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憶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就是古人的辣椒!

2020-12-17 渤海草堂2

九月九日憶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就是古人的辣椒!

唐代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人們耳熟能詳。明天就是九月初九,傳統的重陽節。

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為農曆的九月初九,因其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古人認為,「九」是數字中的最大,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九九重陽。因為「九九」又與「久久」同音,暗含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含義,所以,重陽節又被視為「老人節」。

古人對重陽節非常重視,留下了許多習俗,如登高望遠、觀賞菊花、身插茱萸。所以才有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的作用其實和端午燃艾草的作用類似, 可以殺蟲消毒、逐寒祛風,早在唐朝插茱萸的風俗就已經很普遍,以此來祈禱避難消災。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茱萸是一味祛風散寒的中藥,香氣濃鬱辛烈,吃起來有點辣味。在辣椒進入中國之前,嗜辣的四川人主要靠茱萸來調味。因此說,茱萸就是古代人的辣椒。

大家知道,辣椒是個舶來品、進口貨。辣椒原產於中、南美洲,本是印第安人最重要的一種調味品。16世紀末,辣椒傳入中國,名曰「番椒」,1591年,辣椒作為一種觀賞的花卉被中國人引進栽培,但尚未應用於飲食。清乾隆年間,辣椒才作為一種蔬菜被中國人食用。

在新航路開闢以前,辣椒的分布也就只局限在美洲大陸、從秘魯到墨西哥一帶。之後當印第安人訓化了不同的辣椒品種,當歐洲人到達美洲後,辣椒就開始傳播到世界各地了。大概在明朝嘉靖、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據載,最初吃辣椒的中國人都在長江下遊,即所謂「下江人」。下江人群嗜辣椒之時,四川人尚不知辣椒為何物。乾隆年間李化楠撰寫、其子李調元整理付梓的《醒園錄》,是目前能見到的反映川菜歷史的最早的專門著作,然而全書絲毫不見使用辣椒的影子。那麼,愛吃辣的川人等人群,在沒有辣椒之前,極有可能調味用的就是茱萸。因此說,茱萸是古人眼裡的辣椒,一點兒都不為過。

