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復興國學,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你會支持哪一家?

2020-12-17 幽默的婷婷姐

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學說像雨後春筍一般迅速萌發出來。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思想逐漸的明珠蒙塵,有很多學派思想到了現代,都沒有人知道和了解了。而現在我們又重新開始學習國學。而在如此多的學派中,如果復興國學,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你會支持哪一家?

我會支持儒家。但這裡的支持並不是恢復儒家。儒家思想在統治了中國兩千年之後,到清朝中後期,終於落後於時代的發展,做為主流的政治思想,被放棄,中國開始向西方尋求先進思想。但儒家做為中國文化的主流,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當然,也有其自身的問題。

在諸子百家中,如果問哪一家能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無疑就是儒家。現在網上有種觀點認為,儒家文化害了中國兩千年。這種說法如果不是別人用心,就是天大的誤解。儒家思想在漢代之後成為統治思想。戰國以來學術上百家爭鳴的局面宣告結束。一個不得不說的問題是,百家的逐漸沒落,不是儒家打壓的結果,如果說有打壓的情況,那也是政治的打壓,而非學術之爭。儒家成為主流的政治哲學,是歷史選擇的結果,而儒家之所以能成為被選擇的目標,是與他思想的縝密,系統的完整分不開的。也就是說,在選擇者的眼中,儒家是最好的,是最能適合政治需要的。

另外還要說的一點是,漢唐之後,儒家形成了獨尊的局面。並不是說諸子百家都消滅了。諸子百家適應社會需要的方面,都還存在著。不適合社會需要的部分,慢慢的就消亡了。而且,儒家在發展的過程中,是不斷吸收百家的營養來發展和補充自己的學說,使之不得的豐富和完善。比如王弼注《老子》,郭象注《莊子》,所研究的是道家經典,可是王弼和郭象卻很難說是道家人物,他們的思想的主導方面應該是更接近儒家。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比如竹林七賢,何晏等人,他們雖然天天談老莊,但他們的思想的主流,還是儒家的。

從魏晉玄學到唐代佛學的大興,幾大重要的佛教派別,比如天台宗,華嚴宗,禪宗等,都是在唐初形成。北大張祥龍教授有個課程講到就是佛教入華的途徑,認為正是由於魏晉人士對道家哲學的研究,使得人們在哲學思考大大加深,而佛教的思想在本質上與道教的思想有很多相似之處,這就是佛教入華提供了思想途徑,同時,也使得佛教在中國大放異彩,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這個問題問的是國學的諸子百家,這兒為什麼提起佛學?道理很簡單,真正懂得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國文化本質是儒釋道三教合一。佛教雖然是外來文化,可是它在中國的傳播,卻是中國化了的。中國化的特點和證明就是,他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中,融入了道家的思想。

中國儒學發展到宋代,產生了一個重要的學術成果,這就是程朱理學,或叫宋明理學。宋明理學首先應該是對儒學的繼承,其次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所謂的發展,必然有新的思想內容的加入。宋明理學所加入的思想內容,就是唐以來所發展的佛學思想成果。二程的老師周敦頤的學術名著是《太極圖說》,太極觀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易經》。

而太極圖,這是周敦頤的創造,他的創造,很明顯是佛家圖片的影響。借鑑了佛學的內容。這些問題,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吳根友老師在講《宋元明清哲學》中,有詳細的講解。從儒學的這些發展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它本身是古今中外文化和思想成果匯總的結果。在宋朝時期,朱熹的理學絕對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成果。和他之前西方的任何思想成果做一對比,都毫不遜色。

有一個觀點認為,程朱理學是害了中國,使之近代落後的根源。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近代中國的落後,其根本的原因是政治的腐敗。文化與政治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說一個國家落後,文化應該負最大的責任,這一點我不否認。但具體到中國的事情上,把近代落後的板子打到儒家的頭上。甚至直接歸結到孔子和朱熹的頭上,恐怕是天大的笑話。

