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
為什麼說中國的崛起不是創造,只是復興?
本篇關鍵詞:中國夢、復興夢、中華傳統文化、造紙術、印刷術、漢字、統一。
透視一個社會依次是技術、制度、文化!!!
「技術」帶動生產資料高效運作;
「制度」保障技術的高效轉化;
「文化」是人類進步的文明沉澱;
「漢字」鎖定了文化的積累與傳承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了能鎖住文明的漢字——象形字,對於漢字的偉大神力,古有倉頡造字,驚天地泣鬼神之說。還有世界四大發明中的兩個:「造紙術」與「印刷術」,都是關於文化的,這使得我們的文化記錄成功地從沉重的竹籤刻字記錄進化到了輕便的活字印刷術,具備了文化積累與傳承的特點。
「統一文字」是秦始皇最大的貢獻
秦始皇之於我國最大的貢獻並不是統一六國,而是統一六國後使得儒家經典《中庸》所謂的「書同文」的理論得以實施。秦始皇所推行的「統一度量衡(經濟)、統一文字(文化)、統一車軌(交通)、統一貨幣(經濟)」等一系列改革,及此後的朝代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多以儒家經典《中庸》所謂的「行同倫」來彌合不同人群之間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矛盾並藉以追求國家的長治久安。我國歷史上既經歷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統一時期,也經歷過春秋戰國、六朝、五代等分裂階段,而始終保持國家之統一和文明之延續,與「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儒家理念和舉措有著重要關係。當然,有利必有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導致中斷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文化輝煌。
「教育」在中國歷來就被重視
在春秋戰國時代老子著作《道德經》就明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導人向善的「德行」理念,孔子也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主張「厚古薄今」,向周朝學「周禮」,在論語中專有「為學篇」主張「行有餘則學文,學而優則仕」,直至後來新中國成立後的全國「掃盲」及「文化大革命」都在矯正「教育」的方向。
英國教授: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是一個文明卻''偽裝''成國家
近日,一個英國教授的演講視頻在網上走紅,他在視頻中表示: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存在5000年還這麼強!
視頻中這位教授名叫馬丁·雅克( 英文名:Martin Jacques),1945年出生於英國,倫敦經濟學院LSE亞洲研究中心IDEAS的高級客座研究員 。
他現為清華大學訪問學者,曾在京都立命館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任教,並曾在中國人民大學做客座教授,是英國智庫Demos的創始人之一。
2009年出版著作《當中國統治世界:中國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
別震驚我們1978年後發生了什麼——我們只是覺醒
中國百年恥辱只是走了彎路——我們本就繁榮
中國的崛起不是創造,而是復興,是回到巔峰,是必然!
視頻裡講,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不同有如下幾點:
第一,國家觀:中國是文明認同,西方國家是民族認同。
第二,家族觀:中國是榮辱教育,西方國家是負罪教育。
第三,普世觀:中國是待在家裡,西方國家是殖民擴張。
第四,政府觀:中國是家族主義,西方國家是實用主義。
馬丁雅克在《了解中國崛起》的講演時也曾說道:縱觀世界史我們會發現,西方曾經也產生了很多的大帝國,強國,縱橫世界,深刻影響世界歷史。如西方的羅馬帝國、壓力山大帝國、拜佔庭帝國、阿拉伯帝國還有奧斯曼帝國、大英帝國等個個都是強悍無比。但是,這些強大帝國在衰弱後基本上都是飛灰湮滅後世很難再崛起了。西方帝國繁多基本都是曇花一現,後世不再有!最明顯的例子則是大英帝國,曾經那是日不落帝國,現在日益衰弱,都快被自己的殖民地印度超過了。而與西方不同的是,古代東方幾千年,出現的幾乎所有強大帝國,如秦帝國、漢帝國、唐帝國、元帝國、明帝國、清帝國等,都來自中國。也就是說,古代中國衰弱後,會不斷的重新崛起和復興,包括現在也是如此。近代100多年衰弱,到現在又在重新復興,這在世界範圍內可謂是獨一無二。
這不僅讓人感到疑惑,為什麼西方帝國總是在曇花一現之後就灰飛煙滅了,而中國能得以永遠傳承?
馬丁教授這樣解釋道,中國其實是一個文明,但是他卻「偽裝」成了一個國家的存在。這樣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理解,為什麼西方帝國衰敗後就再無崛起的可能,而中國總是能不斷的復興。
這是因為中國本身就是一種文明!文明沒有出現斷層國家興衰只不過是一個摔倒再站起來的動作而已。
中國從來都不是一個民族國家,中國人之所以自認為是中國人,不是因為民族身份的認同,而是因為近2000年文明成果的認同。
當代中國人稍微用心就能分辨出秦朝簡牘上的文字,再仔細點甚至能夠讀出青銅器上的銘文。中國的文字、語法,思維邏輯,其實並沒有變,中國是一個早已成熟的文明體系。
所以,中國的價值觀和西方民族國家是有本質區別的,中國人一直在「尊道貴德」,雖然有點慢,甚至還「迂迴」,但是「穩健、持久、可積累,有道無術 術尚可求」。西方文明從「工業革命」開始就一直在「求術」,雖然「快」,甚至直接「侵略、殖民」,但屬於「有術無道止於術」的範疇。
西方傳統推崇決戰決勝,強調英雄壯舉,而中國的理念強調巧用計謀及迂迴策略,耐心累積相對優勢。
在馬丁教授看來:中國的發展和崛起是必然的!如今中國改變世界的程度遠比過去兩百年西方的崛起影響要大。而其後中國無論是在經濟、科技、文化還是教育上,都有了國際性的強大影響力。現在的中國開始思考自己在世界的地位以及自己的未來,這是150多年來的第一次。如今的世界正在步入一個「中國化」的時代,在未來的幾十年中,中國社會將經歷一場全方位的巨大變革,將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民眾特徵:更為富有、健康,更為國際化、聚焦全球視野,更能體會他者感受,更加自信,受教育程度更高,思維更開闊,更為注重環保。而這些內向型轉變都將決定中國有能力引領世界新秩序的未來。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尊道貴德,順天應人。
我們的道,你們很難悟;你們的術,我們很好學!
僅此而已。
悟道累術,穩步前行。
反正不花錢,多少看一點。
關注並分享,留言共探討。
傳承中華經典,提升自我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