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二代」張海陽:陸軍上將,原第二炮兵政委,老山前線打過仗
20世紀80年代,「老山」這個特殊的山頭名稱,深刻影響了一代國人的生活軌跡。自1979年3月以後,大規模對越作戰行動結束之後,越南不甘心失敗,在蘇聯的慫恿之下,接連侵佔中越邊境險要山頭,特別是老山,地理位置優勢明顯。越軍居高臨下,不斷騷擾我邊民。1984年4月,我軍集中優勢兵力收腹了老山、者陰山。由此,我軍開始了兩山輪戰。兩山輪戰中湧現出了不少日後的高級將領,原第二炮兵政委張海陽上將就是其中之一。鮮為人知的是,他也是一位「紅二代」。可是他的成功憑藉的是自己的努力,他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張海陽於1949年7月出生,為湖南平江人。他的父親是開國中將張震(註:1988年恢復軍銜制,晉升上將軍銜),14歲加入少年先鋒隊,參加過兩次「平江撲城」暴動,於1930年參加紅軍。此後,張震經歷過長徵,在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解放戰爭時期,張震打了一系列硬仗,參與指揮了淮海戰役。建國後,張震長期身居要職,對於子女教育非常嚴格,並且制定了「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家規。
張震行事低調,為子女做了榜樣。在日常生活中,張震不允許子女收禮、不允許子女打著他的招牌、不允許乘坐他的車輛以及打麻將。張海陽深受父親的影響,自從1969年參軍入伍後,一直兢兢業業的在21軍工作,一步一個腳印。
截止到張海陽奔赴老山前線參加兩山輪戰,他已經是21軍61師政委。當時的老山前線主要分為兩個陣地,一個是老山陣地,另一個是八裡河東陣地。其中,八裡河東陣地是中越雙方反覆爭奪的焦點之一,戰況極為激烈。張海陽部接防的正是八裡河東陣地群。八裡河東陣地群直面敵55陣地,距離八裡河東陣地群前沿陣地僅有1000米。張海陽參與指揮了奪取55號陣地戰鬥,並且收穫頗豐。值得一提的是,61師參與拔點作戰官兵都戴上了「光榮彈」。
61師參戰一年,頑強抗擊越軍數百次襲擊,殲滅敵人3787人。61師戰果輝煌的背後,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輪戰期間,八裡河東陣地群落彈量,達到了數萬發。不僅如此,八裡河東部分陣地出現了補給難的問題,湧現出了「八十年代的上甘嶺」。
可想而知,張海陽在老山前線經歷了怎樣的戰鬥生活?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參戰部隊都知道張海陽是「紅二代」,可就是不知道他的具體背景。原來張海陽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提及自己的家庭背景,基本上沒有人知道他的父親是張震。所以,張海陽非常的平易近人,參戰部隊稱其為「海陽政委」。
張海陽在61師整整幹了7年,1992年才進入總參工作。此後,張海陽曆任總參兵種部政治部副主任,主任、27軍政委、北京軍區副政委、成都軍區政委。期間,張海陽於2009年7月晉升陸軍上將軍銜。同年12月,張海陽擔任第二炮兵政委。向對越作戰老兵致敬!向張海陽上將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