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金龍魚:市值超千億營收超兩個茅臺,卻被外資控股

2021-01-20 創業邦

圖片來源攝圖網

編者按:本文來自財經無忌,作者韋航,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1981年10月,華語樂壇的小甜甜鄧麗君很傷心。

原本鄧麗君與馬來西亞富豪之子郭孔臣就要喜結連理,但因為過不了郭家祖母那一關而告吹,以至於鄧麗君摸著自己的戒指痛哭流涕。

自古明星嫁入豪門就很艱難,但鄧麗君這樣的巨星都拒之門外,那麼郭氏家族是什麼來頭?

在中國,你可能不知道郭鶴年,但你一定知道金龍魚(300999.SZ),柴米油鹽醬醋茶,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細分賽道裡總會產生巨頭。

而郭氏家族就是金龍魚背後的掌控者,9月25日,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金龍魚)開啟申購,按照發行價25.7元和總股本54.22億股粗略估算,金龍魚上市後估值約1393億元,位列創業板市值第6位。

隨著它的上市,超過創業板一哥寧德時代也很有可能。

那麼營收超過兩個茅臺的金龍魚,是如何練成的呢?

東南亞富豪的異類

在東南亞教父級的商業大亨中,郭鶴年是一個異類。

郭鶴年出生在馬來西亞新山的一個華商家庭,其父郭欽鑑祖籍福建福州,1909 年就隻身來到南洋闖蕩,為生活四處奔波。

當時,郭欽鑑的四哥郭欽仁已經在新山創辦了一家「東升公司」,專營大米、大豆和糖的生意。

由於郭欽仁身體狀況欠佳,逐步把東升公司的經營和管理權交給郭欽鑑、郭欽端和郭鶴青三人。

一段時間後,郭鶴年發現大米價格波動小,難有高利潤,還是讓給潮汕人去做,比如李嘉誠就擅長記住客戶家米桶的深淺。

白糖的價格經常有劇烈的變化,因為白糖需要運輸五六周的時間,一旦市場缺糖,價格就會飛漲。

於是將白糖作為家族生意的重點,那是可想而知的。

1958年,日本三井公司用化肥從印度換來3萬噸白糖,於是郭鶴年統統全部拿下,但沒想到當時中國突然急缺外匯,從國內市場擠出3千噸白糖出口馬來西亞,由於郭鶴年有成本優勢,負責出口的中糧公司與之合作,將銷售業務轉交給他,那時的他並沒想到中糧日後會成為競爭對手。

隨著馬來西亞獨立,1959年郭鶴年與馬來聯邦土地發展局合資,在檳城創辦了馬來西亞第一家煉糖廠,即馬來西亞糖廠。在短短幾年內,他就控制了馬來西亞的蔗糖業,獲得了巨大的利潤,被人們譽為馬來西亞「糖王」。

在白糖業取得輝煌成就之後,郭鶴年一鼓作氣地向其它眾多領域進軍,走上了多元化發展的道路。

從糧食及副食品加工業,到模板廠、房地產業、航運業,郭鶴年建立起一個龐大的企業王國。

1971 年,郭鶴年投下1億馬幣,在新加坡將自己的酒店品牌——香格裡拉推向實踐。

1974年,郭鶴年在香港成立嘉裡控股有限公司,這是其發展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中國香港業務超過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隨後郭鶴年投資建設九龍香格裡拉酒店。

1977年,中國尚未啟動改革開放,郭鶴年就飛往北京,進行酒店項目考察。

1982年,嘉裡集團將杭州飯店翻新成香格裡拉酒店。酒店地產逐漸成為郭鶴年現金溜奶牛,隨著郭鶴年在香港地產最低潮的時候,大肆收購,等到樓市牛市來臨,他早已賺的盆滿缽滿。

