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上海大家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它的繁華熱鬧燈紅酒綠,上海不僅僅是經濟文化中心,它的美食也是很吸引人的,不知道大家都對上海的美食知道對少呢?
上海的蟹殼黃,這道名小吃雖然叫蟹殼黃但其實和蟹肉沒有一點兒關係,蟹殼黃的名字由來其實是因為它的外形及顏色像蟹殼而的名。對於它的美味還有人專門為他寫過詩句,「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評價是如此之高!具體做法如下,最主要的就是在烘烤的時候要掌握好火猴。不可以太過更不能時間太短,對於蟹殼黃的烘烤是很講究技術的,它是用油酥和發酵好的麵團做原料,在揉好面之後壓成扁圓形的小餅然後放入烤爐中,這種餅要貼在壁爐上,更好的烘烤。蟹殼黃它有傳統兩種口味,一中鹹一中甜。關於蟹殼黃的餡兒料鹹的口味的餅裡通常會放蟹粉,肉等而甜的蟹殼黃餡兒料一般是豆沙棗泥等。上海蟹殼黃是很不錯的地方特色美味。
上海的雞肉生煎饅頭是上海特有名的小吃之一,以上海市王家沙點心店製作的最正宗。雞蛋生煎饅頭的特點在於鬆軟肥大,底部金黃香脆,皮薄肉嫩,餡兒汁水充足。它在製作過程中要注意受熱均勻,煎做的過程中要不斷的轉動平底鍋,除此之外,在製作最初要在麵粉中加沸水,這個過程也是很需要注意的,在加沸水的時候注意一邊加一邊攪拌。雞肉生煎饅頭的原材料就是精細麵粉做皮然後用熟的雞胸脯肉丁等調料作餡兒,在做成型之後還很會在收口處撒一些芝麻和蔥花,更好吃更入味。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口感各有不同,雞肉生煎饅頭也是很受大家歡迎的特色美味。
上海擂沙圓,所謂擂沙圓就是在湯圓表層裹了另一層乾粉的甜點,說到這個特色小吃,擂沙圓它很有來頭,擂沙圓是上海市喬家柵點心店的特色傳統名小吃,而且它的歷史很悠久大約有70年的歷史了。關於擂沙圓的傳說是據說在清代末年,有一個雷姓的老太太,她為了更好的存放湯圓首創了在煮熟地湯圓上面裹上一層白粉的方法。她製作的新湯圓不在帶湯汁很容易攜帶所以次方式很快流行,也流傳至今 。這種湯圓就被後來的人稱為擂沙圓,它的最大優點也就是它歷史傳言的原因很容易保存和攜帶,所以深受遊客的歡迎。而且據傳在雷姓老婦人不斷追求攜帶方便的方式時,試著在湯圓的表面開始裹糯米粉和各種乾粉最後試驗的效果是赤豆粉效果最為好用。擂沙圓的做法簡單,方便攜帶口味軟糯爽口深受歡迎。
上海開洋蔥油麵,這道上海著名的小吃做法是非常的講究的,別看它的名字好像很簡單,其做法非常的講究。他是上海市湖濱點心店的特色小吃,也是城隍廟的著名小吃之一。在製作開洋蔥油麵的過程中,首先要將蔥只要蔥白,將蔥白部分切成寸段,放入油鍋中炸至,而且在這個炸的過程中要非常仔細嗯,煎炸的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油溫,將蔥白部分顏色煎到色澤深紅帶一點黃色,這個時候它的味道非常的香,可以增強食慾。做好蔥白之後,在煎炸過蔥白的蔥油中配上用素油炒過並且用酒糖浸過的開洋,做到這一步開洋蔥油就製作完成。而且要注意一下,製作開洋的時候,開洋最好用冷水泡至回軟呢。開洋蔥油麵的主要原料製作完成之後,接下來就是他的麵條的製作過程。對麵粉的要求也是很高,需要精粉麵條。一碗地道的蔥油開洋面,它的顏色非常鮮豔,吃的時候口感爽滑勁道蔥香撲鼻,且營養豐富,受到很多人的喜歡。據說這道開洋蔥油麵是由清末年間上海城隍廟食攤點心師陳友志首創。這道特色麵食也是很值得吃的小吃。
上海糟田螺,這道菜一般都會出現在清熱去火的食譜上面或者是動脈硬化的食譜上面,以及明目食譜或者是痔瘡食譜。這充分說明這道菜餚非常的有營養價值,它的製作過程也是非常的精細而且本身田螺就是一道比較難處理的食材首先要讓他泡1到2天待吐淨泥沙才能製作。上海糟田螺這道菜餚一般採用的田螺加香糟滷製成糟田螺,沒有泥土氣。而且在吃這道菜的時候,要注意不能吃牛肉、玉米,羊肉或者是糖類一起使用,更不能喝冰水,否則會導致腹瀉。但它吃起來的確味道鮮美肉質鮮嫩。是一道很不錯的地方特色美食。
每每路過上海的時候,自己都會義無反顧的走進那熟悉的巷子,細細品嘗那美味而又獨特的小吃。回想起來,真是不枉此行。對了,這些美食你都品嘗過了嗎?歡迎關注,留言區討論!