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路名說開去

2020-12-21 騰訊網

易中天《讀城記》這樣論上海:「上海是灘。上海灘很開闊。開闊的上海灘有著非凡的氣派。的確,上海不但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國最好最氣派的城市之一,或者說,是中國最『像』城市的城市。和北京一樣,上海也是全國人民最嚮往的地方。」

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用炮艦打開中國大門。1843年11月17日,根據《南京條約》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規定,上海正式開埠。

上海第一條現代意義上的馬路

現身英租界

伴隨著租界的出現,上海第一條現代意義上的馬路,現身於當時的英租界。1846年,最早建成的這條馬路,取名為「界路」(今河南中路)。

後來,在各租界陸續建成的馬路,大都以外國人名字或地名來命名。如林肯路,霞飛路,海格路,白利路,哈同路,極斯菲爾路,戈登路,亞培爾路,貝當路,麥根路……

上海租界示意圖

隨著上海城市規模的迅速發展,租界以外道路的命名,大致採用了「東西向道路用各地的城市名,南北向道路則用各個省區名」的命名原則,如:

南北方向的道路:新疆路、西藏路、雲南路、廣西路、四川路、浙江路、江西路、山西路、陝西路、江蘇路、山東路、河南路、湖南路、貴州路、福建路。

而東西走向的道路如:南京路、北京路、貴陽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延安路、南昌路。

但也有例外。如廣東路,應該是南北走向,事實上卻是東西走向的。這是由於當時的人們混淆了「廣州」和「廣東」,以為是一回事,才以訛傳訛,被人們叫做廣東路的。

例外的還有成都路、重慶路,它們本該是東西走向的,事實上卻是南北走向的。

那些上海「容不下」的路名

最令人不解的是,偌大的上海,竟然容不下一個安徽。大小的道路,竟然沒有一條安徽路。近在咫尺的安徽,就沒有入過大上海的法眼。安徽怎麼就沒有一點存在感?安徽人表示不滿。

一時眾說紛紜,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當時的馬路還沒有那麼多,連江蘇路,也是在公共租界越界築路後才命名的,所以沒有「安徽路」,並不是大上海的傲慢。也不是因為傳說中的皖系軍閥控制上海後,犯下了種種暴行,人們討厭其首領段祺瑞,恨屋及烏,才殃及了安徽。

實在是因為租界太小,數得清的就那麼橫七豎八的幾條馬路——原來,是馬路不夠用了。否則的話,以安徽所轄的地名來命名的道路,也並不少見,如後來的合肥路、安慶路、黃山路等,又怎麼解釋呢?

其實,也不只是安徽。上海之大,也「容」不下一個寧夏——很長時間內,偌大的上海城,一直就沒有寧夏路。直至上世紀90年代末,上海寧夏兩地結成友好省市,寧夏新增了一條「上海路」,作為回報,上海才有了一條「寧夏路」。

早期道路並沒有統一命名的規則

隨意性很大

早期,英租界命名的原則,並沒有在上海推而廣之。法租界用的都是法國人名,比如著名的霞飛路,以及金神父路等。

中國人的聚居的閘北華界、十六鋪等地,就更不買這個帳了。如華興路、華昌路、魚行街、火腿弄等,早已不管東西,無論南北,將英租界的所謂命名「原則」,拋到了九霄雲外去了。

如果一定要說道路的命名有什麼原則的話,民國時期五角場地區的道路命名,倒是打上了鮮明的「民國」印記,或許稱得上是一個原則。

國民政府成立後,根據孫中山的大上海計劃,1928年國民政府設立上海特別市,擴大市區範圍。五角場地區的道路,即留下了大量「民」「國」「市」「政」開頭的路名。

如民約路、民慶路、民壯路、民府路、民京路……

國賓路、國達路、國定路、國棟路、國帆路、國福路、國浩路、國和路、國泓路、國濟路、國京路、國康路、國科路、國年路、國權路、國順路、國泰路、國偉路、國庠路、國曉路、國秀路……

政本路、政澄路、政旦東路、政德路、政法路、政府路、政和路、政化路、政立路、政民路、政仁路、政肅路、政通路、政熙路、政修路、政益路、政悅路、政治路、政衷路……

市光路、市興路……

五角場舊貌

這個原則考驗人的記憶力和智商。到了當年的五角場地區,像是繞口令一般的地名,還不把人繞得七葷八素,暈頭轉向。

此後的1937年8月,上海地區爆發了淞滬會戰。日本人在五角場地區,仿佛進入了中國人擺下的八卦迷魂陣。會戰中的日軍遭遇到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其「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也被徹底粉碎,也許這繞暈人的地名,立下了一份大功呢。