從白糖起家,再到進軍地產酒店,郭鶴年踩中了時代的階梯。

糧油巨頭的崛起

2007年11月10日,星期六,重慶,李秀珍早上匆匆出門,趕往附近的家樂福,但很快發現,他來晚了。

不少人手裡都拿著特價廣告單,一款5升裝的菜籽油只要39.9元,排隊的人群達到了數百人,搶購的風潮導致了踩踏,更有三個人命送當場。

這款菜籽油的廠商正來自於郭鶴年的公司,益海嘉裡。

做食用油生意,出自郭鶴年的侄子郭孔豐的建議。

1986年,郭孔豐註冊了金龍魚商標,開始在馬來西亞銷售金龍魚牌小包裝油。在嘗到甜頭後,他將業務擴展到了越南,中國等國家。

當時中國還是統購統銷制,國內是散裝的二級油,質量並不好,郭孔豐官抓住機遇生產小包裝油,成立精煉廠。

之前與郭氏家族有過合作的中糧集團,有著不少生意往來,於是兩家一起成立了南海油脂。

當時,中糧擁有47%的股權,嘉裡糧油擁有33%。

油脂加工是敏感行業,沒有中糧引路,嘉裡集團很難進入這個領域。1991 年,中國第一瓶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在深圳誕生,並走進了千家萬戶。

隨後嘉裡集團自覺羽翼已豐,希望甩開中糧自己單幹,金龍魚是郭氏的品牌,而中糧根本沒有收益。

1995年,中糧成立福臨門等品牌,想與金龍魚分庭抗禮。也就是在這一年,油脂加工列入乙級限制外商投資項目。

2001年,中糧與郭氏集團分道揚鑣,轉讓價為3.8億港元,不僅沒有賺頭,還落得500萬虧損。

離開中糧,金龍魚似乎甩開膀子大幹了一場。

2001-2002年,金龍魚在秦皇島、周口、防城港、連雲港和煙臺的五家油籽壓榨及食用油精煉廠投入運營。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金龍魚在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擁有65 個已投產生產基地。

2016-2019 年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由 1334.94 億元增長至 1707.43 億元,複合增速 8.55%;歸母淨利潤由5.11億元增長至54.08億元,複合增速119.6%。

金龍魚銷售收入主要來自於中國大陸市場,2017年至2019年,公司在中國大陸的營業收入佔 總營業收入比重保持在 96.9%左右。

作為國內糧油行業龍頭,金龍魚三個主要產品銷售市場份額行業第一。

根據尼爾森數據,2016至2019年,金龍魚在小包裝食用植物油、包裝米現代渠道和包裝麵粉現代渠道市場份額排名第一,2019 年市場份額分別為 38.4%、18.4%和 26.7%。

從金龍魚的營收結構來看,2016-2019 年公司廚房食品和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產品銷售收入 佔公司營業收入比重均超過 99%,其中廚房食品營業收入穩定增長,佔營業收入比重保持 在 61%左右,毛利貢獻均超過 70%。

從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來看,2017 年公司毛利率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廚房食品原材料油脂價格在 2017 年初處於高位;另一方面, 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產品原材料大豆,其價格在 2016 年下半年處於上升趨勢,公司提前 備貨,高價購入原材料,導致成本上升,毛利率下降。2018 年、2019 年公司毛利率穩步回升。

糧油行業競爭激烈,金龍魚地位舉足輕重,以中國大豆壓榨為例,2019 年,中糧與益海嘉裡分列中國大豆壓榨產能排行 1、2 名。中糧與益海嘉裡作為行業龍頭,互為彼此的主要競爭對手,

2018年中糧的壓榨產能、精煉產能和小麥 加工產能分別為 1569 萬噸、574.6 萬噸和399.1 萬噸,而益海嘉裡的三項產能分別為 2193 萬噸、1058 萬噸和 591 萬噸,均遠超中糧,佔據相對優勢。

糧食加工行業存在「本大利薄」的特點,金龍魚必須達到一定產量實現規模經濟以應對激烈的行業競爭。

爭議金龍魚

不談金龍魚的外資身份,金龍魚也一直伴隨著爭議。

1991年,第一瓶金龍魚調和油下線,當時填補了市場空白,很快成為市場第一品牌,至今仍然穩穩坐在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

現有的調和油產品,多數只在瓶身包裝上標註原料成分,不標註各成分所佔比例。是否要標註成分比例,目前沒有強制性國家標準要求,有心的企業將這一話題運作成為獲取市場份額的「利器」。

2002年,從央視到地方,到處都在播放金龍魚的廣告,1:1:1的宣傳語卻引發一場一桶油的戰爭。

在調和油出現之前,中國人的味覺中並沒有這種味道。金龍魚官方稱之為有思想的調和油,從調味升級為健康。

食用油是個產品同質化很高的行業,儘管金龍魚的宣傳效果不錯,但重在產品的1:1:1,卻忽略了產品本身的0.27:1:1的三種脂肪酸比例,不過,其字體非常小,不容易辨認。

