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湖南聯合餐廚垃圾處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易志剛在「嶽麓兩型智庫」研討會上發言。
紅網時刻6月14日訊(通訊員 龍紅梅)「運到我公司的餐廚垃圾60%存在各類問題。這些溼垃圾分類不精準,無法溯源,即無法追責,不利於改善前端的乾濕垃圾分類工作。」6月12日,湖南聯合餐廚垃圾處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易志剛在「嶽麓兩型智庫」研討會上說到。
去年7月,長沙正式在數個社區進行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很多居民擔心乾濕垃圾分類後,在運輸過程中又混雜在一起,分了也是白分。還有的居民擔心溼垃圾分好後,不知去向,會不會仍舊對環境造成汙染。居民們擔心前端分好後,垃圾不知去向;而易志剛憂慮的是,他們已經建好了溼垃圾處理廠,但前端沒有精準分類而造成巨大麻煩。
如何把前端分類和後端處理無縫對接?一批環保兩型專家和企業單位在嶽麓區長華社區進行了垃圾分類的深入探索,尤其是在溼垃圾的智能監控、獎懲兌現等方面下了工夫,湖南大學、湖南農業大學、長沙理工大學的專家教授及省內環保企業相關負責人共同商討成立了長沙市嶽麓區兩型智庫研究會,主要工作是低碳節能技術的推廣、垃圾分類先進技術的研究和推廣以及資源回收利用研究和社區服務工作。
當聯合餐廚遇到火星男孩,是否可以實現前端和後端無縫對接?「火星男孩」是去年8月份上市的一款智能餐廚垃圾回收機。到今年6月份,長華社區一共投放了7臺,該社區也成為長沙市第一個智能垃圾分類示範社區。
通過這款機器,居民投放溼垃圾時必須先進行拍照識別,在拍照的瞬間,該垃圾照片即上傳到管理員的手機上,垃圾是什麼樣子看得清清楚楚,實現了即時動態監控,充分體現了網際網路思維。垃圾投放者是誰,垃圾長什麼樣,垃圾有多少重量、可換多少積分、可兌現多少現金,都通過大數據儲存起來了。可以說,這款機器深刻體現了「垃圾分類可溯源」的理念。
「目前,我們主要通過拍照對垃圾進行圖片識別,未來還可通過AI對垃圾進行識別,更加精準快捷。」該會副理事長石瓊說。
易志剛認為,實行智能監控、對垃圾分類進行溯源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發展AI技術對垃圾進行識別的前景非常巨大。火星男孩的垃圾分類理念解決了他的困擾,火星男孩的前端分類可與聯合餐廚的後端處理進行密切對接。
湖南省工商聯一級巡視員甘露、長沙市人大代表黃守愚、湖南農業大學教授王璟,長華社區、蚌塘社區、金茂社區、南家塘社區等負責人以及湘牛環保、航天凱天環保、樂墅科技等企業的代表等20餘人參加了此次「嶽麓兩型智庫」研討會,並針對垃圾分類的難點及技術創新積極進行了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