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是深圳發展的後勁」!光明街道迎八位著名作家「論道」城市文化

2020-12-25 澎湃新聞

盛夏涼風龍眼飄香,筆墨春秋光明無限。7月20日晚,第十一屆「品鑑嶺南」中國著名作家深圳行在光明月色中拉開帷幕,八位著名作家蒞臨光明街道,品光明三寶、遊回歸亭,參觀紅橋、大頂嶺綠道、光明大街、黃氏大宗祠等地,在讀書會上分享,與拓荒長者座談,作家們對光明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為光明街道的城市人文建設提出了許多建議。期間,「心向光明」讀書會正式成立,在「城市發展中如何留住城市記憶」為主題的首期分享中,蔣子龍盛讚光明,稱其是深圳的福氣和希望,是深圳的後勁所在。

 

生態光明美麗蝶變 宜居宜遊好吃好玩

據光明街道辦黨工委書記麥雄光介紹,深圳光明區肩負著建設競爭力影響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重大使命,發展日新月異,光明街道地處光明區中心區位,肩負建設光明中心區的重要使命,要打造成為光明科學城國際化高品質公共服務配套區,深圳北部中心的「城市心臟」,成為生態與人文俱美的「科學家的家」。光明街道生態資源優越,擁有深圳都市農業和生態旅遊觀光基地、逕口田園綜合體、碧眼運動森林公園、光明農場大觀園、大頂嶺郊野公園等生態旅遊景區,同時,光明小鎮、光明森林小鎮的建設如火如荼,城市建設現代化氣息也迎面撲來,這些都激起了作家們深厚的興趣。

作家們參觀光明大嶺頂綠道與浮橋

7月20日晚上,作家們到達光明,首站就來到大博山上的回歸亭紀念公園。循著97級臺級,登上了由原香港特首董建華題字的回歸亭。重修的回歸亭放眼望去,一覽時下快速發展光明的日新月異變化。

被綠樹環抱的回歸亭,清風徐來,作家夢也說,剛才還覺得悶熱,現在已一身清涼。據介紹,1997年夏,深圳、香港兩地漁農界捐資在深圳市歸僑聚居地光明農場的大博山頂興建回歸亭,以紀念香港回歸祖國。近年對回歸亭紀念公園進行提升改造,重修回歸亭。據稱,這裡已成為深圳網紅打卡地。

21日上午作家們首站到還在建設中的紅橋入口景觀帶。一座紅色的人行天橋橫亙在留香大道上格外搶眼。向遠處望,紅橋穿行在綠樹之間,宛如一條美麗的紅色絲帶。據介紹,除了入口景觀帶外,項目還將建成森林運動和探險勝地,轄6平方公裡的綠地,首期將於年內交付使用。這裡既有山景也有湖景,未來還與馬拉松國際山湖賽道相連。

作家們參觀紅橋

隨後,作家們來到另一個深圳網紅打卡地——大頂嶺綠道,走上了別具一格、造型別致的浮橋,放眼望去,滿目翠綠。李皓說,這裡真美。漫步綠道,還見識了綠道核心節點「三橋」中的另外兩橋——探橋和懸橋。蔣子龍對大頂嶺景區予以高度評價,他說,不管是紅橋,還是綠道,給他最深的感受就是乾淨,包括文化意義上的「乾淨」,路牌都設計的很精緻,沒有一點文化垃圾,沒有重走許多景區的彎路。

作家獻計留住記憶 城市溫度人文厚度

21日上午,8位作家來到光明街道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參加在這裡舉辦的「心向光明」讀書會成立活動,中國作協副主席蔣子龍與光明街道黨工委書記麥雄光書記共同為讀書會揭牌。

讀書會第一期活動以「城市發展中如何留住城市記憶」為主題,8位著名作家各抒己見。蔣子龍表示,這是他首次來到光明,他盛讚光明是深圳的福氣,是深圳的後勁所在,光明是深圳的希望和光明。據介紹,深圳光明區正在打造國家的科學中心——光明科學城和粵港澳大灣區北部中心。

王炳根結合冰心紀念館建設經驗,重點講述如何拆如何建,他表示光明就是要留下綠色,也要多給光明留下歷史記憶的物件,比如可以建造一個光明大街博物館,來展示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四十年的變遷。羅光輝表示,留住城市記憶,需要城市記憶守護人和傳承人,當地的行政主官至為重要,他希望光明保留更多承載記憶物體。周桐淦則從保留城市溫度,談到讀書會的可貴。李皓說,在降落到深圳時,從高空就被大塊綠色所吸引,到了光明,在大博山、大頂嶺實地感受綠色,他深深愛上了這片土地。

「心向光明讀書會」首場沙龍:城市發展中如何留住城市記憶?

