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做這2種奇怪動作,其實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別誤解

2020-12-17 騰訊網

孩子年幼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些另類的動作,作為父母要多去揣摩孩子的心理。

孩子小時候的行為舉止看似隨心所欲,其實都是遵循一定的發展規律的。

作為父母有時間可以多去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這樣也能夠發現一些教育孩子的訣竅。

父母帶孩子也需要給彼此一個了解的時間,只有父母摸清了孩子的性格,才能摸索一套適合自家孩子的育兒經。

現在有不少寶媽抱怨自家的孩子難帶,其實小時候越淘氣的孩子,越有高智商的潛力。

因為這樣的孩子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動手能力又強,所以這類孩子雖然難管教但是父母用心培養孩子的話,孩子日後反而會前途無量。

再者,孩子小時候有一些奇怪的動作,父母也不用過於擔心。

有怪癖的孩子往往也會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很多名人其實也會有一些旁人無法理解的怪癖。

李玫瑾教授也和很多父母探討過孩子的行為舉止問題。

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有這2種奇怪的動作,其實反而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可千萬別誤解孩子。

高智商的孩子會有的2種奇怪行為

孩子愛鑽各類洞

很多寶寶對洞口有很深的執念,只要是有洞的東西,孩子都很願意去嘗試,所以父母經常會看到一些寶寶拿盆扣頭,甚至是卡欄杆上。

孩子的這類行為雖然看似荒唐,但是也說明了孩子進入了空間敏感期。

空間敏感期其實代表孩子的「空間想像力」。

進入空間敏感期的孩子,好奇心非常重,有很長一段時間孩子會執著於某件事,鑽洞其實就是常見行為之一。

家長一定要抓住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因為空間敏感能力好的孩子不僅方向感好,而且想像力豐富。

孩子在學數學等理科的時候會有很大的優勢,尤其是在學立體幾何的時候。

所以說孩子喜歡鑽洞其實是孩子智商高的一種表現,孩子空間想像力不好,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孩子鑽洞這件事父母一定要理智看待,父母儘量去正向引導孩子。

父母平時如何訓練孩子的「空間想像能力」?

有能力的父母在家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可以扣洞的玩具,又或者父母可以平時就訓練孩子的空間感。

父母多帶孩子感受高低的區別,多讓孩子了解事物的排列順序,多讓孩子感受到空間的的存在感。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切忌不要讓孩子碰插盤之類的東西,這件事一定不能夠忽視,滿足孩子愛鑽洞的心理其實還是比較簡單的。

孩子喜歡自言自語

孩子喜歡自言自語大概率是因為孩子思想單純將家裡的一草一木都賦予了生命,心理學上簡稱「泛靈」,尤其是孩子看了一些童話之後,孩子更加堅信萬物都有生命這件事。

特別是寶寶到了3歲,上了幼兒園之後,接觸的人和事也開始變多,寶寶也會積累一些社會經驗。

有了社會經驗的寶寶,傾訴欲會特別強烈,很多孩子不僅和家人有很多話要說,而且還會和自己的玩具說。

而且孩子腦海中還會設想玩具怎麼回應自己,這種社會經驗豐富的孩子也更聰明。

因為孩子自言自語的時候,其實是在不斷揣摩他人的心思,不斷動腦想事情的解決辦法的。所以父母不用過於擔心孩子。

但是孩子自言自語的前提是,孩子能與其他人正常交流,如果孩子不與人交流,整天只會自言自語的話,父母就要注意觀察,要警惕是不是孩子有自閉的傾向。

孩子自言自語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做?

面對自言自語的孩子,父母可以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做一些簡單的扮演類的遊戲,用此豐富孩子的想像力,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比較少。

家中老人大多又沒有辦法替代同齡人去陪伴孩子,所以假象玩伴的存在就至關重要了。

父母一定不能夠否定假象玩伴的存在,不然對於孩子而言也會是一個打擊。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很多孩子的思維意識會逐漸成熟,這種自言自語的行為也會逐漸減少。

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自言自語時期,多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今日話題討論:

