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沽湖現在還有走婚麼,走婚是不是那些導遊們所說的「一夜情」?

2020-12-15 寰駑齋主

瀘沽湖畔的摩梭人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長達兩千多年,經過長途遷徒後定居瀘沽湖畔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摩梭人以其堅定的集體意識,在外來文化的巨大衝擊下,頑強地保留了自己特有的傳統文化,至今還保留著母系大家庭和「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形態,使母系文化在這塊土地上延續至今,從而使瀘沾湖具有了「女兒國」的美稱。

去瀘沽湖,「走婚」就是一個永遠都繞不開的話題,先聽聽那些導遊是怎麼介紹的:「在篝火晚會上看到喜歡的人,就悄悄的摳她的手心三下,如果對方回摳,就說明雙方互有好感,晚上就可以走婚了......」,於是「走婚」在這些導遊的嘴裡說出來就變成了「愛情快餐」和「一夜情」了,於是懷著好奇和獵豔的心態,遊客們蜂擁而至......

那麼,瀘沽湖這裡現在還有沒有「走婚」,摩梭人的「走婚」到底是怎麼回事,瀘沽湖真的是光棍漢的樂園嗎?

在瀘沽湖的最後一天,天氣終于晴了,在藍天白雲下湖水變的湛藍,正好去坐「豬槽船」到湖裡看風景。就在蒗放附近的呂家灣碼頭,坐上了「扎西」兄弟家的船,邊坐在船上賞美景,邊聽兄弟倆講他們「走婚」的故事......

兄弟二人也姓楊,這次在瀘沽湖遇到的摩梭兄弟們竟然都是姓楊的,不知是巧合還是瀘沽湖的摩梭人都把「楊」作他們的姓氏了。弟弟給祖扎西掌舵,他說他們兄弟二人來自一個摩梭的大家庭,家裡除了兄弟倆,還有3個姐妹,每個姐妹都有3個孩子,作為舅舅,他倆一共要撫養9個孩子。而兄弟二人都走過4次婚,每人還有4個孩子在各自的母親家,由孩子們各自的舅舅養著......

弟弟給祖扎西四十來歲,哥哥扎西東吉已經快六十了,他沒弟弟的話多,要老成許多,他給我們講了不少摩梭人的「走婚」的事情,從他所講的來看,摩梭人的「走婚」實際上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在同一個時間段,他們只能走婚一個異性,並不能同時走婚多人,只有在被對方拒絕了或者雙方都不想繼續走下去了,先要結束關係,才能走婚其他人......

摩梭人是中國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會,實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走婚的男女雙方分別叫「阿注」、「阿夏」,故稱「阿夏婚」,瀘沽湖也被專家學者譽為「人類母系氏族社會的活化石」。

根據扎西東吉兄弟倆的介紹,摩梭人的「走婚」場景應該是這樣的:每天夜幕悄悄降臨後,瀘沽湖畔那些摩梭家庭中的成年男人們就出門去了,他們當中有舅舅、哥哥、弟弟,他們各奔東西南北,去自己的「阿夏」家,而他們家的姐妹們則在家中等候自己的「阿注」到來......而天亮之前,他們都必須離開,回到自己的家裡。

兄弟倆介紹說,那些家中成年姐妹多的,晚上來幽會的「阿注」也多,但姐妹們各有各的幽會暗號和傳情的方式,如果不是自己的「阿注」就對不上暗號,自然也不會不會讓他進自己的閨房的,可以這麼說,在摩梭人看來,走婚是一件非常嚴肅和神聖的習俗。

當然,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現在摩梭人的下一代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很多人都留在了外地工作生活,自然也都不再走婚了。而現在瀘沽湖那些老一輩的摩梭人,也都有自己固定的伴侶,「走婚」的習俗也許還會保留下來,但「走婚」的這種方式以後就將不復存在了。