凡一平說,美食也是城市記憶的一種,他將在這裡拍攝的燒豬上傳,結果點擊量已過10萬。他表示,傳承聲名遠揚的「光明三寶」也是傳承文化。李皓表示,光明所編的《中國生態文學讀本》這本內刊,在全國是最好內刊之一。沈念說,該內刊就是他的一位朋友主編的。他由此感慨,在追求光明速度的同時,這裡沒有忘記文化。同時,他建議在保存土生土長的城市記憶以外,還要創造新光明人記憶。

作家籤書,引讀者熱捧

親見大街村落改造 感受光明建設發展

熟知光明的人知道,近年來光明變化最大的是道路。21日的行程中,就安排作家參觀了未來將打造成光明科學城路網樞紐的光明大街,這條大街的計劃在年內動工拓寬成為一條寬51米、長2.2千米,雙向6車道的道路,成為光明中心區片區商業、工業、辦公、居住的綜合性主幹道,這也是光明中心區建設的一個重要項目。

作家們來到光明大街,看到沿途許多建築正在拆除中,挖掘機正在熱火潮天揮舞著機械臂。據了解,這條大道也是承載著光明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條主幹道,既是光明速度的體現,也是光明決心現代化建設現代化國際科學城的象徵。王炳根說,這是條有故事的大道,是光明發展的記憶。

21日下午,作家們來到逕口社區,逕口村正全力打造集特色餐飲、休閒娛樂、特色民宿、文化體驗、創意生活為一體的鄉村復興先行示範區與全市旅遊棲息地。已有800多年歷史的黃氏大宗祠坐落於光明區逕口社區,土木結構、青磚石柱、古色古香,是光明留存不多的古民俗居民建築之一。藍天白雲中,映襯著紅灰色的牆體透出古樸肅穆。隨處可見的龍眼樹、荔枝樹也讓從大連、寧夏等北方地區來的作家們感到新奇。

黃氏大宗祠為長方形結構,呈階梯遞增狀,從前門往裡延伸,依次是大門、前棟、天井、中棟、天井、後棟。走進維則堂,鑼鼓聲中,麒麟正舞。只見一人舞麒麟頭,一人舞麒麟尾,通過默契的配合,兩人把傳說中麒麟的喜、怒、哀、樂等動靜神態表現得栩栩如生。蔣子龍觀察細緻,欣賞過後,詢問不同動作所表達的情緒。

逕口村是一座廣府村落,目前正在統籌建設逕口田園綜合體。逕口田園綜合體分為工業區、逕口新村、逕口舊村、逕口僑村四個片區,將利用現有田園景觀與基礎構架,打造成與周邊的田園風光深度融合的創新商業街區與現代舒適村居。夢也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一次來到深圳,在此之前對深圳一直有一種神秘感,首站抵達光明,在這個與西北完全不同的南方城區,感受到了發展與活力。

在逕口社區與麒麟隊小演員合影

僑民追憶農場往事 此心安處即是吾鄉

在古村,作家一行與「特別」的嘉賓們開展了一場座談會。這四位嘉賓分別是:光明農場歷史見證者——生於1933年的原光明農場黨委書記梁鑑時;光明僑民生活守望者——生於1938年的光明華僑農場第三任僑聯主席羅煥榮;光明紅色黨建精神踐行者——生於1943年的光明區黨代表、美麗翠湖合唱團團長鄭秋元;光明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建設者——生於1945年的深圳光明集團有限公司原工會主席黃九淵。

與四位老光明進行座談,深入了解光明

四位嘉賓通過口述,分享了自己在光明的經歷與故事。梁鑑時回憶道,當時建廠是為了生產副食品供港,但是從1958年農場成立,一直到1980年後,才實現供港的目的。那時通過與香港合作,由香港出資出技術,光明提供土地與人力,生產牛奶運往香港,起初沒有名氣,便通過報紙廣告、去球場贈飲等方式,讓光明的牛奶進入香港市場。梁鑑時直言,這期間幾十年的過程非常艱苦。

