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誕生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作為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文明發源地之一,中國有著豐富的文化和物質遺產。這是每一位中國人、每一位華夏民族後代的寶貴財富,我們應該永遠繼承它。最值得中國人驕傲的還要數歌詞詩賦了,那千古絕唱,那一篇篇曠世佳作,都蘊含著每個作者內心的真實感受和自己對某一事物的獨特見解。直到我們現在學習的時候,那些作品仍然頗具韻味,還能感覺到其中的或滔天巨浪,或綿綿情意,不僅讓我們對古人心生敬畏,也能體會古人的智慧。也許這些詩文不會使所有人都感到古人的智慧,但中國仍有一些「事物」比這些更有生機,這就是「俗語」。
「常言道,「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年長的老人說這樣的「俗話」,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其中大多數俗語只是幾個簡單的詞句組成的句子,富有地方特色,比一些晦澀難懂的詩歌更容易讓人理解。這類俗語一般是用來提醒家中的小孩或不懂事的人,因此大多出自老人之口。決不能因為這些俗語所使用的語序或詞句粗俗而輕視它們,這些俗語同樣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一種寶貴的財富。
儘管俗語都比較有說服力,但每一句俗語的誕生,都是我們先輩們在經歷了很久的真實事件後所作的總結。就好像藥到病除一般,雖然語言粗俗,但並不影響其中蘊涵的深奧道理。人們常說:「人到四五十,出山虎來也。」我們可以很流暢地讀出這個句子,但它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呢?咱們一起分析吧。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人們可能會想起另一句名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句話大概是指人到三十歲後要逐步走向穩重,而到了四十歲就不再為自己將來的方向感到困惑,應該早就定好了目標。這種說法與我們今天所說的那句俗語有些相似,但在俗語裡,把人比作虎狼,而在古代,只會把人比作虎狼。所以這個俗語是針對男人說的,男人們一般都在40-50歲之間。
而在另一面,俗話說老虎是一種動物,象老虎這樣的動物還有獅子、狼等等,這些動物是兇猛的掠食者,充滿著力量,並且有很強的領地意識。自然中,這些肉食動物聚集在一起,並以簡單的社會關係生活在一起,就像人類一樣,只不過人類的社會意識更為複雜多樣。這裡也有「出山」一詞,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常用來比喻去一個遠離世俗的地方潛心修道或發狠修道後,有所突破決定再回到塵世去檢驗自己修道的結果。
經過這種剖析,我們對這個句子的含義就不清楚了。這個句子告訴男人在四十歲時要有狼的脾性,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到底想要得到什麼,或者確定一個目標。而且到了五十歲以後,在確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之後,經過十幾年的闖蕩磨礪,男人已經像山中的猛虎一樣經過千錘百鍊,正是要下山考驗自己的磨練成果的時候,所以才有「出山猛虎」的稱謂,此時男人已經足夠穩重從容的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風浪。
那就是這個俗語的意思,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其中蘊涵著深刻的含義,細緻入微的解讀甚是能有所收穫。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會聽到很多其他的俗語,事實上,每一個俗語都是由先輩們用實際經驗總結而成的警句,以提醒下一代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或走彎路。長久以來,這些俗語便流傳至今,成為了古人智慧的結晶,這些俗語可不是「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