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易經》的人肯定繞不開河圖、洛書這兩個神秘的圖案。
學者認為伏羲先天八卦圖,就是來源於上文的河圖、洛書中的河圖。
那麼河圖又是什麼東西呢?
資料說:
河圖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蘊含了深奧的宇宙星象之力,被譽為「宇宙魔方",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
大家看到這裡是不是越來越覺得這些名詞的玄妙?越來越一頭霧水呢。
我們先說河圖。
河圖,字面解釋就是星河之圖。
星河就是指銀河,也泛指宇宙。
接著我們再來說洛書。
洛書的意思就是脈絡圖,是表述天地空間變化脈絡的圖案。
河圖最早收錄在《尚書》之中。
在《尚書·周書·顧命》第四段有這樣一些文字:
越玉五重,陳寶,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
這段文字是說,周成王,也就是周朝的第二代帝王,馬上就要去世了。在彌留之際,他召集幾位重臣安排後事。
不久,他就去世了。大臣們按照他的遺囑和當時的宮廷禮節,擁立康王登基。
在這一段交代了,周成王留給康王幾件重要物件。
越玉五種,寶刀、赤刀、大訓,大璧、琬、琰,陳列在西牆向東的席前。大玉、夷玉、天球、河圖,陳列在東牆向西的席前。
學者們認為,這裡提到的河圖,就是後來星象學家、易學家所稱的河圖洛書中的河圖。
因為上書中沒有具體描寫河圖到底是什麼個東西,所以這個結論也讓人懷疑。
然後就是《易經》中出現了河圖洛書這樣的記載。
在《易經 繫辭上》中說: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西漢經學家孔安國這樣解釋: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
他把龍馬描寫為天地間的精靈,身上長有龍鱗,這種寶馬因此叫龍馬。伏羲在位,龍馬出於孟河。孟河即黃河的孟津段。
專家經過研究認為《易經 繫辭傳》,是後人所著,而且非一人一時的創作,因此這種說法也值得人懷疑。
更晚的記載是《史記》:皇帝東巡河過洛,修壇沉璧,受龍於河,龜書於洛。
意思是說皇帝東巡到黃河,渡過洛河。在黃河洛河邊,修築祭壇,把玉璧沉入水中祭祀。這時黃河中就出現了龍馬,洛河中就出現了洛書。
我們知道《史記》中的三皇五帝史,都是傳說史,沒有史料和出土文物來證明,所以司馬遷所記載的這個傳說到底是真是假,也沒有定論。
再晚一點的記錄是《後漢書》:
禹治洪水,得賜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
根據這段記載,大禹在治理洪水的時候,上天賜給他洛書。大禹認為這個洛書很有道理,所以就效法上面的準則,然後把它保存下來,這個也就是《洪範》。
《洪範》是《尚書》中的一篇,在這裡把它等同於洛書,更讓人如墮五裡雲霧。
歷代對河圖、洛書的文字解讀書籍汗牛充棟,比如在漢代劉歆、孔安國、揚雄、班固等人的著作,可是河圖、洛書圖案,一直神秘莫測,無影無蹤。
到了宋代,華山道士陳摶 在《龍圖易》傳出了河圖、洛書圖案。
天下學者更是因此紛紛擾擾,莫衷一是。
河圖洛書在歷代知名或不知名學者的推波助瀾下,越發顯得神秘莫測。後學者往往難以明白其中的真相。
依照《易經》打卦算命的人,又把這些河圖洛書變得紛繁複雜,更是給河圖洛書蒙上一層又一層神秘的面紗。
你若向他們詢問其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們往往口中念念有詞,說著奇怪而詭異的話語,更讓人對《易經》望而卻步。
我相信大道至簡。一切本質的東西,原本其實是簡單明了的。
但是後世一些文人學者為了顯示自己的高深莫測,故意把一個簡單的學問變得不那麼簡單,清晰。
如果打卦算命、陰陽術數預測真的那麼準確的話,那世界上每天都發生很多大事,他們在之前是怎麼預測的?我們有些失聯的飛機到現在也沒有下落,也沒有聽說哪位大師站出來敢於向公眾拍胸脯說,這件事我能預測。我們每年許多國家要進行大選,也沒有聽說哪個大師斬斬釘截鐵地說,我早已經掐指算出了結果。
我覺得《易經》裡面更多的是人生的哲理,我們讀了《易經》,變得更平和,更睿智,而不是更迷信。這就達到了讀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