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這句話出自《瑪竇福音》(馬太福音)22章15-22節,本來的問題是一個二難選擇。在《馬爾谷福音》(馬可福音)第12章13-17節也有相同的描述。
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一個歷史:當時的猶太人並不是一個「自由」的民族,相反,他們是統歸羅馬人管轄的。但是,猶太人十分珍視自己的民族身份,在猶太教的聖殿內,仍用他們固有的貨幣。而在聖殿以外,迫於法令,應當用當地政府的貨幣。所以上捐納稅,以及民間流行的貨幣,都是羅馬錢幣。
於是,當時十分討厭耶穌的法利賽人就夥同黑落德黨人,用這個問題詰問耶穌:「給凱撒納丁稅,可以不可以?我們該納不該納?」這是一個陷阱:如果耶穌答說可以,猶太百姓必認為耶穌是個賣國賊,對他產生反感,他們便可乘機向他進攻;如果耶穌答說不可以,在場的黑落德黨人,即刻可下手逮捕他,因為他出言違反政府,主張人不應給政府納稅。
於是,耶穌看破他們的惡意,就說:「假善人,你們為什麼要試探我?拿一個稅幣給我看看!」他們便遞給他一塊「德納」。在羅馬帝國內通行的銀錢,一面刻有在位帝王的肖像和名號,一面鐫有其他象徵的圖案。當時在位的皇帝,乃是奧古斯都提庇留凱撒。
耶穌就問了,「這肖像和名號是誰的?」他們回答說:「凱撒的」。於是耶穌就對他們說:「那麼,凱撒的,就應歸還凱撒;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
如果同樣的問題拋向沃爾沃或者吉利,他們的公開回答會是一致的,但是私底下是怎樣的心理活動,那就不得而知了。
5月10日,吉利汽車(杭州灣)研發中心全面啟用暨吉利正式發布「iNTEC人性化智駕科技」技術品牌,並將每年的5月10日設為吉利汽車技術開放日。「作為吉利汽車技術開放日具有象徵意義,它不僅意味著自主品牌的崛起,而且代表吉利進入了品質技術的時代。」(顏光明語)
的確,所謂的技術開放日,是個舶來的概念。這如同汽車一樣,不論怎麼看,它的源頭還是來自西方,包括意識形態在內,都無法否認。所謂的技術日,或科技日,全都不過是產品技術的傳播手段,變相的實力表達。然而,顏光明先生對吉利也搞技術日的第一反應是,「難道這也是在趕時髦,步老外的後塵?」
不光是顏光明先生會這樣認為,公眾在面對吉利杭州灣研發中心啟用這樣的節點,是想看到在外形設計有較大提升之後的技術吉利,但是對其是為了營銷,還是真的有實力去展示,是心存疑問的。
在發布會現場,對于吉利的吉利汽車技術開放日與國家品牌日重疊,是否是有意為之?吉利汽車集團總裁、CEO安聰慧否認說:「我們的活動準備了很久,之前不知道有國家品牌日在這天。」對此,安聰慧自然是賣了個關子。
不過,安聰慧在發布會上用官方語境談過去與未來:「我們經歷了初創時期的一窮二白和懵懂無知;經歷了第一次轉型時期的壯士斷腕和撥雲見日;經歷了國際併購後的資源整合和理念突破,整個創業、創新過程波折起伏、艱辛異常。……今天,我們初心未改,明確了『自主突破創新,融合全球智慧,掌控核心技術』的研發戰略,並將堅定地執行下去。這將成為我們到2020年實現年產銷200萬輛、進軍全球汽車企業前十強的重要支撐。」
雖然吉利汽車(杭州灣)研發中心承載了吉利200萬輛年產銷的未來,但是現場記者的手機被暫時保管,雖然無法呈現出吉利的全貌,但是吉利的家底也足以讓人點讚。
汽車有文化在現場看到,這一中心由整車研究院、汽車動力總成研究院、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汽車創意設計中心構成,擁有國內目前先進的研發技術中心、整車試驗中心、動力總成試驗中心、整車試製中心及其生活配套措施,集設計研發、試驗試製、質量控制、供應商協同開發於一體,能夠進行汽車關鍵零部件試驗和總成試驗,新能源電機的性能試驗、底盤耐久試驗、整車分析評價、結構研究及測量等。
「目前,國家這這一項目補助2000萬元,但是我們投資了幾個億。我們爭取在五年內超過沃爾沃。」現場解說工作人員信心滿滿地說。
