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春天的約定」,全國兩會每年都會在初春時節如約而至。今天,3月20日,十九大後的首次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人民大會堂不斷響起熱烈掌聲,在單位一同收看的同事們也熱血沸騰,信心滿滿。
一、話成就:復興路上「極不平凡」的五年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我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這種極不平凡體現在經濟實力、經濟結構、創新驅動發展、改革開放、人民生活、生態環境狀況等諸多方面。五年時間,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高技術製造業年均增長11.7%,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森林面積增加1.63億畝,沙化土地面積年均縮減近2000平方公裡……這一串亮眼的數字是過去五年改革發展成就的體現,但這遠不是成績單的全部,而且改革發展成就也不僅僅體現在數字上,我國的改革發展成就更多體現在人民喜悅笑臉上,體現在日新月異的國家建設上,更體現在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上。
二、迎挑戰:復興路上的「絆腳石」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這次大會深刻闡明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有針對性地闡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並系統部署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各項工作。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習近平主席在全國人大閉幕式講話中指出——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然而,伴隨新時代的到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具備過去難以想像的良好發展條件,但也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政府工作報告中直言不諱的指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空氣品質、環境衛生、食品藥品安全和住房、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群眾尤其關心的方面,群眾還有不少不滿意的地方。這些突出問題和群眾不滿意的地方就是國家改革發展中遭遇的新挑戰。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鬥。要幸福就要奮鬥,簡單的話語中蘊藏著巨大的力量,正是這股力量支撐著中華文明綿延不斷,也必將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三、譜新篇:復興路上吹響衝鋒號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制定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3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全票當選為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可謂民心所向,眾望所歸,他不愧為黨的核心、軍隊的統帥、人民的領袖。
在今天的全國人大閉幕會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了重要講話,整個講話堅決站在人民史觀的立場,「人民」一詞出現多達80餘次。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虛心向人民學習,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這一段話是對十九大報告中新時代新使命的形象闡釋,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直接體現。習近平主席要求一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無論身居多高的職位,都必須牢記我們的共和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作為教育評估戰線上的普通一員,我為全國兩會的勝利閉幕以及會議期間做出的重大決策感到歡欣鼓舞,同時也再一次強烈地意識到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意義。習近平主席的講話10次強調奮鬥,這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作為人民的一員努力奮鬥,努力奮鬥為了全體人民的利益和幸福,這正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也必將成為我未來工作生活中的人生信條。(教育部評估中心黨支部第一黨小組 王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