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東龍崮村村民脫貧致富

2020-12-12 山東頻道

原標題:萊蕪東龍崮村村民脫貧致富

萊蕪東龍崮村村民脫貧致富

自從村裡建起合作社後,依託產業扶貧模式,鵬泉街道東龍崮村貧困戶王奉合不僅有分紅,還能在合作社打工掙錢。

◎核心閱讀:近年來,高新區鵬泉街道繼續以產業扶貧為核心,大力發展投資少、效益好、收入穩的特色農業種養項目,為貧困群眾引來脫貧致富的源頭活水,走出了一條符合村情、切實有效的扶貧路子。該街道依託市農業科技部門、合作社和市級幫扶主體,針對蓮藕、芹菜、葫蘆等蔬菜種植以及黑豬、肉兔等養殖,精準發力,綜合施策,確保貧困戶豐產豐收,實現貧困村、貧困人口又好又快脫貧。

圖為王奉合(左一)和幾位村民正忙著給合作社的芹菜池搭竹架。「有了產業,這樣的脫貧很好脫!」10月17日上午,在鵬泉街道東龍崮村,60歲的王奉合和七八位村民正忙著給合作社的有機芹菜搭竹架。為什麼有「脫貧很好脫」這樣的感受,原來是產業扶貧發揮了大作用。

東龍崮村是省級貧困村,2015年全村有340戶1052口人,貧困率達到60%,去年精準識別認定貧困人口116戶223口人,今年還有81戶155口人。去年精準扶貧回頭看,王奉合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從那時起他的生活開始有了新變化。

看到很多村民脫貧無望,村「兩委」班子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帶領村民脫貧,摘掉貧困帽子,成了東龍崮村的頭等大事。

「以前靠上級幫扶錢物助貧困群眾度過臨時困難,但最終無法真正脫貧。」該村黨支部書記尚慶山說。從去年開始受益於市、區、街道的扶持好政策,東龍崮村看到了新希望,選擇走產業脫貧的路子,通過流轉土地,依靠扶貧資金髮展起了20畝雪藕。

去年6月20日,東龍崮村又積極成立和眾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王奉合也從一名地道的莊稼漢搖身一變成了合作社裡的「產業工人」,有了「雙份收入」:合作社分紅收益+打工收入。

「自從村裡種起了扶貧藕,俺也跟著發藕財。」王奉合高興地說,「平時跟著合作社的技術員做好雪藕的日常管理,幹一天收入80元,出藕時一天能掙140元。」

去年靠在合作社打工,王奉合收入7000多元。今年2月份,他用去年攢的3500元買了一輛三輪電動車,至此騎了30多年的「大金鹿」牌自行車正式下崗了。「現在到城裡趕集賣菜,打個來回正好一度電錢,實惠又方便。」

有了產業支撐,貧困戶好脫貧,村班子也有了底氣。利用上級扶貧政策,今年東龍崮村又擴大了雪藕種植規模,達到30畝。有了雪藕帶來的「第一桶金」,東龍崮村積極拓寬增收渠道。8月份,經過扶貧理事會熱議,又發展起了12畝有機芹菜。

看著長勢喜人的芹菜,正在幹活的王奉合說:「去年發藕財,今年發『芹財』,今年靠合作社打工至少掙一萬多元。省吃儉用,到年底還能還上一部分帳。」

站在一旁的尚慶山也很有信心地說:「今年的芹菜產量預計10萬斤,雪藕至少8萬斤。去年因為以投入為主,合作社第一次分紅僅有112元,今年看形勢,預計分紅至少翻三番,今後隨著固定投入減少,總收入增多,村民分紅只會越多。」

好事接二連三,今年8月底新來的市商務局駐村第一書記範曉東,一上任就迅速忙起來,通過充分發揮單位優勢,積極對接超市聯繫雪藕和芹菜的銷售。此外,積極聯繫萊蕪市文寶工藝品有限公司,引入了玻璃彩繪加工和縫紉加工兩個扶貧項目,目前已對接三次,初步達成合作意向。