馬來西亞華僑羅煥榮在街坊眼裡德高望重,被稱為「羅太公」,1949年,12歲的羅煥榮被英國當局從馬拉西亞遣送回國,幾經輾轉,最終定居光明。幾十年來,他見證了光明的迅速發展,更是越南歸僑歷史的重要見證人。他在詩裡寫道,「樓房雄起遍地花,科技發展業興旺」。

鄭秋元的一首山歌,深深打動了在場每個人的心。他積極組織合唱團義演活動,「紅色小舞臺」成為當地響亮的黨建品牌。黃九淵自從1983年調任到光明後,深度參與了光明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變遷史,不僅是光明改革開放大潮中的重要建設者,今天也見證了光明更加迅猛的發展。

聽完四位嘉賓的分享,蔣子龍稱感受到了光明的「活」歷史。他表示,這次座談的形式很別致,是一場活生生的課堂,在感受現在的光明區的同時,了解歷史以及當年的艱難困苦。「光明的歷史很有味道」。座談期間,四位老人手機鈴聲不時響起,蔣子龍笑稱,這說明光明的老人們生活很年輕。

光明「活」歷史四位長者:梁鑑時、羅煥榮、鄭秋元、黃九淵,與作家團一行合影

作家的光明印象

蔣子龍:光明名副其實!體現了一種有根有脈的生命力,這是一種後勁,光明是實在的,不是一句漂亮的詞語。光明讓人感到了一種希望,一種磅礴的生機和力量。有一種優勢叫後來居上,光明就是這樣,可吸取前面開發的經驗和教訓,發揮自己旳特長,後發先至,後來居上。土地是財富之母,千年老根黃土裡埋!

王炳根:在深圳這樣現代化的大都市,有光明這一大片綠色的寶地,便是這個城市的希望與未來。同時,光明也在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從綠色文明中,步入一個新時代。

周桐淦:難忘光明行,特別難忘光明讀書會。人說「山高人為峰」,我說「人高書為峰」,愛書的光明人會創造光明的新高峰的。

羅光輝:光明正處在大發展期,希望看到光明的發展與自然結合,天人合一,發展要講持續,要把握一個度。

凡一平:燒豬、乳鴿、甜玉米真好吃,讓我永遠記住了光明。

夢也:建議有三:若有光明農場舊址最好保留;建立光明農場民俗博物館(收集服裝、農具、日用品、照片,音響等文化用品);留下口述記錄,或回憶文章及書信。

李皓:光明街道自帶光芒,帶著厚重的歷史,帶著一種勤懇敬業、守正創新的精神,從深圳這片熱土脫穎而出,充滿憧憬與希望,充滿必勝的信念和永恆的激情!

沈念:光明區很新,但有歷史,是自帶光芒之地。我感覺到光明在加快建設的進程中,有一個科學的理念,有一個執行力很強的領導班子,特別是並沒有忽略文化的培育。歸根到底,留住光明的記憶,就是留住人的記憶,文化的記憶。期待光明在挖掘、保存特有文化元素符號的基礎上,創造獨一無二的,凝聚光明人榮光的記憶。

附:11屆「品鑑嶺南」著名作家光明採風團成員:

1、蔣子龍: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代表作:《喬廠長上任記》、《赤橙黃綠青藍紫》等

2、王炳根:福建省作協原副主席 冰心研究會創會會長,代表作:《偵探文學藝術尋訪》《永遠的愛心·冰心》等

3、周桐淦: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代表作:《多難的公理》、《法與「法」的較量》等

4、羅光輝: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政治部原主任,《下雪天,母親走了》、《令人眷戀的風花雪月》等

5、凡一平:廣西作家協會副主席、影視劇《尋槍》、《理髮師》的作者編劇,代表作:《上嶺村的謀殺》、《天等山》等

6、夢也:寧夏詩歌學會副會長 (詩人),代表作:《十年之後回故鄉》、《秘密與童話》等

7、李皓:大連《海燕》雜誌社總編輯 (詩人),代表作:《雨水抵達故鄉》《一個人的詞典》

8、沈念: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代表作:《燈火夜馳》,散文集《時間裡的事物》等