城市的命名一旦有地域性

也便有了局限性

一旦有時代性

也便有了隨意性

1949年以後,上海市對路名的設置,曾經有過統一的規定,將上海各區與中國各個省區的方位,一一對應起來,並以各個省區所轄地的地名來命名。

徐匯區處於上海市的西南部,對應著大西南的廣西,那麼,徐匯區的道路名稱,大多取自廣西下轄的各個縣市。如南丹路、桂林路、柳州路、欽州路、田林路、桂平路、百色路……

長寧區也在市西南位置,對應貴州地名:鎮寧路、遵義路、玉屏路、茅臺路、婁山關路、威寧路、錦屏路、劍河路、平塘路、甘溪路、可樂路……

普陀區處市西北位置,對應陝西地名:洛川路、宜川路、銅川路、志丹路、石泉路、漢中路、延長路、子洲路、清澗路、鎮坪路、嵐皋路、定邊路……

虹口、楊浦區在市東北,對應東北黑、吉、遼三省的齊齊哈爾路、四平路、長春路、大連路、嫩江路、遼陽路、佳木斯路、牡丹江路、鴨綠江路、海倫路……

馬路多了,地名又不夠用了。隨著上海城區範圍的擴展,新增的大小馬路不計其數,全國各地現有的地名,能用的幾乎都用完了。

那就得換個思路。浦東張江高科技發展園區,路名採用中外科學家的名字,如牛頓、哥白尼、高斯、愛迪生、達爾文、華陀、祖衝之、張衡、李時珍、畢昇、蔡倫。

行走在張江高科技發展園區,一不小心就可以偶遇牛頓,也可以邂逅蔡倫,古今中外的高科技人才匯聚於此,讓這個高科技的「高地」變得名副其實。

而名人也是稀缺資源,名人的名字終歸有限,總有用完的時候。

閔行區又變了思路,以植物的名字來命名,如紫薇、銀杏、黃樺、紫藤、百合花……長寧古北新區則以紅寶石,藍寶石,瑪瑙……等名之。

來自上海市地名辦公室的數字表明,自1993年以來,上海共新闢馬路1300多條,使得目前上海道路總數達到5000多條。

馬路也會「扎堆」和「撞名」

還要來點文藝範兒

在上海重名最多的路,是人民路,基本上每個區都有一條。黃浦區有人民路,松江區有人民北路和人民南路,還有奉賢人民路、金山人民路、崇明人民路、嘉定還有一條「人民街」。

普陀的真金路,嘉定的白銀路,想發財的去走一遭,就真得能賺回真金白銀來?即便賺不回來,一輩子為錢所困的窮苦百姓,把真金白銀踏在腳底下,也能解解氣,讓人揚眉吐氣一回。

其實,錢及前程無非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老百姓更在意的是上海這兩道路:長壽路和安康路。一輩子走在長壽安康的道路上,夫復何求?

上海的馬路,從零到九,包括十百千萬億兆,所有數字單位都一一湊齊了。這些馬路,被戲稱為數學最好的馬路,它們是零陵路、一二八紀念路、二灶港路、三門路、四平路、五蓮路、六合路、七浦路、八滧公路、九江路、十一墩街、百色路、千陽路、萬航渡路、億松路、兆豐路……這樣的數學成績,也只有大上海才能做到。

那些壞在上海閒話上的馬路

阿拉上海人,上海人說上海話。上海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罵人的吳儂軟語,外人聽起來都像是糯糯的情話。上海話也可以化神奇為腐朽,不少馬路,有很好的名字,卻壞在上海話上了。

上海閔行區有條馬路叫「雅致路」,從文字上看,無可挑別,夠「雅致」的了,但到了上海人的嘴裡,竟成了「野豬玀」。閔行雅致路,就是閔行野豬玀,一桿子打翻一船人,將閔行人罵了個遍,閔行人民不答應了。

上海話把這條「雅致路」說成「野豬玀」,那一條條「支路」則更像家養的「豬玀」。上海有農四支路、五四支路、都市支路等眾多的「支路」,紛紛中槍倒下。

有人曾經設想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場景:一天,農四支路和五四支路狹路相逢,為「儂是豬玀」和「吾是豬玀」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都市支路匆忙趕來打圓場,說別爭了別爭了,你們「都是豬玀」!