在座的寶媽,你家孩子會自言自語或者鑽洞嗎?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討論。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獲取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也可以點讚和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有這3種奇怪反應,說明智商高,尤其第二種
    但是家長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關注點,那就是孩子的智商高低,因為培養出一個高智商的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心願。李教授在一次相關的講座中直言:孩子的智商高低會通過他的日常表現出來,睡眠就是一個突破點。而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做的,就是仔細觀察、把握機會、及時培養。
  • 李玫瑾:孩子這3種臭毛病,是「智商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李玫瑾認為:一些孩子看似有臭毛病,但其實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不要盲目糾正,以免破壞孩子的內心的積極性,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這讓很多家長都很好奇,怎麼孩子的臭毛病和智商還有關係呢?李玫瑾教授指出:孩子若有這3種「臭毛病,說明智商高。
  • 高智商的孩子,從小就有這三個「怪癖」,父母別因為無知胡亂管教
    高智商的孩子,從小就有這三種「怪癖」:1.喜歡問為什麼小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因此總會對父母問個不停,有些時候這些問題父母並不能回答上來,時間長了,父母會覺得煩躁,但其實這是孩子大腦活躍的表現,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比較聰明,家長應該努力培養他們的好奇心
  • 李玫瑾教授: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有這3種表現,長大多半智商高
    其實淘氣的孩子並非就是一無是處的,李玫瑾教授曾經就在講座中提到過,越聰明的孩子其實越難帶。不過雖然如此,如果家長們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的話,就會發現這種類型的孩子大多有很多新奇的鬼點子,雖然這會讓父母覺得頭疼,但是卻也是孩子聰明的另一種表現。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對青少年心理頗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提到過: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不會傾聽的孩子,往往缺少耐心、比較以自我為中心,這也是情商低的表現。 6、嘲笑別人 嘲笑別人的孩子,往往缺少包容心和同理心,也容易給人留下沒有教養的印象,這也是情商低的表現。
  • 高智商孩子會有這幾種表現,家長看過來,你家娃中了幾個?
    想知道寶寶的智力發育到底好不好,其實可以通過寶寶的日常表現都可以看出來。如果你家寶寶有這4種表現,提前恭喜寶爸寶媽,你家孩子多半是個聰明娃!行為「莫名其妙」有時候孩子會發出一些莫名其妙,讓人聽不懂的詞彙,或者畫些我們看不懂的東西,而這些寶爸寶媽又從來沒教過。
  • 李玫瑾:將孩子路堵死的往往是父母,別因為無心之詞斷了孩子前程
    李玫瑾:將孩子路堵死的往往是父母,別因為無心之詞斷了孩子前程我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家教授李玫瑾,憑藉其獨特的育兒觀受到眾多家長追捧,每場講座都很火爆,她提出的一些言論也被家長奉為育兒經。針對孩子「考不上大學怎麼辦」,李玫瑾曾做過一次講解。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制止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制止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6歲前培養還不晚
    最近在網上看到李玫瑾的一段教育視頻,內容是關於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一般都有這3種特徵。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簡單的,但是關於情商上面的培養父母做的遠遠不夠,最終導致了孩子膽小、社交能力差、自卑、脾氣暴躁等等。
  • 高智商的孩子往往都有一些怪癖,別強行糾正,這可能是天才的表現
    經過總結,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共性,那就高智商的孩子往往都會有以下這幾種怪癖。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有些惡作劇,其實能夠鍛鍊孩子的創造力以及動手能力。有的孩子甚至會製作一些簡易的機關,來惡搞他人。當然,危及他人生命的惡作劇是絕對要禁止的,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適當地惡作劇是對孩子有益的,畢竟孩子的天性就是貪玩好動,只要不太過分,那麼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因此父母也不必一昧地責備孩子。
  • 孩子有這幾個「古怪行為」,是大腦發育良好的表現,父母別去阻止
    1、盯著某處發呆有的孩子就是「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當他安靜下來的時候又會靜的「滲人」,比如喜歡盯著某處發呆,甚至是別人喊了好幾聲都聽不見。其實這個時候父母不必擔憂,因為孩子的這個表現是一種專注力的培養,可能在孩子發呆的過程中,正在潛心思考或研究某件事物。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李玫瑾:如果你的孩子有這3種表現,偷著樂吧
    像我之前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班上有兩個男生很聰明,上課一聽就會,平時學習成績也不錯,但這兩個孩子在家裡十分調皮,總是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家長說什麼也不聽。後來我發現不只他們這個樣子,其他聰明的孩子也是,如果家長沒有好好管教,讓他們的聰明用上正途,他們的高智商就會白白浪費或者誤入歧途,這都是很危險的事。
  • 李玫瑾:智商高聰明的孩子,看他的「手」就能判斷,而且很準確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一直在發展著,孩子的教育自然也是要跟隨時代的潮流。而一個人的未來到底會怎麼樣?能否獲得成功,很大一部分是依靠智商的。明白這一點後,父母是非常重視子女的智商培養。畢竟高智商,腦子靈活,之後做很多事情都會輕鬆一些。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通常有這幾種表現,你家孩子有嗎?
    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孩子的情商是直接受父母教育影響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的,那麼孩子就能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相反,如果父母沒能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孩子的情商必然不高。孩子情商不高的4種表現1.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雙商好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雙商高風雨育兒課堂2020-06-09 22:35:49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 高智商的寶寶,大多都有這七個特徵,但容易被父母誤以為是缺點
    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所接受到的一些知識和行為都是模仿著大人而來的。尤其是在孩子1~2歲時,他們就會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或者是自己比較喜歡的人來模仿他的動作語言和行為。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她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在育兒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在我們爸爸媽媽那個年代吃飯的時候,如果發出了聲音,或者是做了一些不好的行為,都是會挨打的。而我們現在作為家長也要去教育孩子這些行為是不可以的,因為在外人看來,這些行為代表著這個人的家教不怎麼樣,因為孩子的一切都是從父母來的,也會認為這個孩子的父母不是很好。拉低別人對你的整體印象。
  • 孩子未來學習好壞不用等長大,小學前就能看出,4個高智商表現
    心理學家加德納發現:智力是有很多維度的,其中就包括「體育智力」,這就意味著寶寶的「運動」和他們的智力也是息息相關的。如果你家寶寶抬頭、坐立、或者精細動作都要領先於別的同齡小朋友,那麼孩子的智商也一定不會差。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其實喜歡講道理的父母換個思路想一想,或許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自己「嘮叨」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認為,愛和娃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
  • 李玫瑾: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第一種就惹人討厭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教授,她近幾年開展了很多教育講堂,得到了廣大父母的認可,前段時間李玫瑾教授表示: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第一種就惹人討厭!2、敲碗敲盆當遊戲當家長人準備用餐的時候,有的孩子總喜歡拿著筷子去敲擊碗和盆製造聲音,並將其當作是一種樂趣,每次吃飯都習慣性地去製作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