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論出處,富貴當思原由。話雖如此,但大家看人,難免都會往上數三代,都說老鼠生兒會打洞,總得防備著些才是。
說起袁家騮或許喜歡物理的都知道,但尋常人就不怎麼清楚了,但他爺爺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袁世凱,就是那個清廷都亡了,還在做夢當皇帝的袁世凱。
老袁家的多情基因
袁世凱這個人心很大,清廷覆滅,全國人民都在反封建,唯獨他又重新轉回頭,還妄想再組建一個封建王朝。
袁世凱在稱帝之前,也很受民眾擁護,因為他說過他不會稱帝,說自己老了,三個兒子又沒出息,稱帝沒用。結果他的本質還是真香,到最後他還是選擇稱帝了!
也算他能耐,儘管所有人都反對,但這事兒還真讓他辦成了,哪怕只是短短的83天,他就被趕下了臺,那他至少登上去過。
不過之前民眾有多擁護他,在他稱帝以後民眾就有多厭惡他,脫粉回踩這件事,自古以來都一樣嚴重,他被趕下臺後,沒多久就抑鬱而終了!
他也算個多情人,這一生他娶了九次媳婦兒,一個正室,八個姨太太,娶這些人那都是因為喜歡,但要說最喜歡的,那必須的得是他的大老婆沈氏。
說起這沈氏,也是命薄,最得袁世凱的寵愛,還是個正室太太,但她就是患有不孕不育,這輩子都沒有一個自己的孩子。
袁世凱哪裡捨得心愛的人兒整天黯然失色,於是決定把三姨太太所生的袁克文過繼到大太太名下。
其實都是一家人,就是換了個地方住,但大家都開心罷了。袁克文對政治不感興趣,喜歡畫畫,也寫得一手好詩。後來也是因為一首詩,遭到了袁世凱的厭棄!
沈氏對袁克文那是照顧有加,而袁克文的親娘對他那更是疼愛至極,袁世凱一開家裡人都這麼開心,對袁克文更好了。
他還喜歡收藏古物,袁世凱寵愛他誰都知道,大家給他送東西也勤快,他出手也大方,男人一但稍有才華,還出手闊綽,背景還雄厚,那都是很招女孩子喜歡的。
袁克文呢,頂著嫡子的名頭,又是袁世凱最得勢的時候,過得那叫一個逍遙自在,對來者不拒的態度,老婆是一個接著一個往家裡娶。
他不止在家裡娶了一個正室五個姨太太,聽說他在外邊還有七十多位情人呢!這樣的生活,讓眾人忍不住想問一句:您還好嗎?您不累嗎?
袁世凱智商最高的孫子——袁家騮
袁克文有個姨太太叫情韻樓,她和袁克文生了一個兒子叫袁家騮,這個姨太太出身青樓,所以,袁家騮在家被人處處冷眼相對,不受待見,自小就矮人幾分,導致他的性格也沉默寡言。
雖然袁家騮從小就沉默寡言,但並不影響他以後的成就,他是袁世凱眾多子孫中最負盛名的了。作為袁世凱的孫子,袁家騮可沒享受過什麼特殊待遇,他也沒享受過袁世凱的疼愛。
當初袁家騮的大伯父,袁克定一心想當太子,就弄了許多報紙,上面都是他找人寫的假報導,報導上全都是呼籲袁世凱繼續稱帝。
這時袁家騮的父親袁克文站出來了,還寫了一首詩:"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反對袁世凱稱帝,一個人幹一件事正在興頭上,怎麼能夠允許別人給他潑冷水。
袁世凱當即就把袁克文軟禁了,小小的袁家騮就隨著母親回了農村生活。袁家騮從小就喜歡讀書,成績也很好,他很聰明,討人喜歡,在老家安陽讀完小學,就考上了南開中學。
後來喜歡上了物理,但當時的社會,他還是選擇了工商,念了兩年,實在放不下物理,他就決定轉到燕京也就是現在的北大念物理系。
1932年,他畢業了,但對物理的認知還不夠,他決定繼續在燕京大學念物理研究生,這時他認識了當時燕京大學的校長,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跟他一樣都是物理愛好者,尤其是對於無線電的喜歡,他們倆人志同道合,當時國內對物理的研究有限,正好司徒雷登知道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有一個獎學金的名額,就給袁家騮寫了一封推薦信。
