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老祖宗的人生哲學,在理嗎?

2020-12-12 思帆歷史趣聞

俗語: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老祖宗的人生哲學,在理嗎?

很多人面對一些困難的或者有挑戰性的事情時,經常會抱著「聽天由命」的態度,可是在當前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若自身不付出努力,那麼所謂的「聽天由命」不過是自己偷懶和逃避的一個藉口。

在古代,科舉考試算是一樁大事,特別是對於那些想要改變自身命運、家族命運的貧困考生而言。而我們的老祖宗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這句話翻譯後的意思是窗下要苦讀,不要寄希望在命運上,科舉場中應考時卻要看文章中不中主考官的意。

其實它告訴我們的付出努力和聽天由命的先後順序,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經常將這個順序顛倒了。

在科舉考試之前,我們最需要做的是發奮圖強的學習,儘可能地豐富自己肚子裡的墨水,這樣到了考場後,面對這些未知的考題,我們才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而在考試過程中要放寬自己的心態,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靜下心來好好作答,而不是去想著自己能不能考好,因為當下已經沒有機會再讓你去翻書或者複習,可以說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已經沒有任何可以改變的機會了。

若這個時候將時間花費在擔憂上,那麼最終影響的是自己考場上的正常發揮。

其實這句話也在告訴我們,考試這種東西也含有運氣成分,恰好考試的題目正是你比較擅長的,又恰好主考官剛好比較欣賞你的文章風格,那麼你就能在眾多學子中脫穎而出,這就是一種幸運,而且是同等水平的考生所沒有的幸運。

放到現在來說,每個人在學習方面都有短板,但是一張試卷的內容是有限的,它並沒有辦法一次性將所有的知識點都考到,所以在人生的一些重要節點的考試,比如說高考,剛好你不擅長的知識點在那次的考試中都沒有出現,反而卷子中都是你擅長的,那麼對你來說,這就是幸運,也算是你的命運比較好。

但是運氣是建立在努力的前提上,若是一個人在學習上是放羊的狀態,總認為學習成績的好壞是註定了,自己本身就不是一個讀書的料,經常用聽天由命作為反駁父母和老師讓他好好讀書的理由,殊不知,只有盡人事才能聽天命,要是連努力都不曾去努力,那麼這個天命也不用聽了,因為我們自己就可以預料到,它就是顯而易見的失敗。

「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的道理也可以引申到生活中的其它方面,比如在職場上,我們想要爭取更高的職位,那麼靠的不是命運,沒有誰生下來就是註定要當領導的料,除非這個企業是你們自己家開的。想要贏得更高的職務,那麼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平常工作中多學多問多總結。

讓自己的能力達到了可以獨當一面的程度,那麼當這個職位空下來的時候,領導自然會將你列為考慮人選。

而若是你每天都抱著應付的態度在上班,那麼就算有再好的機會,也輪不到你的頭上,這就是說想要得到一個好的結果,首先還要有一個個人努力的過程。

當我們在感慨別人很幸運的同時,別忘了看到這個人背後的努力,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白白掉下的餡餅,想要成為這個被餡餅砸中的人,首先要先具備能夠接住餡餅的能力。可是很多人經常忽視這點,眼裡看到的只有那塊餡餅而已。

大家有沒有覺得老祖宗的這句俗語所闡述的人生哲學很在理呢?