8月到9月,北京、成都、南京的消費者向工商投訴,金龍魚第二代調和油宣傳的健康新概念,與脂肪酸比例不符,這又誤導的嫌疑。

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專業分會副會長李志偉對目前的食用油進行了點評,得出的結論是,長期食用單一的菜籽油、橄欖油、紅花籽油、大豆色拉油和花生油,會引起營養不均衡。

新聞媒體開始介入,金龍魚似乎被人揭短,金龍魚1:1:1廣告被要求暫停播出。

生產企業嘉裡糧油董事總經理李福官首次面對媒體報導「金龍魚廣告涉嫌虛假」表達看法:「1比1比1是我們在膳食脂肪酸方面倡導的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它其實來源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世界糧農組織(FAO)的權威推薦值,0.27是金龍魚調和油提供的飽和脂肪酸。因為一個技術性的、學術性的文章演變為一場商戰其實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外界猜測「金龍魚涉嫌虛假廣告事件」是由金龍魚的競爭魯花幕後操作時,操著濃重山東口音的孫孟全先是發出勝利者的微笑,然後謹慎地表示,這個事情不能說太多。

但他坦承,這兩天在一些報紙上刊發的中國糧油學會「怒斥金龍魚」的聲明一部分是魯花出錢做的,一部分是學會自發做的。也許是怕引起更多的懷疑,孫孟全表示,他們這一行為得到了中國糧油學會的許可。

中國食用油的營養標準之爭長期存在,2006年,郭鶴年將糧油資產交給其侄子郭孔豐打理,與郭孔豐控制的益海合併,合稱益海嘉裡,劃入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豐益國際,金龍魚品牌由豐益國際擁有。

豐益國際此前分別在1993年和2003年兩度入股魯花。

調和油、大豆油當時是豐益國際主攻的領域,花生油在山東市場很受歡迎,但是其他地區的消費者對此興趣缺缺,是區域性很強的品種,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兩家相安無事。

當魯花希望向全國市場擴張時,矛盾必然產生並且尖銳。

這也側面反應出眾多的的糧油後期之秀,都在盯著老大金龍魚。

作為益海嘉裡最大的競爭對手,中糧集團本著你推出什麼品牌我就跟著出相似的產品,效仿益海也實施多品牌戰略,與金龍魚相對應的企業核心品牌是福臨門,而為了匹配香滿園等輔助品牌而打造的則是五湖和四海。

不難推測出福臨門的品牌戰略也是涵蓋全部油種,目的是和金龍魚面對面打陣地戰。

魯花依舊獨樹一幟,並不刻意跟風,一方面堅持只做「魯花」一個品牌,力求只在花生油領域做到頂端,是集中化競爭策略的典型;另一方面繼續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不僅專注於食用油,更是在調味品上發展新型產業鏈。

