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遊博物館功能與設計的若干思考

2021-01-14 澎湃新聞
世界旅遊博物館功能與設計的若干思考

2021-01-12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博物館是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從17世紀全球首家綜合性博物館大英博物館開館,到近現代公共博物館的廣泛出現,博物館在歷史溯源、教育傳承、文化傳播、科學研究和藝術欣賞等層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新時代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博物館作為文化中樞的作用日益凸顯,作為重要旅遊資源的定位不斷加強,已日漸成為彰顯國家軟實力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平臺和載體,是以文塑旅的先行者和以旅彰文的踐行者。

全球首座以「旅遊」為主題的世界旅遊博物館正在杭州湘湖緊張建設中,預計於2021年建成開館。作為文旅融合的新生事物,也是世界旅遊聯盟(WTA)總部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旅遊博物館從初創伊始即受到了文化和旅遊各界的廣泛關注。筆者結合新時代文旅融合的大背景,圍繞國務院發布的《博物館條例》(2015年)和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在《國際博物館協會章程》(2007年版)中所提出的博物館「教育、研究和欣賞」三大目的,就世界旅遊博物館的功能、定位和展廳設計談一些思路。

一是突出世界旅遊博物館的教育功能。世界旅遊博物館作為全球旅遊界開創性的博物館,具有旅遊教育的天然屬性,承擔著旅遊教育的責任和義務。世界旅遊博物館的常設展廳旅遊綜合廳、世界旅遊廳和中國旅遊廳等,應注重全面展示世界旅遊歷史和旅遊產業的發展脈絡,展現旅遊發展對人類文明以及社會和經濟的貢獻,成為青少年旅遊知識的培育地、旅遊歷史的傳承地、旅遊文化的傳播中心、展示旅遊文明的科普中心。此外,隨著人們對旅遊的認知不斷深化,博物館的教育在普及的基礎上更應走向前沿,引導社會對旅遊的思考,引發大眾對旅遊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價值觀、旅遊安全、環境生態等話題的探討。

二是發揮世界旅遊博物館的研究作用。科學研究是一座博物館保持專業活力與專業地位的保障,學術研究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一個博物館的競爭力和生命力。世界旅遊博物館應成為世界旅遊資料的收藏中心、預測行業前沿趨勢的研究中心以及連接全球旅遊網絡的數據中心,積極探索與詮釋旅遊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同時,應充分重視博物館對旅遊研究人才的招引和聚集,加強對人才的吸引力,以逐漸形成專業智庫。此外,考慮到世界旅遊博物館作為世界旅遊聯盟總部的組成部分,並有聯盟會員廳作為常設展廳,應充分利用好世界旅遊聯盟這一國際組織搭建的平臺,結合世界旅遊聯盟近年來所做的《世界旅遊發展報告》《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中國旅遊市場景氣報告》等行業研究報告,為旅遊學科研究、旅遊產業研究、旅遊教育研究、旅遊文物研究等領域做出學術貢獻,發揮學術價值。

三是注重世界旅遊博物館的展陳創新。對旅遊主題博物館而言,不應局限於傳統博物館以「物」為主體的展示方式和以實物為絕對中心的收藏理念。旅遊主題的新型博物館應更多注重於構建一個超越實體限制的文化體驗空間。當前,以數位化、網際網路、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技術革命正在進一步打破傳統產業的邊界,也在不斷突破人類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的邊界。對當代博物館來說,單模態的純文物和純文本展示已遠遠無法滿足觀展者的需求。當今各類電、光、聲、影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虛擬實境、增強現實技術的橫空出世,讓博物館迎來了一波數位化展覽的技術革命,觀眾多維度欣賞體驗的需求得以滿足。在展示方面,科技的優勢能幫助促進博物館展陳方式的更新迭代,消解時間與空間帶來的壁壘,讓到館觀眾置身於博物館而縱覽時空。在館藏方面,對新型博物館來說,珍貴的數字資源,特別是承載了獨特信息的媒介與數字資源,其本身也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藏品。全球許多歷史悠久的大型博物館已開始建設文獻、圖片、視頻、聲音等形態的數字館藏。世界旅遊博物館的體驗廳也可致力於成為博物館技術與內容創新的實踐場所,為參觀者創造一種學習導向的娛樂體驗。在此基礎上,世界旅遊博物館應打造成一座以科技創新驅動行業發展的「智慧博物館」,定製設計出一套集導覽系統、藏品管理系統、展陳可視化、公眾服務等面向不同的符合旅遊類主題的科技運用機制。此外,可以立足旅遊行業,專門開闢旅遊科技共建共享實驗室,建設數位化圖譜,賦能文化和旅遊行業科技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要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當下,博物館旅遊方興未艾,正成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選擇。世界旅遊博物館在新時代機遇下應運而生,定能建設成為文旅融合的新樣本,全面展示世界旅遊文化、講好中國旅遊故事的新陣地。

