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的「加油站」

2020-12-23 中國教育新聞網

作為「春天的約定」,全國兩會每年都會在初春時節如約而至。今天,3月20日,十九大後的首次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人民大會堂不斷響起熱烈掌聲,在單位一同收看的同事們也熱血沸騰,信心滿滿。

一、話成就:復興路上「極不平凡」的五年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我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這種極不平凡體現在經濟實力、經濟結構、創新驅動發展、改革開放、人民生活、生態環境狀況等諸多方面。五年時間,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高技術製造業年均增長11.7%,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森林面積增加1.63億畝,沙化土地面積年均縮減近2000平方公裡……這一串亮眼的數字是過去五年改革發展成就的體現,但這遠不是成績單的全部,而且改革發展成就也不僅僅體現在數字上,我國的改革發展成就更多體現在人民喜悅笑臉上,體現在日新月異的國家建設上,更體現在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上。

二、迎挑戰:復興路上的「絆腳石」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這次大會深刻闡明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有針對性地闡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並系統部署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各項工作。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習近平主席在全國人大閉幕式講話中指出——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然而,伴隨新時代的到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具備過去難以想像的良好發展條件,但也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政府工作報告中直言不諱的指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空氣品質、環境衛生、食品藥品安全和住房、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群眾尤其關心的方面,群眾還有不少不滿意的地方。這些突出問題和群眾不滿意的地方就是國家改革發展中遭遇的新挑戰。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鬥。要幸福就要奮鬥,簡單的話語中蘊藏著巨大的力量,正是這股力量支撐著中華文明綿延不斷,也必將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三、譜新篇:復興路上吹響衝鋒號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制定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3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全票當選為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可謂民心所向,眾望所歸,他不愧為黨的核心、軍隊的統帥、人民的領袖。

在今天的全國人大閉幕會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了重要講話,整個講話堅決站在人民史觀的立場,「人民」一詞出現多達80餘次。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虛心向人民學習,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這一段話是對十九大報告中新時代新使命的形象闡釋,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直接體現。習近平主席要求一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無論身居多高的職位,都必須牢記我們的共和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作為教育評估戰線上的普通一員,我為全國兩會的勝利閉幕以及會議期間做出的重大決策感到歡欣鼓舞,同時也再一次強烈地意識到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意義。習近平主席的講話10次強調奮鬥,這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作為人民的一員努力奮鬥,努力奮鬥為了全體人民的利益和幸福,這正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也必將成為我未來工作生活中的人生信條。(教育部評估中心黨支部第一黨小組 王鑠)

相關焦點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什麼
    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我們黨正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20年第10期特別策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什麼」系列文章,特約專家學者撰文闡釋。  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馬克思列寧主義隨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傳到中國,為我們黨尋求救國救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思想武器。我們黨反覆比較和深刻思考,鮮明提出黨領導的民主革命最終方向是社會主義,由此開創了中國革命新紀元,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究竟復興什麼
    原標題:公方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究竟復興什麼 當下中國,沒有哪個目標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具誘惑力和想像空間。這是一個可追溯至孫中山先生的老目標、老口號。但讓國人產生真切感及質感,還是因為取得了改革開放後數十年經濟發展成就。
  • 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朱相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可見這一命題的重大意義。因此,復興的內容、中華民族的含義以及如何實現復興等,就成為值得關注的議題。筆者藉此發表一些淺見,以饗讀者。
  •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途中踐行初心
    原標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途中踐行初心   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需要把學習貫穿始終,深化對黨的初心和使命的認識。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 曲青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經千辛萬苦探索出來的復興之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帶領人民經過接續奮鬥和不懈探索,開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人間正道。
  • 習近平: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
    所以,中華文明五千年燦爛不熄,獨一無二;偉大祖國數千年巍然屹立,舉世無雙。我們的血液中流淌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基因,這是我們攻堅克難、走向復興的底蘊和自信。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四次提出「我們要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 全面小康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性工程,是實現中國夢的階段性目標,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起著戰略目標的引領作用。準確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其他「三個全面」的關係,及時制定實現全面小康的指標體系,積極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抓緊制定中國現代化建設遠景規劃,認真謀劃新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今年5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再次強調:「要深入挖掘雲岡石窟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不斷增強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牢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政治基礎、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民族中學女童班的學生在展示刺繡作品。
  •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極大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添強大精神力量,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開闢嶄新道路。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小康」一直是中華民族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則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
  • 改革開放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指出,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裡程碑。改革開放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傳承發展了革新開放的文化傳統,使中華民族最大程度上接近了復興的目標。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的重要裡程碑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專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的重要裡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成就,充分彰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巨大政治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極大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的一座重要裡程碑,是中國人民對人類文明作出的重大貢獻。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意義
    李樂剛根據黨的十五大和十六大繪製的發展藍圖,到本世紀中葉新中國建立一百周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下簡稱「復興」)。因此,「復興」成為我們黨在新形勢下的一個極具感召力的奮鬥目標。「復興」是一個不斷豐富和發展的概念。
  • 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原標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中朝邊界,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將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旨在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百年變局,波詭雲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樂不忘憂,勇於和善於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學習《習近平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提出並深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生動形象表達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新的內涵和時代精神。中國夢已經成為凝聚黨心民心、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力量。
  • 革命領袖毛澤東: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終生
    原標題:革命領袖毛澤東: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終生 今年是毛澤東主席逝世四十周年。毛澤東主席生前曾經豪邁地說:「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彈指一揮間,毛澤東主席離開中國人民已經四十周年了。
  • 從"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從「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改革開放40年來,在振興中華的歷史擔當激勵下,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鼓舞下,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總結歷史經驗,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奮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研究」研討會在山東師範大學舉行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金嶺)12月18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研究理論研討會暨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基地工作總結會在山東師範大學舉行,來自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三大裡程碑的歷史意義
    此後,黨的主要任務是「起房子」,即領導人民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由此,我們可以把中共黨史理解為有起點和方向的歷史,起點是中共的初心和使命,方向是朝著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以及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目標前進。換言之,整部中共黨史,就是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人民根本利益而奮鬥的歷史過程,是一個接續奮鬥的歷史過程,是一項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完整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