儒家思想做為一種統治思想,是封建統治者拿來統治的工具。當國家實力衰落統治難以為繼的時候,把責任推到工具的身上,是不是有點推御責任。很顯然,這個責任儒家是不會負的,真正應該負責的是統治者,決策者。說白了,是當時皇帝們。儒家思想從漢代成為當時的統治思想,但是,董仲舒的儒家,與孔子的儒家是有不同的。為什麼會有不同,因為時代變了,儒家也要發展。

董仲舒的思想,是儒家在漢代的與時俱進。拋開亂世,到唐代,儒家雖然是正統的思想,但在現實的政治中,是儒釋道三教並重的。到宋代,程朱理學的形成,又是儒學與時俱進的結果,它又融和進了當時世界最高明的思想成果。可是從南宋之後到明清,儒家的發展基本上就停滯了。可以說,理學是儒學發展的高峰,到了高峰之後如果沒有變化,沒有創新,它的結果很自然的走向衰落。

有人說,朱熹的理學害了中國,到明朝時王陽明的心學才是正確的。這種說法也是有問題,心學不過是儒學研究的另一路徑。從廣義上說,他仍然在宋明理學的範疇之內。而且,理學的發展的停滯,是統治者的統治思想決定的。理學的思想,最大程度地保證了專制的帝權。在位的皇帝們希望牢牢的保住皇位就行了,在現實上,使得儒學失去了創新的動力。理學如此,心學依然如此。

李贄的思想,被稱為王學左派的範疇。他的許多說法,是有思想改革與創新的意味的。比如,女子上學,寡婦再嫁。但李贄獄中自殺的結局證明,思想創新的阻力,不在學術界,而在統治者,在皇帝。當然,一些迎合皇帝的無恥文人他們的態度,不是學術態度,而是政治態度。

