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詩裡寫的重陽節「遍插茱萸」,究竟是哪一種植物?

2020-12-15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胡夢霄 圖片均來自視覺中國

今天(10月25日)是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

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有登高遠眺、遍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王維曾寫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很多人肯定納悶了,這詩裡寫的插在身上的「茱萸」,在現代植物學中名字帶茱萸的植物不少,到底王維插的是哪一種呢?

小時新聞今天特地請來杭州植物園的專家,幫大家科普一下。

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山茱萸,因為它是最常見的茱萸。

早春時節,萬物還未復甦時,山茱萸便會開出滿樹的小黃花,開啟滿山的春色序幕。

到了秋天,山茱萸結出滿樹鮮紅的果實,橢圓形的果實一串串掛在枝頭,經冬不凋,非常可愛,在園林綠化中有大量應用。

山茱萸的果肉稱為「萸肉」,也是中醫重要的藥用植物。

這樣看起來,貌似山茱萸就是重陽節的標配植物了?

不過,對照史籍記載的「俗尚九月九日謂上九,茱萸氣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頭,雲闢惡氣而御初寒」可知,茱萸雖然成熟時為紅色,但是氣味濃烈。因為古人認為可以闢邪的植物,如菖蒲、艾蒿等等,均是氣味辛香濃烈的植物。

