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公司,憑什麼可以那麼堅定的認為可以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騰飛呢?並且具備物業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和經營呢?還是回到開頭,讓「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吧!
上海段課程 人稱房地產界最強段子手的朱保全保總
北京段課程 激情洋溢的住建部房地產市場監管司物業管理處陳處
聖經新約中有一句話「Pay to Caesar what belongs to Caesar--and God what belongs to God」,直譯過來就是「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
這是本次易居沃頓北京段物業管理變革組的導師,來自住建部房地產市場監管司物業管理處處長陳偉,用來概括物業管理與社區經濟之間關係的精闢總結,小編深深的表示贊同。
那麼,什麼是物業管理?
不同主體眼中,內涵不同。
政府眼中,它是法規上的一種契約;
業主眼中,它是行使物權的方式;
物業企業眼中,它是基於業主、基於公共部分產生的專業化服務,是換取商業價值的商業活動;
開發商眼中,它又是售後服務,是母品牌維護的基礎。
不同時空背景下,含義也不同。
哲學告訴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於是,今天,在網際網路技術的衝擊下,在資本要素的盛行下,物業管理又在發生著異化:
物業服務企業變成了網際網路公司,經營線上線下的買賣;
物業服務企業變成了上市公司,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
物業服務企業甚至成了社區管理公司,談起了社會服務價值……
然而,陳偉導師告訴我們,中國人習慣問題導向,很少有人願意從基本的概念、定義、規律出發去分析問題,小編鬥膽概括一下,一切不講本源的分析都是耍流氓。
網際網路之於物業管理,為何?
究竟是APP還是管理工具的革命?
陳偉導師是個幽默的人,一句話詮釋了網際網路的根本意義和作用。他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沒有網絡把你我聯在一起」。
換句話說,網際網路最大限度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它的本質是促進信息對稱,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所以網際網路能顛覆的,是那些曾經信息不對稱的行業,當真實成本被挖掘出來,暴利就變得無所遁形。
網際網路的本質不是免費,而是拒絕暴利。
網際網路時代讓物業具備了四大優勢:
第一,最為靠近業主客戶,解決了交易信息的不對稱;第二,最為靠近一線員工,解決了管理信息的不對稱;第三,最為靠近管理數據,解決了經營信息的不對稱;第四,最為靠近真實成本,解決了成本信息的不對稱。
四大優勢發揮的過程中,物業企業通過全程管理、實時管理、精確管理以及全員管理,可以有效的實現效率提高,如扁平化管理,減少管理中間環節,實現快速反應;成本降低,真實成本的發現,通過分包,網上競價;溝通促進,點對點、面對面、及時性、全面性的促進溝通以及形象改善。
很多物業企業,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瞬間迷失方向,受夠了長期人工成本不斷上升、物業費調價難等各種磨難之後,以為APP能讓物業企業換個活法,提高些生活質量,甚至可以上個市,從此改頭換面了。不然!
網際網路的專業價值到底在哪裡?
第一,物業設施管理。萬科物業一直都在強調,物業管理的本質是建築物的設施設備管理,是建築物的周全保養,網際網路大數據,讓這一管理更為便捷和精細,例如萬科的睿服務2.0中提到的戰圖,每個路燈都有一個二維碼,業主如果發現某盞路燈發生故障,可以通過掃碼及時報修。
第二,物業資產管理,通過網際網路大數據說話,撮合交易。
第三,客戶關係管理。很多物業企業做APP,都在號稱挖客戶的需求,但你是否做到真正的極致呢?
小編這次有幸考察了龍湖物業,「善待你的一生」作為龍湖slogan,體現到每個細微。龍湖之於客戶的創新服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首先,強調對人的服務,從7個感覺切入。
居家安全是最為關注的,保安敬禮不簡簡單單只是禮儀,更說明每個進出的人時時被關注,是一種尊重;環境優美;當周邊配套不是很成熟的事後,關注社區配套(理髮店、乾洗店、菜場、便利店),相對就讓業主滿意了;當業主入住2年相對穩定其後,更關注社區文化活動,鄰裡社交,對物業的保值增值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其次,對客戶需求進一步識別。
通過一套體系,即業主群體研究——》項目周期理論——》報事投訴分析(95%以上解決率)——》深度訪談——》滿意度調查
最後,基礎上對客戶進行分級管理。
按照項目生命周期,業主與龍湖接觸整個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感受,進行分級管理。例如,單相思階段,即客戶買房之前,這一階段並不了解客戶對物業的畫像是怎麼樣的——》熱戀期,客戶對房屋很期待,與其讓客戶偷偷溜進來看,不如大方開放日,與業主互動,最終可能會發現與最終交房有差異,這就是物業介入的價值——》穩定期,社區文化促進鄰裡交流。
第四,客戶行為管理。往往這一管理最容易被忽視,但也最不能被放過的,因為業主是互聯互通的,一部分業主的行為是很容易對另一部分業主的行為產生影響,很多小區業主對房屋的亂改亂建,甚至一些對物業的群體性事件,往往都是由此產生,這種影響的兩面性,需要物業對客戶的行為進行正面引導。
所以,如果沒有真正認識網際網路對物業管理的專業價值,我想這些物業都在「網際網路+」的路上耍流氓,當真正認識之後,我們才能繼續探討。
是商業模式的變革嗎?
這是個疑問,起碼,在現階段,至今沒有哪家公司顯示出絕對的、成功的模式。陳偉導師說,是轉型還是轉行?核心看產品。如果產品變化了,就是轉行;沒有變化,就是轉型?
目前市場上,似乎還真存在兩派:
一派,繼續走服務路線,以萬科、龍湖為代表,始終堅持物業的本源是對設施設備的管理,是對人的服務,從前如此,網際網路時代之下,仍然堅持;
另一派,轉而投身油鹽醬醋,以免物業費為由,刺激社區商品交易,看上去產品已發生變化。
然而,油鹽醬醋派,你以為你已跨界打劫,但是說實話,還真不具備這個能力!
O2O的本質是物業資源的開發和經營。
物業資源包括什麼?
線上的數據和線下的支撐,你搞定了麼?或者說,你真有你吹噓的那麼牛?非也,非也!
都在說線上數據多酷炫,今天物業公司手上拿到的客戶數據是什麼樣?客戶的姓名、年齡、一家幾口、房產信息等,這些就足以搭建社區O2O的平臺?人是變化的,需求也是變化的,變化的都是不可靠的,而恆定的需求,其實還是公共部分的維護!
再說線下的支撐,都在說最後一公裡,門關著不讓人進,隨之而來配送、糾紛處理、風險分擔等,目前來說物業仍然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法。
結語:
那麼,物業公司,憑什麼可以那麼堅定的認為可以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騰飛呢?並且具備物業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和經營呢?還是回到開頭,讓「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吧!
專業的事情就應該交給專業來做,物業公司仍然要堅持物業的本源與邊界,而真正可能成功的,應該會是哪些懂得分業經營的企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