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認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是什麼意思?

2020-12-17 神憩道融

#國學#

為什麼說中國的崛起不是創造,只是復興?

中國夢 復興夢

本篇關鍵詞:中國夢、復興夢、中華傳統文化、造紙術、印刷術、漢字、統一。

透視一個社會依次是技術、制度、文化!!!

「技術」帶動生產資料高效運作;

「制度」保障技術的高效轉化;

「文化」是人類進步的文明沉澱;

「漢字」鎖定了文化的積累與傳承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了能鎖住文明的漢字——象形字,對於漢字的偉大神力,古有倉頡造字,驚天地泣鬼神之說。還有世界四大發明中的兩個:「造紙術」與「印刷術」,都是關於文化的,這使得我們的文化記錄成功地從沉重的竹籤刻字記錄進化到了輕便的活字印刷術,具備了文化積累與傳承的特點。

「統一文字」是秦始皇最大的貢獻

秦始皇之於我國最大的貢獻並不是統一六國,而是統一六國後使得儒家經典《中庸》所謂的「書同文」的理論得以實施。秦始皇所推行的「統一度量衡(經濟)、統一文字(文化)、統一車軌(交通)、統一貨幣(經濟)」等一系列改革,及此後的朝代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多以儒家經典《中庸》所謂的「行同倫」來彌合不同人群之間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矛盾並藉以追求國家的長治久安。我國歷史上既經歷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統一時期,也經歷過春秋戰國、六朝、五代等分裂階段,而始終保持國家之統一和文明之延續,與「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儒家理念和舉措有著重要關係。當然,有利必有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導致中斷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文化輝煌。

「教育」在中國歷來就被重視

在春秋戰國時代老子著作《道德經》就明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導人向善的「德行」理念,孔子也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主張「厚古薄今」,向周朝學「周禮」,在論語中專有「為學篇」主張「行有餘則學文,學而優則仕」,直至後來新中國成立後的全國「掃盲」及「文化大革命」都在矯正「教育」的方向。

英國教授: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是一個文明卻''偽裝''成國家

近日,一個英國教授的演講視頻在網上走紅,他在視頻中表示: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存在5000年還這麼強!

視頻中這位教授名叫馬丁·雅克( 英文名:Martin Jacques),1945年出生於英國,倫敦經濟學院LSE亞洲研究中心IDEAS的高級客座研究員 。

他現為清華大學訪問學者,曾在京都立命館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任教,並曾在中國人民大學做客座教授,是英國智庫Demos的創始人之一。

2009年出版著作《當中國統治世界:中國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

1978年改革開發-騰飛

別震驚我們1978年後發生了什麼——我們只是覺醒

1840年-1949年百年恥辱

中國百年恥辱只是走了彎路——我們本就繁榮

我們只是在復興

中國的崛起不是創造,而是復興,是回到巔峰,是必然!

視頻裡講,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不同有如下幾點:

第一,國家觀:中國是文明認同,西方國家是民族認同。

第二,家族觀:中國是榮辱教育,西方國家是負罪教育。

第三,普世觀:中國是待在家裡,西方國家是殖民擴張。

第四,政府觀:中國是家族主義,西方國家是實用主義。

馬丁雅克在《了解中國崛起》的講演時也曾說道:縱觀世界史我們會發現,西方曾經也產生了很多的大帝國,強國,縱橫世界,深刻影響世界歷史。如西方的羅馬帝國、壓力山大帝國、拜佔庭帝國、阿拉伯帝國還有奧斯曼帝國、大英帝國等個個都是強悍無比。但是,這些強大帝國在衰弱後基本上都是飛灰湮滅後世很難再崛起了。西方帝國繁多基本都是曇花一現,後世不再有!最明顯的例子則是大英帝國,曾經那是日不落帝國,現在日益衰弱,都快被自己的殖民地印度超過了。而與西方不同的是,古代東方幾千年,出現的幾乎所有強大帝國,如秦帝國、漢帝國、唐帝國、元帝國、明帝國、清帝國等,都來自中國。也就是說,古代中國衰弱後,會不斷的重新崛起和復興,包括現在也是如此。近代100多年衰弱,到現在又在重新復興,這在世界範圍內可謂是獨一無二。

這不僅讓人感到疑惑,為什麼西方帝國總是在曇花一現之後就灰飛煙滅了,而中國能得以永遠傳承?

馬丁教授這樣解釋道,中國其實是一個文明,但是他卻「偽裝」成了一個國家的存在。這樣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理解,為什麼西方帝國衰敗後就再無崛起的可能,而中國總是能不斷的復興。

這是因為中國本身就是一種文明!文明沒有出現斷層國家興衰只不過是一個摔倒再站起來的動作而已。

中國從來都不是一個民族國家,中國人之所以自認為是中國人,不是因為民族身份的認同,而是因為近2000年文明成果的認同。

當代中國人稍微用心就能分辨出秦朝簡牘上的文字,再仔細點甚至能夠讀出青銅器上的銘文。中國的文字、語法,思維邏輯,其實並沒有變,中國是一個早已成熟的文明體系。

所以,中國的價值觀和西方民族國家是有本質區別的,中國人一直在「尊道貴德」,雖然有點慢,甚至還「迂迴」,但是「穩健、持久、可積累,有道無術 術尚可求」。西方文明從「工業革命」開始就一直在「求術」,雖然「快」,甚至直接「侵略、殖民」,但屬於「有術無道止於術」的範疇。