來源:中國旅遊報

作者:高昂之 孫一文

原標題:《世界旅遊博物館功能與設計的若干思考》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在大英博物館,凝視與思考整個世界
    18、19世紀的歐洲人,狂熱的收藏化石、花瓶、銘文,滿世界考古,對物品進行編目、分類、對比,是為了給它們重新賦予秩序。這些物品涵蓋了人類200萬年歷史和七大洲的文明,時空範圍之廣,讓你足以行走在這樣一部百科全書中時,自然而然的觀看和思考整個世界。
  • 如何發展博物館旅遊?
    面向未來,博物館擁有獨特且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伴隨旅遊市場的快速發展,必須將文化公共服務與旅遊發展有機結合,構建旅遊與博物館文化保護、開發、傳承之間的良性互動,創新博物館發展模式,提升旅遊品質。 經過對博物館與博物館旅遊、國內外博物館旅遊及國內博物館旅遊存在的問題的梳理研究,闡釋國內博物館旅遊的發展機遇,兼併思考未來博物館旅遊發展路徑。
  • 博物館展廳設計需具備哪些基本功能?
    博物館是文物和標本的主要收藏機構、宣傳教育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是中國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適應社會發展的漫長曆程中,博物館已成為集學習、教育、娛樂於一體的多職能文化複合體。那麼,博物館設計需具備哪些基本功能呢?保存功能。
  • 如何發展博物館旅遊?看看這篇文章
    經過對博物館與博物館旅遊、國內外博物館旅遊及國內博物館旅遊存在的問題的梳理研究,闡釋國內博物館旅遊的發展機遇,兼併思考未來博物館旅遊發展路徑。博物館與旅遊最初結合是在場館建設與旅遊功能開發方面[5],後來認識到需要強化和開發博物館的休閒娛樂功能。博物館旅遊發展過程中,一直存在觀念落後、設施陳舊、體制落後、宣傳營銷不足、工作人員服務意識較差等問題[6]。同時,博物館作為特殊的文化機構,以公益性為主,又涵蓋一定的商品性[7],在開發博物館旅遊時仍要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大化,與經濟效益共生互動,相互促進。
  • 在大英博物館,思考人類和世界
    遼三彩羅漢像「在大英博物館思考世界」,有一句話這麼說。作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就是人類文明進程的一個小小縮影。這也是為什麼,到了倫敦,它是必去的打卡地;以其藏品為內容的書籍,也常常受到普通公眾的青睞。
  • 研究|美術博物館的教育維度思考
    這不僅是美術館對教育部門的重視,也是美國人民積極參與美術博物館的體現。如何讓美術館更好地與公眾互動,首先應當在教育上做更多的思考與拓展。中國的美術博物館文化較之西方起步較晚,但中國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澱和美育傳統,這對中國的美術博物館教育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的美術博物館於1984年全國美術館工作會議明確了教育的功能。
  • 如何設計開發博物館課程
    目前,中小學生到博物館學習的主要形式是參觀,參觀的每個展覽都有主題,每個主題又由若干板塊組成。主題、板塊、展品、線路、環境、講解員構成了參觀展覽的幾個要素。目前很多博物館課程,受傳統「老師講學生聽」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的影響,主要的學習方式還是參觀、聽教師或講解員的講解。這種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學習目標比較分散,不能聚焦,對於學生來講印象不深,收穫不大。
  • 一位館長的深度思考:博物館定義及未來發展
    關於博物館定義和未來發展的若干思考廣東省博物館館長  魏峻摘要:博物館定義內涵中的一些關鍵要素,如博物館的定位、功能、非營利性等,雖然在各國有關博物館定義中普通提及,但具體表述因國家和地區經濟文化等差異而體現出各自側重和特色。
  • 探索〡加快成都「博物館型文創」發展的思考(中英文)
    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博物館型文創異軍突起成為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具有一定收藏、欣賞和實用價值的博物館文創產品,既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能提高博物館經濟收入。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成都,旅遊資源富集,各種類型的博物館眾多,加快博物館型文創產業發展具有良好基礎和條件。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 博物館定義大盤點 新時代博物館定義再思考
    10月9至10日,「博物館與博物館學——新時代博物館定義的再思考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數十位國內外博物館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博物館定義,展開熱烈討論。社會經常處於變化的狀態,我們能否找到動態的表達方式,進而反映出新的趨勢,為博物館發展帶來新的條件、新的使命乃至新的可能至關重要。
  • 光是空間設計,這博物館就值得一看!