但是山茱萸卻幾乎沒有氣味,因此只能排除。

還有一種,叫吳茱萸。屬於芸香科的小喬木,分布於秦嶺以南各地。

眾所周知,芸香科正是混發性氣體大科,氣味濃烈的花椒、柑橘、檸檬均來自芸香科。而且吳茱萸果實是在秋季成熟,眾多紫紅色的小果實組成一個大型的花序,頂在枝頭非常醒目。

此外,吳茱萸也是傳統中藥,簡稱「吳萸」,是苦味健胃劑和鎮痛劑,又作驅蛔蟲藥。

現在可以確定,重陽節插在身上的茱萸正是吳茱萸,而不是公園裡見到的山茱萸,大家可不要折了山茱萸去過重陽節呦。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哪種茱萸?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描寫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哪一種茱萸?前一個問題,現代學者並未解釋清楚。後一個問題,至今仍未有定論。另外,對於王維詩句「插遍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在解釋上也產生了很大的分歧。現代學者對第一個問題解釋不清楚,是因為對重陽節的含義在理解上有偏差。一些人簡單地認為,重陽重陽,就是陽氣太盛,古人認為此日是不吉祥的日子,故須佩戴茱萸囊或插茱萸「闢邪」。重陽是農曆九月初九,「九九」就是「久久」,為了「長長久久」,故須飲菊花酒「延壽」。
  • 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為啥要插茱萸?茱萸到底是香草還是大樹?
    因為詩詞解讀裡是這樣說的:「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所以,我一直以為,茱萸是一種類似於艾草的東西,認為它就是一種長在野地裡,可以隨手拔起來插在身上的草。沒曾想,這種錯誤一直持續了幾十年。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茱萸到底有哪些用途?
    唐朝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說明至少在唐朝時,人們在農曆的九月九日有佩帶茱萸的習俗。重陽節又稱「茱萸節」,在傳統的數字中,九是陽數中最大的一個,農曆九月九,有兩九相重,故稱重陽,也被稱為「老陽」。重陽節因被古人視為厄日,這一節日從開始起便以避禍延年為主題,所以重陽節俗中人們要「登高」努力接近陽氣,再頭插或佩戴茱萸(闢邪翁)來闢邪。
  •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從小才華出眾,《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是他十七歲的時候寫的。當時,王維大約正在長安求取功名,重陽節到了,他難免思念起家鄉的親人,於是寫下了這首詩。長安城越繁華,他就越有一種孤獨寂寞的感覺。這種感受在平時自然也是存在的,只是不太明顯,可是一旦到了過節的時候,它就如同洪水打開了閘門,一發不可收拾。王維身在長安,思緒卻早就飛回了故鄉。他想著:家中的兄弟們呼朋引伴,登高遠眺,到處是明朗的秋色。像往年一樣,他們也會在頭上插上茱萸吧。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茱萸怎麼讀?茱萸是什麼?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茱萸怎麼讀?茱萸是什麼?在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遍挿茱萸少一人「是什麼意思?茱萸怎麼讀?茱萸拼音:[zhū yú]在重陽節這一天,按照我國民間風俗,人們除登高望遠、暢飲菊花酒外,還要身插茱萸或佩帶茱萸香囊。重陽節與茱萸的關係,最早見於《續齊楷記》中的一則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一個彩色的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
  •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
    提到重陽節不能不提到一首古詩,那就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的前兩句,已經成為了千古佳句,經常被引用。這首詩是王維17歲時創作的,雖然距今1000多年,但是通俗易懂,那麼這種茱萸究竟是什麼呢?還是應該有必要了解一下,這樣對徹底理解這首詩很有幫助,同時也豐富一下中國文化知識,了解一下中藥文化。在《醉花陰》裡,千古才女李清照在重陽節持起酒杯,思念丈夫,寫出了「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 今天重陽節?聽說要插茱萸?茱萸又是誰?
    原標題:今天重陽節?聽說要插茱萸?茱萸又是誰??文:清潔工編輯:球藻怪大概是由於重陽糕不如元宵、粽子和月餅好吃,曾位列中國最重要節日之中的重陽節在不缺乏美食的現代已很少有人關注。但是,你們要知道,除了爬爬山頭,重陽節在古代可是有著相當豐富的「娛樂」活動的:比如插茱萸(茱萸是誰?!)、賞菊花(聽起來還挺正常)、吃菊花(啥?)
  • 重陽節的茱萸該怎麼插戴?
    [摘要]施蟄存:「(我曾)有一個很天真的體會,以為茱萸是一種草本或木本的植物,每逢重陽節,家家都仿清明植樹之例,每人該種一株。王維因為自己在異鄉作客,因而想到家裡今年少一個人種茱萸了。」每逢此時,很多人都會念這樣一首王維的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然而卻沒有多少人知道茱萸是種什麼植物。甚至連著名海派作家施蟄存也是如此:「(我曾)有一個很天真的體會,以為茱萸是一種草本或木本的植物,每逢重陽節,家家都仿清明植樹之例,每人該種一株。王維因為自己在異鄉作客,因而想到家裡今年少一個人種茱萸了。」
  • 九月九日,遍插的茱萸竟然是花椒?
    吳茱萸:芸香科吳茱萸屬,小喬木或灌木,高3-5米,產秦嶺以南各地。我們從小學課本裡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知道了古人九月九頭插茱萸的習俗,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茱萸到底是什麼植物?  知道茱萸,是從小時候背誦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那裡來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這首詩,讓身處城市的兒童知道了有茱萸這種植物,知道了在唐朝,過重陽節除了吃重陽糕,還要遠足、登高、爬山、佩戴茱萸。
  • 九九重陽節:關於重陽節的一些講究,你知道嗎?為啥要插茱萸呢?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中表達了王維身在異鄉,到了重陽又急切思親的情感,可以看出,在唐代就已經有登高祈福,插茱萸等習俗,可見在唐代,重陽節已經成為了重要節日,當天會和朋友一起登高,在高山之上,觸景生情,倍加思親。
  • 九月九日憶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就是古人的辣椒!
    九月九日憶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就是古人的辣椒!唐代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人們耳熟能詳。明天就是九月初九,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為農曆的九月初九,因其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古人認為,「九」是數字中的最大,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九九重陽。因為「九九」又與「久久」同音,暗含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含義,所以,重陽節又被視為「老人節」。古人對重陽節非常重視,留下了許多習俗,如登高望遠、觀賞菊花、身插茱萸。
  • 重陽節有插茱萸的風俗,雖出自神話故事,卻有科學依據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就要到來啦!一到重陽節,我們就不由地想到王維的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其中有一句已膾炙人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我們都知道,重陽節有很多風俗,插茱萸就是其中之一。你肯定想過,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這得先從那個神話故事說起。
  • 重陽佳節,為何要「遍插茱萸」?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古代吟詠重陽的詩篇中,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無疑是知名度極高的一首。那麼,詩中所說的茱萸究竟為何物?為何要在重陽這一天「遍插茱萸」?據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學者杜鋒介紹,茱萸俗稱艾子,是一種常綠小喬木,葉子形似羽毛,果實成熟後為深紅或紫紅色,具有濃烈的辛香氣味和驅寒熱、除風溼等功效。「重陽佩戴茱萸主要是為了避邪。
  • 闢邪翁是人們經常在重陽節用到的一種植物別名它是什麼?菊花還是茱萸
    闢邪翁是人們經常在重陽節用到的一種植物別名它是什麼?菊花還是茱萸時間:2020-10-25 21: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闢邪翁是人們經常在重陽節用到的一種植物別名它是什麼?
  • 甄嬛傳:甄嬛重陽節祝太后桑榆晚景之樂,為何暗示遍插茱萸少一人
    據史書記載,重陽節吃糕在漢代《西京雜記》就有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食人長壽。」餌是古代糕點的意思,蓬餌就是最初的重陽糕。九月是桂花盛開之際,所以重陽糕又叫桂花糕、菊糕、五色糕,比較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要做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 傳統習俗寓意總是美好的
    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和清明節、端午節一樣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也有其專有的節日習俗,其中流傳最廣泛的就是重陽節插茱萸,這是為什麼呢?   重陽節插茱萸風俗據說由來已久。晉代周處《風土記》中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避除惡氣,以御初寒」的記載。
  • 重陽節丨讓人思念親人的「茱萸」是一種中藥材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24日消息(記者 王洪旭)10月25日,是農曆九月初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的敬老節日,也是中國法定的老年節,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同時,這一天也讓漂泊異鄉的人思念家鄉和親人。
  • 王維重陽詩「遍插茱萸少一人」中「茱萸」何意?詩詞大會難住6人
    不過相對來說,重陽詩裡最名的還要數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是王維17歲時的作品,王維從小才華過人,15歲就上京城應試,而後長期在長安漂泊。
  • 重陽節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風俗的來歷
    由此,農曆九月九日被稱為重陽節。同時,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寓意長長久久,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自古以來重陽節有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唐代詩人王維著名詩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恰恰佐證了這些習俗。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的茱萸是什麼?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詩今譯】   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著茱萸,可惜只少了我一人。   【詩詞賞析】   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此詩是王維十七歲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