相關焦點

  • 光明街道全力建設中心區打造「科學家的家」
    2016年8月31日,新的光明街道正式揭牌成立,翻開了改革發展的新篇章。2020年8月31日,光明街道迎來掛牌4周年紀念日。從2016年到2020年,光明街道作為光明區行政、文化中心,以加速奔跑的姿態迎接新時代發展的曙光。
  • 光明文化周末版:光明的光
    著名作家蔣子龍打趣道:「光明的老人都很忙!」光明人遊弋於深圳特區四十年改革大潮,波浪的濤聲搭起一座沿海「宮殿」,從過去到現在,光明人都埋頭忙著為「宮殿」添磚加瓦、雕梁畫棟。  去看光明紅橋,蜿蜒四公裡的景觀步行橋像條紅絲帶,穿山越水,向綠色深林延伸。風吹林動,紅絲帶仿佛也跟著飄動。我們老家有句俗話:「紅配綠,看不厭。」紅橋綠林,立顯活潑生動起來。
  • 從光明農場到「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光明蝶變見證深圳...
    40年來,每一天,深圳經濟特區都在舒展筋骨,追尋更好的自己;而這其中的每一天,光明都在發力向前奔跑。城市發展,農場變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心中有光,腳下有路;光明一路向前,演繹著這座城市一個無比遼闊、無比浩蕩、無比璀璨的未來。
  • 從光明農場到「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 深圳光明40年蝶變
    城市發展,農場變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心中有光,腳下有路;光明一路向前,演繹著這座城市一個無比遼闊、無比浩蕩、無比璀璨的未來。 站在特區建立40周年的節點,光明從這裡,再出發,並賦予新的生命,這片以往的農場上正崛起一座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一個全新的光明正在崛起。
  • 光明中心區將打造成深圳北部中心「城市心臟」
    深圳新聞網6月18日訊(記者 陳圓圓 李婧 通訊員 彭彥冰 李夢婷/文 鍾毓成 江曉彤/圖)6月18日上午,光明區召開新湖街道中心區項目樓村土地整備工作動員大會,吹響了中心區土地整備的「集結號」,光明中心區建設的全面啟動,標誌著光明區在「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記深圳光明新區的三年發展歷程:綠色光明
    既不同於行政區、也不同於開發區的光明新區,兼具開發區和行政區雙重職責的光明新區,是深圳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新探索。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寄希望光明新區:打造深圳經濟發展「新的區域增長極」,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區內的大片「綠地」,路旁的道道「綠蔭」……走進光明新區,處處見「綠」。「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綠色產業」……人們看到了更多的「綠」。
  • 深圳光明新區房價是多少,未來發展怎麼樣,有幾條地鐵線?
    光明新區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成立於2007年8月19日 ,位於深圳市西北部,東至龍華新區福城街道,西接寶安區沙井街道、松崗街道,南抵龍華新區大浪街道及寶安區石巖街道、西鄉街道,北與東莞市大朗鎮、黃江鎮及塘廈鎮接壤。
  • 光明商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未來光明大仟裡、光明小鎮等將接連入市
    編者按: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深圳作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地位凸顯,立足打造國際創新之都。政策帶動之下,深圳各大區域都在摩拳擦掌大力發展各種產業經濟。大機遇之下,這些區域的商業將呈現哪些發展趨勢?現有商業格局未來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 光明的光
    出口成詩的羅煥榮是歸僑的優秀代表,張口能唱的鄭秋元是紅色黨建的踐行者,開口聲震的黃九淵是光明建設的實幹家,幾位「70後」老人,打開話匣子也就打開了記憶的閘門。偏巧那個時間段,他們的手機像約好般丁零作響,此起彼伏。著名作家蔣子龍打趣道:「光明的老人都很忙!」光明人遊弋於深圳特區四十年改革大潮,波浪的濤聲搭起一座沿海「宮殿」,從過去到現在,光明人都埋頭忙著為「宮殿」添磚加瓦、雕梁畫棟。
  • 洮南市光明街道辦事處打造和諧發展新街道
    打造和諧街道,創建和諧社區是洮南市光明街道辦事處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的目標,也是其工作之基、動力之源、創新之本。    從居民的需要出發,分類服務,讓居民生活有保障,有希望,打造利民街道。一方面針對鰥寡孤獨的貧困居民,實施貼心服務。
  • 光明新區:打造深圳區域發展新標杆