相關焦點

  • 禮儀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在理嗎?
    禮儀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在理嗎?通過了解學習以前的那些傳統文化或習俗我們就會發現,以前人們在生活各方面的事物上講究忌諱非常多,大多都是人們的心理作用或是傳統觀念所導致形成的,而且很大一部分在現在看來都是一些毫無道理、毫無根據的做法,可是過去人們在這方面還是很看重,因此也留下了很多和那些講究忌諱有關的俗語。
  • 俗語:困因酒過,酒為困魔,老祖宗談喝酒,在理嗎?
    俗語:困因酒過,酒為困魔,老祖宗談喝酒,在理嗎?從前在南方的時候,一直覺得南方人喝酒厲害,至少在拼酒的時候,絕對是一箱一箱地喝的,這就讓人不得不驚嘆酒量了。詩詞歌賦予酒有關的不少,成語俗語與酒有關的也能說很多,這大概就是中國人吧,愛酒所以就把酒融入中國人的思想,貫穿歷史的縱橫。今天,就來說一句俗語——「困因酒過,酒為困魔」,初讀這句話,就覺得這句話意思淺顯明了,並沒有什麼深究的意義,直到讀第二遍,第三遍,才發現中國俗語真的非常有意思,越讀越懂!
  • 俗語「久病孝子離,家興出惡犬」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
    俗語「久病孝子離,家興出惡犬」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諸多俗語中,一些口口相傳的文化遺產中依然保留著極其濃烈的色彩,人們喜愛俗語,喜愛老祖宗留下的生活經驗。那么子女對待父母卻被老祖宗這樣形容「久病孝子離,家興出惡犬」。父母愛自己的孩子仿若天經地義,孩子對父母報恩也是如此,那麼這句俗語古人們是想告誡些我們什麼呢?「久病孝子離」我們可以換一句話來理解「久病床前無孝子」。
  • 古人云:「廟小妖風大」,下一句是精髓,藏著老祖宗的處世哲學
    引言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俗語短句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數不勝數,而他們大多都是通俗易懂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即使在今天,他們依舊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畢竟這些可全部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這不就是因為我們生活圈子小,所以才會廟小妖風大嗎?還有就是日常生活之中,很多人僅僅因為一件小事而揪住不放,到最後釀成了非常大的災禍,真可謂事小禍大!水淺王八多至於「水淺王八多」這半句看起來雖然略顯粗鄙,但意思卻是相當好理解。
  • 老祖宗說的句句在理
    老祖宗說得句句在理!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們的老祖宗不僅僅留下四大發明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還留給我們眾多民間俗語,如 「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夫不可扶」「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老牛吃嫩草,好馬不回頭」「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等等。
  • 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不過在農村生活,讓我影響最為深刻的卻是,和長輩們在一起暢聊場景,大家經常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說笑笑,其中還不乏一些精彩的俗語。俗語之所以被大家銘記在心並經常掛在嘴邊,是因為它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說俗語「三追不如一底」,農民從中就學習到,種植莊稼底肥是關鍵,只有把底肥施足了,施好了,莊稼才能長的好,產量高,底肥一定不足,即使再施追肥也無濟於事。
  • 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留人莫坐烏龜席,老祖宗的話有何講究?
    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留人莫坐烏龜席,老祖宗的話有何講究?人們在生活當中,親戚鄰居的自然是少不了很多人情事。自己家或者是親戚家、朋友家有什麼大事情,通常就會坐酒席吃飯,在餐桌上其實也是有很多的禮儀的。中國自古以來就被稱作是「禮儀之邦」,禮儀自然是少不了的,關於禮儀,其實老一輩還總結了一句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老祖宗的話有什麼講究嗎?其實前半句還是很好理解的,「桌上不擺三盤菜」就是說桌子上不要擺三盤菜,在從前的時候,人們祭祀都是以三來表示對死者的尊重的。擺菜是擺三盤,酒也是擺三杯。
  • 俗語:不會做飯的看鍋,下一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人生智慧
    俗語:不會做飯的看鍋,下一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人生智慧民以食為天,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美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老祖宗留下的俗語也十分有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領略一下這不會做飯的看鍋,會做飯的看火吧。先看前半句,說的就是不會做飯的那些人一看他們的鍋就知道了。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關於孩童出生的時日,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中華文化傳承了幾千年,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文化瑰寶和智慧,而其中不乏很多流傳在民間的俗語和諺語。說到俗語,或許很多人覺得這些已經過時了,甚至看起來很土,而如果這樣理解就錯了。俗語大多經歷了數代人的社會實踐,是古人們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教訓總結出來的道理,而很多能夠流傳至今的,大多是真理。而對於古人的俗語如果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 俗語:雨打墓頭錢,今年好種田,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
