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僅八市保有閩南古早風格 生意仍繁榮最值得珍惜

2020-12-19 東南網廈門頻道

八市的水產品之豐富,還是首屈一指的。 張淇輝 攝

廈門網-廈門晚報訊 (記者 王東城 蘇奇)第八市場的問題引起了廣大讀者的重視,也有不少讀者好奇:只聽說有八市、二市,怎麼你們的報導還提到過「九市」?廈門到底有幾個市場?

昨日,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彭一萬將廈門菜市場的變遷梳理了一遍。他說,廈門原來從一市到九市都有,到現在就二市、四市、八市等為數不多的市場還保持繁榮,而這幾個市場中,只有八市還保有閩南古早風格,因此,最值得珍惜。

曾是水運貨物集散地

說到第八市場,彭一萬濃墨重彩地介紹說,第八菜市場建於1933年,位於營平路與古營路之間。營平路連著開平路和開禾路,這裡過去有典寶路頭、洪本部路頭、打鐵路頭、得勝路頭等,「路頭」是閩南人早時對「碼頭」的稱呼。這些路頭是廈門水運貨物的集散地;古營路一帶過去稱「魚仔市」,是魚類水產集市之地。這為後來建設菜市場奠定了基礎。

過去的第八菜市場是室內店面市場,原來設了20多個蔬菜、水果、水產、肉類攤位,佔地四五百平方米。隨著人口增加,生活需要,後來菜市場延伸到開平路一帶,攤位增加到60多個。1981年,這個菜市場擴建為1720平方米,屬於露天鋼架結構臨時搭蓋,稱為「營平路農貿市場」。後來,換上了藍白相間的塔形新頂蓋,市場中央有八角樓。

300年前是鄭成功營盤所在

由於市場緊鄰鷺江道碼頭,討小海的漁民一上岸就把魚蝦集中在這裡銷售,所以,市場內的水產品幾乎佔一半以上,大都鮮活便宜,品種多樣,能趕時令,比其他市場略佔優勢。廈門市不少市民常常趕去採購,使第八菜市場成為大市場,日交易量甚大。

第八菜市場的名氣除了「魚仔市」外,更因附近是300多年前鄭成功營盤所在地,所以路名為「古營路」、「營平路」,洪本部街也因鄭成功部將洪旭兵部衙門遺址而得名。鄭成功據廈期間,這一帶是鄭氏的軍事區。這裡附近還有1920年建的廈門第一條馬路——開元路以及宮廟、基督教堂等,這與廈門港的興起、對臺和對南洋的交往都有密切關係。在第八菜市場開業之後,附近鷺江道、開元路一帶,旅館、客棧林立,營業興旺。

在整個閩南都有重要地位

「臺灣有夜市,廈門有聞名的早市——八市。」一位在八市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廈門人說,八市一直是廈門人的「海鮮倉庫」,只要季節對,想吃的海貨在這裡都能淘得到。以至於不少外地遊客甚至專門到這裡逛早市,感受正港的老廈門味道。

廈門文史專家、原廈門博物館館長龔潔介紹說,八市所在的市場從清朝乾隆時期就已經存在了。改革開放後,隨著第一碼頭開始供軍事和旅遊使用,不少原來在碼頭上擺賣的攤販也逐漸轉移到八市,從那時起,八市變得更加熱鬧和繁華。

在廈門乃至整個閩南地區,八市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八市的文化底蘊豐厚,有閩南特色建築騎樓,也有一些異國風情的宗教建築,體現了廈門作為近代開埠之地的東西文化交融。

廈門的現代菜市場,始建於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編列序號的9個菜市場,不少是在海邊、溪邊原有碼頭、集市的基礎上建起來的。

第一菜市場:建於1928年,是廈門最早建的現代菜市場,位於中山路、古城東路交界處。原有44間店面,後來陸續改作居民住宅。現在只好佔路為市,改成「古城東路閩臺食品街」。

第二菜市場:建於1931年,原在美仁宮,現移至溪岸路、第二市場路與廈禾路之間。改革開放後,建了一座18層高樓,樓下有3000多平方米的室內菜市場。

第三菜市場:建於1931年,位於廈港碧山路,橫介於思明南路與民族路之間。原先有不少漁民擺賣海鮮,隨著漁民減少,市場也逐漸萎縮。

第四菜市場:建於1931年 ,橫介於思明北路和開元路之間,至1978年,菜市場移至角尾路,另又在開元路北段佔路為市,長約150米。

第五菜市場:建於1930年 ,位於思明南路橫巷妙香路南段,現在大多改為居民樓。

第六菜市場:建於1932年,位於泰山路。這裡靠近中山路,居民購買食品可兼購買百貨、品嘗小吃。

第七菜市場:建於1932年,位於思明東路與大同路之間的「關仔內」。這個市場人流量很大,來自附近地區的個體戶很多。

第九菜市場:建於1933年,位於定安路口、二舍廟巷東側。現在,位於思明南路旁的新市場大樓啟用後,各種貨物齊備,加上對面的中華城,使這裡儼然成為廈門市最大的商業中心之一。