類似的地名趣事,還有許許多多。阿拉曾經寫過《滬上最「刮三」的路名》一文,歡迎點擊查閱。

當年長寧區曾為兩條路取名,為「黔西路」和「赤水路」,此二地皆為貴州地名。在上海話中,前者是「尋死」,後者是「撤尿」,實在不雅。如果打出租、叫嘀嘀到黔西路,師傅問:「儂起阿里德?」你不能回答說「阿拉尋死路」吧。兩條「走不通」的路出臺後,老百姓意見很大,後經地名辦公室研究,最終取消了原先的命名,代之以其他名稱,即現在的綏寧路和金鐘路。

上海之大在於她包容的胸襟

也有平民化的一面

在十六鋪、董家渡一帶,曾經居住著來到上海灘討生活的人們,聽這些名字,就知道當地原來是做什麼買賣的。

這條豬作弄以及與它有血緣關係的「殺豬弄」始於清朝康熙年間。作為當時已頗具規模的大都市,衙門在城內老北門的東首,專門劃出一塊地方供商人開設殺豬作坊,日久成了氣候,中間一條小弄堂人們就稱它為殺豬弄。但隨著時光變遷,原本繁華熱鬧的景象如今已不存在了。

如洗帚弄(加工洗帚)、魚行街(經營鮮魚)、糖坊弄(做麥芽糖)、引線弄(縫衣針)、麵筋弄(製作麵筋)、篾竹街(加工竹籃)、湯罐弄(製作湯罐)、蘆席街(編織蘆席)、火腿弄(醃臘業)、硝皮弄(加工皮革)、筷竹弄(加工筷竹)、花衣街(經營棉花)等等。

十六鋪也有個「雞毛弄」,當年此地是不是一地雞毛?從上面的命名規律猜測,這「雞毛弄」,應該是殺雞賣雞的地方吧。只是這些傳統的行業,早已不復存在了,不知這些名字,是不是還依然保留著。

此鹹瓜不是鹹瓜,而是鹹魚。由於當年賣鹹魚的都是寧波人,寧波話「鹹魚」發音為「鹹瓜」,久而久之,這條路就叫「外鹹瓜街」啦。這條路所在的小東門地處十六鋪的裡邊,在這小圈子裡曾經幾乎都是鹹魚行。

結語

早前,上海突現一條「全是套路」的馬路。後經記者實地採訪核實後發現,此為兩名男子所為。他們為了拍照,將「和田路」的路牌,換成了「全是套路」。結果,他們也為此付出了代價。

事實上,城市道路的命名既有套路,但也並非「全是套路」。每一條道路,都有它自己名字。像一個生命,有它的延續性。給一座城市的每一條道路命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特別是今天上海這樣具有傳承的大都市。

