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三大裡程碑的歷史意義

2020-12-17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楊俊

  黨史是記載我黨從誕生、發展到壯大的「百科全書」,是黨的奮鬥史、黨的理論探索史和黨的建設史的集合體,為我們正確認識現實和改造現實提供歷史依據和經驗啟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對黨史的學習和運用,反覆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

  完整事業中接續奮鬥的歷史過程

  「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近代以來,中國所面臨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現代中國歷史主題和基本任務是救亡圖存、振興中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其中第一步是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在此基礎上,再經過努力,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毛澤東在西柏坡把這兩個過程形象地比喻為「鏟地基」和「起房子」,他說:「如果完成了全國革命的任務,這是鏟地基,花了三十年。但是起房子,這個任務要幾十年工夫。」「鏟地基」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開始,到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此後,黨的主要任務是「起房子」,即領導人民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由此,我們可以把中共黨史理解為有起點和方向的歷史,起點是中共的初心和使命,方向是朝著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以及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目標前進。換言之,整部中共黨史,就是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人民根本利益而奮鬥的歷史過程,是一個接續奮鬥的歷史過程,是一項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完整事業。

  層層遞進的三大裡程碑

  習近平同志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裡程碑。」這就告訴我們,在中共黨史這部完整統一的歷史過程中,除了「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之外,還產生了兩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歷史性飛躍:一是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執政的領導黨。二是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偉大革命,進而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是說,在中國共產黨整部為實現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而奮鬥的統一歷史中,新中國史和改革開放史是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歷史進程。在新中國歷史過程中,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必由之路。正是由於這三大裡程碑意義的歷史性飛躍,要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和改革開放史,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切實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中奮勇爭先。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領導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在1949年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偉大勝利。1953年到1956年,中國共產黨順應客觀形勢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要求,採取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的方針,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社會變革。為了早日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強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態和高漲的創造熱情投入國家社會主義建設。在不長的時間裡,我國中國社會生產力獲得迅速發展,初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各方面事業取得突破性的大發展,全國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幹力量大批地成長。

  在一個生產力不發達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建設,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面臨的嶄新課題,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對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艱苦探索,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發展階段和主要任務有了許多正確認識,逐步形成了一些十分重要而又具有長遠指導意義的思想觀點。然而,每一時代的理論思維 ,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去認識 ,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麼程度 ,我們才能認識到什麼程度。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創造性地達到歷史所允許的高度,但不可避免地止於歷史所規定的限度。改革開放前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確定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中國國情和時代條件,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開創、發展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激發了全體人民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靠改革開放實現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蹟。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中國共產黨誕生時國勢凌夷、民不聊生,到現在成為一個人民當家作主,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在中國共產黨成立近百年時間裡,經歷了開天闢地、改天換地和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化,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蹟。中華民族在實現了「站起來」和「富起來」的偉大歷史性飛躍基礎上,正在迎來了「強起來」偉大歷史性飛躍。「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中共黨史、新中國史和的改革開放史這所取得輝煌成就和歷史性變化,充分說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引領中國走向繁榮富強。」

[ 責編:鄭芳芳 ]

相關焦點

  • 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2012年11月29日,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深情闡述「中國夢」:「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 改革開放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指出,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裡程碑。改革開放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傳承發展了革新開放的文化傳統,使中華民族最大程度上接近了復興的目標。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的重要裡程碑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專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的重要裡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成就,充分彰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巨大政治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極大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的一座重要裡程碑,是中國人民對人類文明作出的重大貢獻。
  •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從歷史和現實相統一的視野審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光輝歷程和重大成就,對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篇章具有重要意義。 ■「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難做到的是「全面」。
  • 五四運動以來「三大歷史性事件」裡程碑意義的思想意蘊
    「三大歷史性事件」豎立的三大裡程碑表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歷程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走上了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正確道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目標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實踐中才一步步清晰明朗起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大力量是在中國共產黨團結人民齊心奮進中才得到了鍛造和凝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共識是在中國共產黨不斷創造顯著業績的奮鬥中才越來越堅固。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意義
    李樂剛根據黨的十五大和十六大繪製的發展藍圖,到本世紀中葉新中國建立一百周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下簡稱「復興」)。因此,「復興」成為我們黨在新形勢下的一個極具感召力的奮鬥目標。「復興」是一個不斷豐富和發展的概念。
  • 曲青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 學習《習近平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
    認真學習貫徹這些重要論述,對於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國夢的內涵和實質,堅定信心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充分認識中國夢提出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召開後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和闡述了「中國夢」。他指出:「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
  • 進入新發展階段,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大跨越(人民觀點)
    進入新發展階段,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大跨越(人民觀點) ——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① 編輯:孔笑妍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從中國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歷史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中華民族的無數仁人志士為尋求救國救民道路進行了不懈追求和探索,但都沒有成功。
  •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經千辛萬苦探索出來的復興之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帶領人民經過接續奮鬥和不懈探索,開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人間正道。
  • 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今年5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再次強調:「要深入挖掘雲岡石窟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不斷增強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牢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政治基礎、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民族中學女童班的學生在展示刺繡作品。
  • 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原標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中朝邊界,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將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旨在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百年變局,波詭雲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樂不忘憂,勇於和善於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有必要將其置於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去認識。  小康集中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繁榮盛世的期盼。在中國歷史文化典籍中,「小康」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反映了人民群眾生活艱辛,對修養、安康的強烈渴求。
  • 習近平:積極有為進入新發展階段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大跨越
    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闡明了今日中國的新坐標:「『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於世界東方。」  時間見證前行,見證民族復興路上一磚一瓦,壘砌澆築新的裡程碑。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什麼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韓慶祥在《全方位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文中指出,統攬推進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四個偉大」實踐,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治國理政的總體框架,這一總體框架有助於推進中國由「大國」邁向「強國」,有助於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要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使命置於「四個偉大」的框架中來理解和把握,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理解和把握這一歷史使命的精髓要義。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的「加油站」
    一、話成就:復興路上「極不平凡」的五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我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這種極不平凡體現在經濟實力、經濟結構、創新驅動發展、改革開放、人民生活、生態環境狀況等諸多方面。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究竟復興什麼
    原標題:公方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究竟復興什麼 當下中國,沒有哪個目標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具誘惑力和想像空間。這是一個可追溯至孫中山先生的老目標、老口號。但讓國人產生真切感及質感,還是因為取得了改革開放後數十年經濟發展成就。
  • 全面小康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性工程,是實現中國夢的階段性目標,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起著戰略目標的引領作用。準確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其他「三個全面」的關係,及時制定實現全面小康的指標體系,積極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抓緊制定中國現代化建設遠景規劃,認真謀劃新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途中踐行初心
    原標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途中踐行初心   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需要把學習貫穿始終,深化對黨的初心和使命的認識。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