這既是展示了吉利的家底,也是對于吉利底氣的鼓吹。官方資料顯示,吉利業已形成杭州、寧波、哥德堡和考文垂四個研發中心,以及上海、哥德堡、巴塞隆納、加利福尼亞四大造型中心的強大研發體系,研發人員超過1萬人。其中僅吉利整車試驗中心就佔地面積近3萬平米,擁有NVH實驗室、新能源零部件試驗室、電子電氣實驗室、材料實驗室、排放試驗室等,能進行整車耐久、液壓伺服、排放性能、材料試驗。各實驗室儀器、設備、環境條件均滿足產品檢測工作的要求,所有管理與檢測人員均經過專業技術培訓。
「在研發上我們同時開發4個平臺,十幾款發動機。」據動力總成試驗中心介紹,這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動力總成試驗中心,僅技術人員就有300多人,涵蓋整個動力總成,包括排放和混動及零部件的試驗測量等,擁有68間實驗室。「兩年之後我們的製造水平就能超越目前的豪車水平。」據新車試驗中心介紹,他們試製的新車都是在高度柔性化下的精益製造,完全拷貝了沃爾沃的生產工藝,車身技術達到了世界最先進的水平(單班年試製能力2400臺)。
從2003年吉利白手起家到建立臨海最初的研究院開始自主開發整車、發動機、變速器;從2010年杭州臨江研究院建成,與沃爾沃的協同效應為吉利汽車的技術創新注入全球化的視野和標準到2013年,吉利歐洲研發中心(CEVT)成立,吉利與沃爾沃聯合開發基礎模塊化架構CMA,確保吉利汽車在未來10年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優勢。
凱撒的歸凱撒,沃爾沃的歸吉利,這並不矛盾。因為吉利和沃爾沃如今互相纏繞,幸其品牌沒有硬碰硬,還是好事。而且,這是吉利帝國的家務事,就暫不過多評價了。
2016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1052.86萬輛,同比增長20.50%,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19%,佔有率比上年提升2個百分點。今年第一季度中國中國品牌乘用車累計銷售272萬輛,同比增長6.5%,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5.7%中國汽車品牌在產品品質、銷量、市場佔有率和消費者口碑不斷提升,中國汽車品牌的工作重點將轉向技術競爭、品牌競爭,走向世界舞臺是必然的趨勢。而吉利研發中心的啟用,展示了吉利的實力。
目前,汽車產品加快向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和網聯的方向發展,汽車正從交通工具轉變為大型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乘員、車輛、貨物、運營平臺與基礎設施等實現智能互聯和數據共享。汽車生產方式向充分互聯協作的智能製造體系演進,產業上下遊關係更加緊密,生產資源實現全球高效配置,研發製造效率大幅提升,個性化定製生產模式將成為趨勢。
資深媒體人顏光明先生認為:「吉利技術日釋放出強烈的信息,即吉利的產品已經擁有了自己的造血功能,而且是站在全求化和國際化基準上的突破,並為自己的產品找到了創新的靈魂。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說,「當自主品牌技術上去了,合資品牌自然就會下去。」吉利汽車集團到2020年實現年產銷200萬輛目標,進入全球汽車企業前十強,同時成為最具競爭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國汽車品牌,對於這一目標,吉利需要在產品規劃、技術研發、造型設計、生產製造、營銷服務、品牌塑造等環節不斷深化精品車戰略,持續提升體系競爭力,完善產品譜系,創造品牌價值。
吉利宣稱:在人工駕駛技術方面,吉利的「iNTEC人性化智駕科技」是融合全球智能科技而構建的汽車駕乘技術解決方案,涵蓋了高效動力、人本安全、智能駕駛、健康生態、智能互聯等五大技術模塊。「iNTEC」技術品牌不僅代表了吉利汽車技術研發的戰略指向,彰顯出吉利汽車技術創新的硬實力和自信,同時也展示了中國品牌以技術創新把握行業話語權。
前路漫漫。不過,沒有人否認吉利汽車進入了發展快車道,博瑞、博越和帝豪GL和帝豪GS競爭力凸顯。今年前4個月吉利總銷量達365308輛,同比增長94%,已具合資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