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記者從蕪湖消防救援支隊獲悉,5月16日午夜,在市民報警後,消防部門成功將一條在居民單元樓下活動的蛇捕捉住,隨後帶至野外放生。消防部門提醒,從每年涉及蛇類活動報警記錄來看,春末夏初開始蛇類活動漸漸頻繁,其中不排除有些蛇具有毒性,所以市民晚間散步要小心,遇到蛇後不要主動接近逗弄抓捕,一些小區物業要及時清除雜樹、雜草。
5月中旬開始蛇類活動漸頻繁
5月16日0時許,在蕪湖市鏡湖區工農路附近,一小區單元樓下有蛇出沒,接到報警的轄區消防指戰員立即趕到現場進行處置。記者在現場視頻記錄中注意到,大蛇藏匿在屋外雨水管道和牆壁之間。據報警人介紹,他夜裡出門時,發現自己電動車上有條蛇,於是將蛇趕至角落撥打119電話報警。
穿戴好防護服與手套後,消防員通過觀察,利用捕蛇器將蛇身夾住。由於蛇頭蜷縮在管道與牆壁的夾縫內無法捕捉,消防員將蛇拉出後,一把抓住蛇頭,發現這條蛇不小,如果伸直有2米左右。隨後消防員將蛇裝進袋子裡帶到野外放生。
蕪湖市消防救援支隊有關負責人介紹,春末夏初,蛇類活動比較頻繁。「基本上到了5月中下旬,我市城鎮居民求助抓蛇的報警就比較多了,消防員在處理蛇類時會穿防護服等裝備,能有效保護自己不被蛇咬傷,而居民在遭遇蛇類時不宜擅自接觸抓捕,如果不幸被毒蛇咬傷後果難以預料」。
據了解,去年5月中旬開始的一個月時間裡,我市消防部門出警抓蛇約有10次,一直到當年9月中下旬,我市各縣(市)區消防部門總計或超過數十次抓蛇,其中一些明確是毒蛇。因此根據歷年數據記錄來看,至10月前,蛇類活動或將越來越頻繁,市民和物業等單位要做好準備。
蛇類活動頻繁的季節市民該如何應對
有關動植物專家表示,季節變化後,我市蛇類活動頻繁,同時蛇類活動頻繁也表現在數量上的增多,這與我市生態環境提升密切相關,生態環境好了,蛇類棲息場所自然就多了。我市蛇類多為無毒蛇,有毒蛇或微毒蛇不多,主要是赤鏈蛇、五步蛇等。
專家提醒,市民在遇到蛇後儘可能不要靠近,不要採取刺激性行為,蛇類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此外,萬一不慎被蛇咬傷,市民要記住傷人的蛇是三角頭還是圓頭。其中頭呈三角狀的多為有毒蛇,記住蛇頭和蛇的形狀特徵還有助於被咬傷後的救治。他表示,「被蛇咬傷後要及時救治,因為有些蛇毒發作時,可能就很嚴重了。我省蛇咬傷中毒治療能力比較強的醫院位於祁門縣。
此外,5月中下旬開始後,天氣也會越來越熱,不少市民晚飯散步時往往會穿拖鞋,這時腳部皮膚就會暴露在外,容易在驚動蛇類時被咬傷,而一些公園、小區內溝渠池塘邊也要小心,可能會有蛇類在飲水,到這些地方被蛇咬傷的機率就會增加。
此外,蕪湖市近年來綠化覆蓋率越來越高,不管是公園還是住宅小區裡均能看到草木茂密的景象,特別是一些小區綠化景觀帶裡草又密又高,為蛇類提供了有效的庇護所。小區物業應一方面提醒業主散步時不要往綠化景觀帶裡跑,穿好鞋襪,儘量不穿短褲短裙,另一方面物業也要及時組織人員對綠化景觀帶進行修剪,避免雜草叢生,為蛇類提供「庇護所」。
大江晚報記者 吳敏 (蕪湖消防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