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徑山茶目前影響不太大
餘杭報導組陸文華唐永春通訊員劉煥根記者宓路平雖然,昨日揮灑了一天的明媚陽光,讓四嶺名茶廠老闆李生龍等人稍稍鬆了口氣,但老天爺那陰晴不定的脾性,誰也料不準。接下來的日子,依然難熬。
徑山雲霧峰茶廠廠長俞榮華表示,目前的寒潮天氣對茶葉生產影響還不是很大,但該鎮近萬畝鳩坑等常規品種的開採期要推遲數天,估計得拖到3月底4月初。「不過關鍵還是要看明天,」俞廠長表示,如果14日早上氣溫還在0℃以下,並出現霜凍和大風天氣,「早熟茶園,尤其是海拔120米霜線以下的茶園新茶?,肯定要被凍傷了。」據了解,作為餘杭農業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徑山茶在全區的茶園種植面積已達3.05萬畝,涉及規模企業29家、茶農600至700戶。鑑於去年遭受的大災害教訓,今年餘杭區各地紛紛採取各種防護措施,積極應對此次寒潮災害天氣。徑山鎮徑山村是餘杭徑山茶主產區,現有茶園種植面積5000多畝,涉及大大小小的茶農515戶,其中種植茶園面積20畝以上的大戶約50戶。徑山鎮徑山村黨總支書記馬仁祥表示,村裡已考慮到寒潮天氣等災害影響,引導茶農做好春季茶葉生產各種防護措施,並邀請浙江大學茶葉專家到村裡上課,講授茶葉防凍等管理技術。前天上午,擁有2100多畝茶園的徑山四嶺名茶廠也專門召開了茶葉生產管理會議,商量寒潮天氣應對措施。目前,該廠已做好採摘、管理等各種準備,計劃在3月20日起,組織500至600名採茶工開採新茶。「目前,凡達不到標準的徑山茶一律不予採摘,必須確保徑山茶的質量和信譽。」廠長李生龍說。據介紹,如不出現凍害,預計再過10-15天,徑山上的徑山茶就可以開始採摘了。餘杭區徑山茶管理協會負責人胡劍光表示,估計這次寒潮天氣對高檔徑山茶不會帶來很大影響;相反,寒潮帶來的低溫天氣,延緩了徑山茶生長期,茶葉質量會更好。西湖龍井部分頭茶採下
通訊員鍾益錚記者陳瑋在西湖龍井的另一個原產地保護區———龍塢鄉內,記者也得到了差不多的消息———頭茶採摘將比今年預計的要推遲一周,但不會對今年產量有大的影響。當地茶農告訴記者,雖然近兩天持續低溫、雨,但目前茶葉並沒如他們早期害怕的那樣出現凍焦現象,尤其是上周四和周五,杭城天氣較暖,龍井茶冒尖較快,當地部分農家已採得了頭茶,估計從3月20日左右,龍井茶就可普遍採摘,而這與去年採茶期相比,並沒有推遲。
周浦九曲紅梅未受影響
通訊員許桂華記者陳瑋寒潮的到來會不會對即將進入採摘旺季的茶葉造成大的影響呢?就在好茶者們憂心忡忡之際,西湖區周浦鄉等地的西湖龍井茶保護區和九曲紅梅茶原產地保護區———杭州福海堂茶業生產科技有限公司茶葉生產基地內卻是一片忙碌景象,茶鄉婦女們正麻利地採摘著青青嫩葉。據該公司負責人石碧鵬介紹,該生產基地面積520餘畝,自3月5日開始採摘以來,已炒制幹茶50餘斤。寒潮並沒有對他們造成大的影響,這主要得益於區域優勢和科學管理。一方面,該塊茶葉基地主要分布在倚北朝南的山坡,由於小氣候的穩定,新長出的嫩?未產生凍害影響。另一方面,自前年起,公司先後引進了「浙農117」、「烏牛早」兩個品種,這兩個品種不僅採摘早,而且抗寒抗逆性強,再加上越冬前茶農已預先為茶樹鋪上稻草,施足了有機肥和複合肥,確保茶樹自身的抗逆能力,因此此次寒潮對他們基本沒有產生不良影響。另據周浦鄉農技推廣站馮贊玉農技師介紹,該鄉110餘畝茶葉基地大多分布在靈山景區附近,寒潮的來襲僅會使嫩?的發育稍作停頓,使採摘期推遲一周左右。而周浦鄉的名茶「九曲紅梅」茶由於採用的是紅茶的炒制工藝,且大多是清明後較大的青葉,因此「九曲紅梅」的生產肯定不會受到影響。
淳安損失多少要看老天臉色