    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圍繞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核心任務,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再上新臺階。深圳市剛剛結束的「兩會」,也進一步明確堅持「深圳質量」、「深圳創造」、「自主創新」、「轉型升級」、「大運精神」,在轉型中發展,在創新中提升,在克難中求進,努力當好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排頭兵。
  • 華僑城光明小鎮·歡樂田園迎新春花卉展開幕
    賞奇花吃花宴品花釀 光明花海彩雲舞 華僑城光明小鎮·歡樂田園迎新春花卉展開幕 1月18日,2020「光明花海彩雲舞 歡樂田園中國年」迎新春花卉展開幕暨新春活動啟動儀式在華僑城光明小鎮·歡樂田園舉行。
  • 光明乳鴿:深圳美食招牌
    位於光明寶新科技園的光明鴿城市主題餐廳。 9月12日中午,央視新聞《相對論·「眾城共話」之深圳》節目與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對談「看夢想如何在深圳落地開花」,在回答「最推薦的深圳特色小吃」時,王偉中自信地勾選了「光明乳鴿」,並表示確實好吃,歡迎全國人民到深圳來品嘗。 作為「光明三寶」之一,光明乳鴿是深圳地道的美食招牌。提起光明乳鴿,就不得不提光明鴿的起源——大寶鴿場和光明招待所。
  • 「二分為六」:光明新區新設6街道掛牌
    昨天上午,光明新區新設街道揭牌儀式在光明新區管委會舉行,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市長許勤等為新設街道揭牌,而在昨天下午,6個新設街道也正式掛牌。這也意味著,光明新區原公明、光明辦事處將「二分為六」,將新設光明、公明、新湖、鳳凰、玉塘、馬田六個街道。    6個辦事處各有「特色」    光明、公明、新湖、鳳凰、玉塘、馬田……今天起,光明新區便進入六個街道的時代,而在轄區劃分上,記者發現,各個辦事處有著自身的特色。    新設的光明辦事處「生態」、「旅遊」、「休閒」是這一區域的特色。
  • 光明新區華強創意產業園正式開工打造高水平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地
    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深圳市委常委、秘書長李華楠,副市長吳以環,光明新區黨工委書記田夫,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恆春,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葉健德及光明新區領導班子成員,華強集團董事長梁光偉等為華強創意產業園培土奠基。
  • 深圳光明新區高標準高品質打造光明小鎮
    原標題:高標準高品質打造光明小鎮   5月18日上午,深圳光明新區召開華僑城光明小鎮整體概念規劃研究及相關工作部署會。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新區黨工委書記李華楠表示,華僑城光明小鎮的規劃建設對新區未來發展意義重大,要超前規劃,以國際視野高標準、高品質打造光明小鎮,助力新區「現代化國際化綠色新城和質量型創新型魅力之區」目標實現。   華僑城光明(深圳)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匯報了光明小鎮項目總體設計方案以及綠道規劃及分區功能、生態農業主題公園、逕口村田園綜合體三大片區概念規劃方案。
  • SOM 「深圳光明中心區規劃」方案,多樣化的生態城市社區
    SOM 深圳光明區位於深圳北側「自然相連山脈軸」及「珠江三角洲高科技產業東岸發展走廊」交界處的戰略性地理位置,以獨特的自然資源和發展優勢,
  • 光明新區轉型發展邁大步
    以科技和文化為核心的高新產業發展、以綠色低碳為標準的綠色新城建設和以管理服務創新為亮點的社會建設碩果滿枝,成為新區2011年發展建設的三大成果。四個新臺階:綜合實力加速提升的有力印證2011年是光明新區轉型發展、加快發展的一年。
  • 深圳光明新區6個新設街道辦事處簡介
    原標題:6個新設街道辦事處簡介   光明辦事處屬於新區行政、文化中心,下轄光明、東周、翠湖、逕口、白花、碧眼等6個社區,轄區面積約30.11平方公裡。轄區內的光明農場大觀園是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3A級旅遊景區。深圳市第十高級中學、新區文化藝術中心等民生文化項目正加快推進。
  • 光明「荔枝村」找到發展新動力
    新湖街道樓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會議室,樓村社區黨委書記陳建光和社區黨員幹部集中收看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直播實況,能容納百餘人的會議室很快爆滿。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新湖街道和樓村社區黨委上下聯動,準確把握樓村社區重大歷史發展機遇,深入謀劃構思,探索在樓村社區打造「未來社區」新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