍受歡迎,無論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如何,他總能說出幾句俗語。俗語是老祖宗根據生活經驗,總結下來具有深刻哲理的語句,牢記俗語更是可以讓我們在生活中規避風險,更好地走上成功之路。今天我們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正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關於人生階段的俗語,它就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俗話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但是你真的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可以說一個人最重要的年齡階段在三十到四十歲。從古至今很多著作都說過年齡這個問題。狼性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而處在三十歲年齡段的人正好具備這種特徵。在這段成年時期,不服輸、勇敢就是狼性。這個原因使我們能夠在這個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狼的特點是野性,貪婪。
  • 「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如土」,是什麼意思?看完就明白
    相信大家都曾聽過很多長輩流傳下來的老話,雖然找不到出處,聽起來也顯得有些荒誕,然而事實卻告訴我們的確如此。比如「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如土」就是一句非常出名的老話,不過很多人只聽說過,卻不知道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看了你就明白了。
  • 古人說「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啥意思?總結的句句在理
    很多人通過閱讀詩詞,被美好的意境所吸引,從而感嘆文人的智慧和羨慕墨客的文採。相比一些高雅的文化,一些聽起來比較「俗氣」的文化也流傳了下來,像農村俗語就是一個例子。俗語沒有詩詞歌賦的高雅,更沒有琴棋書畫的韻味,但是它裡面包含著深刻的道理。作為古人對於生活的總結,俗語都非常簡短,只要是認真分析,你就會體會到其中的奧妙。
  • 「三十如虎,四十如狼」,中年女性的這個舉動暗示了什麼?
    導讀俗話:「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大家心照不宣地知道那是說女人的。社會千奇百態,調侃不要見外!正文有人說過,三十歲之前的女人,內涵略欠,四十歲之後的女人又少了點進取,而三十到四十歲這年齡段的女人,既有內涵又有精神氣,事業上的發展和生活上經歷了閱歷,可以算得上是人生的巔峰吧。每個人在每個年齡段都有著不同年齡段的特點。
  • 俗語「人不辭路,虎不辭山」,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俗語「人不辭路,虎不辭山」,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人的一生是何其的漫長,有的人說人生更像一種旅途,在沿途的旅行當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物。近代文學家魯迅先生也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叫做「世上本沒有路,人走的多了,也就有了路」,告訴我們,有困難不要怕,要去克服,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遇到困難,也許看不到前方的路,面對困難不知所措從而打退堂鼓,這個時候就需要去嘗試著去做,只要你堅持,辦法總會有的。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存天理,滅人慾」,雖然這話聽起來有些誇張,但是這正是通過誇大的手法來達到警示的效果。這一句「老洩殘精,人窮壽盡」正是闡釋了這個道理,人的年齡隨著不斷增長,身體素質自然也會隨著時間下降,自然對於夫妻生活也會有影響,通過黃帝內經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人隨著年數的增長,尤其是在四十歲的時候,腎氣會逐漸衰退,開始掉頭髮,四十八歲三陽經氣衰退,五十六歲肝氣衰微,精氣不足。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這是自古傳下來的習俗,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以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稱之為「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說的就是這個數九。冬至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也就來了。這個時候最為關注的就是冬季冷不冷了,畢竟太冷了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並且帶來諸多不便。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 為什麼老人總說「睡覺不能腳朝西」?古人的經驗之談,有道理嗎?
    在生活,經常會聽到一些俗語,有的聽著可以理解,有的就有點難懂。對於俗語很多人都是相信的,總歸是老祖宗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應該是有可信度的。在俗語當中有這麼一句話,不知道有沒有聽說過,就是關於睡覺的,現代人的睡眠還是需要關注的。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節氣,在以前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節氣到了,新年也就在眼前了,所以過去對冬至日的重視程度不亞於新年,很多在外漂泊的遊子都會趕在冬至前回家。在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少和天氣相關的農諺,而因為冬至臨近春節了,因此就有好多和春節期間天氣的俗語流傳下來,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說的是什麼意思?人到中年該看看
    孔子就說過一句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而在老百姓中間也流傳著一句俗語:叫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那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古代人跟自然非常貼近,所以人們經常會用自然界的一些動物來形容人的狀態。三十如狼,狼是非常兇猛,非常的貪婪,勇往直前的一個形象。
  • 老人常說:「人住扛轎屋,災禍連連出」,有啥講究?古人經驗之談
    隨著歷史的發展,很多東西都在不斷的變化,比如說建築風格。如今的高樓大廈和以前的茅草房可不太一樣,關於古時候的建築,有很多相關的俗語,古人們也會根據俗語來建造房子。我經常聽到的一句就是:「人住扛轎屋,災禍連連出」。
  • 農村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啥意思?古人房子選址的經驗之談
    文/當年一木  農村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後半句更經典,古人房屋選址的經驗之談,有道理嗎?  在古代,蓋一棟房子,可以說是耗資巨大,是一件人生大事,所以古人格外慎重,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房屋選址。
  • 「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近尋死路」,此話何意,還真有道理
    「人來四十五,更是下山虎」「三十如狼,四十如虎」這些。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五十知天命!」許多 俗語正是提示在不一樣的人生環節,就該有不一樣的作為,這能夠使我們人生更容易取得成功。如「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要尋死路」,這句話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你認為有這些道理嗎?
  •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啥意思?老祖宗說的話句句在理
    最值得中國人驕傲的還要數歌詞詩賦了,那千古絕唱,那一篇篇曠世佳作,都蘊含著每個作者內心的真實感受和自己對某一事物的獨特見解。直到我們現在學習的時候,那些作品仍然頗具韻味,還能感覺到其中的或滔天巨浪,或綿綿情意,不僅讓我們對古人心生敬畏,也能體會古人的智慧。也許這些詩文不會使所有人都感到古人的智慧,但中國仍有一些「事物」比這些更有生機,這就是「俗語」。
  • 老農民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古人的經驗之談趕緊收藏
    老農民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古人的經驗之談趕緊收藏!時光茬苒,轉瞬飛逝,在不知不覺中「鬥指子冬至始」,黃經也達到了270,2019年12月22日中午的12時20分,一年中24節氣已經悄悄來到了「冬至」這一天。
  • 俗語上山甲魚下山野雞碰不得是啥道理 古人的經驗之談
    俗語上山甲魚下山野雞碰不得是啥道理 古人的經驗之談時間:2020-02-04 08:42   來源:文/農夫也瘋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上山甲魚下山野雞碰不得是啥道理 古人的經驗之談 今天已經是初十了,這個時候就算是在農村裡也沒什麼過年的氣氛了。
  • 古人云「言輕莫勸人,無錢休入眾」,是啥意思?放現在一樣適用
    引言古人的很多話都有深意,在年紀尚輕的時候可能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隨著閱歷的不斷加深,人們就越發覺得古人很多名言蘊含著為人處世的哲學。人既然步入社會就面臨著要和不同的人交往,交往中需要懂得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比如古人常說的「言輕莫勸人,無錢休入眾」就很有深意。我們在與人交往中要明白這個道理。一、言輕莫勸人一旦步入社會就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值得深交的人很少。一般能走到一起的都是性格以及價值觀相似的人。
  • 「半飢半飽桃花色,死吃猛漲菊花黃」,說的啥意思,有道理嗎?
    對於民俗語的存在,其實很早就有社會學家研究過。它們其實在某一個特定的社會時段所要表達的用意也完全不一樣。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民俗語其實用意也不同於古代,甚至有一些的用意與背後的意思完全變了味。對於民俗語的存在,不管它們怎麼變,但有一點是不會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