相關焦點

  • 旅遊攻略 | 廈門八市、中山路美食集
    八市之所以叫做八市,是廈門「第八菜市場」的簡稱。全稱亦叫「營平農貿市場」,靠近港口碼頭,是廈門海鮮市場中心樞紐。八市是廈門的「裡子」之一,是古早味老廈門的模樣,充滿著濃鬱地道閩南味的市井街區,是廈門不容忽視的一部分。
  • 廈門老味道——八市裡藏著的閩南古早味,來廈門你可以試試這個
    這次帶大家去廈門八市轉轉,八市就是廈門第八市場,是廈門一個老地標,它承載著無數人的「廈門味道」,可以說是老廈門的縮影,很多廈門古早味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這次介紹的是八市裡的閩南古早味滿煎糕點店——鍾麗君滿煎糕,其實這家也是網紅店,買的人都是絡繹不絕。據說滿煎糕還是左宗棠引入福建,其宗親帶入泉州。隨著時間推移,滿煎糕慢慢成為閩南的特色糕點小吃。滿煎糕是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糕點小吃,這種糕點看起來跟銅鑼燒有點像,但是口感及味道都是銅鑼燒不可比的。
  • 廈門八市隱藏的美食
    開禾為外市,遊客多,營平為內市,市民多。八市的內市藏著一家打卡到全廈門數一數二,但卻沒那麼多人知道的沙茶麵——友生風味小吃。這家沙茶麵的湯頭難得帶點酒香,搭配滷汁和沙茶醬一起熬煮,招牌的配料是包心肉丸,老闆每天親自從八市另一家店裡選購的,加一份絕對不虧。如果吃膩了沙茶麵,來一碗豬腳面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是本地人都愛的廈門早餐。
  • 廈門八市鯊魚哥純手工打造閩南傳統魚丸
    本報訊(章淑娟 記者陳家華 發自廈門) 從朝陽未上的凌晨到夜幕低垂,廈門八市總是人潮湧動。
  • 鼓浪嶼逛累了,到八市,看廈門裡子的故事,吃廈門地道的小吃
    廈門的繁華美麗如美食琳琅滿目今天,我們要去逛廈門最有名的的「裡子」之一——八市。八市,是廈門第八市場的簡稱。八市老廈門的縮影市井生活在八市這個空間裡,像老電影一樣,時間被一幀一幀地慢了下來。老廈門縮影閩南的古早味每天早上,老街坊們在門口衝茶,就著廈門常見的餡餅小吃,開始一天生活。
  • 在廈門,這十家「閩南味」早午餐,我不信你沒吃過!
    >可這裡的街頭巷尾有閩南語,菜市場有散不去的熱鬧,那些閩南味的」早午餐「,更適合配上一個大哈欠,開啟這裡的一天。友生風味小吃地址:廈禾路(營平菜市場入口處靠近開元路)人均:15位於八市營平菜市場入口的友生風味小吃,已經是陪伴廈門人39年的味道。
  • 廈門八市這些美食你不能錯過……
    說到廈門旅遊,談得最多的便是廈門美食攻略!廈門遍地是美食。此生必要來廈門嘗嘗地道閩南美食。廈門第八海鮮市場八市是一條保留著原始街道樣子的海鮮市場,承載著許多老廈門的回憶,大多商家都經營了幾十年,名氣大到家住島外的朋友都會開車過來買。怎麼到達八市呢?
  • 廈門,免費出遊好去處,那裡有閩南風格的「天街」和向日葵花海
    廈門,免費出遊好去處,那裡有閩南風格的「天街」和向日葵花海閩是福建省的簡稱,而閩南則指的是福建南部地區,它包括泉州、廈門、漳州三個地級市,以及漳平市、龍巖市新羅區(兩地原屬古漳州府),也包括大田縣 部分、尤溪縣 部分。
  • 閩南古法烏龍復興計劃在廈門啟動
    中新網廈門11月7日電 (記者 楊伏山)旨在傳承福建安溪老茶農制茶技藝,弘揚閩茶文化的閩南古法烏龍復興計劃,7日在廈門市大掌柜國茶文化館啟動。古法烏龍5.0「魚肉」全新系列同時對外發布。300位福建省內外茶葉愛好者相聚廈門,共同見證。
  • 八市 | 廈門真正的老字號、最純淨的古早味,都藏在這裡!
    廈門的小吃尤其如此。城市邊緣的犄角旮旯,卻藏著最地道最純淨的古早味。那些深藏在街頭巷尾的小攤小店,有的甚至連招牌都沒有,但是卻有讓人流連忘返的好味道。 廈門八市 是廈門最古老的片區之一,市井、喧鬧、鮮活、海味、人情味、煙火氣,怎麼逛都逛不膩。今天我們就去承載著無數廈門記憶的八市走一走,這裡有很多我從小學一直吃到現在的真正的老字號。
  • 廈門,一座高顏值的島嶼城市,也是最不閩南的「閩南」!
