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啥意思?老祖宗說的話句句在理

2020-12-12 小成熟an

我國誕生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作為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文明發源地之一,中國有著豐富的文化和物質遺產。這是每一位中國人、每一位華夏民族後代的寶貴財富,我們應該永遠繼承它。最值得中國人驕傲的還要數歌詞詩賦了,那千古絕唱,那一篇篇曠世佳作,都蘊含著每個作者內心的真實感受和自己對某一事物的獨特見解。直到我們現在學習的時候,那些作品仍然頗具韻味,還能感覺到其中的或滔天巨浪,或綿綿情意,不僅讓我們對古人心生敬畏,也能體會古人的智慧。也許這些詩文不會使所有人都感到古人的智慧,但中國仍有一些「事物」比這些更有生機,這就是「俗語」。

「常言道,「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年長的老人說這樣的「俗話」,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其中大多數俗語只是幾個簡單的詞句組成的句子,富有地方特色,比一些晦澀難懂的詩歌更容易讓人理解。這類俗語一般是用來提醒家中的小孩或不懂事的人,因此大多出自老人之口。決不能因為這些俗語所使用的語序或詞句粗俗而輕視它們,這些俗語同樣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一種寶貴的財富。

儘管俗語都比較有說服力,但每一句俗語的誕生,都是我們先輩們在經歷了很久的真實事件後所作的總結。就好像藥到病除一般,雖然語言粗俗,但並不影響其中蘊涵的深奧道理。人們常說:「人到四五十,出山虎來也。」我們可以很流暢地讀出這個句子,但它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呢?咱們一起分析吧。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人們可能會想起另一句名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句話大概是指人到三十歲後要逐步走向穩重,而到了四十歲就不再為自己將來的方向感到困惑,應該早就定好了目標。這種說法與我們今天所說的那句俗語有些相似,但在俗語裡,把人比作虎狼,而在古代,只會把人比作虎狼。所以這個俗語是針對男人說的,男人們一般都在40-50歲之間。

而在另一面,俗話說老虎是一種動物,象老虎這樣的動物還有獅子、狼等等,這些動物是兇猛的掠食者,充滿著力量,並且有很強的領地意識。自然中,這些肉食動物聚集在一起,並以簡單的社會關係生活在一起,就像人類一樣,只不過人類的社會意識更為複雜多樣。這裡也有「出山」一詞,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常用來比喻去一個遠離世俗的地方潛心修道或發狠修道後,有所突破決定再回到塵世去檢驗自己修道的結果。

經過這種剖析,我們對這個句子的含義就不清楚了。這個句子告訴男人在四十歲時要有狼的脾性,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到底想要得到什麼,或者確定一個目標。而且到了五十歲以後,在確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之後,經過十幾年的闖蕩磨礪,男人已經像山中的猛虎一樣經過千錘百鍊,正是要下山考驗自己的磨練成果的時候,所以才有「出山猛虎」的稱謂,此時男人已經足夠穩重從容的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風浪。

那就是這個俗語的意思,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其中蘊涵著深刻的含義,細緻入微的解讀甚是能有所收穫。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會聽到很多其他的俗語,事實上,每一個俗語都是由先輩們用實際經驗總結而成的警句,以提醒下一代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或走彎路。長久以來,這些俗語便流傳至今,成為了古人智慧的結晶,這些俗語可不是「俗語」。