通訊員胡多淳安記者站葉良喜記者王成淳安春茶以千島玉葉為主導品牌,近期突如其來的寒冷氣溫對茶葉到底有多大影響?記者昨日就此問題走訪了該縣茶葉界的相關人士。據該縣農業局茶技人員介紹,目前淳安烏牛早、早逢春兩個良種茶特早品種已經開始採摘。烏牛早估計已採下五六成的產量,早逢春也正在採摘中,龍井長葉、浙農系列也將有少量?葉可採摘。全縣預計可採的和即將開採的茶園面積共有3萬畝。截至目前,預計採下幹茶8000餘公斤,銷售金額達300萬元。本來豐收的採茶季節就在眼前,卻不幸遇上了3月12日至13日的一場降過程。據氣象資料反映,3月14日早晨最低氣溫將降到零下1℃,這必然會對可採收的茶?帶來一定的損失。茶技人員分析認為,3月14日最低氣溫在零下1℃時,若沒有幹風襲擊,以陰雨天氣過度,其受凍就會較輕,受凍程度也只是?尖輕度焦枯。所採第一批?葉的質量將下降、採茶時間將推遲,預計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左右。如果有幹風襲擊,其受凍就會較重。受凍程度可能會使深山、西北山坡茶園及擋風口茶園的嫩?全部凍枯,使大部分早生良種茶第一輪新?無法採收,預計直接經濟損失達3000萬元以上。如果氣溫降至零下2℃到零下3℃的話,不僅所有的早生良種茶新?片葉無收。若老天真的不「賞臉」,今年淳安春茶的損失就不可估量了。
桐廬早熟品種已提前採摘
桐廬記者站程大鵬潘連魁記者陳瑋這幾天本是早熟茶葉採摘的高峰期,但桐廬縣分水鎮茶農湯坤的幾十畝早熟茶葉地裡卻是悄無聲息,「因為聽說寒潮要來,我們提前把早熟茶葉都採摘掉了」,湯坤告訴記者,提前採摘雖然造成了他的早熟茶葉部分減產,但由於採摘及時他的早熟茶葉大部分都逃過了本次寒潮襲擊。姚福軍告訴記者,早在本次寒潮來臨前幾天,他們就與縣內的一些茶葉種植戶取得了聯繫,讓他們提前做好準備,對於一些早熟品種儘量提前進行採摘,對於一些常規品種做好相關的保溫工作。而該縣茶農在接到相關訊息後,也立即行動起來,有的事先為自己的茶樹蓋上稻草等禦寒,有的搶在寒潮來臨前採摘已經出?的茶葉。「我們在寒潮來臨前,連續在地裡幹了兩天,把這些早熟的茶葉全部採摘完了」,湯坤告訴記者,他在桐廬到分水鎮等地種植了600多畝茶葉,其中「烏牛早」等早熟品種有60多畝。上星期聽說寒潮要來,他便召集人手在兩天時間裡將早熟茶葉都採摘掉了,由於是提前採摘,茶葉不可避免部分減產。「一共採了100多公斤茶葉」,湯坤告訴記者,這一產量比以往每畝要減產1公斤左右,細算下來,這場寒潮也給他帶來了近千元的損失。「寒潮來臨時,正值茶葉的早熟品種採摘之時,但桐廬的早熟品種不是很多,因此這次寒潮對桐廬茶葉的影響不是很大」,據姚福軍介紹,桐廬目前共有5萬多畝茶葉,而其中「烏牛早」等早熟品種只有近千畝,由於事先準備充分、採摘及時,因此在本次寒潮中只有少部分早熟茶葉出現了凍焦、減產的情況。而本次寒潮對於桐廬境內的其他常規茶葉影響不是很大,只是可能推遲部分春茶的採摘上市時間,「以前我們的茶葉差不多在本月20日左右都要陸續採摘上市了,但現在看來,可能要推遲四五天了。」
臨安天目青頂推遲一周上市
臨安記者站張偉星通訊員丁潔平12日,臨安市高虹鎮茶農唐妙火最不願意看到的一幕還是發生了:天空中飄起了花。花灑落在200多畝嫩綠的茶樹上,本來這幾天以大面積採摘的新茶?因受到傷害將推遲一個星期上市。臨安市共有四萬餘畝天目青頂系列名茶基地即將投入生產,但3月11日開始的低溫天氣對臨安春季名茶生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在無性系早生良種茶園面積較多的高虹、板橋等鄉鎮,約有400畝茶園輕微受凍;在小氣候特徵明顯、氣溫相對偏高、露地採摘較早的樂平等地,將造成茶季推遲5—7天。但由於全市茶園大都分布在高山地區,氣溫偏低,茶葉開採時間偏遲,大面積採摘時間在3月底至4月上旬,因此總體上影響不大。(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