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萊蕪東龍崮村村民脫貧致富
萊蕪東龍崮村村民脫貧致富
自從村裡建起合作社後,依託產業扶貧模式,鵬泉街道東龍崮村貧困戶王奉合不僅有分紅,還能在合作社打工掙錢。
◎核心閱讀:近年來,高新區鵬泉街道繼續以產業扶貧為核心,大力發展投資少、效益好、收入穩的特色農業種養項目,為貧困群眾引來脫貧致富的源頭活水,走出了一條符合村情、切實有效的扶貧路子。該街道依託市農業科技部門、合作社和市級幫扶主體,針對蓮藕、芹菜、葫蘆等蔬菜種植以及黑豬、肉兔等養殖,精準發力,綜合施策,確保貧困戶豐產豐收,實現貧困村、貧困人口又好又快脫貧。
圖為王奉合(左一)和幾位村民正忙著給合作社的芹菜池搭竹架。「有了產業,這樣的脫貧很好脫!」10月17日上午,在鵬泉街道東龍崮村,60歲的王奉合和七八位村民正忙著給合作社的有機芹菜搭竹架。為什麼有「脫貧很好脫」這樣的感受,原來是產業扶貧發揮了大作用。
東龍崮村是省級貧困村,2015年全村有340戶1052口人,貧困率達到60%,去年精準識別認定貧困人口116戶223口人,今年還有81戶155口人。去年精準扶貧回頭看,王奉合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從那時起他的生活開始有了新變化。
看到很多村民脫貧無望,村「兩委」班子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帶領村民脫貧,摘掉貧困帽子,成了東龍崮村的頭等大事。
「以前靠上級幫扶錢物助貧困群眾度過臨時困難,但最終無法真正脫貧。」該村黨支部書記尚慶山說。從去年開始受益於市、區、街道的扶持好政策,東龍崮村看到了新希望,選擇走產業脫貧的路子,通過流轉土地,依靠扶貧資金髮展起了20畝雪藕。
去年6月20日,東龍崮村又積極成立和眾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王奉合也從一名地道的莊稼漢搖身一變成了合作社裡的「產業工人」,有了「雙份收入」:合作社分紅收益+打工收入。
「自從村裡種起了扶貧藕,俺也跟著發藕財。」王奉合高興地說,「平時跟著合作社的技術員做好雪藕的日常管理,幹一天收入80元,出藕時一天能掙140元。」
去年靠在合作社打工,王奉合收入7000多元。今年2月份,他用去年攢的3500元買了一輛三輪電動車,至此騎了30多年的「大金鹿」牌自行車正式下崗了。「現在到城裡趕集賣菜,打個來回正好一度電錢,實惠又方便。」
有了產業支撐,貧困戶好脫貧,村班子也有了底氣。利用上級扶貧政策,今年東龍崮村又擴大了雪藕種植規模,達到30畝。有了雪藕帶來的「第一桶金」,東龍崮村積極拓寬增收渠道。8月份,經過扶貧理事會熱議,又發展起了12畝有機芹菜。
看著長勢喜人的芹菜,正在幹活的王奉合說:「去年發藕財,今年發『芹財』,今年靠合作社打工至少掙一萬多元。省吃儉用,到年底還能還上一部分帳。」
站在一旁的尚慶山也很有信心地說:「今年的芹菜產量預計10萬斤,雪藕至少8萬斤。去年因為以投入為主,合作社第一次分紅僅有112元,今年看形勢,預計分紅至少翻三番,今後隨著固定投入減少,總收入增多,村民分紅只會越多。」
好事接二連三,今年8月底新來的市商務局駐村第一書記範曉東,一上任就迅速忙起來,通過充分發揮單位優勢,積極對接超市聯繫雪藕和芹菜的銷售。此外,積極聯繫萊蕪市文寶工藝品有限公司,引入了玻璃彩繪加工和縫紉加工兩個扶貧項目,目前已對接三次,初步達成合作意向。
來源: 萊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