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2020-12-20 農村小毛

在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城市生活久了,難免讓人煩躁壓抑,每當夜深人靜之時,總會獨自一人看向窗外,回想農村的點點滴滴!思緒萬千,決定回到農村老家走上一趟,一路向西,向西,歷經兩天的路程終於到家,壓抑的心境豁然開朗,繁重的思緒瞬間消失,因此在這裡能感受到的是清新甘甜的空氣,潺潺的溪水,淳樸善良的民風。不過在農村生活,讓我影響最為深刻的卻是,和長輩們在一起暢聊場景,大家經常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說笑笑,其中還不乏一些精彩的俗語。

俗語之所以被大家銘記在心並經常掛在嘴邊,是因為它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說俗語「三追不如一底」,農民從中就學習到,種植莊稼底肥是關鍵,只有把底肥施足了,施好了,莊稼才能長的好,產量高,底肥一定不足,即使再施追肥也無濟於事。再比如說「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就告訴我們要學習用「愛語」結善緣,很多時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話,就能給人很大安慰,而一句不合時宜的話,就如一把利劍,刺傷人們脆弱的心靈。

總之俗語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有農諺類的,有勵志類的,有習俗類的,也有禁忌類的,而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則關於祝壽類的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冬季氣溫驟降,蕭條寒冷,村裡的薛老君迎來了她的100大壽,3個兒子早就許諾過,如果到了高壽到100歲,一定要請親戚朋友全部來家裡熱鬧熱鬧,並且在村裡擺上一臺大戲讓街坊四鄰跟著樂呵樂呵。

農村民風淳厚,注重禮尚往來,聽說薛老君100歲生日大壽,大家帶著禮品和祝福都趕往薛老君家,看著戲中人在臺上表演著,家中宴席觥籌交錯著,甭提多熱鬧多開心了。

不過這時,薛老君的孫子說的一句祝辭,「祝奶奶一百歲生日快樂」讓許多長輩氣不打一處來,長輩們也教育到「不知道一百要藏零嗎」?

原來在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但凡到了100歲的生日時,要把自己的真實年齡「藏」起來,不可張揚,一定要低調,比如說別人祝壽時,不能祝願對方長命百歲,一百歲生日快樂,而別人問到自己高齡時,不要說自己一百歲了。

因為在大家看來,一百歲代表著結束,給人的感覺像活到了頭。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人到七十古來稀」,能活到七十歲已經實屬不易,更何況一百歲?如果真到了一百歲,一定要年齡藏起來,說自己是九十九歲,因為怕「提醒」閻王爺,將生日者「一筆勾走」。

當然除了一百歲藏零外,還講究五十拜一,六十拜九,其意思是說,五十歲的人要到五十一才能做壽,這位五十拜一,在老人看來五十為一百的一半,過上一歲過生最好。

而六十歲的人在五十九歲就的趕緊做壽了,因為在民間看來,六十甲子是輪迴一次,人一到六十歲就不能過生了,即使過六十歲的生,也要做到不可張揚,不可高調,自己在家和父母妻兒悄悄的過就行。

