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最引以為傲的一首詩,連蘇軾都稱讚不已,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2020-12-17 塵世曉書僮

江西的彩禮一直被人調侃,我作為江西人,只要去到一個地方,別人問我是哪裡人?我只要回答是江西人,人們無一例外會問我:「你們哪裡彩禮很貴吧?」每次聽到這樣的話只能苦笑。畢竟這是不可迴避的現實問題,江西的彩禮的確很高,而且是高得離譜。那人們總結出來的原因,那就是江西比較落後,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風俗。這其實也有一點的道理,但也不是全部的原因,我個人認為江西的彩禮之所以高,更重要的是還是地緣因素,江西的是屬於丘陵地帶,人們的生活一度被禁錮。

我在少年時代聽過一件讓我很驚訝的事情,那就是我二叔要去學理髮,但是我奶奶死活不同意。給出的理由在今天看來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那就是理髮師不是正當的職業,屬於是下九流。畢竟我奶奶是出身於地主家庭,算是一位大小姐,自然無法接受自己的兒子去學理髮。我之所以要講這麼一個小故事,其實就是要告訴大家,江西人比較守舊,而這種觀念正是由於長期與外界沒有接觸,才導致了現在的彩禮一路飆升,動輒十幾萬,或者幾十萬不等。

江西落後同樣不可迴避,不過這種落後,也是由歷史因素產生,過去的江西其實算是比較富裕,用今天的話來說,相當於北上廣,可以排在「廣」的位置。這種輝煌也是從北宋到明朝達到了巔峰,長達幾百年,主要還是習文風氣盛行,從歐陽修開始,一直到明朝,當時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滿朝文武半江西」,所以說江西祖上還是闊過。

當然最令人江西人自豪的是在文學上的成就,以北宋來說,自歐陽修開始,誕生了很多偉大的詩人,譬如王安石、曾鞏、黃庭堅、晏殊、晏幾道等人。特別是以黃庭堅為首的「江西詩派」,更是成為了北宋詩壇的中流砥柱,影響了後世很多的詩人。那麼黃庭堅不僅是一位詩人,同時還是一位書法家,前幾年他的一幅書法作品《砥柱銘》拍出了3.9億的天價。

黃庭堅在詩壇可謂是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其中的名篇佳作,那也是家喻戶曉,尤其是這首《寄黃幾復》,更是黃庭堅最引以為傲的一首傳世之作,整首詩意境高遠,同時也寫出了人世間最沉的友誼。今天當我們談論友誼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很滑稽,唐朝詩人張謂的《題長安壁主人》寫得就極具諷刺意味,大部分人之間的友誼是用錢來衡量。

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

但是當我們讀黃庭堅的這首《寄黃幾復》,我們從中感受到了詩人的一片真誠,還有對於朋友的懷念,可見在他的心目中,朋友永遠是朋友,不會用金錢去衡量,這也正是黃庭堅最了不起的一個地方,無論對方是否富有,或者是貧窮,那份友誼永遠不會改變,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而他的這首詩,也是同樣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寄黃幾復》宋代:黃庭堅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這是一首很典型的友情詩,青年時代的黃庭堅與黃幾復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個人也是惺惺相惜,但是寫這首詩時,彼此之間已經有十年不曾相見,不過黃庭堅依舊還在思念著對方,回想了兩人之間那段美好的歲月,儘管通篇只有短短的56個字,但是讀來讓人感動不已,連當時的蘇軾對於這首詩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此詩盡得唐詩真傳,寫出了最純真的友誼。

首聯黃庭堅用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寫了彼此之間相隔千裡的無奈,一個人是在北海之濱,另一個是在南海之濱,每次想要寫信給對方,可是鴻雁時常無法飛過衡陽,以至於對方經常收不到書信,這樣彼此之間的就再也沒有了音信。那這首詩最絕的地方是頷聯,這兩名可以說是深入人心,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青年時代我們在桃李花下飲酒,暢談人生,一起討論學問,可是現在十年了,我們不曾相見,使得我經常對著孤燈黯然神傷思念你。

頸聯和尾聯詩人的思緒就飄得更遠了,這個時候他想到了朋友在年輕時的窮困潦倒的生活,但是儘管很窮,可謂是家徒四壁,但是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依舊在認真做學問,畢竟古人常言不為良相即為名醫,讀書無非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改變自己。正是由於清貧奮發圖強,使得少年時代就白了頭,想來如今的白髮更多了,想想當年隱居在深山中,即使是隔著充滿瘴氣的山溪,還能夠聽到猿猴的啼叫聲。

黃庭堅這首詩情感細膩,寫得也是很真誠,儘管只是那麼淡淡著筆,可是每一句都直擊人心,那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從這麼一首小詩中,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對於朋友的懷念,還有彼此之間深厚的感情。