如今,爭議的金龍魚要上市了,中國糧油戰爭或將繼續。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外資魚」攪動A股:首日市值3036億,1年營收頂兩個茅臺
    投資家網獲悉,金龍魚母公司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益海嘉裡)10月15日正式登陸創業板,股票代碼「300999」。上市首日,金龍魚較發行價25.70元/股,上漲117.9%,總市值達到3036億元,排在創業板第三位,離「一哥」兩步之遙。
  • 「巨無霸」金龍魚IPO來了,營收等於兩個茅臺,背後千億產業帝國曝光...
    9月16日,證監會發布公告稱,已按法定程序同意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金龍魚上市正式進入倒計時。據了解,金龍魚此次計劃募資138.7億元,是創業板有史以來募資規模最大的企業,且上市之後市值或達萬億。
  • 益海嘉裡金龍魚的外資A股「帳」
    2019年營收1707.43億元。這是什麼概念?2019年報顯示,貴州茅臺2019年營收888.54億元,伊利股份為902.23億元。換言之,益海嘉裡體量幾乎與伊利、茅臺之和相當。注重高成長、中小型企業的集資市場定位,讓背負千億營收、身處傳統賽道、穩紮穩打的益海嘉裡顯得有些突兀。以增長眼光審視,無論盈利能力還是成長性,益海嘉裡這條「金龍魚」成色都有待考量。由於食品工業的平民消費因素,益海嘉裡一直保持高收入、但低利潤現狀。
  • 首日市值超2600億,金龍魚或是下一個茅臺?
    10月15日,金龍魚在深交所創業板正式上市,開盤大漲90.51%至48.96元/股,市值一度突破2600億元,隨後震蕩回落,尾盤再度拉升,一度大漲140%。截至今日收盤,金龍魚大漲118%,報收56元/股,換手率高達71%,成交額超112億元,市值突破3000億元,位居創業板市值第三位。
  • 金龍魚一「躍」成創業板最大IPO 營收相當於兩個茅臺
    來源:《財經》雜誌金龍魚一「躍」成創業板最大IPO 營收相當於兩個茅臺 | IPO觀察從中意A股,到籌備港股,再輾轉衝刺內地創業板,金龍魚的IPO之路可謂一波三折,這一路的曲折與執著,已不止融資這麼簡單。
  • 金龍魚上市在即:營收抵兩個茅臺 下一個海天?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金龍魚上市在即,營收抵兩個茅臺,下一個海天?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8日電 (左宇坤)糧油一哥!創業板史上最大IPO!營收是茅臺的兩倍,伊利和蒙牛的總和!背後是「北京最牛房東」!這一系列金光閃閃的名號後面,都指向了同一家公司「金龍魚」。
  • 打新股有大魚:金龍魚營收比茅臺還高 包子第一股巴比食品也來了
    來源:中國基金報原標題:比茅臺收入還高 這周打新股有「大魚」!包子第一股也來了 來源:中國基金報本周(09.21-09.25)新股發行數量在此前幾周的基礎上大幅減少,不過新股所對應公司產品中,卻出現兩個在各大商超耳熟能詳的糧油食品品牌,一個是作為食用油的金龍魚,另一個則是巴比饅頭。
  • 上市在即,金龍魚的目標不應是「油中茅臺」
    金龍魚擬募資138.7億,上市後會是創業板融資規模最大的公司,市值將達到約1400億元;2019年營業總收入超過1707億元,也將成為創業板營收規模最大的公司。「油茅」稱號惹爭議金龍魚宣布要在創業板上市之初,由於其市場佔有率大、營收規模高,就被冠以「油茅」——油中茅臺的稱號,對其的宣傳也大多聚焦在「營收是茅臺兩倍的巨無霸」、「將成為下一個茅臺」。還有媒體稱,錯過了「醬茅」(海天味業)、「榨茅」(涪陵榨菜),千萬不要再錯過「油茅」。
  • 千億糧油巨無霸IPO定價終出爐 金龍魚遊進資本市場
    總市值近1400億根據公告,金龍魚擬發行5.42億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為10%。按此比例計算,金龍魚還未上市,總市值將達到1393億元。招股書顯示,其募資需求合計為138.7億元,將用於廚房食品項目,包括食用油、麵粉及綜合項目。
  • 金龍魚要上市了,老闆是馬來西亞首富,茅臺靠邊站?
    金龍魚的業績水平到底怎麼樣呢?這麼說吧,A股「最貴白酒」貴州茅臺(600519.SH)去年營收為772億元,還不及金龍魚的一半。而創業板市值排名前三的溫氏股份(300498.SZ)、邁瑞醫療(300760.SZ)、寧德時代(300750.SZ),去年淨利潤分別為39.6億元、37.2億元和33.9億元,被金龍魚甩出一大截。
  • 金龍魚IPO過會背後:一年營收堪比伊利茅臺之和,老闆是馬來西亞華人...
