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爆魚皇后」——梅阿姨

2021-02-16 城市穀場

「上海的爆魚,我敢說我是老大。」說這話的不是別人,而是上海灘人稱「爆魚皇后」的梅阿姨。

這個性格開朗熱情的爆魚阿姨,來自安徽,是一名地道的滬漂,可她的拿手好菜卻是本幫菜——爆魚。

「爆魚」又稱「燻魚」,是上海一道著名的本幫菜,逢年時節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很多熟菜,爆魚總是少不了的一道傳統美味,它可以是宴席上的冷盤、拼盤,也可以是炒菜、燒菜或是湯類的配料。

選用上海崇明草魚,草魚的肉質鮮嫩卻沒有魚腥味。每條魚都在店裡現殺現宰,食客說要哪一段,就切哪一段。

切段切塊,」滋~「的一聲放進油鍋裡,表皮一點點地變黃變脆,魚香味也隨之而四散來,顧客們望眼欲穿,等的就是這一刻。

一個外幫人做的本幫菜,卻徵服了嘴刁的上海人。整整二十五年,她的門前幾乎天天排著長隊,被多家電視臺採訪 。 

正是因為顧客多年的支持,梅阿姨才敢說開頭的那句話。從「小安徽」到「大塊頭」,她一走就是25年。

二十多年前,在安徽老家的梅阿姨,聽同鄉說,上海大,上海好,就傻乎乎地跟著大家一起到上海謀生。「那時完全是盲目的。」梅阿姨說。

剛到上海的梅阿姨夫妻,沒錢租房子住,只好睡馬路,一睡就是三年,

生活艱辛的夫妻二人不管什麼活,只要能掙錢都做。

一天,梅阿姨到師傅的家裡吃飯,師傅的外婆做了一盤爆魚宴請他們,梅阿姨一吃,這麼好吃?於是就向師傅的外婆請教,外婆說:這是爆魚,地道的本幫菜。

回到家,對爆魚味道念念不忘的梅阿姨,到市場買來一條草魚,按著外婆的說法做了一次,居然還挺好的。

後來她又試著做了幾次,拿給周圍的街坊鄰居試一下,大家一吃都紛紛說:「小安徽啊,你這手藝都趕上開館子的咯。」

梅阿姨一聽,就想著試試看,東拼西湊的、東家借完借西家的,   終於把一個爆魚小攤張羅了。

第一天開攤,一整天才賣了個7塊錢,梅阿姨心裡有點不開心;第二天,第三天,第三天的收入居然有38元,那個開心樂得她呀,不得了。

做爆魚給她帶來的滿足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表達的,就這樣,梅阿姨這爆魚一做就是25年。

她的稱號也從「小安徽」變成了「大塊頭」;

店鋪從七浦路搬去了梅隴路;最重要的是,終於把女兒從老家接出來上海,一家人團聚了。

25年的爆魚,無論梅阿姨搬去哪裡,老主顧們就跟到哪裡去。上海人對美食有個特別的習慣,他們不認地兒,不認店,認手藝,認那種獨特的味道。

如今每個拿貨的日子,

梅阿姨夫倆就會開著他們的小麵包車,

到碼頭轉一圈兒,

選購新鮮的草魚。

不活氣兒的,他們不要,買回來也不敲暈,也不宰殺。等到客人來買,現宰現殺,也是因為這味新鮮,做出來的爆魚才能吸引人。

沒有寬敞的店面,沒有高大上的裝修,這家10平米不到的街頭小店,成為上海最火爆的爆魚店,而這裡的老闆娘梅阿姨,收穫了一個親切的稱呼,「爆魚皇后」。二十幾年的爆魚經驗讓梅阿姨練就一身技藝。

魚回來了以後,去鱗,切段,一部都不能放鬆,梅阿姨完成這整個工序,眼睛卻和客人邊聊邊對望。

「你別小瞧這爆魚,雖然只是幾分鐘,可炸得好不好,背後的功夫和講究可大了。

做一道爆魚有時候就像練功夫,不是靠秘籍,而是一種感覺。站在油鍋前,我就有一種感覺,我好像能感受到油溫一樣,能知道我的魚炸得怎麼樣。」梅阿姨說。

她沒有量度的兩杯,沒有算著幾茶匙,只能憑感覺、聽聲音。

「過遲則老且焦,過速則不透味」一切只爭那一刻裡的剛剛好。在剛剛好的時候,手起刀落,爆魚上桌。桌上擺著各種爆魚醬料,黑胡椒味、原味五香、秘製糖醋、橙汁味以及多味辣醬口味。

