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摩梭族走婚習俗

2021-02-17 關注生活

︱文藝︱休閒︱健康︱旅遊︱娛樂︱

瀘沽湖

  旅遊 - 不管去什麼地方,不僅可以讓人放鬆心情,品嘗各地的美食,欣賞沿途美麗的風景。不過,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學到地理、歷史知識,了解風土人情,增長見識,讓人學到很多東西。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是旅遊中的雙重收穫和享受。


瀘沽湖

  最近和朋友一行到雲南旅遊,來到了風景秀麗的瀘沽湖,除了欣賞美麗的景色之外,我們還深入到了當地少數民族鄉村,懷著好奇心情走進訪了母系社會 - 摩梭族的家庭,了解她們生活習俗。


摩梭族村落

   摩梭族的習俗就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終身在各自的家庭生活,男子只是在夜晚到女方家過夜,天不亮之前必須返回自己家,這叫「走婚」。


摩梭族院落門頭

  男女結合不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是偷雞摸狗,她們在生活、勞動中產生感情,相互結合是自由的,是兩廂情願。


走訪村民

  她們在約會之前,先定好暗號,否則不會給你開門。家庭裡姐妹多的,各有各的暗號,自己識別。


民村家中

  男女雙方,你不靠我養,我不靠你活,各自獨立。如果男女雙方感情不和了,可以另約其他異性,她們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


庭院

  所生子女屬於女方家庭成員,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父親是誰不重要,因為女方所生的才是自己的,舅舅擔負起父親的責任。


客廳

  男性們既不是名正言順的丈夫,又不是名副其實的父親,不需要對妻子負責任,對兒女盡義務,一生中男人想去想就去,想回就回,落個兩袖清風。


看孩子幹家務的男人

  生父與子女不在一個家庭生活,當然也可以去看望和關心子女的生活和成長。


孩子們

  走婚完全以感情為基礎,自由結合,不受門第高低、財產多寡、政治及宗教等多方面的影響,因而「情」隨自然,從未產生過情殺、情鬥,更不會牽涉到家庭和社會的紛爭等。


祖母

  走婚的結果是,一個家庭的長者最終是祖母,男孩出去走婚,不往回領孩子,女孩在家生孩子和撫養,循環往復。


摩梭族老人

  走婚是摩梭族自古以來的風俗習慣,至今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新中國成立後,沒有改變當地的這個風俗習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男女也走了出去,到各地學習工作和生活,部分人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習慣,實行一夫一妻制,領取結婚證。


