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劉彬)從渭南市大荔縣前往合陽縣,車行駛在筆直的沿黃公路上,一邊是單調綿延的黃土塬,一邊卻是壯美黃河孕育出的「萬畝糧倉」,迎著冬棗豐收的季節,生態溼地裡接天蘆葦隨風漫舞,群鳥野鴨自由出沒,風光無限。
9月10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倡議,中共陝西省委網信辦主辦的全國網絡媒體「壯美黃河行」陝西段網絡主題活動在渭南市大荔縣啟動,記者走訪了大荔冬棗產業園、溼地生態景區等地,耳目一新。
全國網絡媒體「壯美黃河行」陝西段網絡主題活動在大荔縣拉開帷幕。
蜿蜒黃河育糧倉 生態溼地潤大荔
大荔古稱同州,地處黃渭洛三河交匯之處,是渭南市第一大縣。距今約二十萬年前的大荔智人曾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中國最早的井渠——龍首渠也開鑿於此。如今的大荔縣,產業興旺,發展棗65萬畝、瓜果菜68萬畝,建成精品智慧休閒園區4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500餘家,認證6個大荔冬棗等國家地標產品,初步形成物聯網智慧調控的現代農業4.0版,是國家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
大荔冬棗享有「南荔枝,北冬棗,百果王」的盛名,是渭南市十大特產之一。大荔地處黃河之濱,冬棗種植離不開黃河的滋養,從過去修渠打井澆樹到引黃河水灌溉,鹽鹼地變成了價值連城的沃土,加上積溫、光照充足,種出的冬棗有皮薄肉脆的特點,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應產業融合發展,大荔縣建成集科普、觀賞、教育、推廣為一體的「中國棗文化博覽園」,截止目前,引進130餘種新品棗樹,設立鮮食採摘區,供遊客生產體驗和觀光採摘。
大荔縣趙渡鎮大慶關村中國棗文化博覽園。
大荔縣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10萬畝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萬畝朝邑湖國家溼地公園、國家級沙漠公園沙苑景區及千畝同州湖水景公園等。朝邑國家溼地公園水域面積1萬畝,為永久性鹹水湖,區域內野生動植多達159種,是候鳥重要遷徙「驛站」和「天然觀鳥園」。記者在區域內看到,蘆葦、鹼蓬、檉柳等鹽鹼地植物茂盛生長,成群飛鳥在蘆葦間棲息,黑色野鴨結伴遊蕩,還有未謀面的大天鵝、灰鶴、紅腳隼、蒼鷺等物種,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
大荔縣朝邑國家溼地公園蘆葦景觀。
為了更好的保護開發10萬畝溼地資源,大荔縣規劃在黃河溼地打造一個佔地6000畝的巨大龍字、空中長廊形式的大地景觀。在與山西鸛雀樓隔河相望的範家鎮福佑村,登上高處觀光亭即可遠眺華山、鸛雀樓、大西高鐵黃河大橋,近處可俯瞰10萬畝水面溼地,別有一番景致。在黃河溼地,大荔縣還規劃了6萬畝的黃河現代水產科技園區,目前已動工建設。
鄉村旅遊帶發展 縣域經濟新引擎
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大荔縣以「旅遊全域化、園區景區化、服務標準化」為發展理念,堅持推進產業融合、城鄉融合、區域融合,打造全域旅遊樣板。目前,已建成同州湖國家4A級景區、福佑古寨等7個國家3A級景區,美麗鄉村50個,現代農業園區21個。截止2018年5月底,旅遊接待人數609.1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30.45億元,同比增長70%,鄉村旅遊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新村新風貌,大荔縣趙渡鎮嚴通村是大荔縣首批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2017年11月,該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放眼嚴通村的巷道,是乾淨整潔的硬化路面,房屋規整,綠樹點綴。嚴通村黨支部書記王海軍說,從2016年開始,村裡實行「兩改議事會」,協定喪事、迎娶等人情開銷,流程從簡,減少鄰裡攀比鬧矛盾。村裡評選「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等,村規民約向好向善。
大荔縣趙渡鎮嚴通村黨支部書記王海軍介紹全國文明村嚴通村基本情況。
大荔縣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境內縣級高等級繞城快速幹道路基貫通,城鄉百公裡自行車健身騎行系統、中國首條自行車高速公路已基本建成。相繼舉辦了國際馬拉松賽、世界名校龍舟賽、全國競走錦標賽等10餘項大型賽事,「以體育產業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入選全國體育產業聯繫點典型案例。2017年,大荔縣生產總值實現134.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82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8335元、11001元。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關中平原城市群等的落地實施,大荔進入了新的發展期,下一步,將圍繞全域農業公園建設,深入實施「旅遊」「農業 」「體育 」「文化 」戰略,力爭把村莊建成小公園、把道路建成風景線、把全縣建成大景區。
編輯:高政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