相關焦點

  • 網曝女遊客瀘沽湖拒「走婚」被打 涉事導遊被開除
    網曝女遊客瀘沽湖拒「走婚」被打 涉事導遊被開除   中新網昆明4月11日電 (記者 顧一航)近日,一則《六女孩瀘沽湖旅遊拒絕「走婚」遭導遊強迫下跪寫檢討》的帖子在網上引起熱議。
  • 瀘沽湖,走婚的女兒國
    走婚,母系文化的摩梭人所特有的古老的「婚姻」方式,也即男不娶、女不嫁,暮合晨離的一種「婚姻」形式。 摩梭族男女如果在聚會中一見鍾情、互有情意,他們便會在晚上「走婚」。夜幕降臨後,美麗的姑娘會在閣樓的窗戶下放上一隻梯子,那個有情義的阿哥就會心有靈犀地前來花好月圓,但是有一點,「走婚」的阿哥必須在天亮前離開。
  • 女兒國瀘沽湖走婚,是愛情天堂,還是旅遊騙局?親訪摩梭揭秘真相
    瀘沽湖,最讓很多外地的遊客蜂擁而至的,就是這裡的走婚習俗,看導遊如何介紹「篝火晚會上如果遇到你喜歡的人,就用手摳她的手心,如果對方回摳,晚上就可以走婚啦」。於是,走婚,通過導遊的講解,就變成了愛情快餐,並讓這裡成為光棍兒的天堂,於是,處於好奇和獵豔心裡,許多人對這裡趨之若鶩。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說,走婚,實際早已消失了,只是為了發展旅遊的需要,才將走婚傳的如此引人。
  • 瀘沽湖旅遊,曉得了摩梭人還在走婚
    (所有照片網上下載)去年春節剛過,我們一家人去瀘沽湖旅遊,曉得了這裡還實行走婚。在大巴車上,導遊就是摩梭人,高大壯實的中年漢子。他說瀘沽湖的整個行程,每人一百元,包吃包玩,保證肉吃飽,酒喝夠,遊得開心,吃得開心。
  • 「男女同浴」褻瀆走婚弄髒瀘沽湖
    村民們說,由於規劃中的垃圾處理場遲遲沒有動工,遊客們留下的大量垃圾就只好傾倒在這裡。幾年下來,這個山谷中已經堆積了五六百噸的垃圾了。  垃圾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瀘沽湖又遇到了新的威脅———由縣環保局為村裡修的汙水處理系統頻繁出現問題,埋在湖邊的排汙管時常崩裂,管道中的汙水便由此流入湖中。汙水處理系統不僅管道經常出問題,處理設備也是故障不斷。
  • 瀘沽湖畔,最後的母系走婚部落
    遊走雲南,在麗江古城之北、香格裡拉之東、玉龍雪山腳下、四川與雲南交界處的雲南省境內,有一個神秘的去處,那就是聞名遐邇的高原湖泊——瀘沽湖,我國56個民族之一的摩梭族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個仙境一樣的地方 摩梭人家往往是人口眾多的母權家庭,太姥姥或姥姥是大權在握的家庭統治者,家庭成員有母親及她的兄弟姐妹、子女的兄弟姐妹及表兄表姐表弟表妹、還有姐妹們的子女們。在這個家庭裡,舅舅、他及他的男性外甥們只是一些臨時成員,他們一旦把姐妹的子女撫養成人,就完成了家庭使命,然後便離開了這個生他養他、令他生活了半輩子的溫暖家庭。 走婚,使這些男人們得到了最後的歸宿。
  • 瀘沽湖流行「男不娶女不嫁」?摩梭族走婚騙局的獨家揭秘
    母系社會中由長輩女性當家,所生下的小孩由母家生養,滿月時生父得公開舉辦宴席,承認彼此的血緣關係,避免發生同父亂倫。別的男人此時也不能到此女方家走婚。確定了正式該兩人為正式走婚夫妻關係。男的稱女情人為「阿夏」,女性稱男情人為「阿注」。平日,摩梭族男女很少單獨相處,只有在聚會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對喜歡的人表達心意。
  • 瀘沽湖走婚橋:本為土司打仗所用,成了摩梭族阿夏走婚的浪漫步道
    圖為瀘沽湖的東南角、屬於四川省鹽源縣境內「草海」上走婚橋的北端。(王子瑞 攝)遊客尤其是年輕的遊客(情侶),來瀘沽湖旅遊,走婚橋是打卡地之一。摩梭人生活在雲南省西北,四川、雲南交界處風光秀麗的麗江市瀘沽湖畔,人口約五萬,有自己的本民族語言,但沒有文字。圖為瀘沽湖東南角「草海」上的走婚橋,遊客拍照留念。
  • 瀘沽湖畔的「女兒國」,男不婚女不嫁,神秘的走婚是這樣子的
    瀘沽湖,是一個很有名的旅遊景點,很多人說它是屬於雲南,其實瀘沽湖位於四川與雲南交界處,為川滇兩省界湖,屬於兩省共有。瀘沽湖面積50多平方公裡,那如詩如畫的風光讓人傾倒,不過,讓人更加感興趣的是這兒有個「女兒國」,男不婚女不嫁,女人是這兒的主人。
  • 探秘摩梭族走婚習俗
    瀘沽湖   最近和朋友一行到雲南旅遊,來到了風景秀麗的瀘沽湖,除了欣賞美麗的景色之外,我們還深入到了當地少數民族鄉村,懷著好奇心情走進訪了母系社會 - 摩梭族的家庭,了解她們生活習俗。庭院   所生子女屬於女方家庭成員,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父親是誰不重要,因為女方所生的才是自己的,舅舅擔負起父親的責任。
  • 坐豬槽船遊瀘沽湖,跟彝族大叔聊天,去草海體驗走婚橋
    我問導遊為什麼不沿著瀘沽湖走一圈?她笑,瀘沽湖那麼大,從這裡繼續往前走,一天到不了麗江,再說,那前面屬於四川。哦,瀘沽湖為雲南和四川共有。搖船的有三個人,船頭是一對中年夫婦,穿著民族服裝,男的跟昨晚篝火晚會上跳舞的男人服飾一樣,女的穿著綠上衣白裙子,包個大紅的頭巾,掌舵的是一名六七十歲的大叔,上身穿一件灰色的舊西裝,露出花花綠綠的內裡,不曉得是不是民族服裝,感覺像東北的大花襖,顏色特別鮮豔,面孔黧黑,皺紋縱橫,但很和善,也很健談。雖然普通話不是很好,但基本可以聽懂。