走婚橋

「關注生活」深受各界朋友喜愛的頻道

精彩繼續

相關焦點

  • 在摩梭族「走婚」但不結婚,孩子父親不知道是誰,太荒唐了!
    作為旅遊業的一部分,這些古村落被許多遊客所熟知,許多人會去當地體驗它們不同的習俗。在這些村子裡,雖然習俗不同,但大多數都相當正常。但是有這樣一個村子,可以稱之為中國「最奇葩」的村子,男女不結婚,但仍然可以傳宗接代,原因是什麼?摩梭人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他們住在雲南麗江瀘沽湖附近。他們歷史悠久,各有特色。
  • 最後的母系氏族摩梭族:被惡意揣測的走婚習俗,背後是真正的平等
    不過,道聽途說往往會與事實有較大的出入,一些少數民族的習俗在傳播的過程中,漸漸被人誤解,甚至有人進行自我加工,對一些習俗惡意揣測,比如摩梭族的走婚習俗。最後的母系氏族摩梭族摩梭族並不在56個民族當中,是一個未識別民族,目前摩梭族人主要生活在雲南麗江的瀘沽湖畔,人口僅有5萬人左右。摩梭族也是目前為止最後的母系氏族,他們依舊保留著古老的母權制家庭形式。
  • 摩梭族走婚騙局的獨家揭秘
    摩梭族走婚習遠古習俗走婚是雲南和四川境內的少數民族摩梭人的習俗。摩梭人是中國唯一的母系社會,除了少數人因為要增加家庭勞動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沒有結婚這種制度。其實還是有一定科學與和諧性。走婚就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過男去女家走婚,維持感情和生養下一代的方式。
  • 兩頭婚興起,男不娶女不嫁,不就是摩梭族的走婚習俗
    因為這是一種最牢固的生存關係,關於兩頭婚我看很類似雲南瀘沽湖的走婚習俗。其實在中國這個習俗一直存在,那就是雲南摩梭族的婚姻儀式。她們就是「男不娶女不嫁」號稱中國現存的「女兒國」,至今還保留這個習俗。我曾經親身去過那裡,確實是母系社會,女人當家,各自家中的族長都是女性。
  • 報告文學 走進神秘的摩梭族
    無意間闖進了當地研究摩梭族歷史民俗文化的專家格則多吉家。格則多吉因為熱情好客,見識廣博而被當地人和遊客們尊稱為「摩梭博士」。吃完晚飯,熱情的多吉將我引到他家右邊一間紅房子裡,這就是摩梭族家庭裡老祖母居住的「祖母房」。我們圍在火爐邊,聆聽他娓娓道來摩梭族的故事……在這裡,我第一次了解了摩梭族獨特的火與家、生與死、走婚習俗、民族觀念等不為人知的真實故事。
  • 如果可以,摩梭族的「走婚」將是多少人的首選
    頌蓮摩梭族的「走婚」是目前人類最人性化的婚姻制度從麗江出發,山路崎嶇,原始的石子路蜿蜒盤旋,最開始的興奮和好奇被顛簸殆盡,我們頭暈目眩,因極度睏乏開始出現暈車症狀,翻越至山頂,大巴驀然停頓,司機大喊還有它的子民,女兒國的摩梭族人。如同到北京必去長城一樣,去過瀘沽湖,必談摩梭族的「走婚」。走婚習俗這是摩梭人最具代表性的婚俗,流行於永寧摩梭。女性和男性均不結婚,除非是家族需要女性繼後或男性勞動力才會娶妻或招婿。
  • 漫遊綺麗純淨的瀘沽湖探秘我國現存唯一的母系氏族摩梭人走婚習俗
    瀘沽湖景點主要有:大落水、走婚橋、洛克島、裡務比島、裡格島、安娜餓島、女神灣、女神廟、女神洞。 在這個風光綺麗的地方,居住著五萬餘名摩梭人。他們有自己本民族的語言,但是沒有文字。這個古老而神秘的民族,迄今為止還遵循著以母為尊,以女為貴,過著母系氏族的大家庭生活。
  • 21世紀的「女兒國」,中國現存的母系社會,是靠走婚傳宗接代?
    摩梭族的母系社會瀘沽湖畔的摩梭族在21世紀仍然保留著母系社會的形式,被人稱為「神秘的女兒國」,這也是摩梭族引起國內外學者廣泛關注的重要原因。在摩梭族的母系社會中,家裡的母親主宰著一切,女性在家裡有著至高無上上的地位。
  • 摩梭人的走婚
    早在初中時期,學習歷史知識時就知道摩梭族至今還是母系氏族社會形式,當時就非常的好奇,心中就夢想如果有一天能夠到瀘沽湖摩梭人的家園去現場了解那該多好啊!但條件不允許,只能將夢想埋在心裡。到達鹽源縣城已經是將近晚上八點左右,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正好有一位摩梭族女士和我們一起坐車回瀘沽湖的家中
  • 中國這個奇特民族,13歲舉行成人禮,此後有資格「走婚」
    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是中國一個奇特民族,13歲舉行成人禮,此後有資格「走婚」,一起來看看。這個民族叫做摩梭族,生活在美麗的瀘沽湖畔,當地民風淳樸擁有自己的民族語言。這裡自然風光秀美,用山清水秀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所以滋養出來的姑娘個個水靈動人,遊客來這裡旅遊的時候忍不住多看摩梭族姑娘一眼。
  • 雲南高原上古老「女兒國」,中國僅存母權體系,驚現「走婚」體制