相關焦點

  • 黃庭堅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以他為首的「江西詩派」,對於宋詩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後期很多的詩人都受到這一詩派的影響;譬如南宋時期大名鼎鼎陸遊、楊萬裡、曾幾等人,那都是這一詩派的繼承者。 ,每一句都如詩如畫,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這樣的作品也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黃庭堅最灑脫的一首詩,開篇7字道儘快意恩仇,蘇軾看後甘拜下風
    世人都說蘇軾灑脫,這話說得不錯。東坡居士無論身在何處,身處何境,都能拿著鍋鏟燉著東坡肉,再吟上一首《赤壁賦》,何等地風流灑脫。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像東坡先生這樣率性之人,結交的好友也必是同道中人,比如他的摯交好友黃庭堅。
  • 黃庭堅晚年登上嶽陽樓,寫下一首很有韻味的詩,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詞人、文學家、思想家;作為蘇軾最得意的大弟子,無論是他的學識,還是才華,也都足以媲美蘇軾。黃庭堅的被貶雖然令他的人生陷入了困境,可是在文學上卻又是大放異彩,這一點與蘇軾也是極其相似,特別是他到了晚年雖然是被召回了京城,但是依舊耿耿於懷,為此還寫下過一首充滿諷刺的詩《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其一》,這在一首詩中,黃庭堅把內心的悲憤,以及感傷之懷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也是令此詩顯得別具一格,充滿了一種悽美之感,讀來當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 白居易最豁達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看破貧富值得一讀再讀
    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另外一個詩人和他的一首七言,他就是「詩魔」白居易,可能很多朋友都很好奇,為什麼白居易會被稱為「詩魔」呢?只因白居易當時每天誦讀至舌頭長瘡,天天寫詩導致全是老繭,所以後世之人才稱白居易為「詩魔」。白居易的詩歌風格,注重於寫實,而且通俗易懂,有著強調諷喻的傾向。而本期筆者要為大家介紹的這首白居易的經典七言,出自白居易的《對酒》系列。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4句有2句是至理名言,值得一讀再讀!
    王安石在詩、詞、文等領域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散文與韓愈、柳宗元、蘇軾等人名列「唐宋八大家」。而他的詩,則以擅長說理與修辭著稱,並且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王安石的經典詩作《登飛來峰》。《登飛來峰》是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唐詩三百首》中一首經典山水詩,意境如畫,值得一讀再讀
    李白曾說,「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杜甫又說,「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而白居易也說,「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閒」,這一切如詩如畫的意境,彰顯了詩詞歌者對山水的熱愛。王維,亦是寫山水詩的一大高手,與眾不同的是,山水美景在他的筆下,總是那麼別具一格,最恰當的說法,莫過於「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 蘇軾寫下一首千古名作,既有美景,又有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所以在蘇軾的二千七百多首詩中,幹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極為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其實,蘇軾的詞也一樣。這種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反而可以增強詞境的哲理意蘊。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行香子·過七裡瀨》,便是蘇軾的一首既有優美景色,又有深刻哲理的千古名作。
  • 李白很有意境的一首詩,通篇意境優美如詩如畫,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李白是盛唐時期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還與中唐詩人李賀,以及晚唐詩人李商隱,等人並稱為「三李」;李白是那個時代最具有才華,也最具有創造力的詩人,他的詩想像力豐富,另外風格多樣,流傳下來的作品大概有1000多首,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精品之作,一些經典的詩句,那也是家喻戶曉
  • 蘇軾的這首詩僅有28字,卻蘊含人生大智慧,值得一讀再讀!
    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蘇軾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多表現對人生的理性思考。所以在蘇軾的詩中,我們總是能夠看到詩境背後的哲理意蘊。譬如蘇軾的經典詩作《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是蘇軾根據宋初僧人惠崇的畫作《春江晚景》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其中一幅鴨戲圖的題畫詩。