來源丨改編自「中國國家歷史」微信公眾號《我們都是馬路的過客:從上海路名說開去(上)》一文

//////////

相關焦點

  • 從上海路名說開去
    易中天《讀城記》這樣論上海:「上海是灘。上海灘很開闊。開闊的上海灘有著非凡的氣派。的確,上海不但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國最好最氣派的城市之一,或者說,是中國最『像』城市的城市。和北京一樣,上海也是全國人民最嚮往的地方。」
  • 從「中成智谷」「大上海路」說開去
    從「中成智谷」「大上海路」說開去 2020-09-07 14: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海路名 中國「密碼」丨上海瑞金路:「紅色道路」上探訪「紅色電波」
    ,你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這座城市的大量路名,是用中國眾多省區市縣的名稱來命名的。與此同時,還有很多上海路名,對應著中國革命的紅色地標,記錄和紀念著偉大的革命歷程。上海的這些路名是怎麼來的?它們與上海開埠一百多年的歷史、與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城市發展史、與改革開放以來的上海新徵程,有怎樣的奇妙關聯?「上海路名 中國『密碼』」為您一一揭秘和解碼。新華社上海12月20日電(記者吳霞、袁全)「樹背後的房子,以及房子裡的人,發生的事,讓馬路上的每一片落葉,都不同尋常。」
  • 上海路名中的武漢印記
    而在上海,帶著武漢元素的路名,更是一隻手都數不過來。漢口路位於黃浦區的漢口路,是上海開埠前通往黃浦江邊的四條泥路之一。開埠之初,因靠近江海北關,曾名海關路。1865年,正式定名漢口路,上海人則俗稱其為三馬路。漢口路漢口路東起外灘,西至原跑馬廳。
  • 上海路名 中國「密碼」丨上海瑞金路:「紅色道路」上探訪「紅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編者按:翻開上海地圖,你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這座城市的大量路名,是用中國眾多省區市縣的名稱來命名的。與此同時,還有很多上海路名,對應著中國革命的紅色地標,記錄和紀念著偉大的革命歷程。上海的這些路名是怎麼來的?它們與上海開埠一百多年的歷史、與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城市發展史、與改革開放以來的上海新徵程,有怎樣的奇妙關聯?「上海路名 中國『密碼』」為您一一揭秘和解碼。
  • 滬說|1946年,《上海裡衖分區精圖》那些和今天不一樣的路名
    滬說·第90期一本小書,打開一個昨日上海幾年前,回國期間在網上淘書,準備帶一些特別的書回到異國的家,便能在閒暇翻閱一下上海,聊寄思鄉之情。與其他幾本書寄到時,這本厚不過3cm的小冊子很是不起眼。不過,拼湊出這東西南北中七段中正路,也算是上海馬路能達到的最高高度,收集了五個方位,可惜,1949年之後,中正路變成了延安路和瑞金路,都是蔣中正一生之敵的兩大革命聖地,可以說是時代對蔣的無情嘲諷。
  • 滬說 | 1946年,《上海裡衖分區精圖》那些和今天不一樣的路名
    不過,拼湊出這東西南北中七段中正路,也算是上海馬路能達到的最高高度,收集了五個方位,可惜,1949年之後,中正路變成了延安路和瑞金路,都是蔣中正一生之敵的兩大革命聖地,可以說是時代對蔣的無情嘲諷。順便說一下,抗戰後形成了很多東中西連接的路名,它們許多其實並不是路名相關的道路,如林森西路是原陸家路,林森東路則是法租界的寧波路,因此地經過寧波同鄉會四明公所。北京西路與北京東路,復興西路、中路和東路也是這樣的拉郎配,倒也使得原本曲折的上海道路變得平直了一些。林森命名的道路目前在臺灣還能找到,不久前臺北市林森北路的某品牌KTV發生大火,讓這個名字又跑到了我們眼前。
  • 很多人不知道,上海各條路名暗藏玄機,簡直是一幅微縮版中國地圖
    1943年大規模的更改整理路名以後,這種以中國各地各類地名來命名上海道路的原則和方法得以確定,並被延續使用,從而促成了上海路名的地方特色的基本形成。當然了,上海還有很多其他的道路命名規則,只是以各省市命名的規則最為有名。
  • 滬說|1946年,《上海裡衖分區精圖》那些和今天不一樣的路名
    滬說·第90期一本小書,打開一個昨日上海幾年前,回國期間在網上淘書,準備帶一些特別的書回到異國的家,便能在閒暇翻閱一下上海,聊寄思鄉之情。與其他幾本書寄到時,這本厚不過3cm的小冊子很是不起眼。不過,拼湊出這東西南北中七段中正路,也算是上海馬路能達到的最高高度,收集了五個方位,可惜,1949年之後,中正路變成了延安路和瑞金路,都是蔣中正一生之敵的兩大革命聖地,可以說是時代對蔣的無情嘲諷。
  • 檔案春秋︱「去福開森路」:上海南京西路「金三角」