那麼對此你是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

相關焦點

  • 「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老祖宗的禮儀講究,你知道多少?
    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中,流傳最廣的就是俗語文化,俗語言簡意賅,小智慧中透露著大道理,值得人們好好品味,不少俗語還與禮儀有關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個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那麼這句俗語說的是關於農村禮節的一種講究,就是說跪拜磕頭的時候要拜三下,而不能拜四下,若是拜了四下很可能會出事,那麼這一講究的依據是什麼呢?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中華文化傳承了幾千年,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文化瑰寶和智慧,而其中不乏很多流傳在民間的俗語和諺語。說到俗語,或許很多人覺得這些已經過時了,甚至看起來很土,而如果這樣理解就錯了。俗語大多經歷了數代人的社會實踐,是古人們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教訓總結出來的道理,而很多能夠流傳至今的,大多是真理。而對於古人的俗語如果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 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說的是啥意思?
    就比如這句民間有關禮節的俗話「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其描述的就是有關傳統禮儀中的叩拜的忌諱!那麼這句話中「三」和「四」分別指的啥?老祖宗講的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 古代俗語:「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是何意?老祖宗的話有理嗎
    古代俗語:「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是何意?老祖宗的話有理嗎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不斷地走入職場,社會上的各個崗位也都迸發出了無限的活力,因為年輕人們有朝氣,有幹勁,無論在什麼職位上都能調動起整個團隊工作的積極性。
  •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裡面有什麼講究?老祖宗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花甲」。因此來看,這關於年齡的農村俗語確實包含著其中一些道理。可能是一歲年齡一歲心吧,而隨著年齡的日漸增加,人們的心理和身體上自然也就不同了。但是來說,在農村裡還有一句農村俗語,說的是,「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作衣」,那麼這句農村俗語又包含著何種意思呢,為什麼老祖宗又會說這些呢?李子來回答。
  • 俗語:「他念他的經,我拜我的佛 」有什麼深意?老祖宗的哲理
    俗語:「他念他的經,我拜我的佛 」有什麼深意?老祖宗的哲理對於封建而落後的古代來說,吃不起飯都是常事,就跟別說買書和讀書了,因此對於大部分的老祖先們來說,他們都是認不到字的,很多人可能一生連自己的名字還都不會寫。
  • 俗語「久病孝子離,家興出惡犬」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
    俗語「久病孝子離,家興出惡犬」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諸多俗語中,一些口口相傳的文化遺產中依然保留著極其濃烈的色彩,人們喜愛俗語,喜愛老祖宗留下的生活經驗。那么子女對待父母卻被老祖宗這樣形容「久病孝子離,家興出惡犬」。父母愛自己的孩子仿若天經地義,孩子對父母報恩也是如此,那麼這句俗語古人們是想告誡些我們什麼呢?「久病孝子離」我們可以換一句話來理解「久病床前無孝子」。
  • 農村俗語「凹坑葬墳,拜孝缺人」是什麼意思?真的會有影響嗎?
    小小俗語看出農村文化在農村,人們對於俗語很是「痴迷」,俗語也成為了農村必不可少的部分。都說「凡有井水處,都聽單田芳」,其實,俗語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一種生活情趣。同時俗語中還蘊藏著許多大道理,畢竟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對我們現在少說也有一些意義。而「凹坑葬墳,拜孝缺人」這句說的就是農村喪葬習俗。自古以來農村喪葬習俗眾多,那麼這句話具體含義是什麼呢?那就跟著我來看看吧。
  • 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原因?古人的禮儀講究
    導語: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原因?古人的禮儀講究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講究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以對於禮儀是是十分看重的。上到朝會,下到待客都有自己的一套禮儀規範,要是不按照規矩來,就會失了禮儀,被人們笑話。
  • 禮儀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在理嗎?
    禮儀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在理嗎?今天筆者給大家分享一句禮儀俗語,也是老祖宗留下的一些講究和說法,這句話就是「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這句話中的「對火、點菸」指的是什麼,這句俗語又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接下來筆者就給各位大概的解釋分析一下。
  • 古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何意?老祖宗預測收成的辦法
    下面結合這句農諺老話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關於「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裡「九」指冬九,即數九寒天,一共81天,是過去人們計算寒天至春暖花開時間的一種常用方法,一般是從每年冬至節氣開始,推算出81天,到了來年春分前後便九盡春深日暖、桃花開了!
  • 農村俗語「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是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在農村關於大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的意思並不是在大雪節氣當天下雪,而是在大雪節氣後下雪的話,明年的收成就會很好,如果沒有下雪的話,那麼明年可能不是一個好年景。
  • 在農村,人們常說「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人們常說「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這是什麼意思呢?一拜天、再拜地、三拜父母和師尊,除了上面說的三拜,其餘的不能拜,俗語裡說的拜三不拜四,拜其它的要麼是出事了,要麼會出事。都說男兒膝下有黃金,不可輕易跪拜,所以拜三不拜四的的跪拜是指男人。我們是文明古國乃禮儀道德之邦,三拜九叩是最志誠的叩拜,是對尊者敬重姿態,所謂的三拜裡的三是指天時,地利,人和此三種,從遠古一直到延續到今天,結婚的新人都是一拜天地,二拜父母,然後夫妻對拜,為了強調這個三,新婚大喜時,天地並列排在了第一,加上了夫妻對拜,這樣就是三拜了。
  • 農村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額擠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麼?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俗語「大雪紛紛是豐年,大雪不寒明年旱」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在農村關於大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農村老人常說的「大雪紛紛是豐年,大雪不寒明年旱」,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大雪紛紛是豐年,大雪不寒明年旱的意思是如果在大雪節氣後降雪的次數特別多,降雪的量也很大的話,那麼便意味著明年是一個豐收的年份。如果在大雪節氣後天氣並沒有的冬天應有的寒冷的話,那麼明年會是一個旱年。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關於孩童出生的時日,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何意?老祖宗的經驗!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何意?老祖宗的經驗!雞和狗都是屬於家裡養的家禽,在中國民俗,老祖先們為了更好地存活早就已經開始試著著去飼養雞和狗了。子女們帶著驚訝的眼光,問老人家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兒?老人家喃喃自語地說,他剛去世沒多久,一位有名氣的道師路過他的墳,施法救回了自個,因此他跟伴隨著道師環遊了許多地區才返回家裡。
  • 俗語: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老祖宗的人生哲學,在理嗎?
    俗語: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老祖宗的人生哲學,在理嗎?而我們的老祖宗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這句話翻譯後的意思是窗下要苦讀,不要寄希望在命運上,科舉場中應考時卻要看文章中不中主考官的意。其實它告訴我們的付出努力和聽天由命的先後順序,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經常將這個順序顛倒了。
  • 「拜三不拜四」,老祖宗叩首也有講究,快看看你做的對不對
    不過也有一些禮儀通過俗語的方式流傳了下來,對我們的生活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就比如說老人們說的「拜三不拜四,拜四定壞事」,這也是古人們傳下來的一句俗語,如果直接聽到的話,可能不是太懂。那麼拜三不拜四是什麼意思呢,古代的人一般都非常迷信,有的時候感覺家裡有什麼東西,會請人來幫忙做法驅邪,而主人也要在這個時候朝著四個方向各拜一次,以示尊敬,不僅是這個說法。
  • 農村俗語「要想睡得好,切莫頭朝東」何意?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所以睡眠質量的好壞,直接會影響到身體健康。也正是因為睡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在農村中關於睡眠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要想睡得好,切莫頭朝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何睡覺時腳不能朝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