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學說像雨後春筍一般迅速萌發出來。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思想逐漸的明珠蒙塵,有很多學派思想到了現代,都沒有人知道和了解了。而現在我們又重新開始學習國學。而在如此多的學派中,如果復興國學,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你會支持哪一家?
我會支持儒家。但這裡的支持並不是恢復儒家。儒家思想在統治了中國兩千年之後,到清朝中後期,終於落後於時代的發展,做為主流的政治思想,被放棄,中國開始向西方尋求先進思想。但儒家做為中國文化的主流,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當然,也有其自身的問題。
在諸子百家中,如果問哪一家能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無疑就是儒家。現在網上有種觀點認為,儒家文化害了中國兩千年。這種說法如果不是別人用心,就是天大的誤解。儒家思想在漢代之後成為統治思想。戰國以來學術上百家爭鳴的局面宣告結束。一個不得不說的問題是,百家的逐漸沒落,不是儒家打壓的結果,如果說有打壓的情況,那也是政治的打壓,而非學術之爭。儒家成為主流的政治哲學,是歷史選擇的結果,而儒家之所以能成為被選擇的目標,是與他思想的縝密,系統的完整分不開的。也就是說,在選擇者的眼中,儒家是最好的,是最能適合政治需要的。
另外還要說的一點是,漢唐之後,儒家形成了獨尊的局面。並不是說諸子百家都消滅了。諸子百家適應社會需要的方面,都還存在著。不適合社會需要的部分,慢慢的就消亡了。而且,儒家在發展的過程中,是不斷吸收百家的營養來發展和補充自己的學說,使之不得的豐富和完善。比如王弼注《老子》,郭象注《莊子》,所研究的是道家經典,可是王弼和郭象卻很難說是道家人物,他們的思想的主導方面應該是更接近儒家。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比如竹林七賢,何晏等人,他們雖然天天談老莊,但他們的思想的主流,還是儒家的。
從魏晉玄學到唐代佛學的大興,幾大重要的佛教派別,比如天台宗,華嚴宗,禪宗等,都是在唐初形成。北大張祥龍教授有個課程講到就是佛教入華的途徑,認為正是由於魏晉人士對道家哲學的研究,使得人們在哲學思考大大加深,而佛教的思想在本質上與道教的思想有很多相似之處,這就是佛教入華提供了思想途徑,同時,也使得佛教在中國大放異彩,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這個問題問的是國學的諸子百家,這兒為什麼提起佛學?道理很簡單,真正懂得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國文化本質是儒釋道三教合一。佛教雖然是外來文化,可是它在中國的傳播,卻是中國化了的。中國化的特點和證明就是,他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中,融入了道家的思想。
中國儒學發展到宋代,產生了一個重要的學術成果,這就是程朱理學,或叫宋明理學。宋明理學首先應該是對儒學的繼承,其次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所謂的發展,必然有新的思想內容的加入。宋明理學所加入的思想內容,就是唐以來所發展的佛學思想成果。二程的老師周敦頤的學術名著是《太極圖說》,太極觀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易經》。
而太極圖,這是周敦頤的創造,他的創造,很明顯是佛家圖片的影響。借鑑了佛學的內容。這些問題,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吳根友老師在講《宋元明清哲學》中,有詳細的講解。從儒學的這些發展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它本身是古今中外文化和思想成果匯總的結果。在宋朝時期,朱熹的理學絕對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成果。和他之前西方的任何思想成果做一對比,都毫不遜色。
有一個觀點認為,程朱理學是害了中國,使之近代落後的根源。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近代中國的落後,其根本的原因是政治的腐敗。文化與政治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說一個國家落後,文化應該負最大的責任,這一點我不否認。但具體到中國的事情上,把近代落後的板子打到儒家的頭上。甚至直接歸結到孔子和朱熹的頭上,恐怕是天大的笑話。
儒家思想做為一種統治思想,是封建統治者拿來統治的工具。當國家實力衰落統治難以為繼的時候,把責任推到工具的身上,是不是有點推御責任。很顯然,這個責任儒家是不會負的,真正應該負責的是統治者,決策者。說白了,是當時皇帝們。儒家思想從漢代成為當時的統治思想,但是,董仲舒的儒家,與孔子的儒家是有不同的。為什麼會有不同,因為時代變了,儒家也要發展。
董仲舒的思想,是儒家在漢代的與時俱進。拋開亂世,到唐代,儒家雖然是正統的思想,但在現實的政治中,是儒釋道三教並重的。到宋代,程朱理學的形成,又是儒學與時俱進的結果,它又融和進了當時世界最高明的思想成果。可是從南宋之後到明清,儒家的發展基本上就停滯了。可以說,理學是儒學發展的高峰,到了高峰之後如果沒有變化,沒有創新,它的結果很自然的走向衰落。
有人說,朱熹的理學害了中國,到明朝時王陽明的心學才是正確的。這種說法也是有問題,心學不過是儒學研究的另一路徑。從廣義上說,他仍然在宋明理學的範疇之內。而且,理學的發展的停滯,是統治者的統治思想決定的。理學的思想,最大程度地保證了專制的帝權。在位的皇帝們希望牢牢的保住皇位就行了,在現實上,使得儒學失去了創新的動力。理學如此,心學依然如此。
李贄的思想,被稱為王學左派的範疇。他的許多說法,是有思想改革與創新的意味的。比如,女子上學,寡婦再嫁。但李贄獄中自殺的結局證明,思想創新的阻力,不在學術界,而在統治者,在皇帝。當然,一些迎合皇帝的無恥文人他們的態度,不是學術態度,而是政治態度。
說了這些,意思只有一點,復興傳統文化,如果在諸子百家中要選一家的話,小編一定會選擇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