最受歡迎莫過於那傳統的糖醋味兒。客人們也不著急,一個個地排隊,還有恩從大老遠跑來,就為了吃一口兒時味道的爆魚,車費都比這爆魚錢高。

這裡有艱辛,也有機會,有機會便有希望。每個繁華的城市,只要努力,就會有幸福的可能。


採購優質好食材上城市穀場


相關焦點

  • 老上海年味:爆魚
    北方人常吃大灶燉魚、紅燒鯉魚,西南川渝則有水煮魚,潮汕地區更喜歡清蒸魚,唯獨江南一帶愛吃爆魚。在生活在上海,逢年過節,餐桌上必定有爆魚,就連趕早的一碗頭湯麵,爆魚面也成了不二之選。所謂爆魚,取名自其「煎炸」的製作方法。吃爆魚討口彩,不但年年有餘,而且「爆」字亦有發之意,寓意吉祥。
  • 上海爆魚,自己在家學會了做法,不用上外面買來吃
    我家吃菜地域界限不是太明顯,比如我家大廚擅長做四川口味的菜,我老媽做菜是上海浙江口味的菜,我嘛,我基本上不做複雜的菜,鑽研一下麵食甜點吧。
  • 多力酥到骨子裡的上海爆魚
    「我們開飯吧,今天晚上有爆魚喔~」「鮑魚?幾頭的?」「......是燻魚,燻魚!沒有幾頭!」不知道小夥伴們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疑問,好端端的,為什麼要把燻魚叫成爆魚?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因為食物保存技術的進步以及口味改良等因素,上海地區絕大部分的燻魚製作已經省略了最重要的一步, 用柏枝「燻制」,變身成為油炸的「爆魚」。現在市面上真正意義上的「燻魚」,幾乎已經絕跡了。但和霸氣外露的「爆魚」相比,更多老上海人把這種美食叫做「燻魚」,多數餐館裡也保留著燻魚的名字。
  • 【微榜單】排隊人擠人的老上海爆魚
  • 天津的上海風味,紅油麵與爆魚面,兩種不同的吃法!
    爆魚是一種江浙滬一帶的小吃,南方很多麵館都會將爆魚當做面的澆頭。一些江浙菜館有沒有這個包子哥不知道,但是把作為一種早點,還把他改良成適合天津人口味,並且發揚光大的,就只有天味樓了。進門右手就是排隊的隊伍,抬頭就是早點的菜單,基本上午8點多粥就都沒有了。我們先從包子哥推薦的招牌爆魚面開始吧。
  • 這碗藏在水鄉老街裡的爆魚面21年只漲了5塊錢
    大火熱油下爆魚在江南一帶,每逢過節,家家戶戶的餐桌上必定有爆魚,就連趕早的一碗澆頭面,爆魚也是不二之選。而湖州爆魚面做得好吃的店,很多都藏在街邊小巷中。冬日清晨,61歲的梅水琴早早來到農貿市場,精心挑選了一條13斤重的青魚。走過吳興區東林鎮泉益村新政橋,拾階而下,沿著泉家潭老街往裡走,她開了21年的老店就藏在這裡。
  • 這裡的爆魚面堪稱一絕,一口就讓人神魂顛倒!
    想吃爆魚面全上海最不能錯過的一家「絕口老弄堂爆魚麵館」上海最囂張霸氣的餐廳之一很多上海人對它有著深深的喜愛之情>招牌爆魚面堪稱一絕吃上一口,兒時的記憶瞬間湧上心頭小資君更是冒著大雪不惜前去拔草!滬上一絕的爆魚面奶白色的大骨湯底,兩大塊爆魚飄在麵條上面,再配上一勺自製的雪菜,熱騰騰的湯麵在冬天這樣寒冷的季節裡最為治癒了,爆魚是事先燒好的,需要放在面裡暖一暖吃,即使這樣泡在裡面,也不會變軟。
  • 爆魚秘制汁怎麼調?
    爆魚是上海、蘇州、南京等地做魚的一種方法。一般選用青魚或者草魚經過切塊→醃製入底味→過油炸香→再放入提前調好的湯汁中→浸泡入味。這和我們北方製作醋烹鯽魚的做法有點像,將鯽魚(不去鱗)放入熱油炸酥,鍋中加入陳醋、白糖和醬油等熬至黏稠,放入鯽魚裹勻醬汁,成品口感酥脆,鮮香味美。
  • 雞湯、爆魚燜肉、紅菱、芋艿、雞頭米……秋分時節蘇州人這樣貼秋膘
    王軍在橫街上有一家賣冷鮮雞的店鋪,昨日在他的店鋪門前,好幾位阿姨圍著他的冰箱,他也顧及不了記者採訪,直接向阿姨介紹起來:「13元、15元、17元價位的雞都有,你挑好了我給你斬一下。」王軍愛人的雙手在砧板上忙活,她告訴記者,最近降溫後,來買雞的人就逐漸增多了,「蘇州人都喜歡燉一鍋雞湯來進補,有時候吃膩雞了,就換成鴿子。」
  • 一天賣出1000斤爆魚!中山二路上的這家爆魚店,你一定吃過