    來源:AI財經社文|AI財經社 仉澤翔編輯| 鹿鳴千億金龍魚「遊」進資本市場。營收=伊利+茅臺招股書顯示,益海嘉裡是由豐益國際間接控股,控股比例達到了99.99%。豐益國際是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跨國集團,也是世界五大糧商之一,由馬來西亞僑商郭鶴年創辦。
  • 上市三月大漲397%,市值超過6900億!金龍魚直追寧德時代 | 閩商觀察
    近期,股價節節攀升的除了寧德時代,還有「油中茅臺」金龍魚。  自2020年10月15日登陸創業板以來,金龍魚至今股價累計上漲397.28%,截止目前,金龍魚股價已突破120元大關,市值超6900億,僅次於寧德時代9400億元,位列創業板第二。
  • 3000億市值!糧油巨頭金龍魚上市,將成下一個茅臺?
    文/ 李惠琳 編輯/ 鄢子為 糧油界「巨無霸」金龍魚(300999)正式登陸資本市場。 10月15日,金龍魚在創業板上市,開盤價48.96元/股,截止收盤,股價為56元/股,漲幅高達117.9%,總市值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成為創業板總市值第三的公司,僅次於寧德時代和邁瑞醫療。 下一個茅臺?
  • 創業板市值第二大公司易主了!
    其中「創業板一哥」寧德時代漲超6%,金龍魚漲超5%,市值正式超過邁瑞醫療,坐上「創業板二哥」寶座。上市僅兩個月金龍魚躋身「創業板第二」12月21日,創業板指早間高開後持續拉升,全天大漲3.66%。其中金龍魚漲8.36%,不僅股價突破90元大關,創歷史新高,其市值更是打敗邁瑞醫療成為創業板第二,逼近5000億大關。相較之下,邁瑞醫療今日漲4.74%,報收396.00元/股,最新總市值為4814億元,以80億元市值的微小差距屈居創業板第三位。而這距離金龍魚上市僅過了兩個多月。
  • 剛剛,2500億巨鯨登陸創業板:年營收兩個茅臺,背後郭鶴年家族
    2020年10月15日,金龍魚的運營主體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海嘉裡」)正式登陸創業板。上市首日,金龍魚開盤價為48.96元,較發行價25.70元大漲超90%。截止發稿前,金龍魚市值達2521.04億元。憑藉「1:1:1」的廣告語,金龍魚食用油在國內市場稱得上是人盡皆知,甚至家中必備。
  • 李保芳這4年半:貴州茅臺市值漲超5倍
    來源:新浪財經3月3日晚間,貴州茅臺發布公告稱,原茅臺集團董事長李保芳不再擔任當前職務。原貴州省省委委員、貴州省交通廳廳長高衛東將成為千億茅臺的新掌門,任茅臺集團董事長。掌舵茅臺的幾年間,李保芳以其鮮明的個性推動了茅臺集團的一系列改革和發展,茅臺收入邁進千億規模、鐵腕理順渠道關係、平衡集團和上市公司的利益等更是被市場廣為所知。空降茅臺4年7個月 茅臺市值上漲超5倍此次茅臺集團換帥也頗為突然。
  • 萬億茅臺強勢翻紅,A股「核心資產」猛刷新高,大白馬到底...
    不過,這種強勢表演並沒有持續太久,截至午盤,三大指數再度翻綠,3000隻個股下跌,半日市場成交超7500億。當天盤中,基金抱團股出現了「冰火兩重天」格局。一方面,此前機構集體重倉行業新能源車、白酒集體遭遇大面積重挫,光伏龍頭隆基股份、「油中茅臺」金龍魚盤中大幅跌超4%以上,這些千億龍頭股深蹲猛烈。
  • 萬億茅臺強勢翻紅A股「核心資產」猛刷新高大白馬到底有沒有「泡沫...
    不過,這種強勢表演並沒有持續太久,截至午盤,三大指數再度翻綠,3000隻個股下跌,半日市場成交超7500億。當天盤中,基金抱團股出現了「冰火兩重天」格局。一方面,此前機構集體重倉行業新能源車、白酒集體遭遇大面積重挫,光伏龍頭隆基股份、「油中茅臺」金龍魚盤中大幅跌超4%以上,這些千億龍頭股深蹲猛烈。
  • 金龍魚3800億市值下的榮光與隱憂
    以貴州茅臺為代表的白酒自不待言,海天味業和涪陵榨菜等也都是市場公認的白馬股。不久前上市的金龍魚(300999.SZ)也呈現出了消費牛股的屬性。若以發行價計算,其股價漲幅已經接近兩倍,市值一度超過4000億,最新市值為3774.5億,市盈率超50倍。
  • 下一個茅臺?金龍魚首日暴漲117%林園幻方量化等百億私募扎堆!
    中一籤賺1萬,上市首日暴漲117%,市值躍居第三,還被稱為油中茅臺!10月15日金龍魚在創業板交易,上市首日股價大漲117.90%,市值飆升至3036億,在創業板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寧德時代與邁瑞醫療。「油中茅臺」金龍魚上市首日大漲117%,1155隻私募基金獲配5.4億元10月15日金龍魚登陸深交所創業板,股票發行價格25.7元/股,股票代碼為30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