袁家騮和他的命中注定
袁家騮剛到加州伯克利大學就很會與人打交道,遇到什麼需要解決的問題,他永遠都衝在第一個,老師同學都很喜歡他。
這時他遇到了一個姑娘,這姑娘也是中國人,長得貌美又端莊,跟他一樣都是物理系的,她比他到美國更早,她帶著他熟悉物理系。
朝夕相處中,袁家騮更是越陷越深,他開始對吳健雄展開了猛烈的追求,吳健雄的美貌使得她十分受歡迎,但袁家騮和她朝夕相處,她很了解這個人,聰明有風度,穩重又勤奮,和她有一樣的目標和追求。
1940年袁家騮夫婦博士畢業,他們想回國發展,但美國政府派人前去勸阻留學生們,告訴他們國內正在打仗,現在回去根本沒有科研的條件。
1942年,他們在一起的第五個年頭,兩人結婚了,加州理工大學的校長密立肯親自為兩人證婚,而當時錢學森也在加州擔任留學生學生會長,他親自為倆人婚禮錄像。
當初他們夫婦在物理界有多出名呢?連愛因斯坦這個物理學泰鬥都知道他們,袁家騮夫婦被稱為"東方居裡夫人",之後吳健雄誕下一子,當時正好愛因斯坦的妹妹也在那家醫院住院,愛因斯坦看過妹妹之後,也去看了袁家騮一家。
誰知抗戰之後國家還有一場戰爭,之後美國就開始限制留學生的回歸,袁家騮夫婦就加入美國的團隊,進行科研研究。
最後因為獲得的成就,知道的機密太多,不得已加入了美國的國籍。(如果不加入美國國籍,他就不能再跟著團隊研究了)
永遠的中國心
儘管如此他也沒忘記自己是個中國人,1972年瑞士有一場器械展覽會,中國科學家去了,袁家騮也去了,聽說中國代表團在那裡,他千方百計的找關係,要陪同中國代表團參觀。
袁家騮和當時的中國代表團領導進行了推心置腹的長談,4天後,袁家騮又給他們團隊領導寫信,說中國的代表團特別熱忱友好什麼的,還說自己代表了團隊熱烈歡迎他們的來訪。
而中國代表團也向上級匯報了他們的友好,雙方都對這次交流感到愉快。
在1973年中美兩國終於緩和了關係,袁家騮回國探親,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待,50天,他們毫不停歇,抓緊一切時間,把他們這麼多年的研究成果,還有獲得的知識,全部跟國內講得一清二楚毫無保留。
臨走之前,他們還在天津設立了一筆500萬的獎學金,以獎勵那些聰明好學的孩子,為祖國培養更多的人才。
此後他們多次回國,非常關心國內的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發展情況,甚至代表美方參加了中國第一次舉辦的中美高能物理會談。
袁家騮對祖國始終熱愛,為祖國的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哪怕入了美籍,他也是一個中國人,為中美雙方在科學上的合作共贏做出了特殊的巨大的貢獻。
2003年他在北京協和醫院離世,享年91歲,他終於葉落歸根,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其實諸如袁家騮這樣的人有很多,當年祖國危難之際,有多少人遠赴國外,或學習新式思想,或學習先進理論,不論哪方面,只要是我們落後的,他們就去學,只為了學有所成,好回來報答祖國母親。
諸如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再如學建築的貝聿銘,還有中國現代火箭之父錢學森,地質學家李四光,兩彈元勳鄧稼先。
沒有這些人中國不可能用50年時間就趕上了國外幾百年的發展,沒有他們我們不能面對世界如此自豪,他們是國家的英雄,是我們應該永遠銘記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