    看著小松在拍攝視頻,人群裡正排著隊的一位阿婆忍不住「炫耀」了起來,這家名叫「趙陽海爆魚館」的爆魚店開業已有21個年頭了,一開始在人樂農貿市場旁邊的一間小店鋪裡,起於市井,興於市井,嫻熟的手藝加上特製的秘方讓趙陽海的爆魚店口口相傳,漸漸知名起來,從一間店面到三間再到現在開出了4家分店,漸漸擴大的店面裡,不變的是那兩口大鍋、兩大碗醬汁、以及大排長龍等著一飽口福的顧客。
  • 想念一碗爆魚面
    這一年過得七葷八素,半夜醒來,突然想吃一碗爆魚面,輾轉反側,抓心撓肺
  • 蕙蘭老種上海梅(老上海梅)鑑賞,如何區分上海梅和仙綠
    蕙蘭老種上海梅(老上海梅)鑑賞,如何區分上海梅和仙綠綠蕙梅瓣。清嘉慶年問,由上海李良賓選育。新芽翠綠色,芽尖打扇點。如何區分上海梅和仙綠上海梅和仙綠,葉形一模一樣,無法區分, 因此不法蘭商就用仙綠冒充上海梅。筆者買了幾次的上海梅都是仙綠, 歷經多次挫折才弄到了真正的原生種上海梅。
  • 蘇式爆魚
    初跟外地朋友說起爆魚的時候,大多數都以為是「鮑魚」,然此爆魚並非那鮑魚,它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燻魚」。
  • 名動江南的那一碗爆魚面怎麼做?
    爆魚,非鮑魚,音同字不同。知道爆魚面是因為去了趟嘉善,去嘉善是因為那裡有江南水鄉古鎮——西塘。在西塘裡的西街口,有一家相當扯人眼球的「天下第一面」館。緊挨著「陸氏餛燉」,後者也相當滴有名。他們家主營各種面,其中的「爆魚面」,相當靈光,將那種上海濃油赤醬的本幫風格發揮地淋漓盡致。
  • 皇后樂隊+亞當-蘭伯特開啟亞洲巡演 9月登陸上海
    皇后樂隊+亞當-蘭伯特演出現場  搜狐娛樂訊 (6月22日,中國上海)今日,皇后樂隊+亞當蘭伯特(Queen + AdamLambert)正式宣布將於9月26日登陸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帶來中國首秀,對無數歌迷而言這將是歷史性的一刻。
  • 魚石俱進 火山石爆魚
    石爆魚就是這道菜,讓魚大放光彩;石爆魚就是這道菜,烤石頭也精彩;石爆魚就是這道菜,吃出仙家的範;石爆魚就是這道菜,一看就想開幹!火山石爆魚做法有新意,精選麥飯石,加熱300度,放入雙層不鏽鋼真空烹具裡,鋪上嫩氣十足的魚。倒入精心熬製的高湯,高溫相加鮮氣飄飄。魚的新鮮嫩氣完美保留,吃起來肉質嫩得像是能滑進嘴裡。鮮魚、石爆、高湯浴,香沸撩人! 驚豔、尖叫、排成隊,欲罷不能!
  • 爆魚麵湯濃不膩,食而不厭,兩者搭配恰到好處!
    你是否還記得我的美食小課堂有一期講了上海燻魚?這不,今日我的美食小課堂繼續講一道與魚相關的麵食。喜歡吃麵食的朋友可以嘗試著自己做一做,畢竟爆魚面這道傳統小吃只流行於江南一帶。平常我們吃麵基本上加的醬料都是蔬菜類型,很少有將魚放在麵條上。在固有思維中魚放在麵條上會腥味比較大。
  • 上海爺叔&上海阿姨
    &上海阿姨楊錫高前兩天,微信上看到一個視頻,主持人口口聲聲用普通話把「上海爺叔」讀成上海「野(ye)」叔了,令人啼笑皆非。爺叔兩個字一定要用上海話講的,要讀成「牙(ya)」叔,這才正宗、有米道。還有上海阿姨,哪怕年紀再大點,儂叫伊阿姨是沒錯的,聽起來適宜。一些外地朋友不清楚,到了上海問路:「大媽,外灘怎麼走?」阿姨聽了「勿焐心」:「我有嘎老伐?」上海人都是叫阿姨的,顯得親切。如果阿姨後面加上媽媽,成了「阿姨媽媽」,米道有點變了,好像「厭鄙」阿姨有點邋遢、嚕囌了。
  • 那些年,叔叔阿姨們的上海年貨記憶(內含年貨採購乾貨)
    從過去到現在,上海人的年貨清單變得琳琅滿目,年貨的潮流風向也在發生著變化,從上世紀70年代,雞鴨魚肉是王道,再到80年代,水果蛋糕撐市面,再到90年代,海鮮禮包成新寵;到如今,洋貨土產吃健康。從物資匱乏到品種齊全,到翻新花樣,再到化繁為簡。
  • 陪伴老上海人整整22年!倒計時25天!
    爆魚烤鴨鹽水鴨鹹雞肉圓燒臘排條…… 這些烙印在上海人青春記憶裡的味道, 25天之後,再也吃不上了…… 雞鴨魚肉瓜果蔬菜,小吃熟食生鮮雜貨,應有盡有,是阿姨爺叔買汰燒的好去處。據老曹楊人回憶,這條鐵路從上海西站出來,用於運輸貨物,因長期不用慢慢廢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