    廈門,是閩南大地很重要的一塊土地。甚至一部分認識廈門是從賴昌星的紅樓事件開始。而實際上,更多的國人是從了解、認識、熟悉甚至從陳嘉庚先生的愛國之舉和辦學救國而逐漸所吸引。廈門,一個一年四季遊客都絡繹不絕的旅遊城市,吸引人的除去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外,廈門美食也是其中一個關鍵要素。
  • 閩南「最低調」的地級市,GDP最低,知名度也比不上廈門與泉州
    顧名思義,「閩」是福建省的簡稱,「閩南」也就是指「福建省南部」,而我們通常所說的「閩南」主要就是包括了廈門、漳州和泉州,大家通常會合起來稱之為「廈漳泉」。而我們平時說起「閩南」時,通常想到的都是廈門與泉州,一方面,廈門是福建省最著名的旅遊城市
  • 廈門一市到九市的前世今生 藏著你或許不知道的美食地圖
    比你看到的起得還早,天還沒亮,菜市場,就開始醞釀著一整天的煙火氣,一點一點地擁擠、嘈雜……廈門這座小島的餐桌和味道也一點一點地豐滿和濃烈起來。 三市屬於廈港片區,據說曾經的規模比第一市場還要大。歷經廢棄、繁榮,但最終還是沒逃過因為建樓而被關閉的命運。最初三市的位置,就在如今的廈成海景花園。
  • 廈門首辦青少年閩南話講古大賽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林靜芸笑著說,自從開始學習講古後,她就成了同學學習閩南話的小老師,「我很自豪」。    在比賽過程中,組委會邀請知名「講古仙」分別為進入複賽和決賽的選手進行專業輔導,並廣泛調動群眾參與微信平臺投票,選出一名最具人氣的小「講古仙」。
  • 美食度假 | 在廈門,尋閩南鄰裡味道
    今年秋天,廈門在社交媒體上又「火」了一陣,時下最具人氣的「小鮮肉」肖戰拍了一條短片,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廈門的大街小巷、沿海公路,向觀眾傳達旅行態度——「在鄰裡之間,探索真正有特色的local(本地)體驗」。廈門老城區騎樓街市「鄰裡文化」各處都有,而在廈門,似乎意趣更濃,作為著名的僑鄉,華洋融合的騎樓成為城市一景。
  • 吃貨們不容錯過的八市小吃,廈門老司機才知道
    八市入口處,一家小小的店面吸引了我們的目光:五六張及膝小木桌,一張兩米左右的料理灶臺,柜上擺著各種新鮮的食材,而四口顏色各異的大鍋騰騰地冒著熱氣。最讓人口水的莫過於第一鍋豬腳湯了,濃濃的湯頭中塊塊閃著油光、散著熱氣的豬腳肉,誘惑力十足,真想撈上幾塊品嘗品嘗。友生風味小吃
  • 開在廈門舊城區八市邊上,沙茶麵很地道
    如果問一個廈門人,最地道的廈門小吃是什麼,十有八九會回答沙茶麵。而我的同學親戚們,常年在外地打拼,回到廈門的第一件事便是去吃一碗沙茶麵。對於廈門人來說,這碗沙茶麵已經不僅僅是美食這麼簡單,吃得更多的可能是情懷,對於遊子來說,那便是鄉愁了。
  • 另眼看廈門:我在老院子夢回古閩南,追溯古時漁村文化
    說起廈門,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浪漫多彩的鼓浪嶼、依山傍海的廈大校園,或是清新的芙蓉隧道、夢幻觀音山,亦或是氣勢宏偉的南普陀等。廈門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景點外,其實還有很多地方值得花時間去細細品味,比如老院子景區,展現昔日閩南漁村民俗文化,一秒帶你夢回古閩南。
  • 站在八市,就是站在了老廈門的美食中心!
    一天八頓沒毛病昨天舍友臨走前感嘆:「我還從來沒有一次旅行是像這樣連續五天從早吃到晚,還沒吃重樣」時,我突然醒悟,自己可能永遠當不成一個好導遊,但當一個好地陪大概還是合格的。那就不浪費:接下來分幾篇,講講我在廈門的口袋餐廳吧;)今天的第一篇,從廈門最老的八市講起。
  • 廈門旅遊,除了鼓浪嶼,熱鬧的八市,最後這個清淨之地也值得一去
    西瓜君不得不說,來廈門旅遊,除了鼓浪嶼,熱鬧的八市,最後這個清淨之地也值得一去。鼓浪嶼說到廈門旅遊,想必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鼓浪嶼了吧。作為廈門最熱門的一個旅遊景點,每天都會吸引著各地的遊客前來遊玩。大家來到廈門,可以去郵輪碼頭乘坐輪船前往,是非常便捷的。初到鼓浪嶼,就會被眼前的建築風格給迷住了,它不同於我們平日裡所見的建築,是以中西元素結合的建築,看起來非常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