說了這些,意思只有一點,復興傳統文化,如果在諸子百家中要選一家的話,小編一定會選擇儒家。

相關焦點

  • 弘揚傳統文化•共修正美人生——澤南國學講堂第13期《諸子百家...
    前言:10月31日--11月1日澤南商學院國學講堂第013期《諸子百家》(下)國學大師課,在澤南家居集團總部圓滿舉行!  「諸子百家」誕生於我國春秋戰國時期,這是中國歷史上社會形態最為複雜和動蕩的時期;也是華夏民族第一次精神覺醒的時代;更是一個盛產思想家的年代。
  • 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到底有多少類?
    侯外廬認為,這三種學說,「其正誤參半之處姑且不論,充其量只是對春秋戰國之際諸子學說的『所以誕生』有所探究」。(《中國思想通史》第一卷第27頁,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而其中第一種與第二種,有相通之處。主張第二種即「王官」說的班固在《漢書?藝文志》裡指出,諸子百家雖各有短長,但「合其要歸,亦『六經』之支與流裔」。即是說,諸子百家的要指都是由「六經」演變出來的。而王官又是掌管「六經」的。
  • 全球首個春秋文化主題樂園:融入了春秋文化特色,展現了諸子百家
    這些年隨著我國的經濟建設高速發展,注重生活娛樂的人們也開始在周末或者節假日選擇去越來越多的遊樂園遊玩,今天我們要去的就是國內唯一以春秋戰國時期為主題的淹城春秋夢幻樂園,這裡是是春秋淹城旅遊區的核心景區。還未進入便聽說裡面有仿古王宮、諸子百家雕塑,最重要的是還可以了解到十分複雜的春秋時期的歷史,欣賞到編鐘表演、水影秀等節目。
  • 是什麼阻礙了我們國學研究與國學復興事業的道路?
    但是,若要扭轉傳統文化走向衰落的趨勢,單憑熱愛與熱情是遠遠不夠。雖然經歷了近百年的科學思維的訓練和薰陶,在我國傳統文化領域的研究中,依然充斥著教條與迷信。比如,今人研究儒學仍不脫古代聖人語的思維定勢,儒學倘有安邦定國的功用,何以阻止不了王朝興滅循環的命運。漢天子親口說過,漢家治國自有法度,哪能專以仁道治之。
  • 中國復興,文化必當復興。傳統國學,是中華民族的「魂」!
    降到國學的「花園」中去,仔細觀察每一朵「花」,每一條「道路」,這樣學生的心裡就永遠不會迷路(全局觀),知道自己正處在什麼地方(有定位),也知道自己要往什麼地方前進(有導航),直至終點(有目標),走出迷霧陣。現實的世界,只有一個。
  • 淹城春秋樂園,諸子百家文化的發源地,去體驗中國文化的獨到之處
    一個人的旅行,反而會更貼近自我的內心,真正的停下來享受自我的體驗時刻。也許浮光掠影,走馬觀花之外,這才是探索自我的最佳時間。我是來自南方的銳芳,我是旅遊新人,每天與你分享旅途美景。文/銳芳【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說起春秋時期,很多人立刻會想起百家諸子,還有群雄爭霸的場面。在常州,有一座淹城。這裡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座老城池了,這裡是諸子百家文化的發源的地方。而如今這裡已經是一座春秋樂園,在這裡可以體會到中國文化的古韻。
  • 國學經典著作眾多,除了經史子集四部外,國學還涵蓋這些內容
    中國國學經典名著眾多,主要是從春秋戰國這個時期開始,幾千年來,各個時期的名家先哲們不斷完善補充,最終形成中華民族舉世聞名的國學經典。五經指的是先秦時代《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五種儒家經典。經部還包括歷代學者為十三經所作的註疏本,還包括一些訓詁、字書和韻書等。
  • 國學主幹「儒釋道」,過去又稱「三家店」
    國學的內容究竟包括哪些呢?有一個「中華國學百部書目」列了很多篇目。從小說《紅樓夢》、《三國演義》到《詩經》、《楚辭》,還有《智囊》、《漢書》、《後漢書》等等。這麼多,所以現在有人也說點風涼話,說國學是個筐,什麼東西都可以往裡裝。但是,國學也是要分主次的。什麼是主?什麼是次?
  • 國學復興於當下的重要意義在哪裡?
    如果說國學於今人是無用之物,大可束之高閣,只讓少數學者窮經皓首研究就好了。當今世界多種文化並存,國學傳統文化是否有其先進性?如果拋棄國學傳統文化,有沒有可以替代並被國人接受的其他先進文化?國學復興會不會重新束縛國人的思維?會不會影響國家的文化安全甚至遲滯國家的發展?國學復興於當下的重要意義又在哪裡?
  • 日本人解讀中國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日本網友表示對墨家很嚮往
    從「春秋戰國」到「三國」再到「明清」,國內的「讀史熱」不斷升溫。作為歷史上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鄰邦,日本也長期以來熱衷於對中國古籍的整理和挖掘。近日一名日本學者對中國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思想進行解讀引來日本網友深刻點評。
  • 上遊薦書|想了解國學,不妨來看看這棵「國學樹」:諸子百家是「樹幹...