  • 杜牧的兩首禪詩,深邃悠遠,值得一讀再讀
    下面介紹杜牧的兩首禪詩,深邃悠遠,值得一讀再讀。贈終南蘭若僧唐代:杜牧家在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禪師都不知名姓,始覺空門意味長。詩的大意是:我家在長安城南一個叫杜曲的地方,我先進土及第,後又登賢良方正。可是來此遊訪,發現這裡的禪師都不知我的姓名,這才知道佛門對人生諸態早已洞徹省悟。此詩作於大和二年,杜牧及第登科後、遊長安城南文公寺時。前兩句先做自我介紹,「家在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
  • 蘇軾最「普通」的一首千古名作,景色唯美,哲理深刻,一讀想再讀
    蘇軾最「普通」的一首千古名作,景色唯美,哲理深刻,一讀想再讀蘇軾不僅是一個文學家,更是一個思想家。 其實,蘇軾類似的作品很多,下面我就帶大家欣賞,蘇軾最普通的一首千古名作,景色唯美,哲理深刻,忍不住一讀再讀。 看到這,很多人都會問,普通的詩怎麼說成是千古名作呢?是不是有語病呢?沒錯,就該這麼寫。對別人來說,憋出一個千古名作,確實需要費很大力氣。
  • 宋代很難超越的詠菊詩,其中一個千古名句大氣磅礴,值得一讀再讀
    而古代的文人,骨子裡都有歸隱的心理訴求,不管有沒有付諸於行動,但是當世事維艱,這樣的想法總會出現在心底,就像蘇軾雖然一生宦海沉浮,但是也曾在詩詞中多次表達歸隱的想法,像「幾時歸去,做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等。
  • 杜甫最經典的一首五言律詩,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杜甫一生寫下了一千多首詩,大半是五言詩,而五言詩中大半又是律詩。一定程度上律詩因為杜甫而趨於完美,杜甫也因律詩享譽天下。尤其是晚年的杜甫,他自己也曾說:「晚節漸於詩律細。」今天分享的一首五言律詩《春望》,是杜甫自安祿山起兵叛唐後,被叛軍解送到長安的時候,目睹了長安城裡一片蕭條的景象,百感交集所作。它是一首傳誦千古的佳作,更是一首歷久不衰的五言律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這首詩的開頭兩句,寫春望所見。
  • 師弟的老父親寫了首妙詩,黃庭堅忍不住模仿兩句,成一首千古名作
    在這4人當中,黃庭堅的性格是最像蘇軾的,他的性格和他的草書一樣,飄逸灑脫。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就是他的一首名作,名叫《六月十七日晝寢》。說起這首詩的來歷,還頗有幾分戲劇性。黃庭堅有個好友名叫晁補之,和他一樣都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因為入師們稍晚,算得上是他的師弟。晁補之的父親名叫晁端友,也是是一位詩人。
  • 盧汝弼寫了一首盪氣迴腸的詩,看看你都讀過了沒有?
    唐朝的詩人,寫詩可以分為這麼幾大類,一類是把自己鬱郁不得志的心情都寫進詩裡,另一類則是喜歡描寫風花雪月,還有類則是喜歡寫邊塞詩,他們喜歡表達自己的志向。例如唐朝就有這麼一位大詩人盧汝弼,他就寫了一首盪氣迴腸的詩,不知道你讀過了沒有?
  • 柳宗元一首很孤獨的詩,比《江雪》更孤獨,很是值得一讀!
    這也正是柳宗元的個性,同時也正是由於他在現實生活中的失落,才使得他寫下了千古名篇《江雪》,這首詩相信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是非常的熟悉,它年年入選在小學的課本裡。我們都知道《江雪》這首詩,那是一首非常孤獨的詩作,整首詩中,沒有一點生氣,透著一股荒涼,讀來真是令人感傷不已,這也是柳宗元當時的一個心境。
  • 崔顥很冷門的一首詩,卻把山水之美寫得令人神往,值得一讀
    畢竟可以說崔顥就是憑著這首詩名垂千古的。據說李白都曾為之擱筆,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嘆。但《黃鶴樓》的盛名在外,也掩蓋了崔顥其它詩作的光芒。如他的另一首佳作《入若耶溪》,相比較而言,就顯得很冷門了。若耶溪,今名平水江,是紹興境內的一條著名溪流。
  • 她與李清照都是「宋代四大才女」,一首詞亮點頗多,值得一讀再讀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自古以來,寫閨怨詩的文人墨客很多。如馮延巳(一說歐陽修)的"庭院深深深幾許",李白的"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王昌齡的"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然而,無論男子怎樣揣摩體悟,總不及女子自身的體會真實深切。
  • 白居易最唯美的一首詩,整首詩如詩如畫,美得更是令人心醉!
    白居易雖然內心悲痛,但有的時候他的作品中,也是同樣的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譬如他的這首《白雲泉》,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通篇如詩如畫,更是行雲流水,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所以對於這樣的作品,那也是同樣的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蘇軾慫恿歌女向高僧表白,高僧回敬一首詩,短短28字卻驚豔了千年
    中學時,我們曾學過一篇《核舟記》,雕刻的是蘇軾、黃庭堅、佛印遊赤壁的場景。黃庭堅我們都知道,是蘇軾的大弟子,也是他一生的摯友。而佛印是北宋高僧,與蘇軾私交甚密。至今坊間還流傳著很多關於兩人的趣事。有一次蘇軾進廟找佛印,剛進門就見到一個小沙彌,起了逗弄之心,道「禿驢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