    」婚嫁方式,各種習俗都源於比較古老封建的原始社會,種種跡象的呈現神似或媲美電視劇中的「女兒國」,這個古老的民族就是聚集生活在瀘沽湖畔的摩梭族!「活化石」,他們族人沿用的是「男不婚女不嫁」的「阿夏走婚」的傳統民俗制度,被外界的多數人認為是「東方女兒國」!
  • 走全長300米的走婚橋
    摩梭族的走婚橋瀘沽湖畔的摩梭人在男不婚女不嫁的時候,走婚橋是摩梭人約會的地方,走婚橋橫跨草海連接村莊,為男女提供了約會的通道,傳說和心愛的人手牽手在走婚橋走過可以一輩子幸福,走婚橋全長三百多米,摩梭人認為:有對象的人,走在橋上不能走到頭,走到頭意味著幸福到頭
  • 兩省的交界地帶,是摩梭族的聚集地,這裡堪稱「世外桃源」
    地理位置的隱秘性以及居住著摩梭族人,說這裡是一個世外桃源簡直是不為過。瀘沽湖在最近幾年以來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裡,是什麼讓它出名了?廣為人知的親愛的客棧拍攝地,就是這美麗的瀘沽湖。由於這部綜藝節目的火熱,讓更多的人們看到了如此朦朧美的瀘沽湖。不少人聞名而來,而小林因此也在七月份的時候來到這裡一探究竟。
  • 瀘沽湖走婚橋:本為土司打仗所用,成了摩梭族阿夏走婚的浪漫步道
    圖為瀘沽湖東南角「草海」上的走婚橋,遊客拍照留念。成年後即有資格走婚,但一般在16歲後才開始走婚,不少摩梭女男更推遲至20歲後才首次走婚。由於地域上的差異以及與外人接觸的程度不同,所以不同地區的摩梭人在婚姻習俗上會有所差異。
  • 神秘的雲南四川地區,男不娶女不嫁,婚姻全靠飛簷走壁的走婚風俗
    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傳統婚禮的習俗不僅大大簡化了,還有更多的年輕人選擇舉辦西式婚禮。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還保留著非常傳統且特色的婚俗。來體驗一下他們神奇的"走婚"風俗吧。揭開摩梭人的神秘面紗"走婚"這一習俗,是摩梭人非常具有代表性和民族特色的婚俗。摩梭族是雲南納西族的一個分支,與藏族摩梭人並沒有太多的淵源。但是由於大都信奉藏傳佛教,雲南摩梭人吸收了一些藏族佛教文化。
  • 坐豬槽船遊瀘沽湖,跟彝族大叔聊天,去草海體驗走婚橋
    我說她不是摩梭族的公主嗎?大叔大笑,現在哪裡還有公主,她就是個普通摩梭族女人!我問摩梭族還是走婚制嗎?大叔說以前是,後來新中國成立後推行一夫一妻制,工作隊住在村裡做工作,說要移風易俗破除陋習,不讓走婚,現在這裡遊客多了之後,又提倡走婚了。我問有沒有走婚的?
  • 現實中的女兒國,擁有獨特的「走婚」,被稱為最後的母系社會
    現在的摩梭人只有不到5萬人,在這短短的十年間,摩梭人的人口數量已經有了大幅度增加,但是他們卻沒有明確的民族劃分,也沒有摩梭族這個說法,他們是一群未被分配的民族。幾百年以來,他們一直生活在瀘沽湖的一個小村莊中,他們所住的房屋都是自己弄木頭搭建的,在那裡很少能看到磚頭水泥搭建的房屋。
  • 神秘的瀘沽湖摩梭族,當今仍然存在的母系氏族社會風情
    瀘沽湖周邊主要居住著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沿岸居住有蒙古族7種民族,約1.3萬人,以蒙古族為主,不是「摩梭族」,中國56個民族中沒有「摩梭族」。瀘沽湖的女人摩梭族男女摩梭族走婚好美走婚橋也是在原來的坍塌老橋旁邊新修的,現在的瀘沽湖大部分還是實行走婚制度,只有少部分因為各種原因實行一夫一妻制,但我們可不要胡亂猜想摩梭人的走婚就是一夜情或亂倫的,她們也有當地的嚴格制度
  • 中國最後的母系氏族,這個民族就是摩梭族
    這個民族就是摩梭族,是我國納西族的一個分支。如今,我們的社會是父系社會佔主導地位的。子女通常隨父姓,但這裡恰恰相反。而在這裡出生的女孩也更受歡迎。而且這個名字的婚姻制度也很獨特,採取走婚制,也就是說女人沒有固定的丈夫,男人沒有固定的妻子。這個母系社會只有一個家庭,由祖母,母親和孩子組成。所以,這樣的氏族家庭沒有父親,每個女人成年後都會帶著心愛的男人回家過幾個浪漫的夜晚。
  • 瀘沽湖,走婚的女兒國
    除去景色美麗外,傳說中著名的「走婚」也在這裡。湖邊的居民主要為摩梭人,也有部分納西族和普米族同胞居住。據說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著母系氏族的婚姻制度。瀘沽湖,最出名的是它的地方習俗——走婚。走婚,母系文化的摩梭人所特有的古老的「婚姻」方式,也即男不娶、女不嫁,暮合晨離的一種「婚姻」形式。 摩梭族男女如果在聚會中一見鍾情、互有情意,他們便會在晚上「走婚」。夜幕降臨後,美麗的姑娘會在閣樓的窗戶下放上一隻梯子,那個有情義的阿哥就會心有靈犀地前來花好月圓,但是有一點,「走婚」的阿哥必須在天亮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