  • 將消失的「走婚大峽谷」
    相比於瀘沽湖,甘孜扎壩地區的走婚習俗鮮為人知,直到2003年才被一些旅行者、學者和媒體注意到。道孚縣誌記載也比較簡單:「扎壩地區地理偏遠、交通不便、具有獨特的語言和民俗習慣,尤以至今保留著獨特的走婚習俗為甚。」扎壩地區位於甘孜境內雅礱江流域鮮水河水系,分為上扎壩和下扎壩,上扎壩屬於道孚縣、下扎壩屬於雅江縣。實際上,就是一個全長80餘公裡的大峽谷。
  • 走婚並非亂走,很有智慧!試駕同有智慧的吉利ICON
    其實,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是可以考慮去那些低風險的地方出遊的。就在這個五一小長假之前,我們跟隨吉利ICON來了一次落地自駕遊。此行的目的地是瀘沽湖。美麗的高原湖泊、特色的民族風情文化,讓這個別名「女兒國」的地方格外神秘。尤其是流傳了數萬年的走婚習俗,「話題性」極強,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從成都出發,先飛往麗江,從麗江機場坐大巴大約四個小時可以抵達瀘沽湖。
  • 摩梭人的走婚
    今年的雨水比往年都要多一些,雖然已經入秋多日,但秋雨綿綿的日子好像還是捨不得離開,今天天氣情好,這次終於有機會可以去瀘沽湖旅行了。從西昌到瀘沽湖都是山路,彎多路窄,山路崎嶇,因為路況不熟,拜託住店的老闆幫忙介紹一位經驗豐富的瀘沽湖的當地司機。
  • 走婚的摩梭人,現在還活在母系社會嗎?
    說起瀘沽湖,就不得不談新人和舊人。一直維繫母系氏族的「舊摩梭人」,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褪去了保守,學說漢語,發展旅遊,成為傳統與時尚並存的「新摩梭人」。豬槽船、瀘沽湖、走婚、母系氏族,摩梭人保留著自身的傳統,同樣的「配方」,卻在大量湧入的遊客的影響下,發酵出不一樣的味道,就像原味酸奶發展出風味。
  • 「東方女兒國」-雲南瀘沽湖,一起走婚橋,徐徐踏步情人沙灘
    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他說的是:若有來生。我想,來生是對自己的一種寬慰吧。不要給自己這一生留下太多遺憾,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多出去看看這個世界。那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東方女兒國」吧。為什麼瀘沽湖被稱為「女兒國」?居住在瀘沽湖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著「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生活。
  • 你不知道的「走婚」和「女兒國」,都藏在雲南深處的一座小城
    ,在納西族摩梭語意為「山溝裡的湖」,又名左所海。情投意合的男女通過男到女家走婚,維持感情與生養下一代的方式。由於母系社會中由女性當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歸母家生養,生父會在滿月時公開舉辦宴席,承認彼此的血緣關係。
  • 「走婚」究竟是怎麼個「走」法?
    瀘沽湖,是小時候在地理課本上讀到的字眼。它給人的印象很直觀——面積58平方千米,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5米,透明度高達11米,湖水清澈蔚藍,是雲南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中國最深的淡水湖之一。在這裡,瀘沽湖盡情地表達著身處高原的痛快與情懷。也許正是因為這份與眾不同,才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擺脫一切拒絕一切,像中國古代的郎中一般,用情絲一根,為紅塵中的人把脈。
  • 現實中的女兒國,擁有獨特的「走婚」,被稱為最後的母系社會
    在四川省與雲南省的交界處,川滇共轄的瀘沽湖,這裡生活著世代棲居的摩梭人,由於其他們的民俗傳統,也被外界稱為「中國女兒國」。近年來,瀘沽湖旅遊就成了許許多多嚮往愛情和獵奇者前赴後繼的目的地其實,現在的瀘沽湖和曾經相比,變化還是很多的,二者其中唯一沒有變化的就是摩梭人依舊還保留著「母系社會」的基本特徵——崇拜女性。這也是為什麼世人稱這裡是「女兒國」。
  • 古老神秘的女兒國,這裡的草海有個走婚橋,「走婚」習俗延續至今
    瀘沽湖畔,有一個神秘的地方,也被稱之為女兒國。當然了,這個女兒國和《西遊記》裡的女兒國略有不同,《西遊記》中的女兒國,從國王到臣民都是女性,那麼,瀘沽湖邊上的女兒國,又是什麼樣的呢?他們延續著母系社會的傳統,也是中國最後的母系社會,他們沿著瀘沽湖居住,在大涼山鹽源縣的瀘沽湖草海附近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