    老祖宗的智慧在以前,種田種地是大多數人家一年中最主要、最重要的事務,很多人家裡的田地都非常有限,一家人不僅要靠那點兒地產的糧食生活,很多時候還要靠每年收穫的糧食莊稼去換一些別的生活用品來維持生活。由於過去人們對種田耕地的重視度比較高,所以老祖宗給後人們留下來了許多有智慧、有道理的俗語。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句老祖宗留下來的與種田種地有關係的一句俗語,這句話就是「雨打墓頭錢,今年好種田」,可能現在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句俗語,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俗語「逢人減歲,遇物加錢」,老祖宗的處世哲學,越早學習越好!
    人不是一種獨居性動物,想要在社會中更好地生活下去,就得學會處理好身邊的人際關係。對於許多人來說,與人交往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比如那些性格內向的人,即使花費大量的時間,也不一定能摸索出正確的道路。老祖宗留下了許多經驗,俗語「逢人減歲,遇物加錢」,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處世哲學,對於不會社交的人來說,這裡面的道理越早學習越好。相信理解並掌握了這句俗語之後,你離成為高情商之人又近了一步,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逢人減歲」這句俗語,是與人交談時常用的說話技巧之一。
  • 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老祖宗智慧,句句在理
    這一段俗語就向我們傳達了很多言簡意賅的內容,也反映出了古人的智慧。那麼這些俗語背後到底有何講究呢?一、何謂俗語?關於俗語之來源,可能很多人都會表示迷茫。因為民間俗語在很多人觀念中就代表著低俗,還有簡單粗暴。其實這樣的認知並不正確,因為俗語往往就是一種把大道理簡單化,然後引以為流傳的存在。
  • 農村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財散走」,指的是啥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財散走」,指的是啥呢?老話在理嗎?現如今的農村,跟過去已經大不一樣了。環境變得越來越好,也越來越適宜居住,這裡環境靜怡,空氣相當的新鮮。對於蓋房子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房屋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居住的時間長短。房屋的布局走向規格建造,關乎到居住是否舒適,而且按照農村的老話來講,還關乎到家庭運勢。
  • 俗語: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老祖宗的至理名言
    俗語: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老祖宗的至理名言居安思危,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品質,尤其是古時候的君王,這種思想在他們身上顯得尤其重要。我們的祖輩也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他們給後代留下了這樣一句話「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就是說我們要在在富有的時候要時刻想到以後沒有錢了怎麼辦,千萬不要等到什麼都沒有了再來追憶昨日。這句話其實和「居安思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句話在《警世通言》中也有記載,可見並非只是流傳於民間。
  • 俗語:蓋房莫蓋背水路,千金難買向南樓,是何意?蘊含老祖宗智慧
    相信很多人都應該聽過這樣一句俗語「蓋房莫蓋背水路,千金難買向南樓」,這是一句跟中國風水文化有關的俗語。對於農村人來說,蓋房子是一生中僅次於結婚的大事。都說先成家,後立業,成家的基礎是有房子,房子都沒有,你成的什麼家呢?
  • 識人俗語:「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啥意思?老祖宗說的有理嗎
    識人俗語:「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啥意思?老祖宗說的有理嗎分析問題,我們常用的步驟是由點及面,即通過一個小的方面來分析,進而覆蓋全面,找出問題所在。而在古時候,人們也是這樣來識人,只不過是通過人的外貌來識別對方。
  • 農村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正月和臘月是一年裡最特殊的兩個月,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分別代表著一年的開始和結束,不管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這兩個月的年味都是最濃的,當然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性,和其它普通月份相比,正月和臘月裡的規矩和禁忌也相對更多,農村還流傳著不少這方面的俗語。
  •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何意?老祖宗的經驗!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何意?老祖宗的經驗!雞和狗都是屬於家裡養的家禽,在中國民俗,老祖先們為了更好地存活早就已經開始試著著去飼養雞和狗了。書名中的「妖」並非妖精的含意,就是指許多難以置信的奇聞異事。古代人覺得,要是出現了「妖異」,就說明天下會動亂,民間俗語:「雞但是六,狗但是八」就是源於《易妖》。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由此可見,只有從古人的人生經驗當中汲取營養,才能夠總結成敗得失,避免重蹈覆轍!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