相關焦點

  • 古人說「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啥意思?總結的句句在理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從唐宋詩詞到明清小說,哪一個不是文化瑰寶。很多人通過閱讀詩詞,被美好的意境所吸引,從而感嘆文人的智慧和羨慕墨客的文採。相比一些高雅的文化,一些聽起來比較「俗氣」的文化也流傳了下來,像農村俗語就是一個例子。俗語沒有詩詞歌賦的高雅,更沒有琴棋書畫的韻味,但是它裡面包含著深刻的道理。
  •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講的是啥?老祖宗的肺腑之言
    俗語類型不一,形式各異,通俗易懂,往往富於形象色彩。俗語在我們的生活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現在在民間流傳的很多俗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理解,這些俗語能夠對我們的人生見識進行提升,讓我們準確的看到人生百態。
  •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說的是什麼意思?人到中年該看看
    而在老百姓中間也流傳著一句俗語:叫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那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古代人跟自然非常貼近,所以人們經常會用自然界的一些動物來形容人的狀態。三十如狼,狼是非常兇猛,非常的貪婪,勇往直前的一個形象。那麼人到三十歲正是人一生體力、精力的一個巔峰狀態,這個時候正是應該像狼一樣勇往直前、拼搏奮鬥的年紀。
  • 俗語「久病孝子離,家興出惡犬」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
    俗語「久病孝子離,家興出惡犬」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諸多俗語中,一些口口相傳的文化遺產中依然保留著極其濃烈的色彩,人們喜愛俗語,喜愛老祖宗留下的生活經驗。那么子女對待父母卻被老祖宗這樣形容「久病孝子離,家興出惡犬」。父母愛自己的孩子仿若天經地義,孩子對父母報恩也是如此,那麼這句俗語古人們是想告誡些我們什麼呢?「久病孝子離」我們可以換一句話來理解「久病床前無孝子」。
  •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什麼意思?老祖宗說的句句在理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什麼意思?老祖宗說得句句在理!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們的老祖宗不僅僅留下四大發明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還留給我們眾多民間俗語,如 「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夫不可扶」「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老牛吃嫩草,好馬不回頭」「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等等。它們言簡意賅,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反映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諸多經驗和願望,需要我們更多地繼承和傳揚。
  • 俗語:雨打墓頭錢,今年好種田,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
    俗語:雨打墓頭錢,今年好種田,啥意思?通過那些影視劇我們可以大概的了解到,那些家庭條件好一些的人家中都有許多的田地,其實這也是那些人家庭條件比他人好一些的原因之一吧!畢竟他們每年光在糧食這方面的收穫就比別人多出許多。由於過去人們對種田耕地的重視度比較高,所以老祖宗給後人們留下來了許多有智慧、有道理的俗語。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關於孩童出生的時日,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俗語「門前一池塘,必有寡婦娘」,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導讀:俗語「門前一池塘,必有寡婦娘」,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眨眼間,離中秋沒幾天了,對於每個人來說,中秋是個讓人思鄉的日子,每到這個時候,許多遠離家鄉的遊子都會提前回來,與父母親友歡聚一堂把酒言歡,但對於雜事繁忙的我來說,只有羨慕和回憶的份了。印象中,每年中秋的時候,家人們都會圍在大槐樹下的石桌旁,吃著月餅,賞著月亮,孩子們在一旁瘋趕嬉戲。
  • 俗語:「窮人心腸好,富人心如刀」,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理嗎?
    俗語:「窮人心腸好,富人心如刀」,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理嗎?俗語有著很明顯的教育意義,很多的俗語雖然第一次讀起來沒有太多的意思,但是在自己感悟之後,我們就會發現,老祖宗的話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起碼在當時是有教育意義的,今天我們來了解一句。
  • 俗語「腿軟同房,自取滅亡」,說的是啥意思?老祖宗的養生之道!
    因為文化水平的限制,這些哲理沒有過多華美辭藻的修飾,但正是因為它通俗易懂的特點,所以才能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至今。這些富含哲理的句子,就是我們常說的俗語。俗語的涵蓋範圍很廣,涉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我們每個年齡段的面臨的事情,都有著相對應的俗語。熟讀並且掌握俗語中的意思,對於我們的生活大有裨益。
  • 俗語:寧要麒麟子,不要化骨龍,啥意思?老祖宗說給為人父母的話
    這兩種特別的神獸常出現在古人的口中,和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繫,教育子女則是許多父母都特別操心的事情,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俗語:「寧要麒麟子,不要化骨龍」,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育兒經。「饕餮(Tāotiè)」便是化骨龍,是一種貪食的兇獸,以「人」比作「饕餮」,說的是這個人懶惰、貪吃能吃,廣東地區一帶,老一輩的人將自家不聽話和調皮搗蛋的孩子稱作是「化骨龍」。
