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晚間,去年年中時步入「仙股」行列的萬達酒店發展(00169.HK)公布了2018年的年度業績。令人驚喜的是,公司終於終結了四年虧損扭虧為盈。不過,即便今日高開收漲,卻仍然沒有擺脫仙股的命運。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終結四年連虧
萬達酒店發展公告,2018年年內,來自持續經營業務之收益約為10.19億港元,同比增長55.37%。報告期內,實現溢利8.32億港元,去年同期為淨虧損3.79億港元。歸屬母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7.66億港元,去年同期為淨虧損2.85億港元。
收益增加主要是由於下列各項所致:物業銷售收益增加1.53億港元,主要來自桂林項目餘下存貨;來自萬達酒管(香港)訂約管理之新酒店項目的酒店設計及建設管理費收入增加約1.40億港元;酒店管理費收入增加約6060萬港元,主要受新開業酒店及所管理酒店達致較佳營運表現所帶動。
報告期內,集團持續經營業務的分部溢利減少至約6560萬港元。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約為2320萬港元。事實上,在此盈利之前,萬達酒店發展已經是連續四年虧損。
截至2018年末,公司完成收購萬達酒管(香港)所有已發行股份,總代價為8.78億港元。因此,收購完成後,萬達酒管(香港)成為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公司收購萬達酒管(香港)被視為同一控制下的業務合併,原因為彼等各自之中間控股公司均受萬達香港共同控制。
輕資產與去槓桿
2018年成了萬達減重、甩賣資產最頻繁的一年。這一年,萬達清空了英國、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多處海外資產,並將絕大多數業務放回國內,又進行新的調整,將萬達集團劃分為商管、文化、地產、金融四大集團。
萬達酒店發展的年報顯示,2018年,該集團繼續執行去槓桿化策略,並逐步採用較輕資產之業務模式,以取得穩定進展。為此,集團已完成若干物業項目的出售。
事實上,早在2017年年報中,萬達酒店就表示,將致力執行去槓桿化策略,並逐步採用輕資產的業務模式,兩項戰略舉措均取得穩定進展。
目前看來,輕資產和去槓桿卓有成效。萬達酒店發展此前的業務包括英國倫敦、歐洲大陸及西班牙馬德裡、美洲大陸及美國芝加哥、澳大利亞、中國桂林萬達廣場項目及中國福州恆力城等。
這一平臺在今年也是頻繁出售資產,海外資產已經出售殆盡,目前還持有恆力城剩餘物業、以8.78億港元從萬達香港手中收購的萬達酒店管理(香港)公司,以及與萬達香港合資擁有的,位於桂林市的一塊土地。年報顯示,來自海外的收益大幅縮減,成為營收中很小的一部分。
而據媒體報導,近年來,萬達在15個月時間內減掉了2158億元負債,較2017年6月總債務減少了約三分之一,境外地產員工不足10人。在經歷了海外大甩賣之後,萬達在國內甩貨力度也十分驚人。被王健林視若珍寶,親手抓的萬達文旅項目被全部出售。
輕資產和去槓桿的力度從此次萬達酒店的年報中可窺一斑,截至2018年年末,萬達酒店發展集團分別錄得總資產及總負債約123.33億港元及912萬港元。不到1000萬港元的總負債,對於萬達來說幾乎相當於「0負債」了。
叫停重組事項
2018年12月28日晚間,萬達酒店公告稱,與新控股公司(萬達投資,王健林全資控股)已互相同意終止轉讓控股權。
公告顯示,萬達海外與新控股公司並無就擬議轉讓訂立任何確定性買賣協議,亦無將萬達海外股份轉讓予新控股公司,且上述各項將不會對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整體現有業務營運及財務狀況構成任何重大影響。
這個時點,距離雙方擬議重組剛剛過去一年。
根據當時的雙方籤署的一份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意向書,萬達海外擬將其約30.55億股普通股股份,約佔萬達酒店全部已發行股份之65.04%,轉讓予新控股公司,每股1.20港元。
此外,還有一個替代方案,即萬達海外(其主要資產為控股股份的實體)的股份可能轉讓給新控股公司,而總代價將與出售控股股份相等。
實際上,萬達海外、萬達酒店及新控股公司均由王健林及其家族實際控制。
擬重組之前,王健林持有大連萬達商業53.68%的股權,大連萬達商業則通過萬達香港——萬達地產投資——萬達海外間接持有萬達酒店65.04%的股份,按此推算,王健林間接持有萬達酒店34.91%的股份。而如果成功重組,萬達海外的股權直接轉給王健林全資持有的新控股公司,王健林則將最終持有萬達酒店65.04%的股份。然而,這一切都在一紙公告面前化為泡影。
展望未來,萬達酒店發展指,於出售倫敦項目、黃金海岸項目和雪梨項目,以及注入萬達酒管(香港)後,集團在業務轉型的策略重點將放在收費業務,以透過下列舉措改善現金流量及降低槓桿率:
1. 繼續將先前的物業投資項目變現。餘下的芝加哥項目仍處於施工階段,按當前市場水平進行之潛在出售有助於變現投資價值及減少當前及未來債務;2. 利用公司的酒店管理專業知識(即酒店設計、施工及運營管理等)令集團發展酒店業務;及3. 透過成本控制及具針對性的營銷,改善恆力城及桂林項目的營運效率,同時評估對該兩項資產的未來計劃。
集團將繼續以審慎的態度尋求收益優厚的投資機會,進一步擴展集團的收益來源,提升集團的盈利能力,追求股東的回報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