來源: 萊蕪日報

相關焦點

  • 萊蕪鵬泉街道西峪村、東龍崮村村莊有了最新規劃
    原標題:萊蕪鵬泉街道西峪村、東龍崮村村莊有了最新規劃大眾網萊蕪7月19日訊 (記者 李陽)19日,萊蕪市規劃局網站發布了高新區鵬泉街道辦事處西峪村、東龍崮村的村莊規劃。未來,兩村將在空間結構、道路交通、村莊建設等方面進行新的規劃布局。
  • 重慶武隆白馬鎮村民靠採茶脫貧致富
    {"title":"重慶武隆白馬鎮村民靠採茶脫貧致富",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wulong/wulongxinwen/2020-09-27/3050202.html", "image":"http://image2.cqcb.com/d/file/county
  • 一座座青山成村民脫貧致富的「靠山」
    (原標題:一座座青山成村民脫貧致富的「靠山」)
  • 宜春南廟鎮葡萄產業助力村民脫貧致富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南廟鎮梅花村垇上村民小組種養專業合作社法人易洪高,於2018年10月回鄉流轉800多畝農田、荒山及廢棄礦山,投資300餘萬元創辦合作社建立農業生態園,依託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扶貧產業,成為該鎮第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
  • 英吉沙小刀開闢村民脫貧致富路
    近年來,在新疆廣播電視大學駐喀拉巴什蘭幹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努力下,村裡成立了多個小刀合作社,合作社不僅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也為發展鄉村旅遊、旅遊扶貧指明了方向。 「英吉沙小刀是我們村的特色,我們要利用自身優勢,充分發揮特長,打造獨特的旅遊產品,努力把英吉沙小刀推出新疆,推向全國乃至世界。」
  • 安龍縣萬峰湖鎮沃柑大豐收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安龍縣萬峰湖鎮沃柑大豐收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發布時間:2020-12-02 09:52:25      來源:黔西南日報
  • 南靖土樓:擦亮「世遺」金字招牌,實現村民脫貧致富
    近年來,南靖土樓景區堅持以景區項目輻射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積極引進雲水謠通美莊園、塔下青普文化行館、官洋溪西岸景觀提升等項目落地,為當地村民提供上百個就業崗位,為附近村民增加工資收入百萬餘元。景區村民逐漸形成「美麗土樓是我家、土樓發展靠大家」的責任意識,實現「要我發展」到「我要發展」的基本轉變,村民們主動謀劃、主動提升、主動參與旅遊精準扶貧,大力延展生態農莊、農家樂、民俗客棧等「旅遊+」產業鏈。  「我們這家花築?
  • 探尋山東古村落之萊蕪5個古村落
    萊蕪邢家峪萊蕪東土屋村東土屋村隸屬萊城區羊裡鎮,位於萊城西北22公裡、鎮政府東北約6公裡處。東臨口鎮,北面是山,西臨中土屋,南為紅嶺子村,東土屋村地處丘陵地帶。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山口保·土屋。"據《劉氏譜》記載,明景泰五年(1454年),劉姓遷此建村。
  • 尉氏縣大營鎮:西蘭花成了村民「脫貧致富花」
    11月26日上午,在尉氏縣大營鎮玉陳村西蘭花種植基地裡,呈現出一派豐收的喜悅景象,村民們正在農田地裡來回地穿梭,忙碌地挑選和收割著符合尺寸要求的西蘭花,臉上洋溢著幸福燦爛的笑容。
  • 江西省袁州區南廟鄉葡萄產業助力村民脫貧致富
    8月2日,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南廟鄉梅花村垇上村民小組,見到種養專業合作社法人易洪高。
  • 臨朐縣五井鎮隱士村村民實現脫貧致富