    「國學」的概念被提出早已超過百年,其意義可以說一直在變化。究竟該怎麼來定義它,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許文勝教授就給出了一種他的標準:國學是基於中國文化的,對人們的思維產生影響的系統學術理論。於是便有了剛上市的這部《國學之樹》。
  • 一方面百家爭鳴,一方面民不聊生,怎麼評價春秋戰國時代?
    春秋時代是中華文化形成的時代歪史認為春秋時代是我國多元思想形成並且發展的時代。諸子百家爭奇鬥豔,他的前提就是列國紛爭,給各種學術流派提供了可能的舞臺。譬如道家、法家、儒家等一時間讓人眼花繚亂,不知道應該聽哪一個的主張好。
  • 周禮崩壞下的諸子百家,三教九流的起源發展與融合
    出身並不會影響他們對各自利益集團的代表會出現什麼清晰的分界線。並不會因為某些學者出身貴族而就代表保守。相反較為激進的歷史變革大部分都是由貴族當中脫穎而出的新興學者為代表的。諸子百家的思想起源,難以理清的演進過程。諸子百家的起源說到底剛才也已經給出了基本觀點,那就是按照當時社會的劇烈變革而產生的思想源流。
  • 國學認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是什麼意思?
    #國學#為什麼說中國的崛起不是創造,只是復興?我國歷史上既經歷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統一時期,也經歷過春秋戰國、六朝、五代等分裂階段,而始終保持國家之統一和文明之延續,與「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儒家理念和舉措有著重要關係。當然,有利必有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導致中斷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文化輝煌。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究竟復興什麼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創造了大量新的文明成果,保證復興運動中不斷有大量新質注入。比如,在政治領域,人文主義者們作出了新設計,馬基雅維利就提出真正的共和制度是不能世襲;評價政治制度的根本標準是「民意」;政治學要與倫理學分開,家庭的原則是講愛,社會原則要講優秀,等等。這說明,人文主義者們頭腦中的政治,已經不再是希臘羅馬時期的政治,而是一種創新發展了的新政治。
  • 春秋戰國時期的典籍為何都以作者的名字命名?書名的由來十分簡單
    解讀《春秋》,春秋名字的由來,記載的規矩《春秋》一書,大致記載兩類事,一類是本國事,比如皇帝換啦,比如皇帝去哪啦,比如皇帝的女兒出嫁啦,這些會被記載。第二種呢,是國外的事,比如,相鄰的國家打仗啦,或者相鄰的國家換皇帝啦,鄰國的皇帝去哪兒啦。
  • 鳳鳴京華之諸子百家-總論
    一個民族的文化就像她的血液,不管你身在何處都是永遠不會改變。而只有你自己的文化,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以史為鏡可知興替,我們不妨先回到諸子百家時代,以現代的視角研究百家爭鳴舞臺上先賢們的思想激蕩,也許對我們今天的困境有所裨益。
  • 春秋戰國之後,諸子百家都去了哪裡,變成了什麼?|文史宴
    好比曹魏時期李康那樣的人,一篇《運命論》對中國人的性格形成塑造偉力,自己卻不甚顯名。之所以考察諸子源流,是因為秦的統一形成的衝擊力,讓旁觀者的視野模糊起來。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至少要完成四步工作,才能揭開最後的謎底。
  • 每天一點國學:四書五經六藝是什麼,古人死讀書嗎
    首先要說的國學內容廣泛,知識駁雜。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等諸子百家各種思想。即便窮極一生也很難做到樣樣精通,即便是所謂的「國學大師」往往也只是在某些方面有突出。國學看上去很高大上,離我們日常生活很遠,但作為普通人,了解一些國學常識,卻是非常有必要的。至少能讓你在和朋友交談的時候,能有更多的談資;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傳遞更多的正能量。更關鍵的是,了解國學,能讓我們更加高雅,在面對生活的困難時更加從容自信。
  • 災難 意外 劫數|國學復興理應提上日程
    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就會有五行相生相剋,有生克作用必然會導致某一特定的時期下陰陽失衡,一旦進入到這種失衡的時間和空間下,就產生了劫數。而我們正在不斷的應劫,從小的父母劫,成長後的婚姻劫,事業劫,健康劫。神話故事裡說遠古眾神都要應劫,身歸混沌,其實今天的我們也一樣,逃不開三界五行。回到庚子年,九曲曾在2020篇善者不卜文中對庚子年做了初步的分析,也列舉了過往一些庚子年的案例。也在網絡上看到一些學者站出來撰文抨擊,用科學來抨擊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