相關焦點

  •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哪種茱萸?
    漢 絹地茱萸紋繡清 石濤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意圖清 茱萸紋盆古代 佚名 《山茱萸圖》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描寫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哪一種茱萸?前一個問題,現代學者並未解釋清楚。後一個問題,至今仍未有定論。
  •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
    之所以叫重陽這個名字,是因為這一天農曆是九月初九,在《易經》中「九」是陽數,兩陽數相重,是為重陽節。提到重陽節不能不提到一首古詩,那就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茱萸是什麼?怎麼讀?有關重陽節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茱萸怎麼讀?茱萸是什麼?在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遍挿茱萸少一人「是什麼意思?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茱萸怎麼讀?茱萸拼音:[zhū yú]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文:作者: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10月21日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的茱萸是什麼?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詩今譯】   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
  • 九月九日,遍插的茱萸竟然是花椒?
    吳茱萸:芸香科吳茱萸屬,小喬木或灌木,高3-5米,產秦嶺以南各地。我們從小學課本裡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知道了古人九月九頭插茱萸的習俗,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茱萸到底是什麼植物?  知道茱萸,是從小時候背誦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那裡來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這首詩,讓身處城市的兒童知道了有茱萸這種植物,知道了在唐朝,過重陽節除了吃重陽糕,還要遠足、登高、爬山、佩戴茱萸。
  •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古人認為:奇數為陽、偶數為陰,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陽數相重的日子,漸漸都形成了節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從小才華出眾,《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是他十七歲的時候寫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長什麼樣 你見過嗎?
    又是一年重陽時,也是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千古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一年中被提及頻率最高的日子。只是,茱萸究竟長啥樣?吳茱萸。記者 崔引 攝山茱萸。記者 崔引 攝曾是「重陽之花」茱萸曾是當仁不讓的「重陽之花」,風頭之勁一度蓋過同樣覬覦「重陽之花」的菊花。西漢的《西京雜記》中有記載:「漢武帝宮人賈佩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賞茱萸、採茱萸、佩茱萸、插茱萸的習俗源遠流長,由此可見一斑。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茱萸到底有哪些用途?
    唐朝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說明至少在唐朝時,人們在農曆的九月九日有佩帶茱萸的習俗。重陽節又稱「茱萸節」,在傳統的數字中,九是陽數中最大的一個,農曆九月九,有兩九相重,故稱重陽,也被稱為「老陽」。重陽節因被古人視為厄日,這一節日從開始起便以避禍延年為主題,所以重陽節俗中人們要「登高」努力接近陽氣,再頭插或佩戴茱萸(闢邪翁)來闢邪。
  • 王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你可知少的那人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王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你可知少的那個人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王維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詩人,映入人們腦海中的王維印象是大唐才子,詩文書畫可謂樣樣精通,王維在音律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這句詩的出處是王維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九日重陽佳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維重陽詩「遍插茱萸少一人」中「茱萸」何意?詩詞大會難住6人
    不過相對來說,重陽詩裡最名的還要數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是王維17歲時的作品,王維從小才華過人,15歲就上京城應試,而後長期在長安漂泊。
  • 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為啥要插茱萸?茱萸到底是香草還是大樹?
    文/喬平每到重陽,人們總會想起王維的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說來很慚愧,要不是因為這首詩,我真的不認識「茱萸」這兩個字,更不知道它是何物。更慚愧的是,這麼多年來,雖然這首詩背得很熟,意思也懂得,但對茱萸的認識一直是錯誤的。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習目標】1.會認2個字,會寫4個字,正確讀寫「茱萸、佳節」詞語。注意「異」字與「導」字區別。它就是出自我國著名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王維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1.結合注釋理解生詞的意思。重陽:我國傳統節日,有登高、賞菊、插茱萸的習俗。
  • 重陽佳節,為何要「遍插茱萸」?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古代吟詠重陽的詩篇中,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無疑是知名度極高的一首。那麼,詩中所說的茱萸究竟為何物?為何要在重陽這一天「遍插茱萸」?據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學者杜鋒介紹,茱萸俗稱艾子,是一種常綠小喬木,葉子形似羽毛,果實成熟後為深紅或紫紅色,具有濃烈的辛香氣味和驅寒熱、除風溼等功效。「重陽佩戴茱萸主要是為了避邪。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茱萸怎麼讀?茱萸是什麼?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茱萸怎麼讀?茱萸是什麼?在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遍挿茱萸少一人「是什麼意思?茱萸怎麼讀?茱萸拼音:[zhū yú]在重陽節這一天,按照我國民間風俗,人們除登高望遠、暢飲菊花酒外,還要身插茱萸或佩帶茱萸香囊。重陽節與茱萸的關係,最早見於《續齊楷記》中的一則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一個彩色的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
  • 記憶力訓練: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我愛家教
    今天咱們要一起學習的古詩叫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剛剛我給大家朗讀了一遍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那接下來就進入古詩的解讀,還有思維導圖的繪製環節了。大家準備好思維導圖繪製的本子,鉛筆,還有橡皮。
  • 少年遊:「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詞句的出處在這裡
    「不知道,但是堅持就是力量,走一步向目標進一步。」我回答。女兒靠在欄杆喘息,我以為她有些洩氣,急忙安慰。「放心吧,我肯定能爬上去,不用擔心,我歇一會兒」女兒自信地說。「王維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裡的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聽說是在這裡寫的。」女兒自言自語著。路過的遊客豎起大拇指說:是啊,行萬裡路,讀萬卷書。今日的雲臺山茱萸峰你攀登得有價值。
  • 遍插茱萸少一人,當年的茱萸峰,現如今的……
    遙知兄弟登高出,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大詩人王維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盡天下思鄉之情。他當年的所爬的茱萸峰位於河南焦作雲臺山景區,是歷代文人墨客,僧道修行的聖地。整座山霧氣氤氳,山勢非凡。現如今,險山依舊,插茱萸的習俗卻早已不在。
  • 王維詩裡寫的重陽節「遍插茱萸」,究竟是哪一種植物?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胡夢霄 圖片均來自視覺中國今天(10月25日)是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有登高遠眺、遍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王維曾寫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很多人肯定納悶了,這詩裡寫的插在身上的「茱萸」,在現代植物學中名字帶茱萸的植物不少,到底王維插的是哪一種呢?
  • 【國慶健康貼士】九九重陽食茱萸
    說起重陽節,很多人都會想起唐代作家王維的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詞誦讀100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詩詞注釋1.【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詩詞賞析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