    8月3日,記者探訪發現,村子裡的旅遊風貌煥然一新,村民實現脫貧致富。投資建隱士民宿群打造世外桃源生活從臨朐縣城出發,沿著蜿蜒盤旋的公路行駛十幾公裡,在公路旁看到一組農舍形象的標誌性建築,白牆上寫著「隱士」兩個黑色大字,下方綠色的草地上有兩隻形象逼真的山羊雕塑,旁邊有一條四五米寬的瀝青路,這裡就是通往隱士村的村口。
  • 驚呆了,90英裏海灘用的藤椅都是萊蕪村民做的
    山東佩豪戶外休閒用品有限公司在萊蕪建起80個扶貧車間
  • 汝州市蟒川鎮:秀美景觀造就寫生基地 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今年預計師生採風將突破2000人次,可安排30名村民前來上班,同時周邊幾個村的土特產也會打開不錯的銷路。」趙偉說。  寫生基地的蓬勃發展,不僅帶動了當地貧困村民就業,也讓山裡的土特產變成了搶手貨。「我來這裡上班已經兩年多了,每月可以領到1800元左右的工資,比出去打工強。」寺上村的貧困村民李群說。
  • 吸引村民回流、共同脫貧致富……肇慶這個「空心村」變身「度假...
    吸引村民回流、共同脫貧致富……肇慶這個「空心村」變身「度假勝地」!如今,隨著懷集尋源谷戶外運動森林康養營地實現「開門紅」,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春風,吹開了當地全域旅遊發展的大門。
  • 江西廬山市:白蓮採摘村民樂 脫貧致富產業興
    走近荷花園,只見二十幾名村民正在為白蓮除葉、採摘蓮蓬,愉快的歡笑聲不時傳來。他們「隱藏」在荷葉裡,忙碌地穿梭在田間,一幅人花相映的生態畫卷盡收眼底。村民們正在採摘蓮蓬今年,蛟塘鎮新寧村流轉了120餘畝土地,採取「村集體+基地+貧困戶」的模式發展白蓮種植扶貧產業。
  • 萊蕪又有「大動作」,首批「合村並鎮」村莊確定,村民要搬新家啦
    萊蕪又有「大動作」,首批「合村並鎮」村莊確定,村民要搬新家啦!濟南作為山東省的省會,在強省會的發展模式下,這裡也有很好的成績,與沿海城市青島,東西兩端分居,成為山東發展的核心城市。 去年2019年為了濟南取得更好的發展,曾經的地級市「萊蕪市」被降為縣級,管轄區域被歸類為濟南國內,成為濟南城市群的一員。
  • 樂業縣:發展旅遊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有成效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走基層、總攻之勢大採訪——千名記者一線行】樂業縣:發展旅遊業帶動周邊村民脫貧致富有成效>近年來,樂業縣在繼續做強「旅遊旺縣」「特色旅遊名縣」的同時,充分利用該縣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通過「旅遊+貧困戶」的模式,多渠道提高貧困戶勞動力就業率,增加家庭經濟收入,帶動周邊貧困戶脫貧致富有所成效。
  • 長沙縣村民養牛養出「牛日子」激活脫貧致富「新動能」
    長沙縣北山鎮明月山村發展黃牛養殖,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圖為貧困戶精心飼養領到的黃牛。北山鎮供圖紅網時刻7月28日訊(星沙時報記者 楊源)7月27日一大早,長沙縣北山鎮明月山村下起了傾盆大雨,但大雨絲毫沒有影響大家對脫貧致富的期盼,村裡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早已來到村部,等待著政府為他們採購的脫貧致富「新寵」小黃牛的到來。
  • 農民山頭種植半米高的它,年收入上百萬,帶村民脫貧致富
    在黨領導的提倡和幫助下利用優勢的山地種植有「錢」途的農業,帶領了許多的農民脫貧致富,奔向小康生活。俗話說,一方山水養育一方人,家在湖南山羊衝村的一農民廖大哥,正反應出了這句話的真實性,因當地都是山嶺幾乎沒有平原,廖大哥就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優勢地裡分別在幾個山頭上種植了綠茶,不僅讓自己發家致富年入上百萬,還幫助了附近的村民一起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