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袁世凱,許多人就會自然聯想到出現在一些影視劇當中那個肥頭大耳的胖子,在許多人眼中,他是一個背時代大勢而行的野心家,陰謀家,甚至是恬不知恥,喪心病狂的竊國大盜!
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他處在清末那樣一個特殊時期,為近代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有一定的貢獻,而且還為加速清王朝的滅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頗受爭議的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人物,卻有一位舉世聞名的孫子,為中國物理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袁世凱家族史
袁世凱的發跡是從辛亥革命成功後開始的,正是他兵不血刃地逼迫末代皇帝溥儀寫下退位詔書,以和平方式順利完成一場革命,宣告了清王朝地最終結束。
但隨後他的政治野心終於暴露出來,竟然竊取革命果實,公然稱帝。成為當時時代的一股逆流,因此,僅僅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就被拉下馬,最終,鬱鬱而終。
雖然袁世凱在政治上的莽撞成為了一個時代笑點,但在治家方面袁世凱還算是比較成功的!袁世凱一生一妻九妾,共生了17個兒子,15個女兒。17個兒子又共為袁世凱生出了22個孫子,25個孫女,因此,袁世凱兒孫總和多達79人。
在眾多兒孫當中,三子袁克文最為特殊,他從小就被過繼給了袁世凱最為寵愛的三姨太,這位三姨太雖然最得袁世凱寵愛,但因患上不育不孕症。
因此,當袁克文過繼給她時,這位三姨太硬是將袁克文當作親生兒子看待,所以,這也註定袁克文這個公子哥幼時是幸福的,他既有親生母親的疼愛,又得到了嫡母的百般照顧,加之天資聰穎,讓他在書畫、詩詞、文學方面頗有造詣。
袁克文沒有繼承父親的政治和軍事才華,但風流成性卻和父親不相上下。這位風度翩翩,才華橫溢的袁家三公子除了一位妻子五個姨太太外,傳說他還學漢武帝金屋藏嬌,在外面有七十多位情人,因此,他的子嗣註定不少。
其中,最值得說道的是他與姨太太情韻樓生下的一位兒子,正如其名一樣,此子就是袁家最傑出的一匹寶馬,為光耀袁家門楣,以致幾百年後人們還能記住袁家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也為我們中國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成就,他正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袁家騮!
留學美國,心在中國
袁家騮是袁世凱的嫡孫,少年時代就飄洋過海來到美國,在美國留學期間,他刻苦用功,潛心研究,一直致力於物理科學領域的難題突破。
在求學期間,他絲毫不靠家中殷實的家底,而是靠著獎學金與勤工儉學來完成自己的學業,他曾兩次獲得美國科技大獎,讓美國人都刮目相看。
19世紀20年代,中國正處在水深火熱、群雄割據的戰亂年代,再加之物理研究專業的獨特性,使他不得不繼續留在美國,完成他的重要研究。
為了研究的方便,他入了美國籍,但是,骨子裡卻始終不忘中國,遠在異國他鄉的袁家騮,經常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國內實時動態。
在此時,袁家騮結識了他一生的摯愛,同為物理研究者的吳健雄,二人志趣相投,又同樣具有一顆愛國心,因此,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婚後,袁家騮與吳健雄二人伉儷情深,相敬如賓,並且在物理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解放後的1956年,經過二人艱苦卓絕的長期研究,論證了李政道與楊振寧兩位先賢之前做出的論斷,終於摘得科學界的最高榮譽——諾貝爾物理學獎。
而就在這個眾星捧月、名利雙收的檔口,二人卻主動放棄了在美國的優渥生活,毅然決然地回到中國,決定為民族科學貢獻力量!
名駒歸國,赤子情懷
回國後,夫妻二人繼續在物理學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發展和突破,1981年,他們將加速器的物理研究課題提上日程,於是向祖國的寶島臺灣請求了資金和物資上的幫助,並且很快便有了顯著成效。
上個世紀90年代初,二老研究的加速器便投放市場,得到廣泛應用,這樣的研究成果意義重大,在那段時期內,中國在物理研究上已經趕超歐美,為世人所驚嘆!
他們夫妻二人步入晚年後,依然不忘中國物理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將畢生所攢下的積蓄全部捐贈出來,設立了物理獎學金,鼓勵後輩青年繼續為中國物理研究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更難能可貴的是,作為科學家的袁家騮與吳健雄二位先生,一直致力於祖國的統一事業,他們一直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促進兩岸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並旗幟鮮明地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就連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也對二老這種行為點讚,並且激動地說:「中國人還是中國人!」
2003年,為祖國物理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袁家騮溘然長逝,享年91歲,他臨終前,與他守候半個世紀的結髮妻子一直守護在他的身邊,不離不棄,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中科院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院士曾經寫了一篇文章盛讚袁家騮,對其成就以及對祖國母親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肯定。正因為有了像袁家騮這樣的愛國科學家,我們中華民族才能生生不息地立足世界東方!
先賢已逝,精神長存!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需要每一位華夏兒女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一些科技界的優秀精英的傾情投入,才能讓我們儘快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用科技改變世界、改變生活。
我們真誠期待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能像袁家騮老先生一樣,傾畢生之精力,為中國科學事業做出卓越貢獻,又不計個人名利,傾囊捐資,幫助更多科學家為國效力,這樣的一種樸素的愛國情懷應當被每一位炎黃子孫永世銘記,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