  • 俗語:「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啥意思?老祖宗的話發人深省
    俗語:「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啥意思?老祖宗的話發人深省中國有句老話叫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意思就是從你出生開始,命運已經被安排好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裕,或者健康還是生病,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老祖宗還有一句話就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不管是當下、過去還是未來,所發生的事情都是必然的,不必去做一些無謂的掙扎或是抵抗,因為根本由不得你。那麼為什麼現在的人也總說這句話呢?現代社會是科技社會,我們都相信科學。
  • 識人俗語:「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啥意思?老祖宗說的有理嗎
    識人俗語:「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啥意思?老祖宗說的有理嗎分析問題,我們常用的步驟是由點及面,即通過一個小的方面來分析,進而覆蓋全面,找出問題所在。而在古時候,人們也是這樣來識人,只不過是通過人的外貌來識別對方。
  • 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不過在農村生活,讓我影響最為深刻的卻是,和長輩們在一起暢聊場景,大家經常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說笑笑,其中還不乏一些精彩的俗語。俗語之所以被大家銘記在心並經常掛在嘴邊,是因為它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說俗語「三追不如一底」,農民從中就學習到,種植莊稼底肥是關鍵,只有把底肥施足了,施好了,莊稼才能長的好,產量高,底肥一定不足,即使再施追肥也無濟於事。
  • 俗語「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男人像把土」,古人說的是啥意思
    在淳樸的農村地區,流傳著一種通俗易懂的語句,這種語句就是我們常說的俗語。俗語因其通俗易懂的特點,在廣大人民心中倍受歡迎,無論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如何,他總能說出幾句俗語。俗語是老祖宗根據生活經驗,總結下來具有深刻哲理的語句,牢記俗語更是可以讓我們在生活中規避風險,更好地走上成功之路。今天我們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正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關於人生階段的俗語,它就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 禮儀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在理嗎?
    禮儀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在理嗎?今天筆者給大家分享一句禮儀俗語,也是老祖宗留下的一些講究和說法,這句話就是「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這句話中的「對火、點菸」指的是什麼,這句俗語又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接下來筆者就給各位大概的解釋分析一下。
  • 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隨著寒冬的到來,冬至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十一月初七,將會迎來全年最為日短的一天:冬至。冬至之後白晝將開始一天天的增長,陽氣也開始逐漸的上升,在北方地區,冬至的時候是一定要吃餃子的,村裡的老人說冬至不吃餃子,到時候會凍掉耳朵,雖然很多人冬至也沒有吃餃子,耳朵也沒有見被凍掉,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卻依然流傳至今,餃子營養豐富美味可口,而且形狀跟耳朵非常的相似,所以對於吃餃子不凍掉耳朵,對於一些人尤其是小孩子來說,是深信不疑的。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老」與「殘」、「洩」與「精」並不是說讓老人純粹節慾,這種觀點其實也是違背自然規律。古人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誡後人:在年輕的時候不要肆意妄為,在年老的時候不要過度節慾。
  • 俗語: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老祖宗的人生哲學,在理嗎?
    俗語: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老祖宗的人生哲學,在理嗎?而我們的老祖宗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這句話翻譯後的意思是窗下要苦讀,不要寄希望在命運上,科舉場中應考時卻要看文章中不中主考官的意。其實它告訴我們的付出努力和聽天由命的先後順序,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經常將這個順序顛倒了。
  • 農村俗語:「寡年遇到豬,年景似珍珠」,啥意思?說的在理嗎?
    農村俗語:「寡年遇到豬,年景似珍珠」,啥意思?說的在理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寡婦年」這個詞語,老一輩的人們應該都知道,年輕人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寡婦年就是「兩頭不見春」這一個年份,就是指在新的一年來臨之際,就已經立春了,而這一年結束的時候,立春的時間也還未到,這個年份後來就被人稱作了寡婦年。按照那個時候的風俗習慣,在這一年裡人們是不能結婚的,寓意是不好的。大家肯定會覺得這個年份離我們似乎很遙遠,其實今年2019年就是寡婦年,大家可以看看日曆,很符合這個「寡婦年」的具體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