西方傳統推崇決戰決勝,強調英雄壯舉,而中國的理念強調巧用計謀及迂迴策略,耐心累積相對優勢。

在馬丁教授看來:中國的發展和崛起是必然的!如今中國改變世界的程度遠比過去兩百年西方的崛起影響要大。而其後中國無論是在經濟、科技、文化還是教育上,都有了國際性的強大影響力。現在的中國開始思考自己在世界的地位以及自己的未來,這是150多年來的第一次。如今的世界正在步入一個「中國化」的時代,在未來的幾十年中,中國社會將經歷一場全方位的巨大變革,將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民眾特徵:更為富有、健康,更為國際化、聚焦全球視野,更能體會他者感受,更加自信,受教育程度更高,思維更開闊,更為注重環保。而這些內向型轉變都將決定中國有能力引領世界新秩序的未來。

實幹成就中國夢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尊道貴德,順天應人。

我們的道,你們很難悟;你們的術,我們很好學!

僅此而已。

悟道累術,穩步前行。

反正不花錢,多少看一點。

關注並分享,留言共探討。

傳承中華經典,提升自我認知。

相關焦點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怎能缺少了傳承國學經典(值得收藏與分享)
    為民族復興而努力中國夢——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迄今唯一沒有斷代、一脈相承的民族復興 國學文化傳承不能缺席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進程中形成的關於國家治理制度的豐富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為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形成提供了豐厚的文化滋養。而當今的我們更應該「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什麼
    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我們黨正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20年第10期特別策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什麼」系列文章,特約專家學者撰文闡釋。  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學習《習近平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提出並深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生動形象表達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新的內涵和時代精神。中國夢已經成為凝聚黨心民心、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力量。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究竟復興什麼
    原標題:公方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究竟復興什麼 當下中國,沒有哪個目標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具誘惑力和想像空間。這是一個可追溯至孫中山先生的老目標、老口號。但讓國人產生真切感及質感,還是因為取得了改革開放後數十年經濟發展成就。
  • 中國復興,文化必當復興。傳統國學,是中華民族的「魂」!
    比如說漢朝、唐朝、宋朝、明朝,這些偉大的朝代,都對應著一種文化的興盛。「基建」是一個國家的身體。而「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現在被我們稱之為「國學」,裡面有我們華夏祖先的骨血與精髓,偉大的思想都存於其中,有待我們這些後輩兒女去發攪、弘揚。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方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推進理論、實踐、制度全面創新的顯著特點,是以發展觀點和問題導向,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實現中國夢的統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統一
  • 全面小康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性工程,是實現中國夢的階段性目標,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起著戰略目標的引領作用。準確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其他「三個全面」的關係,及時制定實現全面小康的指標體系,積極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抓緊制定中國現代化建設遠景規劃,認真謀劃新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極大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添強大精神力量,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開闢嶄新道路。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小康」一直是中華民族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則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
  •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該書分17個專題編排,其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第一個專題,屬於總論,也是貫穿全書的一條紅線。我們要把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密結合起來,深刻領會、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寫好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
  • 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今年5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再次強調:「要深入挖掘雲岡石窟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不斷增強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牢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政治基礎、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民族中學女童班的學生在展示刺繡作品。
  • 從"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從「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改革開放40年來,在振興中華的歷史擔當激勵下,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鼓舞下,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總結歷史經驗,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奮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 習近平: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
    所以,中華文明五千年燦爛不熄,獨一無二;偉大祖國數千年巍然屹立,舉世無雙。我們的血液中流淌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基因,這是我們攻堅克難、走向復興的底蘊和自信。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四次提出「我們要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 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朱相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可見這一命題的重大意義。因此,復興的內容、中華民族的含義以及如何實現復興等,就成為值得關注的議題。筆者藉此發表一些淺見,以饗讀者。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的「加油站」
    一、話成就:復興路上「極不平凡」的五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我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這種極不平凡體現在經濟實力、經濟結構、創新驅動發展、改革開放、人民生活、生態環境狀況等諸多方面。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的重要裡程碑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專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的重要裡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在古代生產力落後和私有制條件下,勞動人民的「小康」願望難以實現,但中華民族從未放棄對美好夢想的嚮往和追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夙願。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在領導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以後,迅速確定了實現國家現代化的目標。
  • 警惕「讀經熱」「國學熱」背後的文化復古主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
    今年適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也是五四運動爆發100周年,如何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融合發展與傳承創新推向新的高度,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而努力做出應有的貢獻,成為此次論壇的重要聚焦點。 近年來以「讀經熱」「國學熱」 為代表的文化復古主義思潮一再抬頭,給思想文化領域帶來不少負面影響。
  •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 向全國各族少年...
    習近平寄語廣大少年兒童強調刻苦學習知識堅定理想信念磨練堅強意志鍛鍊強健體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向全國各族少年兒童致以節日的祝賀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
  • 曲青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夯實基礎  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關鍵一步,它延續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盛世期盼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改革開放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指出,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裡程碑。改革開放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傳承發展了革新開放的文化傳統,使中華民族最大程度上接近了復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