    南京西路上的梅龍鎮、中興泰富和恒隆,被稱作「梅泰恆」,不僅是說這三座高樓建造時的引人注目,而且在「梅泰恆」的舊址,原來也是非常具有地標意義,被稱作南京西路三角地帶;再往前,依舊繁華,三個年代盡顯鉛華,各有風姿不同。西區三角地帶的情味「去福開森路。」
  • 從詞牌名說開去
    每一個詞牌名的背後都應該有一定的故事,但這個故事的最初出處是怎樣的?恐怕所有的文學大家都不敢說自己了解的就周全。如「念奴嬌」,念的是哪個奴?這個奴又如何個嬌法?為何值得人去念?誰能說清楚了,或許就已經是一篇小說了。據說詞牌名有一千多個,小的不才,知道的就那麼一百幾十個,而且還不熟知其中的清規戒律。
  • 李歐梵:上海路牌可以大膽用法語路名
    [摘要]李歐梵認為,上海要成為一個世界主義的城市,它應該包容上海話、普通話、英語、法語的使用,「如果再大膽點,路牌上把法語路名也擺上去,為什麼不可以?」1980年代初,李歐梵來到上海拜訪了施蟄存幾次,順著這個線路對劉吶鷗、穆時英這些作家進行研究。「現在我才發現,其實我也是迷迷糊糊從文學研究進入到都市文化研究,當時在中國還沒有都市文化這門課。」李歐梵說,「我發現研究新感覺派和現代都市、都市文化是分不開的。」與此同時,中國20世紀歷史的一個基調是以農村為主、以革命為主、以社會改革為主,而上海的卻是一個例外,也就是李歐梵說的「摩登」。
  • 尋訪路名背後的紅色印記 上海小學生這樣過「十一」
    新華社上海10月8日電(記者吳振東 郭敬丹)興業路、南昌路、瑞金路、遵義路、延安路、建國路……上海的城市路名中,不少蘊藏著紅色基因。今年「十一」假期,眾多上海小學生走出家門,以打卡紅色路名、繪製個性化《尋訪手帳》的方式,回望中國共產黨百年徵程,表達對祖國母親誠摯的愛。
  • 香港去殖民化,可從路名開始
    西方國家在建立殖民地、管理殖民地方面有很多習慣做法。罌國自然不必說了。米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菲律賓後,在很短的幾年時間裡將菲律賓原先使用的西班牙語徹底改為英語。日本在它擴張侵略期間,每佔領一地,也必然迅速推行日語教育、日語教學。當今非洲各國分別使用英語、法語等為官方語言,無一不是當年殖民者製造和遺留的產物。
  • 一張地圖帶你漫步梧桐深處最上海-路名 朗路 上海旅遊 上海話劇...
    ,是上海城市文脈的發源地和承載區。在衡復歷史風貌區就擁有30條,他們是:  淮海中路(烏魯木齊中路-重慶南路)舊路名:霞飛路  華山路(常熟路-興國路)舊路名:海格路  長樂路(常熟路-陝西南路)舊路名:蒲石路  新樂路(富民路-陝西南路)舊路名:亨利路  東湖路(長樂路-淮海中路)舊路名:杜美路  延慶路(常熟路-東湖路)舊路名:格羅希路
  • 很多人不知道,上海各條路名暗藏玄機,簡直是一幅微縮版中國地圖
    1943年大規模的更改整理路名以後,這種以中國各地各類地名來命名上海道路的原則和方法得以確定,並被延續使用,從而促成了上海路名的地方特色的基本形成。當然了,上海還有很多其他的道路命名規則,只是以各省市命名的規則最為有名。
  • 上海路名 中國「密碼」|從老家東北到上海東北,他始終沒離開這條路
    新華社上海1月8日電(記者許東遠 岑志連 施鈺)吃完晚飯,王國江習慣在自己所住的龍江路上走一走,或是默默梳理論文思路,或是醞釀一首抒發感悟的小詩。龍江路位於上海市楊浦區,西起許昌路,東至蘭州路。這條路,連接著他對家鄉黑龍江的牽掛。
  • 臺灣的路名很中國,港澳的路名很西化,那我們的路名呢?
    忠孝東路是有名的商業街,很多百貨公司開在這裡,商店和食肆林立,繁華又熱鬧,就如歌裡所唱的那樣,是很多情侶拍拖都會來逛的地方。仁愛路則號稱臺北最漂亮的道路,兩旁整齊佇立的椰林很有南國風情。我沒答上來,他說,迪化就是烏魯木齊。而「歸綏」則是今天的呼和浩特。西南向區塊,有成都路、重慶路、西昌街、貴陽路、南寧路、桂林路、廣州街、梧州路、柳州街、廈門街,西藏路。東南向則讓人一眼到江南,金華街、寧波街、紹興街、杭州路、溫州街、瑞安街、舟山路,之後還有青島路、濟南路、臨沂街、金山路。
  • 尋訪路名背後的紅色印記 上海小學生這樣過「十一」
    新華社上海10月8日電(記者吳振東 郭敬丹)興業路、南昌路、瑞金路、遵義路、延安路、建國路……上海的城市路名中,不少蘊藏著紅色基因。今年「十一」假期,眾多上海小學生走出家門,以打卡紅色路名、繪製個性化《尋訪手帳》的方式,回望中國共產黨百年徵程,表達對祖國母親誠摯的愛。
  • 上海,一條香港路
    在隨後的十年裡,香港路向東、西兩個方向延伸,達到了今天的規模。香港路右側昔日為銀行俱樂部,正面是虎丘公寓其實,上海和香港城市之間的淵源,又何止一條馬路。別的不說,滙豐銀行的英文縮寫,「HSBC」中的「H」,就代表了香港,「S」則代表了上海;而當年第一批到香港的上海人,不僅帶去了財富,還帶去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