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玉州區南江街道雲良村見到了脫貧群眾代表龐日光,他大汗淋漓,正好忙完保潔員的清潔工作。今年43歲的龐日光,19歲在磚廠上班時出現了一次意外事故,造成右大腿高位截癱,從此行動不便。但龐日光並沒有被打倒,而是憑著過人的毅力,走出了一條自強不息的奮鬥之路。
「要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我得幹出名堂,給殘疾人做個榜樣,憑自己的勞動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生活。」龐日光說。
龐日光雖然身體殘疾,但工作起來依然幹練。
笑對命運接二連三的打擊
在雲良村一提起龐日光,沒有誰不為他豎起大拇指。初見龐日光,未見其拄拐杖,記者對此有些意外。「自從截肢後,24年來我就從來沒有拄過拐杖,正常人能跑、能蹦、能跳,我一樣不落。」龐日光笑呵呵地說。
說起自己的人生經歷,龐日光感慨萬千。這些年,他的日子過得並不輕鬆。「有一段時間我活在人生的陰霾裡,心情不好,也很煩躁和鬱悶。家庭的經濟負擔、別人的閒言碎語等,讓我的心情糟透了。」但悲傷並不能解決問題,為了一家人的生計,他逼迫自己不斷奮鬥,「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哪怕沒了一隻腳,我不拄拐杖也能走山路、幹農活。」
在妻子的鼓勵和村幹部的關心下,龐日光嘗試著上山砍柴、下地種田種菜。剛開始因為身體不平衡,常常摔跟頭,但龐日光從不叫苦叫痛,而是逐步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地掌握平衡要領,然後餵豬、種莊稼、打理菜園……如此艱巨的勞作,強健的年輕人都會覺得辛苦,然而只有單腿的龐日光卻能挑起50多公斤的稻穀,還做得利利索索、穩穩妥妥,用一隻腳撐起了一個家。
日子逐漸有了起色,然而大兒子出生後卻患小兒麻痺症,生活不能自理;小女兒患了甲亢,成為一名慢性病患者。2015年,龐日光戶被認定為貧困戶。
「我是家裡的頂梁柱,人不能倒,信心不能失!」命運給了龐日光接二連三的打擊,他卻要給予命運有力的回擊,憑著頑強的毅力和精神,他誓要創造幸福的生活。
鍥而不捨書寫精彩人生
為增加家庭收入,一無基礎、二無資金、三無技能的龐日光,憑著一股勇氣,開始了他艱難的脫貧歷程。
剛開始,龐日光通過養豬事業,生活狀況節節攀升,然而因為種種原因,最後虧了20多萬元。2018年,龐日光在拆掉豬場後,一家僅靠打點零工維持生活。村幹部、第一書記、幫扶聯繫人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最後,村裡決定聘請龐日光為村裡包片的保潔員,每月收入近1000元。同時,幫扶聯繫人也積極為其家人尋找就業機會,其妻子和小兒子都找到了工作,為家裡增加了兩份經濟來源,大大減輕了家庭負擔。
龐日光在做好清潔工作的同時,又找到了建築工的工作,用勤勞的雙手為家庭增加收入。相關部門也給他們患小兒麻痺症的兒子辦理了殘疾人證,民政部門將其納入了A類低保,每月有310元的低保補貼。2018年,龐日光戶成功實現了脫貧。
脫貧對龐日光來說只是人生的一個裡程碑,而小康才是他的奮鬥目標。當幫扶人告訴他玉州區委、區政府制定了許多脫貧幫扶政策,貧困戶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增收脫貧,「5+2」特色產業可以實行以獎代補機制時,龐日光心動了。他決定擴大水稻種植面積,租用荒廢農田種植了6畝優質水稻,還養雞30羽。對此,2019年龐日光獲得獎補金5000元。此外,在扶貧公司的引導幫助下,龐日光還參與異地發展產業種植中藥材,獲得相應的分紅。
2019年,龐日光戶人均年收入達16000多元,與2018年人均7000多元相比,日子好了太多。
龐日光的心態很好,他說:「我不覺得自己的人生有什麼坎坷,在我變成殘疾人後,妻子始終陪伴在我身邊給予支持,我真的很感激她。所以工作不忙碌時,我只想帶妻子出去旅行。」談話間,龐日光的臉上始終掛著笑容,「蹲在牆根曬太陽,等著政府要小康,這些都治不了窮、拔不了根,人殘但不能志短,自力更生才能脫貧致富!」
原標題:單腿走出貧困「沼澤地」——記玉州區南江街道雲良村脫貧群眾代表龐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