    過去一年,有不少引人注目的博物館落成。不斷湧現的新博物館和舊博物館的增建工程一樣,它們是全球化進程和國家層面建設需求的體現,也想滿足人們對藝術文化日益增長的需求。但是,展覽類建築的設計總是極具挑戰性的。所以,我們該如何看待和重塑博物館與人的關係呢?
  • 世界旅遊博物館「牽手」故宮博物院 湘湖的「朋友圈」又擴容!
    如今,世界旅遊聯盟總部暨世界旅遊博物館項目落戶杭州蕭山,成為第一個引入杭州的世界性旅遊組織總部。故宮博物院與蕭山區政府將抓住這一契機,強強聯合,攜手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共同推進文化交融互鑑、發展文化和旅遊產業。
  • 世界旅遊博物館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
    從「皇帝賣萌」式的故宮文化科普,到逾萬種系列文創產品的推出,再到今年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600歲的故宮博物院,通過一系列獨創的運營手法,將博物館玩出了新花樣,受到了世人的矚目。若是由故宮博物院的團隊來加盟杭州博物館的運營,會有什麼樣的驚喜呢?昨天下午,蕭山區人民政府與故宮博物院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當地正在建設的世界旅遊博物館引入運營夥伴。
  • 國家海洋博物館設計_2020年國家海洋博物館設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摘要:這座位於天津外圍的新國家海洋博物館由HAO和AI兩家建築公司合作設計。完成了丹麥國家海洋博物館項目- DANISH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 世界旅遊聯盟總部與世界旅遊博物館在湘湖開建!
    據悉,世界旅遊聯盟總部項目包括世界旅遊博物館和配套酒店兩部分。其中世界旅遊博物館位於湘湖壓湖山島,配套酒店位於壓湖山島外、眉山路東側。根據設計方案,壓湖山島整體定位為一個開放式、公共服務型景區——即以「泛博物館」理念,將全島建設成集博物館和旅遊公共配套設施於一體的整體性、開放式「大景區」,將主要體現「國之文化、宋之美學、越之風韻、蕭之精神」,是文旅融合的經典之作。位於壓湖山島的世界旅遊博物館,它原創性地提出「WTA景觀公園」概念,建成後,整個壓湖山島將是一座生態景觀公園。
  • 博物館直播大熱的冷思考
    博物館直播大熱的冷思考 2020-05-06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關於博物館持續發展問題的思考
    面對博物館事業大發展的好形勢,我們在點讚鼓掌的同時,還應當多一些理性思考。人們常說:創業不易,守成更難。建設一個博物館不容易,而保持一個博物館持續發展則更難。博物館應當主動作為,積極與教育部門和當地學校商洽,制定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教育教學、社會實踐活動的政策措施,就建設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作出具體部署和安排,同心協力,切實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為博物館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三)與旅遊結合隨著經濟的發展,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將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一種新常態,參與旅遊的人數將不斷增加。
  • 如何設計開發博物館課程-中國教育新聞網
    博物館課程不能只是參觀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我國共有綜合類、歷史紀念類、藝術類、自然科學類、專題類博物館5300多家。目前,中小學生到博物館學習的主要形式是參觀,參觀的每個展覽都有主題,每個主題又由若干板塊組成。主題、板塊、展品、線路、環境、講解員構成了參觀展覽的幾個要素。
  • 看懂大英博物館:在一座建築裡思考整個世界
    我們從建築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設計的玻璃穹窿包裹下的大廳出發,拾級而上二層,到40號展廳,進入10501500年的中世紀,在劉易斯棋子的玻璃櫥窗前停下。這套在蘇格蘭劉易斯島發現的棋子是大英博物館的寵兒。海象牙和鯨齒製成的87個小人少有能全部聚在一起的時候,時常忙著全世界旅行。
  • 「網際網路+」時代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幾點思考
    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中,專門要求博物館要加強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工作。2016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在「拓展利用」部分明確要求「大力發展文博創意產業」。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文物局四部門《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